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2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脫眾生之大權?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謂現生所享受苦樂吉凶者為命,豈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惡之果報耳。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若人人知此道理,則天下和諧也!

  佛教人修戒定慧,斷貪嗔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初則斷盡世間煩惑,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次則漸漸進修,以至真窮惑盡,慧滿福圓,徹證自心,成菩提道。鹹皆不出因果之外。

  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語依表面看,是說慶殃及於子孫。依實際論,其慶殃之歸於本人者,當更大於子孫者多多也。箕子之陳洪范也,末後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用,以也。極,窮困苦荼也。五福六極,實示前生之善惡因,及現生之善惡果也。儒經說前因現果,現因後果。孔子箕子此二語,最為明顯。佛經說三世因果,最為詳悉。撮要說之,則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謂現生所享受苦樂吉凶者為命,謂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惡之果報耳。天豈有厚於彼,而薄於此之命令乎?故《感應篇》雲:“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果知此理,則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兢兢業業,恐懼修省。格除自心私欲之物,則自心本具之正知發現。由茲罔念作狂者,鹹得克念作聖矣。此就儒教所說因果,尚有如此之大利益。況佛教人修戒定慧,斷貪嗔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初則斷盡世間煩惑,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次則漸漸進修,以至真窮惑盡,慧滿福圓,徹證自心,成菩提道。鹹皆不出因果之外。故曰,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95頁 因果實證序)

  192、提倡因果及家庭教育對當今社會和諧和培養後人有什麼重要意義?

  如人人知因果報應,則舉心動念,皆有所畏懼,而不敢肆縱。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少時栽培成性,其至長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

  因果為千聖不易之法也。捨此言治,皆屬皮毛之事,決無大好成就。天下不治,匹夫匹婦與有其責。能注重家庭教育及因果報應,則賢才自然蔚起,而天下漸可太平矣。祈與一切人皆以此說懇切告之,亦居塵學道,自未得度,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

  欲家風不墜,非提倡因果不可。欲天下太平,亦非提倡因果不可。此千聖不易之法也。本此法而行之於家,則家齊,行之於國於天下,莫不皆然。捨此言治,皆屬皮毛之事,決無大好成就。(《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12頁 復常逢春居士書一)

  今之時世,壞至其極,其原由於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欲為挽回,宜注重此二法。而家庭教育,尤須注重因果報應。以因果報應,能制人心。除此之外,任憑何法,皆無救藥。以心不改良,則一法才立,百弊叢生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75頁 復卓人居士書)

  今日世道之亂,為開辟所未有。究其根原,總由家庭失善教,及不講因果報應之所致也。天下不治,匹夫匹婦與有其責。能則賢才自然蔚起,而天下漸可太平矣。祈與一切人皆以此說懇切告之,亦居塵學道,自未得度,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57頁 復觀心居士書)

  古之聖賢,無不戰戰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今之人於日用雲為,父子兄弟夫婦之間,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見,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權,則肆其狂妄之瞽論,以惑世誣民。已得其位,則逞其暴虐之惡念,以誤國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師友,未曾以因果報應之道,以啟迪之也。使稍知因果報應,則舉心動念,皆有所畏懼,而不敢肆縱。即不欲希聖希賢,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須要從淺近處著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少時栽培成性,如小樹標使壁直。其至長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411頁 復洪觀樂居士書)

  193、念佛人為什麼也會慘死?

  《華嚴經》雲,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

  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決不疑因果有差,佛語或妄。不明理,守死規矩,而不知因果復雜,遂致妄生疑議,總因心無正見故也。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系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然於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

  周頌堯居士原函: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經多年。因為信佛之人,為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護念,天龍八部,大力神王,常隨擁護。往世惡業,亦漸消滅,縱有怨對,不能為害。此乃佛經所說,決非虛語。讵於三月間,接到上海捨親處來一訃聞,系一極信佛之張太太,吃素已二十余年,常到居士林聽經。逢人必勸念佛吃素,心極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與某師兄,在馬路上行走,為汽車軋死。後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後,其家子孫曉得,始去領歸安殓。余聞悉之下,心中非常驚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會中人聞之,亦均不安。故特上書,懇求老法師開導,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臨終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說個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勝感德之至。

  接手書,知閣下於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雲,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無他心道眼,不敢臆斷,謂決定往生,與決定不往生也。其可決定者,為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為善而得惡報,乃宿世之惡業果報,非現在之善業果報也。汝等諸人,見此老人,得此果報,心中便有為善無福,善不足為之邪見,故致驚惶疑惑。其知見,與未聞佛法之人,有何各異。倘深信佛言,決不以此事,作此驚惶疑惑之態。以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如欠債然,力強者先牽。古有一生作善,臨終惡死,以消滅宿業,次生便得富貴尊榮者。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捨利殿,念沂親王有勢力,往募,所捐無幾,憤極,以斧於捨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即時,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遊行,至掛捨利塔圖處則不哭,離開又哭。遂將其圖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則永不哭。王聞而異之,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則即於其子生日,斷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獨修捨利殿。及年二十,寧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捨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此事載《阿育王山志》,光於光緒二十一年,拜捨利數十日,看之。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決不疑因果有差,佛語或妄。不明理,守死規矩,而不知因果復雜,遂致妄生疑議,總因心無正見故也。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系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然於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適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降,謂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由汝宏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國有僧,名玄奘,當過三年,來此受法。戒賢論師聞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後,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重報後報等,種種復雜不齊之故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43頁 復周頌堯居士書)

  194、怎樣理解孔子所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說?

  人積善與積不善,因也;余慶與余殃,則果矣。又既有余慶余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余慶余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為無乎。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

  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約世法論,何獨不然。故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積善,積不善,因也;余慶,余殃,則果矣。又既有余慶余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余慶余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為無乎?喻如黑夜不見一切物,不得謂一切物悉皆消滅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25頁 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

  195、學佛法專重理性,撥棄事修及因果是以身謗法嗎?

  此種人雖聰明學佛法,但因執理廢事,不修因果,為偏邪狂妄之人。究其行為,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故為以身謗法,罪過無量。學佛之人應深信因果,理事並修。縱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對佛天,不敢稍萌惡念。

  今之聰明人,雖學佛法,以未親近具眼善知識,率皆專重理性,撥棄事修及與因果。既撥事修因果,並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輩,詞驚鬼神,究其行為,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其病根皆由撥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上智者徒生憐愍,下愚者依樣妄為。所謂以身謗法,罪過無量。《法苑珠林》一書,(一百卷,常州天寧寺訂作三十本,蘇州瑪瑙經房訂作廿四本,瑪瑙經房板殘傷模糊,天寧寺板系新刻。)詳談因果,理事並進,事跡報應,歷歷分明,閱之令人不寒而栗。縱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對佛天,不敢稍萌惡念。上中下根,皆蒙利益。斷不至錯認路頭,執理廢事,歸於偏邪狂妄之弊。夢東所謂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夢東此語,乃千古不刊之至論,亦徒逞狂慧者之頂門針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9頁復取伯誠居士書一)

  196、為什麼說佛法包括所有世間經世之道?三世因果,生死輪回何以深則見深,淺則見淺?

  舉凡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鹹與世間聖人所說無異。世間聖人,唯令人盡義盡分。佛則具明能盡義盡分,與不能盡義盡分之善惡報應。倘知善惡報應,則欲為善而必能勉力,欲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

  如來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等法,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還淳。

  佛法雖屬出世之法,所有世間經世之道,悉皆包括無遺。舉凡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鹹與世間聖人所說無異。世間聖人,唯令人盡義盡分。佛則具明能盡義盡分,與不能盡義盡分之善惡報應。盡義盡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禀性頑劣,則不是偽為,便是故悖。倘知善惡報應,則欲為善而必能勉力,欲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來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等法,深則見深,淺則見淺。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還淳。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極點。競倡新法,廢棄舊章。雖父子夫婦之倫,尚欲推翻,況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災人禍,相繼降作。國運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為挽救,普勸悉皆研究佛學。戒殺放生,吃素念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由一傳十,由十傳百,至千至萬,靡然風從。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此實治亂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輪也。當今之世,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為訓,雖聖賢齊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縱天姿高上,亦難斷惑證真,了生脫死。(《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624頁 學佛淺說序)

  197、有人見為善而得禍,便說善不可為;見作惡而得福,便說惡不可戒。遇到如此愚人應如何勸教?

  如此愚人當以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理為其詳細剖明,報應事跡,為其揭示,以警其操行,束其身心。須知禍福之來,有近有遠,遲早不定。近則人俱得見;遠則或隔生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

  世間愚人,不知因果。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見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可戒。不知禍福之來,有近有遠,遲早不定。近則人俱得見;遠則或隔生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今設一喻,以期易知。作善作惡,如種谷然。其人雖善,以前生所作不能無過,故今日所受不能無逆。今生之身,名為報身。以今生之為男為女,或好或丑,以及壽、夭,貧、富,智、愚,康、病等,乃前生之所作所為所感之報,故名此身為報身。謂其為前世所作之果報之身,以前世之因,為今生之果。今生雖善,前世之業重,不能即得其為善之報,而先得其前世之惡報。如人去年未種谷,今年雖勤勞耕種於未收獲之前,亦不免於無糧。此無糧,非因今年之勤勞而無也。今年之無糧,乃去年不下種所致。今年既勤耕種,則收獲後及明年則有糧矣。為惡之人,尚未受禍,以有余福未盡。如人去年勤耕種,今年不耕種,而仍不至饑餓,乃去年之所余。吃完,則今年未種,將無所食矣。須知善人得惡報,使不為善,其惡報當更甚。由作善,而惡報隨之減輕。惡人得善報,使不為惡,其善果當更大。由作惡,善報亦隨之減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60頁 復楊宗慎居士書)

  198、世之愚人诮謗念佛人為生死預修為癡,而以己之肆志縱情、恣行YIN殺為有福、為有智。遇此種人應如何對待?

  此種愚人不知因果。不知世間盲聾喑啞殘廢無依之人與牛馬豬羊或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種自以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實好報耳。念佛人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诮謗,我總了無疑慮。要以佛所說為依歸,決不以此種愚人所說者為根據。

  世人於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預備,不致臨時失措。而於關於身心性命之事,不但不知預修,且以人之預修為癡,而以己之肆志縱情,恣行YIN殺,為有福、為有智。不知世間盲聾喑啞殘廢無依之人,與牛馬豬羊或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種自以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實好報耳。修行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诮謗,我總了無疑慮。若聞人诮謗,便生退心,此種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淺所致。不為佛所說者為依歸,而以愚夫愚婦所說者為根據。固當長在生死輪回中,永受三途之苦。而欲得人天之身尚難,況了生死超凡入聖,以至成佛之大利益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61頁 復楊宗慎居士書)

  199、世出世間聖人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有什麼後果?

  通宗通教之後,尚或有錯因果事。因果一錯,則墮落有分,超升無由矣。且勿謂此理淺近而忽之。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烹凡煉聖之大冶洪爐。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則通宗通教之後,尚或有錯因果事。因果一錯,則墮落有分,超升無由矣。且勿謂此理淺近而忽之。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而凡夫心量小,凡經中所說之大因果處,或領會不及。當以世間淺近者,為入勝之方便。如《文昌陰骘文》,《太上感應篇》等,(感應篇,上海中華書局有感應篇匯編,為古今注此篇者之冠,文理俱佳,有二本。)俾熟讀而詳審以行之。則人人可以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76頁 復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200、人多有外彰善相,實則暗存惡心以行惡事,以為人不知鬼不覺。何以解釋?

  須知吾人之心,與天地鬼神,及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隨起一念,彼則無不了知。故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所以稍知因果報應者,則舉心動念,皆有所畏懼,而不敢肆縱。

  盡義盡分之語,只能教於上智,不能制其下愚。若知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明若觀火。其誰不欲趨吉而避凶,免禍而獲福乎。又不知因果,多有外彰善相,實則暗存惡心,以行惡事。意謂人既不知,有何妨礙。不知吾人之心,與天地鬼神,及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隨起一念,彼則無不了知。故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699頁 挽回劫運護國救民正本清源論)

 

上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19】
下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21】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