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解釋“福德”這二字的意思。
福德,指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於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於聖道門義,福德指六度中之前五度。如蕅益大師《彌陀要解》雲:“種種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緣。”於淨土門義,福德指念佛。如《十方千五百佛名經》雲:阿彌陀佛:聞名,一心信樂,誦念歡喜,得無量福,離三惡道,臨終至念,佛自來迎。
先看到這個地方。善根福德,必須要多、要大,方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福德與智慧是成佛的二門根本,福慧雙修。只修福德無修智慧,那是不圓滿的,同樣的道理,只修智慧無修福德,也是不圓滿的。
所修一切善行,以及一切善行所得到的福利,就稱為福德。在聖道門的意義,福德就是六度的前五度,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最後第六度般若,就是智慧,所以六度是福慧雙修。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就說,六度的前五度就是福德,也是助緣,“種種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施就是布施,戒就是守戒,禅就是禅定。在此《彌陀要解》,蕅益大師五度舉出三度代表。所以布施就是修福,持戒也是修福,精進也是修福,禅定也是修福,忍辱也是修福。尤其是忍辱,一般的人不容易做到,所以經上說忍辱的功德,非布施、持戒所能及。你若肯用功夫修忍辱,你所得到的福報很大,這是就聖道教法來說。
那麼就淨土教法的意義來說,福德就是指念佛。所以先引用《十方千五百佛名經》的開示法語來佐證,念佛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報。這部經就是敘述一千五百位佛的佛名,其中敘述到阿彌陀佛,經文這樣說:“聞名,一心信樂,誦念歡喜,得無量福,離三惡道,臨終至念,佛自來迎。”這段經文實在說得太好了,我們若肯做,我相信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百分之一百,因為經文是世尊智慧所說的。
聞阿彌陀佛的佛名之後,“一心信樂”說信,“誦念歡喜”說行。幾乎若說到阿彌陀佛的教法,說信一定說行,說行一定說信,而且幾乎說信在前面,說行在後面,這部《十方千五百佛名經》也無例外,聞名之後,“一心信樂”在先,“誦念歡喜”在後。一心信樂就是一心信心歡喜,說信;誦念歡喜,說行。尤其是這“歡喜”二字,用得很妙,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歡喜心誦念。諸位菩薩,為什麼在這部經會說歡喜心念佛?為什麼?就是下面經文說的,“得無量福,離三惡道”。在三惡道的眾生,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出離三惡道;在人道的眾生,誦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能夠得到無量福,那念佛不就是多福德嗎?對不對?
諸位菩薩,你有希望自己的福德很多嗎?有!就認真一點念佛。每個月舉辦佛七,就是要讓大家好好的精進用功念佛,你越念佛越有福德。你的福德別人搶得去嗎?別人搶不去,別人也享不了。所以師父經常在講席之中問大家:佛號念越多越好還是念越少越好?當然是念越多越好。“誦念歡喜”,歡喜心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最後二句話才是我們所想要的,“臨終至念,佛自來迎”。雖然說到臨終,但是這部經因為強調臨終,是舉出短命之機。“臨終至念”,臨命終至誠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這樣的修因感得什麼果報呢?“佛自來迎”,阿彌陀佛主動現前來迎接,這是對臨終之機的人而言。我們是平生之機。所以一個人在平生沒有遇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到了臨命終,將要死了,至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就主動現前在這個臨終者的面前,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我們將這個道理進一步來延伸。如果臨終才念佛,阿彌陀佛都要救度了,那麼平生念佛,阿彌陀佛是不是更要救度,對不對?當然,這樣道理才說得通。那麼臨終至心稱念,阿彌陀現前接引,那平生至誠稱念,阿彌陀佛更會在這個平生念佛的行者將來臨終,現前接引,這樣道理才說得通,對不對?如果你是阿彌陀佛,人間有二種弟子,一種弟子是平常沒有遇到佛號,臨命終將要死了,才遇到佛號念佛,你接引他;另一種眾生是平生就遇到佛號,每天念千念萬,一直到臨終,你哪有反而不救度他、放棄他的道理,對不對?沒有那種道理啊。
所以“臨終至念,佛自來迎”,這二句話說得太好了,可以帶來我們歡喜的念佛。阿彌陀佛是主動而來,為什麼佛會主動而來?因為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發了四十八願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就是因為法藏菩薩有臨終接引願,所以不管平生念佛的人或臨終念佛的人,只要至誠稱念,在臨終,阿彌陀佛就主動而來。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是主動的、是無條件的、是慈悲的、是平等的,跟阿彌陀佛贊歎(掌聲)。
既然經文說“佛自來迎”,就是阿彌陀佛主動而來,那臨終者在臨終,受到身心病苦的折磨,要跟阿彌陀要求拜托嗎?“阿彌陀佛,弟子病得很嚴重,阿彌陀佛您趕快來接引我,阿彌陀佛救我。”需要跟阿彌陀佛要求拜托嗎?不用。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主動的,你的世緣若還未盡,業債若還未還完,你就還會繼續受病苦的折磨。等你要還人家的債務還完,業報受完了,阿彌陀佛就現前了,就是如此。我們不知道,阿彌陀佛知道,所以將自己的身心交付給阿彌陀佛發落,你敢嗎?敢的人請鼓掌(掌聲)。
一名才舉,萬德齊圓
下面引用蓮池大師的開示,也是在說念佛就是多福德的意思。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雲:福中福者,亦有二義:一者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故。二者以持念力,自然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以之修福,福易集故,是則福中之福,名多福也。
蓮池大師這段法語的開示,已經將念佛是多福的道理,說得非常的詳盡了。一句名號才一舉念,萬德齊圓,不期待自己有福報,福報就已經具足了。所以你要去做的修行,就是每天認真念佛,你不用求福報,因為福報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如果福報求得來,不用修,我們大家都不用念佛,每天認真跪在佛前來求就好了。所以福報是修來的,那你就認真念佛修持,不用期待福報,福報就具足。“念佛是福中之福,名多福也。”所以念佛是多善根,念佛是多福德。那這樣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從這段《阿彌陀經》的經文,可以知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念佛是多善根、念佛是多福德,這樣念佛可以得生彼國。世尊實在說得太好了,跟世尊鼓掌贊歎(掌聲)。這樣念佛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會。
可是道理說到這裡,你難免心裡會這樣思惟:那這樣念佛就一定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有人念佛並沒有往生,這是什麼原因?因為沒有將信、願、行往生三法做好,所以與阿彌陀佛的願力不相應,所以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這段往生因的經文,前面世尊的勸願,更前面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勸信。那勸信、勸願與勸行,如果行是悠悠散散,沒有具足信與願的內涵,這樣和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不相應,當然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少人念佛是為求人天善法,不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所以無願;無願,當然就無信;有行,這樣的行,與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所以不能往生。(選自《阿彌陀佛精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