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善良可以傳染,與人為善的好處超乎想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受訪專家:林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汪冰,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前不久,微信、微博上一個視頻被瘋狂轉發:兩名西班牙小伙買了一個比薩送給流浪漢,再讓人去找流浪漢討要,流浪漢毫不猶豫地分給了他一大塊。為表示感謝,測試者又自發地從錢包中掏出一些錢給了流浪漢。這個測試展示出的互動,剛好印證了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善良可以傳染,與人為善的好處超乎想象。

  善良會傳染

  這項發表在《生物精神病學》上的研究,通過對104名大學生的大腦掃描發現,看到善舉時受試者大腦交感神經活動興奮度增加,更易產生同情心、做出善舉。這些行為還會促使周圍人樂於助人,施助者本身也更快樂和輕松。事實上,善良的好處決不局限於心理上,還有實在的健康益處。

  提高免疫力。美國斯坦福大學曾對“善舉”做過一項詳細研究,結果發現,心存善良能減輕疼痛感、加速傷口愈合、降血壓等;在流感季節,善良還可以使人們患感冒的風險降低16%;如果醫生對患者心存友善,患者康復更快,住院時間大大縮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春解釋說:“善良的人往往感恩、寬慰、自在,遠離緊張、焦慮、恐懼、憤怒、郁悶,良好的心理狀態會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有助於預防各類疾病,如胃潰瘍、高血壓、糖尿病和癌症等。”上述新研究顯示,這些好處在受感染者身上同樣奏效。

  有益大腦健康。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為人善良、常有善舉可以提升大腦中欣快激素血清素和內啡肽水平,增加幸福感,重塑思維、記憶和感受能力,延長大腦壽命。

  有利於人際關系。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擁有某種特定基因,能給第一印象加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稱,經常做出善舉的孩子更可能抑制欺凌同伴的行為,並處理好同學關系。

  與人為善者越來越少

  每個人對善良的定義都不一樣。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汪冰認為,善良就是成人之美、與人為善和勿以善小而不為。林春則又增加了一個標准——長期、穩定地保持。“善良是具有重要社會適應意義的人格品質,在人類發展中,通過遺傳、文化傳承、教育等,本應變成一種普遍存在的美德。但現實中,我們卻感到善良的人越來越少。”某些時候,善良甚至成了軟弱的代名詞。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研究報告》顯示,七成人認為“善良正直的人常吃虧”。

  汪冰解釋說,善良有兩個要素,一是換位思考的能力,即體會他人感受的能力,心理學稱之為“同理心”,其實大部分人都有這種能力,只是有的人並不一定會按照自己的同理心行動,而是從理智層面權衡自己的得失;二是利他行為,也就是對別人有好處,對自己沒有明顯益處的自願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利他行為的前提是自己的利益不受威脅,比如,別人對你善,你就會對別人善,但當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可能自我保護就會占上風。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一旦人際交往中信任缺失,互惠關系失效,人們“與人為善”的一面就會受到壓制。在我們身處的陌生人社會中,這種表現更加明顯。如果人們總害怕“人善被人欺”、“好人沒好報”,就不敢輕易做善事。

  市場經濟帶來的變化打破了過去“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心理契約,一些人尤其看重自我利益,做一件事之前先從自己的角度想值不值,總要在“我”和“我們”之間尋找平衡點,善良於是漸行漸遠。林春補充說,現代人善良缺失還與社會資源有限、競爭激烈、資源分配不均等有關。

  善良需要培養

  《三字經》裡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生命最原始的部分,從現在開始,要學習與人為善。

  汪冰強調,先要弄明白兩個概念。

  第一,善良不等於犧牲,提倡在能力范圍內付出,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快樂;

  第二,善良不等於懦弱,不用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對所有人“善”卻對自己“惡”,這種善良不會長久,要懂得拒絕他人不合理的要求。

  其次,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是對環境的善;多陪老人、孩子,是對家人的善;擠地鐵時對撞到你的人笑一笑,是對陌生人的善;對工作認真負責,是對同事和老板的善。給迷路者指路,給饑餓者饅頭,給弱者以平等尊重的口氣等都是善舉。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善舉卻沒有高低之分。

  再次,記錄自己做的好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句話不只是簡單的因果關系,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在給別人生活帶來改變的同時,自己的幸福感更強,身體也會更健康。

  最後,注重培養。德國孩子從小要上三堂“善良課”,即喂養和愛護小動物,幫助弱勢群體(老人、病患等),關心家庭其他成員。建議每一名家長都能注重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用自己的榜樣作用,讓孩子學習、模仿如何關心、幫助別人。

 

 

上一篇:意外懷孕念佛勸西
下一篇:定弘法師:不求神通,只是想學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