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注釋〗
此段經文,乃是世尊預言,此經將特留於滅法後之永世,以廣度無盡之未來眾生。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雲:“我般泥洹去後,經道留止千歲,千歲後經道斷絕,在心所願,皆可得道。”善導大師《往生禮贊》雲:“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法然上人《選擇本願念佛集》雲:又釋此文,略有四意:一者聖道、淨土二教,住滅前後。二者十方、西方二教,住滅前後。三者兜率、西方二教,住滅前後。四者念佛、諸行二行,住滅前後也。
一、聖道、淨土二教,住滅前後者:謂聖道門諸經先滅,故雲經道滅盡;淨土門此經特留,故雲止住百歲也。當知,聖道機緣淺薄,淨土機緣深厚也。
二、十方、西方二教,住滅前後者:謂十方淨土往生諸教先滅,故雲經道滅盡;西方淨土往生,此經特留,故雲止住百歲也。當知,十方淨土,機緣淺薄;西方淨土,機緣深厚也。
三、兜率、西方二教,住滅前後者:謂《上生》《心地》等上生兜率諸教先滅,故雲經道滅盡;往生西方,此經特留,故雲止住百歲也。當知,兜率雖近緣淺,極樂雖遠緣深也。
四、念佛、諸行二行,住滅前後者:謂諸行往生,諸教先滅,故雲經道滅盡;念佛往生,此經特留,故雲止住百歲也。當知,諸行往生,機緣最淺;念佛往生,機緣甚深也。加之諸行往生緣少,念佛往生緣多;又諸行往生,近局末法萬年之時;念佛往生,遠沾法滅百歲之代也。
懷感大師《釋淨土群疑論》雲:
問曰:《無量壽經》說:於未來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然一切經教皆化物,利益眾生,讀誦受持,鹹滅重罪,乘聞正法,皆得離苦,何為余大乘經悉皆隱沒,唯留此教止住百年?
釋曰:大聖世尊,出興於世,一音說法,各隨類解;聞法悟道,眾若塵沙,或得四道果,或獲無生法忍,或離三惡趣,或生人天淨土,或益及一時,或遐沾遠代。眾生宿有聞法善根,逢佛真教,受持讀誦,鹹得利益;眾生薄福,感化緣絕,所有聖教,皆隱龍宮;所有法衣,不受染色;布薩羯磨,說戒受戒,悉皆不成;甚深大乘,真如實相,平等妙理,非彼所知,故先隱沒,不行於世。唯有念佛,易修易學,淺識凡愚,猶能修習,拔濟苦難,利益弘深,尚有此機,堪行斯法。
大聖悲愍,特留百年。以此經文准知,佛法漸滅,眾生福薄,唯茲淨教,特益此時,故以法驗時,誠是當根佛法。故《觀經》數處皆言,為未來世一切眾生,說是教法。請諸道俗,尋此聖教,驗彼當根,無得信於人語,不依佛語也。
當來之世:未來之世。
經道滅盡:經道者,經中所說之道法。滅盡者,慧遠大師《無量壽經義疏》雲:“當來之世,經道滅者,舉彼未來法滅盡事。釋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歲,末法萬歲,一切皆過,名為滅盡。”
經道滅時,首滅《楞嚴經》,余經次第而滅。如《法滅盡經》雲:“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故知,經道滅盡後之時,無禅可參,無密可修,無戒可持,無教可行,無忏可拜,唯可念佛。
我以慈悲哀愍:慈悲哀愍者,與序文“無盡大悲”相通,此悲從大寂定起,同體大悲。慈悲者,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慈悲有三種:一者生緣慈悲: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故亦稱小悲。二者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二乘人及初地以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三者無緣慈悲:乃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為佛獨具之大悲,故特稱為大慈大悲。
哀愍者,悲哀憐愍,見人受苦而生起之慈悲心。吉藏大師《勝鬘寶窟》雲:“哀者,悲也;愍者,慈也。”
特留此經:慧遠大師《無量壽經義疏》雲:“佛以慈悲憐愍眾生,故法滅後,獨留此經百歲濟度,以此經中開示淨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故知,世尊特留此經,乃因此經是如來出世本懷故,專講彌陀本願,以救法滅惡機,是故特留念佛,廣度眾生。一如《觀經》,不付囑定散二善,唯獨付囑念佛一行。
止住百歲:百歲者,非指百年,乃指滿數永久之意。如《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雲:“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門及諸佛法,囑累於汝,汝當修行,無令滅沒。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贊,勿違佛教而棄捨之,當令汝等,獲不善利,淪沒長夜,備眾危苦。是故我今,為大囑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應勤修行,隨順我教。”又《無量壽經》之梵文本亦言:“又阿逸多!令此教法,不使消滅,永作偉大贈物。”
其有眾生:法滅盡後之眾生。
值斯經者:值者,遇也;斯經者,即《無量壽經》,是故值斯經者,即得遇念佛法門,《無量壽經》專說彌陀教法故。
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慧遠大師《無量壽經義疏》雲:“法滅盡後,百年聞者,尚得利益,往生淨土,況今聞者,何有不生?惟佛留意,明今聞經,有求去者,定得往生,莫自疑慮。”彭際清《無量壽經起信論》雲:“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眾生遇者,皆可得度,是知三乘十二分教,一網全收,更無余法。所以佛慈加被,殊異余經,奉勸後賢,普同信受。”(選自《無量壽經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