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世間百態

 

一個感天動地的“當代孝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5年5月3日,像往年麥收前的春季一樣,襄城縣湛北鄉組織的第二次群眾度春荒情況普查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在這個鄉的姜莊村,工作人員偶然聽到一對母子,剛剛回村裡老房子居住,生活很困難。這家家徒四壁,屋頂看得見天光,23歲的兒子張尚昀正在悉心照料躺在床上的病母張桂梅。   

  事實讓鄉干部們震驚:5年來,張尚昀一邊求學,一邊打工養母,給母親治病。一個當代大學生背母打工求學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傳開……   

  7月初,記者在鄭州、赴長春、去許昌、到襄城,采訪張尚昀母子,並尋訪張尚昀的老師、同學、工友、鄰居……   

采訪的過程就是一個心靈洗禮的歷程。幾度折服,幾度哽咽;幾度震撼,幾度落淚。  

一個感天動地的“當代孝子”,真實而鮮活地站在了我們面前。  

那個只有一棵白菜的春節 (2000年寒假,襄城縣文明街)  

2000年農歷臘月二十三的早晨,襄城縣長途車站。從車上下來一個身材瘦高學生模樣的青年,他臉上掛著返家的喜悅和急切,背著背包急匆匆地走著。  

這個青年名叫張尚昀,在2000年的高考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長春稅務學院。一放寒假,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家——母親在縣城一條偏僻的小街文明街賃房居住。   

尚昀和媽的感情非常深,一學期沒見媽了,在學校的新鮮事兒,大城市人們的生活,以及許許多多的心裡話,尚昀想和媽說說。  

這是個貧寒之家,媽辛辛苦苦在湛北鄉畜牧站上班,每月只有200多元工資,要給尚昀寄錢,還養著年屆九旬的尚昀的姥姥。尚昀希望,自己的返家,能給這個貧苦之家帶來許多喜慶!   

走進家門,尚昀一下子呆住了:   

想象中歡天喜地迎接他的媽媽,正病蔫蔫地歪斜在床上;姥姥也勞累過度萎在床上昏睡。  

“媽,你咋了?”尚昀驚叫著。   

媽醒過來,看到日思夜想的兒子,淚一下下來了:“昀啊,媽病了,早就病了,不想讓你知道耽誤你學習……”母子倆和尚昀姥姥三人抱頭痛哭。 

媽媽的病是一種重度腦部殘疾!   

媽的日常工作是下鄉搞動物檢疫。2000年10月,遭遇車禍而骨折、腦出血,雖經搶救挽回了生命,但花完了自己積蓄的幾百元和親戚、單位拿的1000余元後,就再也無力繼續救治,只好拖著半癱的身體在家裡臥病。  

這是一個無比淒涼?惶的春節。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當時家裡沒有一點錢,吃的東西只有掛在牆上的一棵白菜。  

那些個夜裡,尚昀總是失眠。他是個堅強的人,可那段時間他總背著媽媽流淚。  

(張尚昀:“那個寒假印象可深。這個家以後可咋整?除夕的時候,外面是萬家燈火,我家卻很淒涼。以後媽怎麼辦?我怎麼辦?這個家怎麼辦?還能上學嗎?這些問題折磨著我,我總是背著媽一個人悄悄抹淚。不想上學了,可骨子裡怎麼會不想呢?!想想我才剛上了一學期的大學啊!又看看這個家,我不能太自私啊!我不斷提醒自己,堅強,堅強!鄰居送來了米和菜,我舀米下鍋的時候,發現米裡放著5塊錢,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那5塊錢……”)

有媽就有家   (1982年~2000年,襄城縣湛北鄉姜莊村—縣城)  

  尚昀記事的時候,媽就是這個家的頂梁柱。姥爺姥姥只有媽這個獨女。媽上到初中就辍學了,但特別喜歡看書,這在農村很少見,她是喜歡書裡那些個道理。到了嫁人的年齡,招了個上門女婿。尚昀出生18天,父親就因為這個家老人多、負擔重,離開了。1981年,媽接了從鄉畜牧站退休的姥爺的班,從此成為一家的主心骨。   

家裡沒有青壯勞力,媽還是一個住在姥爺家的女人,遇到各種困難在所難免;家裡只有姥姥分的二畝地,姥爺退休後每月只領25元錢,老人開的小藥鋪,對沒錢買藥的鄉親經常不收費,不落錢;家裡的老人很多,姥爺兄弟五個,大伯和五叔都無子女,都靠尚昀媽照顧。  上有老,下有小,媽把全身心都貢獻給了這個家。為了讓老人放心,她曾雙膝跪地向父親哭著發誓:“爹,我以後決不嫁人離開這個家!我要為您二老養老送終,要好好帶孩子,讓他成器!”   

  歲月如梭,20年了,媽從來就沒想過給自己再找一個家……   

  尚昀對媽的感情,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有媽就有家,‘家’的概念,是和媽連在一起的。”   

(張尚昀:“幾歲的時候,總是一大早就起來,媽媽騎車走,我在後邊攆著媽的車子,直到看不見她才回來。晚上媽下班總很晚,幾乎每天傍晚,姥爺都帶著我一起去接媽。有時候能一直走到十裡外的公路下。有一次,天想下雨,我和姥爺拿了傘就往外跑。走出好遠還沒遇見媽,天黑了,雨大了,我們在雨地裡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一個響雷嚇得我鑽到姥爺懷裡,雷電把楊樹枝都打斷了。快到公路才遇到媽,把傘給她,她已經渾身濕透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我和姥姥、姥爺才能等著媽拿點肉回來開開葷。”)   

日子雖然清寒,卻很幸福,因為家裡有濃濃的親情,而濃濃的親情才使這個有些殘破的家,成其為真正的家。尚昀從小就深深地感受著這骨肉親情,孝心、愛心、責任感已化入他的血脈。  

媽媽養家的艱辛,尚昀永志難忘!1986年後,媽被安排搞檢疫,她早上5點就起來,跑村串鄉到各個屠宰點去例行檢疫和收費,忙活一天很晚才能回到家裡。1997年家搬到縣城,從縣城到湛北鄉的距離是20公裡,她要5點多就及時趕到那些很早就營業的屠宰點去,一天竟奔波近百裡路!至今,湛北鄉的一些鄉干部都還記得,當時總看到一個搞檢疫的瘦瘦的婦女,“騎車在鄉間土路上東跑西跑的”。  

尚昀考上大學,媽高興極了,兒子有出息了,媽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這個當時每月只有二三百元工資、月月出滿勤的鄉畜牧站女檢疫員,破例請假出了趟遠門,陪兒子到長春報到。尚昀記得報到交費時的一幕:媽把報名費縫在一側褲腰上,取錢時感到難為情,便讓兒子遮住自己,費了很大事才取出錢。人家交的錢在點鈔機上“嘩嘩嘩”地響,而媽交上去的是皺巴巴的票子,收費員只好一張張手工清點。報了名,媽怕晚上住宿花錢沒敢停留,當日就坐火車回家了。  

買了站票、站在火車車廂裡仍沉浸在幸福中的母親,萬萬沒料到,一場巨大的災難在列車的目的地等待著她。   

母親哪,難道你就是苦難的化身嗎?

擦干淚,去打工 (2001年~2003年,襄城-長春-鄭州-襄城)   

  尚昀不想走!他怎麼能丟下重病的媽去長春呢?!他呆在家裡為媽做飯洗衣,端屎端尿。   

“昀啊,你得上學,家裡有你姥姥。”媽催了他無數次,他就是不聽。   

好心的鄰居陳德生把他叫去:“孩子,上學出來才有出息,才能給你媽看病,讓你媽過好日子。你放心走吧,這麼多街坊鄰居,能看著你媽過不下去嗎?”   

“叔,我不放心我媽啊!”   

20多天過去了。直到有一天,媽絕望地罵他:“你這個不聽話的逆子啊!你就這麼呆在家裡嗎?你不去讀書,成不了才,你不孝啊!”   

尚昀哭了。“媽,我走,我去上學!”第二天,他背起行囊,帶著鄰居們湊的錢登上了北上的火車。   

回到長春,再也不可能每月有一百塊錢,像上學期那樣,帶著母親的溫情如期而至。他開始打工。像許多貧困大學生一樣,他開頭找的工作是家教。第一份家教是給一個初三學生輔導物理。每小時給10塊錢,周日去一次,兩個月才掙100塊錢。  

(張尚昀:“照這樣下去,自己也養活不了自己,何況養活媽和姥姥?那時經常在操場上發呆,想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想啊,想啊……思考的結果是:正常在校上課,根本不可能養活自己一家人,更別說挺到畢業了。沒人知道我多熱愛我的教室、我的課堂。但只有破釜沉舟了。出去打工!”)   

他已別無選擇!他必須像一個打工者那樣生活,必須像一個來到陌生城市的農民工那樣抓住任何生存的機會。他還沒有畢業,就不得不去面對本來不該那麼早就面對的社會。事實證明,這真是一個更大的、更復雜也更深刻、更艱辛也更有收獲、更無奇不有的“課堂”。  

2001年暑假,尚昀兼了4份家教,上午兩份,下午、晚上各一份。最遠的兩份家教地點相距一個多小時公交車程,他根本來不及吃晚飯。  

(張尚昀大學同學、中國貿促會長春分會工作人員謝軍:“他越來越不在學校住,夜裡床上空蕩蕩的。據說是在家教的人家住。他這個人非常有人緣,話不多,樂於助人,跟任何人都相處得很好。跟他在一起會感到很踏實。”)   

干家教實在辛苦。尤其是2002年春節前的冬天,為能多帶點錢回家,他每天堅持不吃早飯步行前往目的地。有一個家教對象在五環體育館附近,距學校足足10裡路。正是大雪天,雪一落地不一會兒就凍成了冰,走在厚厚的冰道上,又冷又餓,一不留神還摔跤,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跤。  

收獲不小!那時每月能掙二三百塊,省著花一月能給家裡寄50塊,夾在信封裡寄,夠媽和姥姥在縣城裡生活一個月了。在信裡他這麼寫:“媽,我一切都好,也能正常上課。勿念。”  

媽在回信裡說:“媽在家裡撐得住,你可得安心讀書!”   

家教收入低,尚昀必須找其他工作。記得第一次搞推銷時,來到一戶五樓人家門前,想敲門又不敢敲,心髒“怦怦”地跳,只好跑到四樓,但又不捨得放棄,就又上來。反反復復。到了第五次,他鼓足勇氣敲響了房門,戶主開門時問“干什麼”,他卻紅著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我敲錯門了……”然後飛快地跑下了樓。  

無數的磨煉讓人成熟,抹去了青年學子面對社會的膽怯、忐忑、愛面子、“放不下”等心理,他漸漸“放開了”。   

(張尚昀:“只要你懷著誠心,對人以誠相待,付出總能得到回報,真心換真心呀。”)   

他成了一名合格的“打工者”,什麼活都願干,幾乎什麼都能干。在2003年春季家裡領到縣裡每月100元的民政救濟款之前,他憑雙手的勞動所得養活了一家人。每學期的最後一個月,他在學校集中上課和復習,加上平時一有空就自學,他不僅像正常上學的同學那樣考過了一門門功課,而且取得了比較優異的成績——在班裡的40多名同學中第一個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第一批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在前6個學期中,有5個學期憑學習成績拿到了獎學金。

媽媽的孩子在天涯  (2003年~2004年3月,長春-襄城-鄭州-許昌-石家莊-唐山-沈陽,襄城縣文明街)   

2003年3月,張尚昀一輩子含辛茹苦的姥姥去世了。媽想到姥姥就哭,腦撞傷繼發的癫痫犯得更加頻繁。  

尚昀此前基本上在長春打工,現在要常回家看母親,並帶母親治病,就在鄭州及一些周邊城市打工。在鄭州,他在飯店裡洗過盤子、賣過菜。在許昌,他在一家煤礦干過財會。在石家莊和唐山,他主要是干搬運這樣的體力活。  

他印象最深的是這麼一件事兒。那是在石家莊,一天夜裡他在搬運工呆的地方守活兒,一天都沒守到一宗活兒,一整天也沒吃飯。等到下半夜有個老板來叫人拉沙,他興奮地和幾個民工一直干到天亮。本來說好報酬是30塊,老板看尚昀太瘦弱,動了恻隱之心,給他多加了10塊。尚昀高興極了,第一次“奢侈”地去飯鋪買了碗熱面條吃,這碗面條甭提有多香!   

媽媽的孩子在遠方,媽媽在家艱難度日。從1997年到縣城,這個家曾搬過10多次。有時是嫌房租貴,有時是屋子給雨水泡塌了。2000年到2003年底,尚昀媽把家安在文明街上。這條小街民風淳樸,好心的鄰居們給了尚昀媽巨大的幫助。  

(鄰居潘梅英大娘:“她剛強著呢。2002年她家從居委會北的小院搬到了10號院,搬來的頭兩個月,誰給她東西她都原封不動地退回。除非實在迫不得已,她從來不收。尚昀也是個好孩子,不時回來看他媽,孩子在外掙倆錢幾乎都給他媽看病了。在家的時候,這孩子那是手不離書!”)   

俗話說,“人必自助而後天助之”。尚昀母子身上所體現出的孝心、自立精神和善良的人性,強烈地感染著鄰居們,使大家欽佩!這樣的娘倆,咱們不幫誰幫!   

開“文明小吃店”的陳德民等鄰居經常給躺在床上的尚昀媽送飯送菜。居委會北邊的鄰居張秀蘭,看到尚昀媽漸漸不能自理,特意送了100塊錢。2005年的大年初三,60多歲的潘梅英大娘和老伴趙留義大爺,帶著10棵大白菜、豆腐干、餅干去看望她。潘大娘正月十三又去看望,把口袋裡僅有的50塊錢掏出40塊給尚昀媽留下。而潘大娘家子女下崗,自身的生活負擔也很重。  

文明街地處低窪,雨稍大點就家家積水。而尚昀媽租的小房子地勢更低、積水更嚴重。一遇到這樣的日子,鄰居們就紛紛到尚昀家裡幫助刮水。   

(張桂梅:“沒有這樣的好心人,我現在都不知道在哪兒了!”)   

2003年春,縣民政部門了解到尚昀家的情況,簡化手續,為他們辦理了低保,每月補貼100元。這筆錢真是雪中送炭!   

2003年8月一個雨天,縣農行一位姓趙的信貸人員,穿著雨鞋踏著街道上橫流的積水走進10號院。剛進屋子他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地下是淹到小腿肚的水,磚墊起來的床板上躺著病人,水上漂浮著鍋碗瓢勺。床上的婦女掙扎著坐起來。  

“同志,我知道你是來收3年前的助學貸款的,那3000塊,我兒子回來就還上……”   

小趙含著兩眼熱淚,扭頭跑出去,到街上買了一碗胡辣湯、一籠水煎包,用塑料袋提著送回來。“大姐,你趁熱吃吧。我不是來要貸款的,我是來看您的……我再也不來了!”   

尚昀媽還有個叫“幸幸”的“女兒”。這個小幸幸身上折射著尚昀一家的樸實厚道、善良無私。幸幸1990年出生,兩歲時父母離異,都不要她,尚昀姥爺將她帶回家收養。起名字時姥爺沉思道:“這女娃太不幸了。就叫‘幸幸’吧,老天保佑她今後幸福。”   

他們給了小幸幸一個真正的家,一個充滿溫暖和關愛的家。尚昀媽對幸幸就像親閨女,尚昀對幸幸就像親哥哥。有什麼好吃、好穿的都盡著幸幸。1997年,幸幸該上學了,盡管還要辛辛苦苦供尚昀,尚昀媽還是在襄城四小給孩子交齊學費報了名。  

孩子對姨媽(幸幸對尚昀媽的稱呼)的依戀之情,勝似親生女兒。尚昀媽出事後,她守在姨媽身邊。為了家裡的生活,她在菜市場撿過爛菜葉,還利用假日在街上賣牛奶、冰棒,一聲聲稚嫩的叫賣,喊得人心痛。  

(張桂梅:“幸幸編了幾句‘順口溜’:‘我有個不要我的爸爸,還有個管不了我的媽媽,有個不想要我的親姨,仔細想想,對我好的還是我生病的姨媽。’每次聽孩子念,我就禁不住抱住小幸幸,‘苦命的孩子啊,姨媽好了,還會好好養你。’”)   

命運的打擊接二連三。“姨媽”非但沒好轉,病情一下子惡化了。2003年冬天,一個深夜,張桂梅掙扎著下地,一跤摔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   

(陳德民:“第二天大家聞訊前去,尚昀媽還躺在地上,身下幸幸給她墊了薄被子,都直責備她。她怕半夜打攪鄰居,沒讓孩子去通知。幸幸抱著她姨媽在又冷又濕的地上睡了一夜。”)  

騎上三輪帶媽走   (2004年3月~4月,襄城—鄭州—北京—唐山—天津)   

(襄城縣文明街鄰居、縣交通局退休職工趙留義:“那時尚昀媽頭上抽風,嘴都張不開了,我們沖了奶粉也喂不進去。街上一個姓劉的大夫過來扎針,輸液,好歹留住了一條命。大家伙兒給大夫50塊錢,可人家不要。”)尚昀趕回來,屋子冷得像撂天野地。這又是一個難忘的春節。自己在外打工求學,小幸幸根本無法照料媽了,怎麼辦?怎麼辦?   

把媽帶在身邊!到長春去!自己邊打工求學,邊帶媽看病。許多個不眠之夜後,他做了這個艱難的決定。   

此前鄰居王玉蘭來看望尚昀媽,臨走悄悄在尚昀媽兜裡塞了500塊錢。這500塊加上鄰居們你10塊我20湊的錢,讓尚昀帶媽走有了些“底氣”。 媽幾乎無法走路,而且怕火車的咣當聲和震動,尚昀產生了一個異乎尋常的想法……   

他悄悄買了輛破三輪車。   

出發時是3月初的一個大清早。那是個讓人心碎的早晨。   

13歲的小幸幸拉著姨媽的手,拉著三輪車,在凌晨四點的冷風中跟了好久好久。“回去吧,幸兒,老冷!”姨媽在車上說。“姨媽,你們啥時候回來呀?”幸幸哭著問。誰能回答她?!   

騎出很遠,尚昀耳朵裡還回響著妹妹撕心裂肺的痛哭……   

(張尚昀:“騎在路上我老是想起弘一法師的一句話:‘日日做不怕千萬件事,日日走不怕千萬裡路’。還想起我一輩子剛強的姥爺的一句話‘孩子,遇事別麻煩別人,輕易接受別人東西是懦夫。’我這輩子都不能當懦夫。”)   

騎啊,想啊。想啊,騎啊…… 到了鄭州,媽心疼孩子不讓騎了。尚昀把車賣了30塊錢,到醫院給媽抓了藥,娘倆坐上火車往前走。媽隨時可能犯病,尚昀買的全是短途車票。所到之處他到處打聽,求醫問藥。有時在城市裡待一段,尚昀就去打零工,掙到的錢都用來給媽買藥、扎針了。在北京,一個同學在醫院工作的父親為他們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使張桂梅的病情有所好轉。但一聽根治腦部疾病需要數萬元,娘倆只好離開。他們又去過天津、唐山,凡是能給媽看病的地方,尚昀都背媽去看。而在那裡逗留的其余時間尚昀爭分奪秒地打工。  

這人間至情大愛,讓無情的病魔也退卻!從襄城老家出來時,媽幾乎不能行走。而一個多月後到了長春,她能慢慢扶著拐杖走動了。雖然累得脫了層皮,但尚昀仍滿心歡喜!   

長春,常春   (2004年4月~12月,長春)   

  長春的記憶基調十分溫馨,這個寒冷的東北重鎮,讓張尚昀母子更深切地體會到生存的艱辛,但也讓這娘倆體嘗到了人間的溫暖。   

從4月到達長春到12月離開,尚昀和媽幾乎什麼樣的惡劣居住條件都經受過了。  

沒完工的電信大樓底層的水泥毛坯房裡;一汽西端名叫“紅星屯”全是“趴趴房”的窩棚區;甚至露宿街頭……   

長春一汽區域內的錦程大街154棟樓是尚昀母子在長春住過的“最豪華的房間”。出於母親過冬保暖需要,8月份尚昀找到了這間老宿捨。房屋中介一位女同志聽尚昀說他媽媽害著重病而他們沒多少錢,出面把每月300元的房租協調至200出頭。  

記者頗費周折找到了這個“豪華房間”。這是一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蓋的老式職工宿捨樓,尚昀租的房子在一樓,和另一戶共用一個大門和單元內的廚房,房間有八九平方米,顯得很潮濕。我們問如今租住的幾個女大學生:“冬天冷嗎?”“可冷啦!哪會有不冷的?”心直口快的東北女孩指著屋角細細一根暖氣管說。  

(鄰居、長春一汽退休職工於悅芳:“大伙都說這孩子太好了,太優秀了。每天早上都扶他媽去散步,手裡拿著書看。在家裡除了照顧他媽就是看書。我們都不知道這孩子是帶著他媽出來打工上學的。倆人太儉省了,每天都是白菜蘿卜,早上熬一鍋米吃一天,也不見人家買過水果、肉。給送過去,總是說有,不要,太自尊了。本來我對河南人有點成見,我在市場裡做生意一遇到河南人就免談,可那母子倆徹底讓我改變了看法,我一看到他們就踏實,一點戒備也沒有。我還用那孩子的事兒教育我兒子。其實,我們幫助不值一提,是他們感動了我們,也教育了我們!”)   

樸實直率的東北人,不看“虛”的,他們被至情至性、剛直自立的河南人感動了。 住同一單元的長春兒童醫院退休職工時景春大爺和老伴,常送去蔬菜、做好的飯菜,但娘倆一般都不肯接受。有一次送了些蔥,時大爺老兩口到女兒家住,回來一看,蔥都放壞了,可人家硬是連動也沒動。  

氣歸氣,時大娘還托在醫院上班的兒子給尚昀媽帶過不少止痛藥。有一次,她看尚昀學習時坐的小矮凳硌屁股,還特意做了個棉墊子送給尚昀。   

一直到10月份報考公務員集中復習,尚昀都在外面拼命打工。打工時就帶著母親出門。說起來這很無奈,媽如果一個人在家,就會神志恍惚,焦慮不安,覺得兒子又去很遠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了。而且母親隨時可能犯病。有一次,他把媽留在家裡,晚上回家後發現媽不見了,到處找不到,急瘋了。這次她是被時大娘找回來的。她在街上柱著拐杖漫無目的地走,尋找兒子,而兒子在四處瘋了似的找母親,母子倆相見,失聲而泣。  

經過這樣的事後,尚昀說啥也不敢讓媽一個人在家了。外出的路上,能走的話,為省錢娘倆決不搭車。媽步履蹒跚,得經常背在背上,尤其是過馬路時,否則媽就只會在原地打轉。回來時,一多半的路途,就只能把疲倦的媽背上走。  

(謝軍:“10月份,我們班一個畢業的女同學親眼看到,在人民廣場附近尚昀背著他媽,很艱難地走著,當時是夜裡10點多了,沒公交車。天非常冷,不知道他背著他媽上哪兒。”)   

那天夜裡,他們的目的地就是錦程大街154棟樓。從長春稅務學院到這個地方,地圖距離是十幾公裡,打的起步價5元得需要20元。  

 尚昀打工一般就把媽放在附近商場、銀行等的大廳裡,那兒冬暖夏涼。打完工就上那兒接他媽。張桂梅累了,還躺在人家的長椅或沙發上休息。有時工作人員端水過來,讓她就著帶的東西喝。   

他打的最長的一份工,是在華能藥業下屬的長春慧邦健康咨詢中心,任務是推銷該企業生產的芪龍膠囊等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   

(打工同事、原中心市場部員工、現遼源地區經理梁志偉:“去年5月份我倆一起進的公司。我交友看兩點,一是要對父母好;二是對朋友好。他都占了。他這人特別倔,從來不接受別人東西。別人給他買雪糕,大熱天的,他也不吃。他挺有能力的,業績那三四個月在我們幾十人中都在前三名。”)  

  04年6月的一天,尚昀、梁志偉和幾個同事坐283路公交車,到二道區搞推銷。在一個車站,一個老大娘拿著老年證上車。承包車的司機把她趕了下去,老人站在車下直哭。尚昀取出一塊錢對司機說,“讓大娘上來吧,我給她買票。”當時,他身上只有幾個鋼崩兒。這件事給梁志偉留下了深刻印象。  

很多學習用書買不起,尚昀抽空去就近的書店看書。聯合書城,紅旗商場地下書城,人民大街的學人書店,前進大街書店,東北師大校內書店……他介紹起這些書店如數家珍。  

(張桂梅:“他一到書店就‘迷’了,在座位上一坐就是半天。10月份他復習功課,總帶著我去書店,最多的是紅旗商場地下的大書店,我躺在長椅上,他看書,我看他看書,覺得兒子這個時候樣子最好看!他能看書看到書店關門。”)   

到醫院給媽看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項目。尚昀在慧邦中心一個月能掙到700塊,但後來准備回河南時,竟身無分文。存下的錢都用在了媽的病上。治療媽的腦病,特效針一針即需要100多塊。在長春,尚昀讓媽基本上沒斷過藥。  

(張尚昀:“不知有多少次去人民醫院和醫大醫院。但多數時候不看病,我要去掛號,媽不讓,死拉著我。我們就在掛號大廳裡坐一晌。媽說聽聽周圍的腦病患者聊天,她感到不孤單,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同病相憐的人。”)   

尚昀之所以想報考公務員,是想在這個“社會服務員”的崗位上,幫助更多的人,他知道普通人生活的不易。11月30日“上戰場”那天,差點誤了“大事”。這天全國招收公務員考試舉行。他和母親照例起得很早,但等車等了很長時間,坐車一不留神過了考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兩站。只有一刻鐘就要開考了,尚昀背起媽就往考點跑,兩裡路他用了10分鐘。到了考點不能把媽放在那麼冷的街上啊,街對面是個電信局,尚昀想就是不讓考試也得把媽安置好。他又背著媽穿過車水馬龍的街道,看著媽躺在電信局的椅子上,才放心離開。這次媽得到的照顧好於任何一次,工作人員沖了奶粉給她喝,一聽她兒子考公務員,都說有出息,這麼孝順的孩子會考好的。尚昀媽心裡別提多高興。一切預兆都好像特別的好。  

果然,兩個月後在許昌,尚昀背著媽到網吧查成績,他在報考河南開封國稅系統的1000多名考生中,取得了筆試、面試綜合成績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媽媽眼睛裡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兒子孝順母親,母親何嘗不心疼兒子!鄰居時大娘介紹了一件讓她潸然淚下的事。有一次尚昀媽學著走路碰傷了腳,那時天已經很冷,她的左腳幾根腳趾都潰爛、感染了。“大妹子,去醫院消毒吧,”時大娘說。可為了省錢,尚昀媽硬是自個用剪刀剪去爛肉,用一小瓶5毛錢買的碘酒灑在傷口上,鑽心地疼啊!   

2004年中秋節前夕,街上鋪天蓋地全是月餅廣告。媽想吃月餅,一打聽,最便宜的也要十幾塊一斤,捨不得。中秋節這天尚昀沒帶媽出去,晚上回來,看到桌上放著半塊月餅,好奇地問媽哪來的。媽高興地說:“今天我拐著出去,看到路邊月餅減價,我花兩塊錢買了一個。自己吃了半個,留了半個等你回來吃呢。”尚昀躲在廚房裡,望著這半拉月餅,怎麼也無法下咽……   

拉他一把,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2000年~2005年,長春稅務學院)   

長春稅務學院名氣不大。但她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開明方式,培養了一名異常優秀的大學生。  

頭幾個學期,每次開學張尚昀總是晚回校一兩個月,在校時間不超過一半。到最後兩年,他把更多的時間用於打工、為母親治病上。如果換了其他學校,尚昀的命運就可能是被除名。  

(張尚昀:“想想吧,一個學生復習時有時會記一些卡片,塞在上衣口袋裡,考試時忘記取出來,被發現的後果是取消學位。每次考試因為這個原因而倒霉的同學都不少。我們學校有多嚴格吧!學校對我這樣好,我真幸運!真感激!”)   

當然,除了他品學兼優、各科成績都考得不錯這個主因外,他所在的稅務系老師的愛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尚昀第二任班主任、系黨總支副書記谷連輝:“他的事我知道一點……這個學生絕對不會在外面胡來。公事公辦只有勸退。但我們想,拉他一把,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啊。”) 該校每年都將很大一部分學費以貧困助學金的方式,返還學生。通過系裡推薦,尚昀自己就好幾次領到這筆助學金,總額有數百元。   

谷老師和尚昀的同學謝軍、李原野(現長春一汽員工、在宿捨裡叫“老六”)、張健(班長、宿捨裡叫“老二”)等,對張尚昀最深的印象是他從不談自己的困難,還時常熱心地幫助別人。  

(張健:“2001年,第二學期,大家知道我們宿捨‘老三’,也就是張尚昀家出事了。我們組織了一次捐款,我把捐的1000多塊送給他,誰知他說啥也不要。後來我火了,我說大家看得起你才給你捐款,你是拒絕全班同學的愛心啊。他最後只拿了200塊。從那時起他就老惦記著‘欠班裡每個同學5塊錢’。”)   

(李原野:“那時他實在困難,冬天東北多冷,沒羽絨服和像樣的大衣,穿的是個薄棉襖,根本不頂事兒。腳上的鞋是個單鞋,還老開膠。但他從不和同學提他的困難。他特別聰明,在學校大家常向他請教學習上的問題。誰有求於他他從不推辭。大三時我們班兩個女生先後視網膜脫落,大家獻愛心捐款,他也踴躍捐款,而且還到醫院陪護。”)   

尚昀班有個同學,父親去世對他打擊很大,一度消沉。尚昀當時在校,沒事總去開導,讓他樹立生活的信心,幫助這個同學很快走出了心理陰影。   

(張尚昀:“那個同學的父親是個老板,我總覺得他受的磨難並不比我小。他從小嬌生慣養沒吃過苦,受到的打擊比我更劇烈,他更不易承受。”)

谷老師講了張尚昀兩拒系愛心基金的事情。“現在提到這件事兒我還生氣呢!”   

愛心基金是稅務系近千名師生每月每人捐獻1元錢建立的(據該校宣傳部副部長張建華介紹,全校12個系有7個采取了這種助學方式)。2003年冬天的一天,谷老師把尚昀叫到辦公室,把系裡決定給他的1000元愛心基金遞給他。“谷老師,我打工,不缺錢,系裡還有更困難的同學。”尚昀堅決不要。谷老師說,“想通了,你再來找我。”   

過了半個月,快放假了,谷老師在教學樓裡遇到了尚昀,便招招手,“過來,還能堅持嗎?”   

“老師,沒事兒,還有點錢。”   

“多少?”   

“一百零幾。”   

“回家咋辦?”   

“老師,我打工還能掙些。”   

放假時,谷老師又把尚昀找到辦公室。尚昀還是不接受。谷老師可真生氣了:“像你這麼拒絕,是我第一次碰到,而且還拒絕了兩次。老師同學有什麼惡意嗎?”   

“沒有,老師。從小長輩就教育我不要輕易給人家找麻煩。接受這樣的幫助我心裡很不安。這錢用到別人身上會更有作用,我打工還能養活自己。”   

“你是一個學生,還沒能力養這個家啊,再說還有重病的母親!你要是再拒絕的話,可真傷了老師、同學的心……”   

尚昀流著淚接受了。後來,谷老師好幾次50元、100元地資助尚昀,還悄悄為尚昀墊交一些他該交的費用。   

愛心無處不在,而這,或許是讓尚昀“挺住”的最為強大的動力和堅強的心靈支柱!   

娘倆的“長征”   (2004年12月~2005年1月,長春-四平-沈陽-錦州-山海關-唐山-天津-鄭州-襄城)   

2004年長春嚴寒的冬季降臨了。屋子裡冷氣刺骨。媽的病因摔的那一跤漸漸沉重,想家的念頭日益強烈。  

12月1日,尚昀背著媽出現在長春火車站。當時他手頭只有向同學借的500塊錢。  

(張健:“他回家前沒一點錢了。我給他銀行卡上打了500元。回去後他很快就還了,也是打在我卡上。都是老同學了,他這人特較真!”)   

買兩個人的票到許昌,得460元。這可是媽的救命錢啊!而進站口根本不允許媽一個人上車。尚昀頭抵在售票廳的柱子上,默默站了很久。  

 ——一個念頭湧上他的腦際。但他擔心媽啊。誰知媽竟一口答應了:“昀啊,咱們還是留著錢,花在刀刃上吧!”   

火車站總是有運貨的三輪車要處理。他托一個賣報的小販花30塊買了輛破三輪車。尚昀把他媽安頓在車斗裡,捂了三床被子,買了方便面和幾瓶水,就上路了。   

這是一次什麼樣的行程啊!   

12月的東北大地,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尚昀蹬著三輪,拉著病臥的母親,向著遙遠的南方、遙遠的故鄉,行進。  

為了不讓媽顛得慌,尚昀還把車胎放了點氣,騎得很慢,像蝸牛似的爬行在長得望不到盡頭的公路上。   

尚昀戴著一頂棉帽,身上穿了兩件毛衣,外套一件紅色羽絨服,手上戴著一雙花了兩塊五毛錢買的毛線手套。在零下30來攝氏度的天氣裡,很快所有的衣服都被凍透了。   

冷。麻。再後來,身上好像失去了知覺.   

他怕媽凍著,不時回頭問:“媽,冷嗎?”   

“媽不冷。昀啊,你冷嗎?”   

“不冷,媽,蹬著車子暖和著哪!”   

拼命地蹬車取暖,可剛剛出一點汗,片刻就被鑽進衣服內的風吹成了冰水。   

媽意識不清,一天當中總要問幾次:“昀啊,到家了嗎?”

“快了,媽,快到家了。快到河南了。快到襄城了。”   

“媽,我好像看見那些鄰居們了,看見以前的好同學了。我還看見我姥爺、姥姥,還有幸幸,她個頭長高了。他們在前邊等著咱娘倆呢。”   

路啊,好像沒有個盡頭。太陽一次次地從左後方升起,又一次次地在右前方落下。尚昀面向西南方、面向故鄉,千萬遍地重復著機械的動作。  

故鄉怎麼會是這樣的遙遠啊!   

故鄉在地平線下。故鄉好像遠在天涯。   

他的臉凍爛了,爛的地方血又在寒冷中凝結起來。而他一點感覺也沒有。遇到有雪的地方,他就按路人告訴的辦法,捧起雪在臉上、手上狠狠地搓。   

(張尚昀:“總是想到在長春醫大醫院的情景。媽摔著那次我背她去看,把她放在掛號大廳的長椅上休息,我去掛號。回來後發現媽身上蓋了一件紅羽絨服,就是我騎車時穿的那件……那次還有個老大爺給我媽手裡塞了100塊,媽讓我追上還給人家,老大爺火了,‘你這孩子咋這麼筻?快給你媽看病要緊!’我問大爺叫啥,他說,東北人,沒名沒姓!想著,想著,心裡很暖和。你的心不冷,你就不會害怕寒冷。”)   

廣袤的黑土地上,公路邊人煙稀少。有時到半夜才能尋到一家。東北的鄉親熱情地端來開水,吃食,請母子進屋,但母子倆為了不過分打攪人家,往往在避風的屋檐下,偎依著躺在三輪車上,在怒號的風聲中度過漫漫長夜。慷慨的東北人讓母子倆用院子裡堆積如山的玉米稈、稻草燒火取暖。  

在錦州郊外,一戶人家執意將母子倆拉進屋子,已經是半夜了,主人還烙玉米餅給他們吃。第二天一大早,不僅有玉米餅,還有玉米糁、豆子、紅棗熬的粥。吃下後尚昀有精神了。“媽,有勁了,玉米餅比方便面擋饑多了。”   

(張桂梅:“當時都快沒意識了,眼前卻總出現那些幫助過我的好人,那麼多,想都想不完!好心人哪,我把你們裝在心裡。那個我連面孔都沒見到的好人,你的紅鴨絨襖救了我孩子一命!我總是在為你祈福啊!”)   

長春-四平-沈陽-錦州-山海關-唐山。800多公裡的路程,尚昀用了20多天時間,拉著母親騎三輪車一尺尺走了過來。  

在唐山一個小飯店,尚昀給媽買了兩個豆沙包。媽這時清醒了,發現兒子是用胳膊把包子摟在胸前。   

“孩子你手咋了?” “媽,沒事……”    “快讓媽看看。”   

媽堅決要看,扒下兒子的手套一看,頓時淚如雨下:手套下的皮膚,從小胳膊以下,全是黑紫色,腫得老高。(後來很長時間,尚昀吃飯時手都端不住碗。)   

“孩子,咱不騎車了!”媽大哭著說。   

在唐山車站候車室,尚昀安頓媽躺在椅子上,買了包子、花生奶放在媽身邊,說,“媽我出去一會兒。”   

三個小時後尚昀才回來。他血痂斑斑的瘦臉上,掛著興奮的笑,“媽,我掙了15塊錢,這下好了,幾天的飯錢有了!”   

原來他跑到車站長途托運點,給人家扛包去了,扛一個包一塊錢。這活,他在長春車站干過,試著在唐山站一找,竟然很快找到了!   ……   

一路奔波,1月初的一個夜裡,尚昀背著媽下了車,母子倆終於回到了襄城。尚昀一刻也沒停,就到許昌一個搞運輸的車主那裡打工了,不久還在瑞貝卡公司找了份工作。鄰居們、小幸幸都來看望桂梅,這個苦難的母親,一下子又被愛心和溫情包圍了。小幸幸在許昌一所初中讀書,她回來後,沒進家門就“哇”地哭了,她撲進姨媽懷裡哭了很長、很長時間。  

“姨媽,我們不會再分開了吧?”“不會了,幸幸,不會了……姨媽要親眼看著你長大成才。”   

美麗心靈感動世人   (2005年1月~7月,襄城-鄭州-……)  

采訪張尚昀,他曾屢次表示,“自己是一棵小草,不要把我看成一棵大樹。我覺得自己做的很平常。” 采訪張尚昀母子,記者感受最深的是,母子倆都很有修養,它不因外在的侵蝕而褪色,也沒隨生活的風雨而流失;與善良、剛強、謙虛、不事張揚一起,凝固成一種令人感喟的人性光輝。  

張尚昀的“大義至孝”,感人肺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身上那種與古老中原深沉樸厚人文精神血脈相連的道德力量,震撼著社會公眾!尚昀母子身上體現出的“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格力量,叩問著我們每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命運之門。  

古希臘先哲說:人是宇宙的尺度。其實,宇宙也是人的尺度。宇宙有多恢宏,星漢有多燦爛,人類的心靈就可能有多麼的博大和美麗。   

這美麗的心靈,感動著世人。   

今年5月初,湛北鄉動員黨政干部為尚昀母子捐款5000元。 

5月底,張尚昀的事跡經許昌、省會媒體披露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一些單位表示歡迎尚昀前去工作,並組織為尚昀捐款。對於這些捐款張尚昀一律婉言謝絕。5月31日,鄭州國醫堂腦病醫院院長韓群英,帶著護士長,開著救護車,趕到襄城縣湛北鄉姜莊村,接尚昀媽來鄭免費治療。經過一個多月的悉心護理和救治,張桂梅腦外傷引起的中樞性硬癱、繼起的癫痫和神經綜合征,都得到了控制,並趨於好轉。她已經可以行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  

省委書記徐光春等專門批示,號召向這位“當代孝子”學習。   

國醫堂醫院一位大夫90歲的父親,知道張尚昀母子的事跡後深為感動,讓子女攙扶著到醫院看望母子倆,對張桂梅說:“好閨女,你培養了一個多麼好的兒子!”   

他們的事跡教育了許多人。尚昀同學謝軍的女朋友是獨生女,家境優越,謝軍帶她到網上看尚昀的事跡,看一次,女朋友哭一次,心靈受到極大震撼。   

艱苦的生活,在張尚昀和張桂梅身上,融鑄了一顆感激之心,一顆熾熱的愛心。   

張尚昀有兩個從不示人的筆記本,據說上面記錄了別人給他的一次次幫助,一筆筆得到的資助款,他都認真記在上面。他表示日後他一定要償還這些好心人所給予他們的幫助。   

一位省外女記者來到病房,看到采訪媒體很多、張媽媽很疲憊,對張媽媽說:“大媽,我不采訪了。看到您我就很高興,回去後我會更勤奮地工作,更好地做人。”她將一個從泰山帶回的開光菩薩像掛在張媽媽床前:“好人一生平安!”   

就讓我們以俄羅斯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亞?索爾仁尼琴在其名作《瑪特琳娜的家》末尾的一段話,獻給尚昀母子以及他們所遇到的、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善良的人們吧——

“我們就生活在她身邊,她就是最正直的人。俗話說,要是離開了這種人,就不會有村莊存在。也不會有城市存在。更不會有我們的整個地球存在。”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張尚昀這樣的“當代孝子”

 許昌日報

從5月21日以來,本報連續推出了張尚昀的事跡報道,在全市乃至全省引起了強烈反響。他的孝義之舉深深震動了社會,引起了多家媒體爭相報道。看到報道後,省委書記徐光春作出批示,稱贊張尚昀為“當代孝子”,並號召在全省人民中弘揚“努力工作、孝敬父母”的優秀道德品質,讓文明之風在中原大地蕩漾。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強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歷數千年之演進,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如敬業奉獻、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愛幼之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品格;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政風范;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寬闊胸襟;奮不顧身、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自古以來,這些傳統美德就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

張尚昀,一個普普通通的學子,在困難的情況下,以一顆寶貴的孝子之心,毅然一邊修習學業,一邊打工為母親治病。民族精神在他身上折射出了大義至孝、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耀眼光輝。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理。孝作為人類社會中一切道德的根本,各色人等實踐道德的起點,誰都沒有理由拒絕這個千年古訓。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孝敬父母,很難想象他會關愛他人、熱愛祖國。

張尚昀是當代優秀青年的傑出代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志向遠大、吃苦耐勞、尊老敬老、樂觀向上、不向困難屈服、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優秀道德品質,正是當代年輕人需要培養的。那些只知向父母向社會索取而不知回報的人,更應把張尚昀作為學習的榜樣。張尚昀的身上濃縮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孝敬父母、立志勤學、自強不息、勤勞節儉,中華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體現。

張尚昀的孝義之舉震動了社會。社會各界紛紛向張尚昀伸出援助之手,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不變的扶危濟困的美德再度得到極大弘揚,匯成了一曲構建和諧社會的動人樂章。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我們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

只有和諧的音符,才能譜寫出和諧的樂章。如果說每個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音符的話,那麼和諧的家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裡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

“當代孝子”張尚昀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大義至孝的傳統美德,同時又表現出了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時代精神,倡導了一種新的社會風尚,這就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力量,這種品德和精神值得在全社會弘揚。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張尚昀這樣的“當代孝子”。如果每個做兒女的都能像張尚昀那樣做人做事,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和諧的家庭,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本報評論員)

“當代孝子”感天下 徐光春高度贊揚張尚昀打工救母

 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河南報業網訊 他在校學習成績優異背母打工為母治病事跡感人廣為流傳受到省委書記徐光春的高度贊揚。

  登封市西城區會善中路的張林銀先生給記者來信說,張尚昀休學背著媽媽打工掙錢給媽媽治病的孝賢行為,一時間成了他們那裡中老年人談論的熱門話題,一對年過七旬的老兩口只要聽到有人議論該事,就會熱淚盈眶。

  6月30日,省委書記徐光春高度贊揚了張尚昀,稱贊他為“當代孝子”,並號召在全省人民中增強“努力工作、孝敬父母”的優秀道德品質,讓文明之風在中原大地蕩漾。

  張尚昀孝敬母親的事跡感動著社會的方方面面。7月3日,記者對此進行了專門采訪。

  當代大學生學習有典范

  “張尚昀是很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的一個典范。”許昌學院教授楊新新說,“他的事跡可以讓每個大學生的心靈都受到震撼。”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楊教授介紹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好多年輕人感受不到父母的艱辛,淡漠孝道,特別是進入大學後,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一些學生虛榮愛面子,盲目攀比,不願講自己是哪裡人,不讓自己認為不體面的父母到學校看望,更有甚者為了伸手向父母要錢,不惜說謊話等等。而張尚昀的出現,真實地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很鮮活的學習榜樣,他不僅照顧母親恪守孝道,還堅持學習,在他身上體現出了孝敬父母、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楊新新感言:“我最佩服他們母子的品質和人格。”

  在許昌街頭,記者隨意采訪了兩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的女大學生。她們說,剛開始她們同學都認為張尚昀的事跡不現實,因為像她們那樣的年齡還承受不了如此大的艱難痛苦,但是這是真的。很多人承受不了的,他承受了,為了母親不僅情願吃苦,還堅持完成了自己的學業,這樣的大學生實在是太少了。

  傳統美德中寓時代精神

  鄭州國醫堂腦病醫院韓群英院長坦言,張尚昀的事跡很值得青年人學習,是時代青年的楷模。他說,現代家庭獨生子女多了,生活富裕了,講索取的多了,講奉獻、講回報的少了,這很不正常,所以社會太需要張尚昀這樣的典型了。

  許昌市襄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聶清傑認為,張尚昀的事跡體現了兩種精神:一種是孝敬父母的優秀傳統美德;一種是自強不息、自強自立的時代精神。“孝敬父母是創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必要因素。”聶清傑說,“孝道淡漠的社會是一個病態的社會,一個病態的社會根本創建不出和諧社會。”他認為,我國的崛起靠什麼?就是靠自強不息、自強自立。

  讓文明之風在中原蕩漾

  許昌市委書記劉春良說,社會對張尚昀的關注,是一曲構建和諧社會的動人樂章。劉春良認為,只有和諧的音符,才能譜寫出和諧的樂章。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又是家庭的細胞,如果說每個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音符的話,那麼和諧的家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張尚昀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我們大義至孝的傳統美德,同時又體現出了自強不息、自強自立的時代精神,倡導了一種新的社會風尚,這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力量,這種品德和精神值得在全社會弘揚,如果我們每個做兒女的都能像張尚昀那樣,就能夠創造出一個和諧的家庭,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社會對張尚昀的關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是我們社會的一種進步。”許昌中房公司黨委副書記邢志堅開宗明義地說,最近幾年,許昌市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已經形成了制度,已不再是個別人的善舉,大河報開辦宏志班等舉措,標志著社會對知識、對文化的重視已經落實到重視人性上。

  新聞鏈接 孝心感動社會社會湧動愛潮

  許昌市襄城縣湛北鄉山前姜莊村張尚昀的老家,在張桂梅患病初期,鄉親們輪流給她端飯送菜。村裡還出動義務工,為她家維修房屋、牆院。襄城縣委書記崔國欣個人捐助500元,襄城縣教體局捐助5000元,湛北鄉黨委、政府給她家捐助了5000元,襄城縣民政局送去了米面油。

  在長春稅務學院,張尚昀所在班級的同學,自發給他捐款1000多元,而他只收下了200元。為了獎掖張尚昀的頑強精神,為了不失去這樣一個有志氣的好學生,學校破例允許他在校外自學,然後到校參加考試,完成大學學業。

  今年5月31日,鄭州國醫堂腦病醫院看過本報的報道後,院長韓群英帶著一輛救護車,來到張尚昀的老家,將張尚昀的媽媽接到了他們醫院,免除一切治療費用。如今生活剛剛能夠自理的張桂梅向醫院提出,自己要給醫院義務打掃衛生,來報答醫院。

  6月7日,河南省國稅局告訴本報記者,張尚昀參加了開封市國稅局公務員考試,已經被確定為錄取對象,最近就可以上班。

  張尚昀大義至孝感動了中國嵩山大法王寺方丈釋延佛大師,6月13日他致信本報記者,表示願意推薦張尚昀參加“全國十佳孝賢”評選。

  6月30日,洛陽駐鄭州辦事處作為慶祝黨的生日活動的一項內容,黨員們給張尚昀母子捐資近3000元。

  6月30日,省委書記徐光春高度贊揚張尚昀為“當代孝子”。受徐光春書記委托,7月1日,許昌市委書記劉春良、市長毛萬春到醫院親切慰問了張尚昀母子……   (作者:杜文育)
 

上一篇:起一不殺念頭就有如此感應
下一篇:何為食肉十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