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去身上的戾氣,是一輩子的修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謝可慧

  嚴歌苓《媽閣是座城》裡面有一個“疊碼仔”梅曉鷗。這個女人傾盡一生的心血,看著自己的舊愛盧晉桐倒在自己的手下,看著梅吳娘的死敵梅大榕應聲倒地,看著一個個如史奇瀾的賭蟲們在賭桌上晝夜厮殺、彈盡糧絕,然後變成她的施捨物,可她的內心卻沒有得到任何歡愉。一個看起來原本該歡欣鼓舞的結局卻換來了絕望的悲涼,因為她的青春賭光了,愛情賭光了,連金錢也耗成了金錢的屍體,變得一文不值。

  有人說,這個女人的悲涼,是天底下一萬個苦命人的其中一種。可當時我的腦海中只盤旋著兩個字“戾氣”。因為最後的最後,她被她渾身的戾氣殺害了,是所有充滿戾氣的人都有的報應——時光裡充滿了戾氣,被自己控制不了的戾氣所殺。這樣的結局和《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半生緣》中的顧曼璐是一樣的,她們積累了一身的戾氣,隨意施暴於別人,卻把自己施暴成了“人不像人”的瘋子。

  一個多月前,與朋友面見了一個先生。去的時候格外惶恐,也是某方面的名家,為大多數人熟知,而我只不過是一個小輩莫名地去拜見與打擾。

  我們敲開他家的門,一個很普通的屋子,七十多歲的老頭探出門說,你好呀,看起來格外親切。正對門的大廳掛著兩個字“清靜”。好友輕聲和我說:你可以談談你的困惑,他是個和善的老先生。

  席間,他並不避諱和我們談他年輕的時候,甚至是神采飛揚的。好友說,每次聽他再談,從不覺得煩,不覺得喋喋不休,只覺得勵志。他說的一切,就是一部值得自己驕傲的歷史書吧,每一頁都是精彩,並且讓人驚歎的。說到最後,他問,看起來是不是很順,順到除了成功什麼都沒有?

  我點點頭。

  他說,你可能不知道,每一個風光背後也有過許多彷徨。我也曾有過許多很幼稚的想法。比如我年輕的時候,評職稱被黑,評職務被排擠,我想報復他們,一個星期沒有給學生上課,故意不接領導的電話,把自己關在家裡,後來,那課有人頂了,領導也沒說什麼,而我倒是憋瘦了好幾斤。但再遇到的時候,我想啊,與其花時間報復別人,不如花時間看書。發射了那麼多戾氣,還不如增添自己的才氣更重要。再後來,我回頭看的時候,那些看事,根本可以一笑而過的。還好,自己適時收斂了自己的戾氣,否則,大概時間裡都是那一系列的蠢事呢。

  戾氣,我該怎麼解釋它呢!每個人生來有一種戾氣,就像是人生來會帶著善良、帶著邪惡、帶著好奇、帶著迷茫一樣。戾氣,好比是身上的某個器官,它甚至更容易迸發出來,在碰到某一件事,遇到某一個人無處隱遁。

  我們常說,聰明的人是懂得收斂自己的戾氣,他會挖一個洞,讓它一點點隱藏隱藏,然後爛在泥土裡。而愚笨的人呢,以為帶著一把有利的匕首,把周圍的人一個個肢解得支離破碎,讓自己也剖膛開肚,無法適宜地生活。

  朋友S是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碩士畢業後,進公司,混高層,又出來單干,事業還算成功。他每次發現我身上的焦慮之氣的時候,都叫我鎮定,然後用他那段不堪回首又津津樂道的往事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被人看不起,每次玩游戲,小伙伴都不跟他玩,剩著他一個人孤零零的。他二十歲的時候,成為了他們村唯一一個考上名牌大學的人,那些幼年時排擠他的人,突然像蜜蜂一樣蟄到他身邊,和他一起看電影,爬山,玩耍,讓他很不適應。但他沒有表現出一種厭惡,也根本不想報復,只盡量克制,盡量保持微笑,盡量不讓他們看穿自己的情緒。後來,他進企業後的第一筆單子,是村裡那個沒考上大學自己開了小店的鄰居那裡拉來的,鄰居很爽快,一下子給了一個二十萬的單子,也是從那時候起,老板對他這個新人有了信任。他說,他慢慢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妥協,有時是在與自己妥協,或者是與自己的性格妥協。

  事實上,萬事萬物都有一個能量守恆,一個人今天發射了多少戾氣,明天必定會收到對等的戾氣;一個人今天給予了別人多少溫和,明天也一定少不了。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發射自己身上的戾氣不難,去掉身上的戾氣,卻是需要一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這就像是一段很長很長的路,可能並沒有什麼荊棘,卻需要耐心地慢慢地走下去,打通過去,打通自己,以及打通未來。

 

上一篇:海濤法師:念佛就是念眾生,如果沒有,你就白念了
下一篇:他們並不專程為你而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