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發菩提心,首先不能有絲毫的自私自利,否則就沒有真正的菩提心、利他心。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都要為了眾生,不能為自己。即使是出世間的往生與成佛,也不能為自己。如果我們真心實意地想為了眾生解脫成佛,就要斷除自私自利。如果還有自私自利,就說明不是純淨的真心,還有混雜。不是真心,就沒有力量,就不能成就。
不斷掉自私自利,生不起世俗菩提心;不斷掉我執我愛,生不起勝義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唯一的因,沒有菩提心,決不能成佛。不成佛,你的斷證功德就不能圓滿,福慧就不能圓滿。若想斷證圓滿、福慧圓滿,想成就圓滿,就要發菩提心。要發菩提心,就要斷掉自私自利,去掉我執我愛。
若要斷除自私自利,就要靠修習願菩提心的學處,即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三種修法。必須把自己看破,把自己放下。
一、願菩提心的學處
(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認識到自己和他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
(二)修自他相換菩提心
不論是在觀修的時候,還是在平時,可以圍繞著苦因、苦果、樂因、樂果這四個層面來修自他相換。
從自己的角度思維。(1)痛苦的果:自己遭受痛苦的時候,要替眾生受苦,把眾生的痛苦都拿到自己的身上來,由自己承受,願眾生得到解脫。(2)痛苦的因:自己生起煩惱或造惡業時,願眾生的煩惱或眾生所造的業障都納入自己的相續,願眾生獲得解脫。自己忏悔時,也要把眾生的罪業一起忏掉。(3)快樂的果:我們獲得快樂,享受福報的時候,應該想著把這些快樂、幸福都回向給眾生,願眾生也能獲得如是的快樂與幸福。(4)快樂的因:把自己的樂因,比如行善、做好事,修行的進步與成就,善根與功德,也要毫無保留地回向給眾生。願它們成為眾生快樂、解脫、成佛的因,時時都要想著眾生。
從眾生的角度思維。(1)痛苦的果:看到、聽到或者想到眾生遭受痛苦的時候,自己願代替眾生,將眾生所感受的痛苦納入自己的相續,願眾生獲得解脫。(2)痛苦的因:眾生造作惡業,生起煩惱的時候,也要發慈悲心,想拔除其痛苦,給予其安樂,願將眾生的煩惱、業障納入自己的相續,由自己來代替,願眾生不再起煩惱,不再造業,身心能夠獲得解脫。(3)快樂的果:眾生獲得快樂、幸福的時候,不但不嫉妒,反而隨喜,千方百計地想讓眾生的快樂和幸福增長,甚至圓滿。(4)快樂的因:眾生修善業、做功德了,不但不嫉妒,反而能真心地隨喜,而且千方百計地想讓他們的善根和功德增長至圓滿。
處處這樣修自他相換,是解脫自己、成就自己的最佳方法。如果不這樣磨煉、修煉,我們的我執我愛、自私自利永遠都無法斷掉。很多人都不敢修這種法,不僅沒有放下自我,還怕自己受罪、承擔罪業,這種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礙。你敢面對,心甘情願地替眾生承擔罪業,為眾生受苦,才是放下了自我,才是真正地為眾生,才有真正的利他心。佛法經常強調一心、誠心,你發慈悲心、菩提心,必須要去掉自私自利,放下自我,否則就不是一心,不是誠心了。
為他人著想的利他心才是真正快樂的因,才是真正解脫的方法。前面講了,一切痛苦的來源,一切煩惱的根本就是我執我愛、自私自利。一切快樂的來源,一切成就的根本,是慈悲心、菩提心,就是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是真正的利他心。你想永遠脫離煩惱,永遠擺脫痛苦,想獲得永恆的快樂,想獲得究竟的成就,就要斷除自私自利,就要修真正的菩提心、利他心。
我曾經給大家講過:一個智者,為自己的時候會去利益眾生;一個愚者,為自己的時候會直接為自己,結果始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每一個眾生都想獲得快樂幸福,都願意圓滿自己的福德和智慧。但是那些直接為自己的人是自私的,是不會得到快樂與幸福的。即使得到了快樂,獲得了幸福,也是暫時的。暫時的快樂與幸福,都離不開行苦、變苦、苦苦三大根本苦,它本身就是種痛苦。但凡夫是顛倒的,把苦當成樂,把假當成真。我們以前的思想與行為是錯誤的,學佛修行就是改變,現在就要改變。我們當真的這些都不是真谛,我們當成快樂的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快樂。應該去尋找真正的諸法實相,應該去找真正永久不變的快樂。你要獲得永久的快樂,要獲得永恆的幸福,就去修利他心,修菩提心,這是唯一的方法。
自他相換這種修法非常殊勝,以前噶當派的格西們極其重視這種修法。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公案。從前,對於新舊派眾多教法以及因明經論無不精通的恰卡瓦格西一次來到甲向瓦格西家,看見他的枕邊有一個小經函,他順手翻閱,看到了其中的一句,“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一切虧損和失敗都留給自己,一切利益和勝利都奉獻給他人。就是自他相換的修法。真正的菩薩就是這樣的,而我們的行為正好是相反的。)恰卡瓦格西精通佛理,尤其精通因明,有至高無上的智慧。他覺得這實在是稀有之法,太殊勝了。於是便問:“這是什麼法?”甲向瓦格西告訴他:“這是朗日塘巴尊者造的《修心八頌》中第五頌的後半偈。”(我們也學了《修心八頌》,大家是否如此地重視?)他又問:“那麼,誰有這一竅訣的傳承呢?”甲向瓦格西說:“朗日塘巴尊者本人有。”聽到此話,恰卡瓦格西迫不及待地想去求此法,於是立即起程前往拉薩。到了拉薩以後數日之中,他一邊轉繞覺沃佛像,一邊打聽朗日塘巴的消息。一天傍晚,從朗塘那個地方來了一位麻風病患者。(當時麻風病是無法治愈的病,藏地有很多這樣的患者,他們都到朗日塘巴尊者那裡修自他相換這個法,後來都痊愈了。)恰卡瓦格西向他詢問朗日塘巴尊者的消息,他告訴格西:“朗日塘巴尊者已經圓寂了。”恰卡瓦格西想:若是有繼承者,肯定有這個竅訣。格西就問:“誰是尊者的繼承人呢?”那個人說:“向雄巴格西與多德巴格西,但是他們二人關於誰做法主之事意見不一。”實際上,那兩位格西不是為了爭做法主發生爭執,造成意見不合的,而是互相推讓法主之位。向雄瓦格西對多德巴格西說:“您年長,經驗豐富、德高望重,請您來做法主,我會像恭敬朗日塘巴尊者一樣恭敬承侍您。”多德巴格西說:“您年輕有為、學識淵博,理應住持寺廟。”
兩位格西本來是互相觀清淨心,互相推讓的,但是恰卡瓦格西卻聽錯了。(互相觀清淨心、互相推讓,這個很重要。無論是法師的位置,還是輔導員、維那、供主、管家、僧值的位置,都不能爭,應該互相觀清淨心,互相推讓。有些人雖然在嘴上沒有說,但心裡不服:“我的能力比他強,我皈依的時間比他早,我掌握的理論比他多,我為什麼要服從他,聽從他?”沒有修行的人就是如此。你若是有能力,修行好,更應該支持他,幫助他。修行就是調整心態,放下自我,放下私心,放下對世間的貪著。若一切都能觀為清淨圓滿,一切都能恭敬承侍,才是真正優秀、有修行的人。在表面上、行為上不一定要這樣做,但內心裡確實是真切地這樣想,而且完全能做到,才是成就。發心和行為還不一樣,平時要多多發心,行為還要根據因緣、場合和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心一定要到位。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一切眾生、周圍所有的人都放在最高處,這也是心力。比如,大殿裡沒有位置了,讓你坐在外面的水泥地上,你也能接受。坐哪兒都可以,不是表面裝出來的,而是心裡真的沒有分別,心裡永遠忍讓!行為上該忍讓的時候一定要忍讓,不該忍讓的時候一定不能忍不能讓。心和行為有時候可以一致,有時候不一定一致,大家要有智慧。)
但恰卡瓦格西聽錯了,錯誤地聽成了向雄巴格西與多德巴格西為繼承上師的法位而不合。(可以說這也是一種表法,是為了讓我們明白:爭位置就是沒有修行。不要總是勾心斗角,有什麼可爭的啊?為了這麼一點小小的利益就爭,遇到了更大的利益,就更沒有修行了。我們這裡是佛菩薩的加工廠,為什麼我敢說這種話呢?因為我們現在所學修的是正法,誰能學修正法,誰就能成菩薩!誰能學修正法,誰就能成佛!但你是不是這塊料?佛法講根基,講因緣。若你不是這個根基,若你沒有這個因緣,就可以說你不是這塊料,最起碼你現在還不是菩薩、佛的料,所以我們這裡加工不了你。這麼多天,我們講了這麼多道理,自己好好地衡量衡量,好好地對照對照,什麼叫學佛?什麼叫修行?如何才能成就?如何才能成佛?如果自己不是這塊料,沒有這個機緣,就不要浪費時間,不要在這裡影響別人。)
恰卡瓦格西聽錯了。心想,他們肯定沒有此法的傳承。(一切虧損和失敗留給自己,一切勝利和利益都獻給他人。若是有這個法的傳承,他們不可能爭法主的位置。)現在誰還會有此法的傳承呢?格西到處詢問,有人告訴他,夏日瓦格西有此法的傳承。於是,他便前去拜見夏日瓦格西。當時,夏日瓦格西正在為數千僧眾傳講眾多經論。恰卡瓦格西聽了幾天,但是講經者對自己所要求的法卻只字未提。他想:“不知這位格西到底有沒有此法的傳承,應當問清楚。如果有此法的傳承,我就住下來;如果沒有,我就離開。”
一天,在夏日瓦格西繞塔的時候,恰卡瓦格西來到夏日瓦格西面前,將自己的披單鋪在地上,(這是表示虔誠、恭敬。)請求夏日瓦格西在此稍坐片刻,有個問題要請教。上師說:“尊者,您有什麼未能解決的事情?我是在一墊上圓滿一切所願的。”(真正的成就者有時候也是這樣,口氣挺大的,但不是吹牛。佛當時也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恰卡瓦格西說:“我曾看見‘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的法語,這一法與我的心很相應。不知道此法的深淺如何?”上師說:“尊者內心與此法相應也好,不相應也好,如果不想成佛,就另當別論;只要想成佛,那麼此法必不可缺。”(他說話也挺直率。)恰卡瓦格西接著問:“請問上師,您有此法的傳承嗎?”上師說:“我確有此傳承,這也是我所有修法中最主要的法門。”恰卡瓦格西請求道:“那麼,請尊者賜給我傳承。”
上師說:“如果您能長期住在這裡,我可以傳給您。”於是恰卡瓦格西在六年當中依止了夏日瓦格西。(僅僅為了兩句法語,依止了上師六年,專修了六年!你們對照一下自己,求法的心是不是這麼迫切、堅定?共修只是一百多天,但是每天都在數,今天是第幾天了,還有多少天結束,總想往回跑。快兩個月了,開始想家想回去了。有的人不太在乎這個傳承,有些人有點在乎這個傳承,所以不敢間斷,但還是著急回家。四外加行、五內加行、正行是一個完整的修持方法,幾個月的時間就能求到,就能成就嗎?)六年期間,夏日瓦格西唯一傳授《修心八頌》,恰卡瓦格西一心專修《修心八頌》,最後完全斷除了珍愛自己的執著。(恰卡瓦格西僅僅為了兩句偈頌依止了上師六年,專修了六年。取得修行成就,要靠一心,靠誠心!你們反思一下自己,哪裡有誠心,有一心啊?你什麼時候把自私的心態放下了,什麼時候才能成就。否則,你即使學了很多也是自私。“我要解脫,要成佛,我要多修修,多念念。”這也是自私。想修行,想成就,需要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師,然後依教奉行。有些人總是自以為是,漂浮不定,學點這個,修點那個,跑跑這兒,跑跑那兒。這種人到哪裡都一樣,不會成就的。想成就,心態要放下來,心要定下來。否則成就難啊!)
修持自他相換菩提心是祛病驅魔最好的方法!是解脫成就最好的方法!“他人的病痛拿到我的身上來,我能受得了嗎?我連自己的病痛都受不了,還要把別人的病痛拿過來。”勇敢一點!這都是方法,不要害怕。
把一切虧損留給自己,一切利益奉獻給他人。很多人都會說,都說得好聽:“吃虧是福嘛!”若是能轉為道用,吃虧確實是福。若是不能轉為道用,吃虧不一定是福!吃虧是不是福,就看你的心態!所以要轉變心態,將這些轉為道用。若是真正做到了自他相換菩提心就是福。我們有句法語:“若是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其實你在最高處;若是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其實你在最低處。”若是你能真正把失敗留給自己,把勝利奉獻他人,其實你是個大勝利者。自我、我執是最大的敵人,是根本的敵人。有我執才有煩惱,有煩惱才會造業,造業了才會六道輪回,才會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虧損失敗,只是暫時的失敗;你戰勝了自我、我執,才算戰勝了敵人,取得了勝利,而且是究竟的勝利。猶如以一個饅頭換取了真正的如意寶,到底誰吃虧了?把暫時的勝利給他人了,你獲得的是永久的勝利;把暫時的利益給他人了,你獲得的是究竟的利益。
要有智慧,目光要放遠,心量要放大。為了小利益捨棄大利益,為了小勝利捨棄大勝利,這是愚癡!為了大勝利捨棄小勝利,為了大利益捨棄小利益,這是智者!學佛就要學做智者,不能學做愚者。因為佛是智者,是智慧之王。先做小智者,才是佛子;能做大智者了,就成佛了。
自他相換的力量不可思議。如果大家真的想解脫,想成就,就要處處修自他相換。修自他相換時,可以念誦下文:
樂時安樂回向眾,但願利樂滿虛空。
苦時承擔他痛苦,但願苦海悉干涸。
口裡念,心裡想:自己快樂的時候,將這一切安樂回向給眾生,但願利益、快樂遍滿虛空;六道痛苦像大海,我感受痛苦的時候,要替所有眾生受苦,願苦海因此而全部干涸。
也可以念誦下文:
但願等同虛空諸有情,離苦苦因成熟我相續。
但願我之利益善資糧,為母有情悉得而成佛。
心裡發願:一切有情的痛苦、苦果、苦因都成熟在我的相續裡。我所有的利益、善根都回向給有情如母眾生,但願他們立地成佛。
(三)修自輕他重菩提心
只要眾生能得安樂,自己無所謂;只要眾生能解脫成佛,自己無所謂。就像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不顧自己,只顧眾生,只要眾生能夠得到安樂,我可以不要安樂;只要眾生能夠解脫成佛,我可以不解脫,不成佛。
作為一個佛弟子,作為一個大乘行者,應該勇敢一點。不要總靠別人,總希望別人來幫助自己,不要總靠佛菩薩來救護自己。身體有點不舒服了,就開始喊:“上師、佛菩薩救救我,幫幫我!”有一點點坎坷、挫折了,又開始求:“觀音菩薩、佛、上師,快來救救我,幫幫我!”你把佛菩薩、上師當什麼了?他們不是你的保镖!他們是你究竟的皈依處。佛是你究竟解脫的導師,法是你究竟解脫的道路,僧是你究竟解脫的道友。上師是三寶的總體,是你究竟的怙主,你要解脫輪回,到達彼岸,就要靠上師的竅訣。你為了自己,為了暫時的利益,猶如把佛的壇城建在豬圈裡,把佛菩薩當成了自己的保镖,這是對佛菩薩最大的不恭敬。有時候求助護法幫忙還可以。總是求佛菩薩,還看不起護法,有時候連觀音菩薩都看不起了,只要佛,直截了當地指派阿彌陀佛為你效力。這是對上師三寶最大的不恭敬。
佛是我們究竟的導師,可以教我們解脫、成佛的方法。佛不是為你干活的,不是你的員工,不要總是吩咐他。佛法是對治煩惱、習氣的,不是用來發財、中獎的。有的人為了中獎,第二天要買彩票,頭天晚上就念各種經、各種咒。那是解脫的方法,不是中獎的方法。很多人都想發財,做夢都想發財,但是如果真發財了,就開始痛苦了,你那不是發財,是發苦!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是僧眾,是我們究竟的道友,是我們修行的榜樣。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模仿他們,向他們學。
你要明白、認識自己,你是佛弟子,是大乘行者,也可以說是佛的心子,你與一般的凡夫不一樣。你現在已經會站了,而且會走了,有時還能跑上一段。你已經長大了,現在應該去扶別人了,不能要求別人來扶自己。
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一切都會好的,應該學會面對、適應。這些都是如幻如夢的,若是自己不動心,影響不到你。就像大海和波浪,波浪是從大海中來的,最後也要回歸大海,它沒有別的選擇,沒有別的退路。一切顯現,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從自性、佛性當中顯現的,它最後還要回歸自性。思想和情緒,都是自性、佛性的一種,不要過多地執著或在乎,勇敢一點!我們所認為的這些快樂或痛苦,逆境或順境,都是暫時的,不可靠的,所以不要因此動心。心如如不動,了了分明,就是解脫,就是成就。
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都是願菩提心的學處。通過這些修法,磨煉自己的習性,直接斷除自私自利,間接斷除我執我愛。這是我們想獲得的成就,想獲得的果位啊!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 1、什麼是大出離心?
2、若不發菩提心,能不能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