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生
五戒的第一條為不殺生,包括一切有情藏、思想、記憶、知道冷熱苦樂的生命體。當然,殺生有重罪和輕罪之分。重罪主要是指殺人,而殺牛馬豬羊乃螞蟻蚊子則屬於輕罪。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犯下之後就失去了優婆塞或優婆夷戒;輕罪可以通過忏悔來消除業障。受戒之後若有違犯,就會有戒罪和業罪兩重罪過,能忏悔是戒罪,但業罪依然還是存在。可能大家比較關心受戒後是不是必須吃素的問題,能吃素當然最好,如果一時還做不到,吃些三淨肉也不算犯戒,尤其是家庭主婦,要操持全家的飲食,免不了要接觸一些葷食,只要不違背殺生的原則也是沒什麼妨礙的。
不偷盜
第二是不偷盜,在佛教裡,偷盜也叫做"不與取",只要是屬於他人的東西,沒有經過主人同意就據為己有的行為都屬於偷盜。
不邪YIN
第三是不邪YIN,所謂邪YIN,是指正當夫妻關系以外的,不為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系。
不妄語
第四是不妄語,凡是與事實真相相違背的語言都屬於妄語。在佛教裡,又有大妄語和小妄語之分。如果你本來沒有道德,卻欺騙別人說有道德;或是本來修行沒什麼境界,為騙取恭敬和供養而大肆吹噓,凡此種種,都屬於大妄語,屬不可悔罪,並會因之失去優婆塞及優婆夷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事卻說沒看到,沒看到的又說看到了,則屬於小妄語,是可以忏除的。還有一類為方便妄語,如到人家做客,為減少主人麻煩,本來沒吃飯卻說吃過了,屬於方便妄語,沒有什麼罪過。
不飲酒
第五是不飲酒。五戒的前四條屬於性戒的范疇,就是本體是違理的,不僅戒律所不容許,和社會道德也是相違背的。而不飲酒是屬於遮戒,為什麼佛陀要制定這一條戒律呢?因為一個人飲酒後,會在失去理智的狀態下犯戒。佛經裡曾有這樣的記載:有位持戒嚴謹的優婆塞,某次外出歸來,因口渴難耐,誤將酒當作水喝了,結果神志模糊,恰巧鄰家的公雞飛來,他便將雞捉來殺了,這就同時犯下了盜戒和殺戒,然後,鄰居來尋雞,他推說沒有看見,又犯了妄語戒,而鄰居又是位漂亮的少婦,他一時興起,結果邪YIN戒也犯了。所以,佛教提倡禁酒,主要是為保護前面四條戒。當然,也有開許的時候,如果是生病需要酒來治療,還是允許的。
持六念折疊在家居士除了受戒而外,還要常存六念。
(1)念佛:時時憶念佛的功德,以佛作為學習的榜樣,以成佛作為人生的目標。
(2)念法:時時憶念法的殊勝,以此激勵自己不斷探求真理。
(3)念僧:時時憶念賢聖僧的清淨梵行,以此培養出世的心態。
(4)念戒:時時憶念佛所制定的戒律,以此對照自身的行為,檢查自己的行為舉止及起心動念是否符合戒律的規范。
(5)念施:在生活中隨時幫助他人,無論是財富還是我們所學到的佛法,只要別人需要,都要設法予以滿足。
(6)念天:天人的福報由他們的善行而來,我們想有美好的未來,就要多積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