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願是什麼
首先必須搞清楚的是,一切眾生不是從學佛後才開始有發願的。發願是什麼?發願是伴隨著我們整個生命歷程的原動力,是每一個事件的開始,可以這樣說,我們的命運就是由一個接一個的發願構成的。
人生中不論大事小事,不都是起自一個微小的念頭嗎?繼而產生行動,最終成為實相。不論我們有意無意,發願總是以它宇宙中特有的規律運作著,貫穿於我們命運的始末,乃至來生。
佛教的發願
佛法中的發願指什麼?是教化眾生智慧、圓滿的發願,讓眾生正確的運用心的力量離苦得樂、自覺覺他。因為佛即是心,心即是佛,這個一切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它具有發願滿願的無量功能,這個功能性就是佛性,也就是我們的心。
它可以因為貪嗔癡而制造災難破壞人生,也可以因為覺正淨而創造幸福成就人生,同是這顆心,我們並不懂,因此釋迦摩尼佛大慈大悲,教導我們怎樣如理如法、究竟圓滿的發願,教我們善用這個功能去成就。我們每天讀經讀什麼?不就是諸佛菩薩的發願、行願、了願、成就菩提的事跡嗎?這是給我們做示范,告訴我們效法佛菩薩的成就之路不會有錯。久而久之,我們的心自然就會從為自己發願轉變成為眾生發願。
你清楚自己發了什麼願嗎
現在很多同修做每日功課的時候,也不可謂心不誠、念不切,發的誓願很大,但是回到生活裡煩惱依舊,更有甚者, 工作、情感、子女、健康等不如意之事漸多,這是因為什麼呢?佛教中禅、淨、密三宗各有很多的發願回向文、祈願文、忏悔文,這是由於法門是針對不同根器、不同習氣的眾生而設,加之同一類眾生又有修行階段、次第、境界的不同,所以才需要有各種發願文。
譬如我們讀《佛說大乘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因為贊歎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偉大,而生起求生極樂世界的願心,這是極好的。但要清楚我們的這一發願意味著什麼?有心求生淨土,就意味著要出離這個娑婆世界,了脫塵寰,直達聖域。可是多生以來,我們的冤親債主有很多,生活中的近人遠人、善緣惡緣原本都在累世循環以內,現下發願在今生就出離了,會發生什麼?無疑會加速這一世的因果酬償或者說業障現前。佛說人生酬業呀,我們本來就是來還債的,因為沒罪不托生娑婆世界嘛。
現在懂得這個道理,絕對不怨天尤人,面對一切善惡緣,我們歡喜接受,真的肯認命,感恩他們來幫我們消業障,業報受盡萬事皆休時不是等於送了我們一程嗎?感恩的心能生起來,煩惱就散了。反之,如果還要跟眾生計較爭貪,那就是“事與願違”,因為極樂世界眾生是無爭無貪的,願與行一旦相背,不但不能了願,俗世的煩惱更加無盡。
再者如我們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贊歎地藏王菩薩累世所發宏深誓願: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如果我們生起菩提心效法發願,就等於除自己以外的一切眾生都是自己的責任,唯獨沒有自己了,一切好人歹人、親人仇人都是眾生,都是服務的目標!試問行願的時候能做得幾分?心中還常感不如意、不順遂、心灰意冷就是沒有相應,還在為事業、富貴、個人幸福而患得患失也是不相應,因為還有“我”,還在為自己做打算。逢佛子發願之時,菩薩慈悲,必定早知,自然會幫助佛子步步滿願,給予種種助緣、指示,可事到眼前佛子難免不肯認命,該想我可怎麼辦,想要名聞利養,想要自在享福,這時候就違願了,忘記了原本是一個極大犧牲自我、全然成就眾生的誓願,煩惱往往由此而生。
發願就是立志,磨難正是考志
發願如同畫師塑畫佛像一樣,提筆前總得知道要畫哪尊菩薩哪尊佛才能動筆,總不能畫成什麼就是什麼吧。 所以修行之人必得先發誓願、定志向,而後方能依志而行。古時諸佛菩薩、龍天善神無一不是先立下志願,而後堅心修行,度化群生以成正果。
很多人說,不發願則已,誓願一發磨難就來,這是不假的。而且誓願越大,磨難越大,因為什麼呢?承擔、容納多少就有多少成就,那考驗就得有多少,考驗你是否動搖退志,能定住志向的才能擔當這個福德。
對此我們眼前就有個明證,學佛網主辦明華居士,在最艱難的歲月裡要工作、照顧孩子,還得創辦管理學佛網,自己墊錢,一天僅能睡兩三個小時,還患有肛蒌這種苦不堪言的病,堅持了幾年都沒有垮下來,這是不是天在身界考他的志向呢?學佛網壯大後,遭受莫名毀謗,公安局介入調查後,做出結論:網站辦大了,有人眼紅。明華居士沒有起嗔心,放棄起訴對方,這是不是從心界上考他的志向呢?所以明華居士很成功,學佛網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學佛網站,日頁面浏覽量130萬,不可思議。
在個人沒有絲毫利益的情況下,是不是唯有能吃虧受罪、忍辱負重、經起考驗的人,才能委以這樣的重任。 如果成就一個世間佛化網站尚且如此,那麼觀世音菩薩或者地藏王菩薩的菩提事業,要承擔、付出、忍受多少? 我們效法菩薩發願要承擔、付出、忍受多少?根本無法想象的。
所以我只想告訴大家,發願是修行開始的地方,也是修行人廣渡慈航的燈塔,但在發願之初,我們起碼應該清楚,將要面對的是什麼,要做的是一件怎樣的事。
祝願大家吉祥。
2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