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真實改過,為聖為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文:轉載)
真實改過,為聖為賢 ——讀弘一大師《改過經驗談》
弘一大師是我國現代律宗大師。他一生才華橫溢,極富傳奇色彩。弘一大師出家之後,行持謹嚴,每與眾弟子開示,都勸化弟子嚴持戒律,防心離過。近讀弘一大師的《改過經驗談》一文,深為大師的改過之論所感動。
這篇《改過經驗談》是弘一大師一九三三年春節在廈門妙釋寺時對四眾弟子所作的開示,也是弘一大師五十年改過實踐的總結。在文中,弘一大師從儒家典籍入手,又輔之以佛言祖語來闡明自己的改過觀點。這些觀點對修行人,特別是初入佛門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全文分為總論和別示二門。
總論是說明改過之次第。內容有三:(一)學。所謂學即是要求我們首先要多讀佛書和儒書,了知善惡區別以及改過遷善之法。弘一大師特別主張,對於不能遍讀佛儒諸書的人,可以先讀《格言聯壁》一書,從中自會獲得殊勝利益。(二)省。省即是說我們已學過佛儒之書,明白了事理之後,當自行省察自己的所有一言一動是善或是惡。如果為惡者,即當痛改。除了改過,每日臨睡前,再將一日所做的事,詳察一遍,最好能每日都寫日記,以便能夠發現錯誤,改正錯誤。(三)改。改即是我們發現自己的過錯之後,要堅決改過,勿使重犯。為說明改過的重要,弘一大師引述了前人論述:子貢雲:“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又述古人雲:“過而能知,可以謂明,知而能改,可以即聖。”
弘一大師用了“學、省、改”三字,簡潔明了地說明了改過的次第,給那些想改過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人指明了方向。
別示部分,是弘一大師分別說明他自己五十年來改過向善的事情。大師將自己眾多改過經驗以十條加以概括。這十條分別為:
一、虛心。所謂虛心就是我們要明因識果,勇於承認自己的過錯,下決心改掉這些惡意惡行,同時還應向別人虛心請教,讓別人幫助自己指明本人尚未發現的過錯,以使自己人格更趨完美。
二、慎獨。慎獨是說我們凡夫俗子的所作所為,起心動念,佛菩薩乃至鬼神等,都在暗中盡知盡見,我們若能時時做這樣想,便不敢再胡作非為了。
三、寬厚。所謂寬厚就是待人接物要懷真誠心,寬以待人,厚德載物,成為一個真實厚道的人。
四、吃虧。即不要貪人便宜,要學會吃虧精神。從表面上看,人吃了虧是受了損失,其實質是人因吃虧而增長了智慧。擴展了自己的心胸。古人雲:“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這也是弘一大師對吃虧二字的理解。
五、寡言。弘一大師認為,對於修行人來說寡言最為重要。人間的災禍往往從多言中來,言多不如言少,言少不如言好。少言可以免去許多人間禍患。因此古人勸人要謹言慎行,這樣可以避災免禍。
六、不說人過。古人雲:“來說是非者,即是是非人。”說別人是非的人,常常是那些挑撥離間的人,他們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和睦氣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緊張。弘一大師在講說自己不說人過的觀點時,常以古人之語作論據,如舉孔子所雲:“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意思是說對人應少一分指責多一分寬容。
七、不文己過。“文”在此是掩飾的意思。自己有了過錯,不知改過,反而極力掩飾過錯,甚至推卸責任。這樣做的人就是有私心和心懷奸詐的表現。唯有不去掩飾自己的過錯,才可能知錯必改,最終可少犯錯誤。
八、不覆己過。對於得罪別人之處,要認真反思自己的不是,如果過錯是自己有意無無意中導致,我們要發大慚愧,生大恐懼,向別人發露陳謝,忏悔前愆。切不可顧及體面,隱忍不言,自诳自欺。
九、聞謗不辯。人活在世上,任何人都免不了被別人評論。這種評論或是批評或是贊歎。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別人對自己無端的誹謗。對於無中生有的誹謗,我們通常會不顧一切給予回擊,其結果是兩敗俱傷。古人雲:“何以息謗?曰無辯。”所以當別人對你無故中傷的時候,若能夠置之不理,誹謗便自會熄滅。常言道:“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對於別人無中生有的誹謗,如果你不能認真對待,將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煩惱。
十、不嗔。貪、嗔、癡是眾生難於祛除的三毒。嗔心常會給我們帶來許多過患。《華嚴經》雲:“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人一旦有了嗔心,便會生起無明之火,若任其下去,很可能會惹出許多麻煩。給自己和別人帶來許多痛苦。因此嗔恨心也使人畏懼。
弘一大師以自身行持的經驗開示眾信徒,勸誡廣大信徒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改過遷善。他還以自己五十余年的改過遷善的事例告訴大眾,使他們資以參考,以防故犯。我們現代人再來重溫大師的金玉良言,依照此做,不僅能夠完善人格,且能為聖為賢了。
|
|
|
|
|
|
上一篇:搶救最後一口氣:臨終的悲劇
下一篇:淨空法師:心怎麼樣才能清淨呢?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