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即是一心也,一心即是真實信心也,是故論主建言一心也。】
這是說明『信心』,信心實在講,確實有淺深、廣狹的不同。我們今天一般同修們有沒有信心?當然有信心,沒有信心你怎麼會跑到這兒來聽講?沒有信心,你怎麼肯念阿彌陀佛?當然有信心。這個信心淺,不深、不廣,所以作用非常有限,也就是說,雖有信心而不得力。什麼時候你的信心才起了作用?這個標准就起作用了,『一心』,一心是真信。《金剛經》上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清淨就是一心,因為你心裡有二心就不清淨,一心是清淨的,二心怎麼會清淨。所以《阿彌陀經》上要求的標准是「一心不亂」。大乘佛法裡面修行常常提示,定慧均等,這是大乘法講修行的綱要,定慧要等,要等持、平等。一心是慧,不亂是定,一心不亂就是定慧均等。由此可知,大乘法裡只有方法不一樣,手段不相同,它的原理原則、目標方向完全是相同的,跟禅宗、教下、密宗沒有兩樣。但是淨宗的方法實在講最穩當、最方便。一心就是『真實信心』,真實信心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探玄記三曰,一心者,心無異念故。】
這就說出了什麼叫一心?心裡面還有一個念頭,就不是一心。『一心』裡頭沒有『異念』,異是差別,沒有。念佛人叫一心稱念,一心裡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你就得一心。阿彌陀佛以外,心裡還有別的事情,你沒有得一心。得一心的人,沒有一個不往生。不得一心的人,往生就難了,換句話說,往生沒有把握,要看你臨終最後一念能不能放下,看看那個時候能不能一心。換句話說,你什麼時候得一心,什麼時候就可以往生。
如果你已經得到一心,你現在不想往生,可以,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你得大自在。所以你要問,往生的把握在哪裡?往生的憑據在哪裡?在一心不亂。也就是說,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除西方極樂世界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世出世間一切法與我無干!你們好也好,不好也好,與我都不相干,絕不放在心上,你就得一心了。自己的事放不下,別人的事放不下,那你還要繼續搞六道輪回,還要繼續受六道輪回善惡果報。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七集) 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