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經咒頌念

 

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十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讓我們先合掌恭念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開經偈: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上一次我們講到第五品,第五品是法藏比丘他發願要成佛,不僅是成佛,而且要勝過諸佛,將來要成就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的莊嚴殊勝也都勝過一切諸佛國土。發了願以後,他就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來請示,這個願能不能夠達到。佛就告訴他,鼓勵他,只要你有真願,就像大海,你用斗去量,經歷劫數也能夠量盡。你至心求道,精進不止,就一定能夠實現你的大願,我們就講到這裡。我們今天繼續看下去,我們來看經本第二十頁第一行,從第三句開始看起: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

  這裡面說了三個「自」,是老師教導學生,你想要成就,必須是自悟自修自證,別人給不了你,這是你自己分內的事情。這三個「自」裡面的意思很深,我們說這裡頭有三個意思。第一個,這是法藏比丘,他是在過去生中修的善根非常深厚,對於成佛的事,其實他自己也明了。他現在發願要成就莊嚴佛國,就是以後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他的老師告訴他,「你自己就明了,這個還用得上我說嗎?」就是這個意思。法藏菩薩有智慧,他有這樣的能力,確實明了如何建立莊嚴佛國。這是學生根機很利,智慧很高,所以老師只需要一點就通,不用那麼麻煩,教那麼久時間,根機好。所以學佛,根基是多麼重要!一學佛就想要好高骛遠,那個往往搞了半天都搞不成,倒不如把我們的根基打好,根基打得好,扎得深,老師一點他就通,這個很重要。

  第二個意思,這三個「自」,這是講攝取佛國,是各隨意願。就像我們現在世間有不少的出家在家大德,他們要建立道場,他們也有他們的一個想法,每個人建立道場,這道場將來要做什麼用,是清修為主,還是接引大眾?是嚴持戒律為主,還是廣弘經教為主?他都有一個取向,都有他們的一個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理想,所以建道場他按著自己的理想去建。諸佛也是這樣,諸佛自己發願要建立自己將來的國土,他們也有他們的取願不同。有的他就要建立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像法藏比丘;有的他就偏偏喜歡到最苦的地方去那裡度眾生,像釋迦牟尼佛到我們娑婆世界來,娑婆世界這個國土正好跟極樂世界相反,這叫五濁惡世,這是他的意願。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偏偏取向到地獄裡面去度眾生,他的佛國土就在地獄。所以你看看,每個菩薩他們的取願不同。所以老師聽到學生這樣請問,老師也不會給他一個答案,為什麼?如果我告訴你的答案,那是我的想法,你要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你按照你自己的理想去建。所以教他『汝自思惟』,你自己想;『汝自當知』,你自己要知道;清淨的佛國,『汝應自攝』,你自己去建立。老師只能是啟發式的教育,不能代替學生,這是第二層意思。

  還有第三層意思,淨土有報土,有化土,淨土實際上都是自性所變現的,總不離自性。老師世間自在王佛在這裡他講了三個「自」,都是直指人心,讓法藏比丘直下見性成佛,就有點像禅宗裡面的所說的法身向上之事。這個超越了我們凡夫所能理解的范圍,因為這裡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意思就非常的深廣。第三層意思,就是像禅門所說的機鋒,直接讓你開悟。法藏比丘在這有什麼反應?我們看底下的經文: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法藏菩薩也很高明,在這裡其實他已經開悟了,他老師這樣去點他,按照法藏的這樣的根性,這樣的智慧,他早就應該開悟。可是他在這裡他裝著還不知道,裝著沒開悟,這裡面有他的深義,為什麼?假如他在這開悟,那後頭就不用說了,《無量壽經》到這就結束,底下就不用再講,這成了什麼?成了禅宗,叫你開悟就點悟了,我們凡夫看了還不明不白。可是法藏菩薩在這裡還裝著不懂,他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我不能夠體悟這樣的境界。實際上他都體悟了,我們看到黃念祖批注裡面講,法藏比丘都是乘願再來、倒駕慈航法身大士,叫從果向因,他已經成佛,倒駕慈航,在這示現做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學生,實際上他的境界早就是成佛的境界。

  這裡頭還有一個意思,他為什麼要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還要請他的老師給他演示『諸佛無量妙剎』,這是利益眾生,因為淨土法門叫難信之法,很難相信。極樂世界完全是唯心所現的淨土,凡夫也很難契入。如果沒有經歷這麼一著,老師給學生演示出來,我們真的無法體會,以為這個極樂世界就是法藏比丘憑空想象出來的,我們也沒看到,他怎麼修成的?在這裡法藏比丘他要在事上給你做的這麼一個表演,他真要學。極樂世界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真的是老師給你一個一個國土演示,讓你在這裡頭認真的來取法。

  就像我們要建造一個樂園,我們先去參訪各地的樂園該怎麼樣去做,然後我們再來畫圖紙。我們參訪了很多很多樂園之後,我們吸取它們的長處,避免它的短處,所以我們所營造的樂園那是超過其它的。法藏比丘要通過這麼一樣表演,表演給我們眾生看,這是他老人家慈悲。所以這裡頭講的「斯義弘深」,深在什麼地方?淨土法門真是深,在這裡法藏菩薩不是用禅宗,他用淨土,淨土這個門太深太深,真叫蕅益大師講的,非九界眾生(自力)所能信解也。九法界包括菩薩都不能相信,不能理解,太深了!深在哪?他這個極樂世界是平等成佛的法界,去往生的,上至等覺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下至地獄眾生,你只要往生了之後,統統成為圓證三不退的菩薩,這個真叫不可思議。十方一切諸佛國土沒有,就是極樂世界有。所以普通菩薩真的不理解,所以「斯義弘深,非我境界」,這個境界不是菩薩能夠入的,全是諸佛境界。

  所以法藏菩薩在這求他的老師,『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如來」、「應正遍知」,這都是如來十號當中這兩個,總共十號,十個名號,這裡省略用兩個,兩個就代表十個。我們之前已經把這如來十號解釋過,在這裡我們就不再重復。就是請這位老師『廣演諸佛無量妙剎』,這是求佛,求佛為我說法,說什麼法?說十方一切諸佛如何修因證果,如何建立他的國土,如何來接引眾生,這種種的佛事。讓法藏比丘能夠了解,做參考,自己懂得如何取捨,如何來修行,能夠實現他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

  下面一句說明他自己求學的態度,『若我得聞』,就是如果我聽到了佛您老人家給我說的十方諸佛剎土這些事。『如是等法』,這些法門。我一定『思惟修習,誓滿所願』,這裡他發誓,一定要成就他的大願。什麼大願?也就是他要作佛的時候,建立這個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來「悉作菩薩」,而且他的「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所有眾生都能得聞彌陀德號,都能了解彌陀大願,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夠往生不退成佛。這是向他的老師表明他修學的態度。世間自在王佛見到這麼好的學生,當然由衷的歡喜,很樂意教導他。所以我們看底下的經文: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學生是真學,老師就真教,學生有一分誠敬,就感得老師對他的一分教導。法藏比丘在這那是十分誠敬,發的願真的這麼真,老師對他也就十分的教導。這裡可見得師資道合,學生能夠有多大的成就,最主要不是看老師,還是看自己,自己對於修學是什麼態度。像法藏比丘他發的願這麼真、這麼大、這麼精進,老師肯定是最關懷、最愛護、最照顧、最教導他,這都是他自己感召來的。所以『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知道他的學生高明,這個「高」是他德行高,「明」是指他的智慧大。德行、智慧都這麼高,學生就好教,老師不費力氣,他領悟得快。

  而且他還加上『志願深廣』,就更不得了!他有這個大悲願力,希望建立的國土,比諸佛國土都要超勝。於是老師立刻就教導他,『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這可不是小數字,「二百一十億」!而且這個二百一十億還不完全只是數字,它是個表法。在《華嚴經》和《智度論》裡面我們看到,二百一十億這是代表圓滿;在密宗裡面,二十一也代表圓滿,二百一十億就是二十一的倍數,那也是更代表圓滿。所以在這裡是講世間自在王佛給他演示的諸佛剎土,是所有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圓滿,一個都不漏掉。

  這些諸佛剎土裡面的「功德嚴淨」,功是講修因,德是證果。諸佛修行建立自己的剎土,如何修因、如何證果的這個事情,他的老師給他講得非常的明白。嚴淨的嚴是講莊嚴美好。要知道,諸佛剎土是心現的,你心莊嚴,你的剎土就莊嚴,剎土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最近的依報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相貌。所以學佛你要知道,你是不是真學,你學得有沒有成就,先從你的相貌上看,你的體質上看。如果原來相貌不好,現在改了,證明你學佛功夫得力。真要學的話,大概二、三年,相貌就不一樣,體質也不一樣,你會覺得一下子身體就好很多,很多以前的毛病,不知不覺就沒有了。這是學佛第一個受用,最粗淺的,這個都得不到,那學佛還沒上路,為什麼?你要了解,心是主,相由心生,境由心轉。

  我們的相貌都是心中你喜歡這個相貌,就得這個相貌。我們在投胎的時候找父母,找到父母之後你出生了,跟父母樣子長得很像。一般世間人說這是遺傳,其實不是什麼遺傳,是你投胎的時候你喜歡這個父母,你喜歡這個父母,你長的樣子就跟他一樣,都是相由心生。出生以後,你相貌就已經定了,能不能改?還是能改。年輕的時候,那是有跟前生的業力相關,所以可能改得並不明顯;但是四十歲以後,這個相貌自己得負責任,這就不是父母那邊給你的,你是自己的內心在轉。如果我們心地溫和善良,你的相貌也就是那種溫和善良的那個面貌,那個相貌;如果我們的心險惡,這相貌就不善。這都是自己負責任的,四十歲以後,就跟你投胎沒關系,全是你這一生造作的這些善惡業,你的念頭決定。

  第一個是改相貌,學佛;第二個改環境。環境怎麼改?它自己改,就好像相貌是它自己改的。你要主動改,那就不是,你說我想主動改相貌,我去搞美容,我嫌我的鼻子矮,我就去架一個架子在裡頭,那個不是,那愈改恐怕愈不自然,愈難看。我們就認識有人她就是,女孩子喜歡美,嫌自己鼻子矮,她就架了一個架子。結果十多年之後,架子在裡頭就不好使了,不好使就換,換了之後更麻煩,鼻子塌下去更難看。改相貌不是這樣改的,你要改心,通過改心來改相,這是從根本上改。環境也一樣,你嫌我自己這環境不好,你是什麼?你自己感召,你要從自己心中改,依報隨著正報轉,你隨著你修行提升,環境也跟著愈改愈好,風水也好。

  古人有一句話叫「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你是真正有福的人,你到哪兒,可能那個地方原來風水不怎麼好,你去到那裡住上一段時間,風水就改好了,你有福。假如我們沒福,到一個好風水的地方住上二、三年,風水全被破壞,沒福。所以與其想著怎麼樣去找一個風水寶地,不如好好修自己的心。你真有福,你怕找不到好風水的地方嗎?你看古人這些高僧大德,他們選擇道場,我們現在看那些地方都是風水寶地。是不是這些祖師大德很會看風水,挑的那個地方正好都是風水寶地?不是,祖師大德才不在乎這些風水,他為什麼偏偏住的都是風水寶地?是因為他們是大修行人,原來那個地方可能沒那麼好風水,他在那一住,住上幾年,風水全改了。所以抓住根本修行,這個重要!我們學佛,你看佛叫「二足尊」,二足尊,「足」是滿足,「二」是指福德和智慧,福德智慧兩個都圓滿,這就是佛。那是什麼?他因地上修行真正圓滿。

  所以這裡法藏比丘看到這些諸佛國土「功德嚴淨」,嚴是講他的福德莊嚴,淨是講功德,功德是清淨。功德裡面包含著福德,但是福德裡頭不包含功德。譬如說我們去修福,我們布施、救災、濟貧、印光盤、推動傳統文化,花了不少錢,但是感覺到自己功德很大,很傲慢,這心就不清淨,那就變成什麼?他有福,但是沒有功德。過去梁武帝見達摩祖師,他就是這樣炫耀自己功德大,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度僧十幾萬人,他就問達摩祖師,「你看我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了四個字,「並無功德」。這好像冷水澆頭,然後梁武帝很不服氣,「你怎麼能說我沒有功德?」很生氣,就不護達摩祖師的法。達摩祖師只好跑到少林寺去面壁去。達摩祖師有沒有說錯?沒有說錯,確實梁武帝沒有功德,為什麼?心不清淨。心清淨才叫功德。你看他自己做了這些事,他還念念不忘,跟別人炫耀,這哪是清淨心?但是他有福,福是有,這個享福是在六道裡面享,他不能出三界,這個我們要明白。六道裡面的福都叫有漏福報,什麼叫有漏?漏叫煩惱,有煩惱,享福的時候還生煩惱。我們世間人說,「你這福氣很大」,福後頭要跟著氣,你福是很大,氣也很大,又享福又生氣,這是什麼?他沒有清淨心。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修功德,功德裡頭自然含有福德。

  『廣大圓滿之相』,「廣大」是指十方無盡的諸佛剎土,這真是廣大。「圓滿」就是完全,他的老師給他講解這些諸佛剎土,一個都沒漏,圓圓滿滿,全給他說出來。還『應其心願,悉現與之』,不但給他講,把道理講清楚,還用神力把諸佛剎土給他展現出來,這個教學是太偉大了!像我在這兒給你講《無量壽經》,干說,你們還沒看到。要是我有佛的神力,我這說一下,不用說那麼多,給你展示出來,那就成了,你就能直接看到。釋迦牟尼佛在經上他就是這樣,說完之後他最後給你展示出來,第三十八品「禮佛現光」,就給你展示極樂世界。

  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我們也看到同樣的情形,釋迦牟尼佛為韋提希夫人講法。韋提希夫人是她兒子不孝,把他父親害死了,篡奪王位,把他母親也幽禁起來,韋提希夫人是心灰意冷,怎麼這個遭遇這麼苦,這麼悲慘!她不想留在這世間,所以她向佛的方向禮拜。因為她這邊幽禁起來,她不能見佛,她是虔誠的佛教徒,向佛禮拜,希望佛給她排憂解難。結果這邊一感,那邊佛就有應,佛就騰空而來,帶著這些弟子們就從空中就降下來,在她面前給她說法。怎麼說?也是一樣,給她演示十方諸佛剎土,讓她自己去看,自己去挑,妳想到哪個世界,妳自己看,妳選擇。結果後來韋提希夫人選擇西方極樂世界,要到阿彌陀佛那個國土去。她的選擇非常正確!佛贊歎她,告訴她如何修行才能往生到這個世界上。你看釋迦牟尼佛跟當年世間自在王如來一樣,也是用這種方法演示,所以那個教學真是好。我們這兒說一百個小時,還不如人家幾分鐘演示出來就夠了。所以一定要親近佛,你才能夠得到這樣的殊勝的教學成果。

  『說是法時,經千億歲』。講這個法不是短時間,你想想,這一切諸佛剎土都得講到,都得給你演示到,這需要多長的時間。這是教學要長時熏修,老師是誨人不倦,學生是學而不厭,師徒兩人真的是一個愛教,一個愛學,真叫師資道合。講了多久?「千億歲」,一千億年。他們的壽命也長,四十二劫,這四十二劫是相當長的數字。劫是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這一劫有多長時間?說天人穿的紗做的衣服,他壽命很長,有一個四十裡長的大石頭,天人五百年下凡來用他的輕紗劃一下,然後就走了。五百年之後再下凡來劃一下,一直劃一下、劃一下,劃到最後,把這四十裡地的這麼長的石頭全部劃沒了,全部磨掉,這時間還不到一劫。所以你想想時間多長,四十二劫,那個時候的人的福報很大,壽命長久,所以學,他學得成就。你看他學一千億年,他也有這個壽命才能學到。

  我們這裡的世界眾生福報小,壽命「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歲都不錯了,你看你能學多少時間?沒學成就斷氣了就中斷了,來世還得看看能不能遇到佛法。即使你很幸運再遇到佛法,你也不一定學很長時間,又斷氣了。所以每次都不能學成就的話,生生世世學,都沒學成。我們這世界沒辦法,這叫命濁,換句話說我們命苦。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是人人無量壽,你到了那裡,你愛學多久就學多久,無量劫的壽命。世間自在王佛才四十二劫的壽命,他是無量劫,更長久,你說你能不成佛嗎?你肯定成佛。你不中斷的學習。

  在這裡這個師徒二人給我們表演教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耐心。我們想在佛法上修學有成就,真的得有耐心。師父講的,你想成就,首先要扎根,把根扎好,《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你都得落實,落實了之後你一門深入《無量壽經》,你學十年你就能成就。這個時間其實不長,但是一般人覺得這也不短,「十年寒窗,一舉成名」,這古人講的,我們不要成名,我們要成就。如果你沒有下十年的功夫在一部經上學,你也不能成就。你要是沒有耐心,學了一下就換別的題目,換別的經,學了這一門又學那一門,雜七雜八的搞了一大堆,最後學什麼都不成就。所以這個真的得有耐心,耐得住寂寞,你就有成就,心才能得定。學佛就是修戒定慧,不是說你搞多少學問,你讀了多少經,你能講得天花亂墜,那充其量叫搞佛學。

  現在搞佛學的人也不少,你看大學裡的教佛學的教授,他們是佛學家,什麼都懂,甚至他們梵文經典他都會看,可是他煩惱沒斷,一天到晚都活在痛苦和煩惱當中,生死不能了,他不是學佛,他最多是搞佛學。我們不要搞佛學,要學佛,學佛是什麼?斷煩惱,修戒定慧,這是真學佛。所以咱們不用羨慕那些學得很多很雜的,我們知道他沒有成就。真正成就你是成就戒定慧,你這生能夠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這才是真成就,這個竅門在於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彼天人善惡。國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

  這個『爾時』是講世間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說這個法的時候,不是講說千億歲之後,是在千億歲當中,他聞法之時,他聽經聞法千億歲。在這個求學當中,『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聽到他的老師給他講這些道理,同時這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他統統都見到了,所以有非常深刻的體悟。「聞佛所說,皆悉睹見」,然後他就『起發無上殊勝之願』,這個「願」就是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願,這個願不是他一次就發出來的,他是一個千億歲當中累積成就的,他逐漸逐漸發出來,不斷的發,不斷的修證,不斷的圓滿。這是我們現在人講的科學精神,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研究、總結,最後形成這樣的大願。看到一切諸佛國土當中美好的全部收集起來,看到諸佛國土裡頭那些不好的,就把它捨掉。所以『於彼天人善惡,國土麤妙』,「麤」就是不好的,有缺陷的,「妙」就是莊嚴美妙的,進行了會集。這極樂世界也是個會集版本,跟《無量壽經》一樣,《無量壽經》是會集本,我們現在讀的。極樂世界法藏比丘當時也是會集,他會集十方諸佛剎土一切最莊嚴美好的這些方面,真是莊嚴國土之集大成。

  『思惟究竟』,通過這樣認真的學習,這個學習可不是光從這個文字上面、光從這個語言上學,他真正在這裡頭看到,等於是到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參學。他不是學空的,他實實在在的,古人講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他不僅是萬卷書、萬裡路,千億歲當中是無量無邊的這些理、無量無邊的事,統統都通達。在這裡我們看到,然後他發這個願,還要「思惟究竟」,證明法藏比丘建立極樂世界真的不是憑空捏造,真正是通過認真的學習、歸納、總結,最後得到的。

  這個「無上殊勝之願」,就是後面講到的四十八大願,我們後面看到這四十八大願確確實實非常的殊勝。最殊勝的在這裡我先給大家透露一下,四十八大願裡面最殊勝的是第十八大願,叫「十念必生」。我們知道極樂世界好,但是往生要是很難,這對我們來講也就是等於癡人說夢,得不到,很難去。但是去極樂世界不難,十念就必生。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境界,你只要具足信願,真相信,真願意去,臨終十句佛號你就必生。過去造了很多業,帶業往生,這個是一切法門當中其它這沒有的,只有淨土法門有,能帶業往生。其它的法門都得消業你才能成就,這個法門可以帶業。所以過去即使造了很多業,你不要害怕,也不要心裡有陰影,你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過去種種就好像死了。不再回顧,不再去想它,更不要去內疚,就是這樣,咱以後不造就行,我們現在重新做人。我們要往生佛國,想到我現在就要去極樂世界做菩薩,我是極樂世界的人,不能再干那些不好的事情,後不再造,你十念都能往生,很容易就去。這裡帶業往生特別要提到,是帶舊業,不是帶新業。新業是什麼?你現在還在造,那叫新業。舊業是過去了,你造了造完了。過去造了,造了就造了,現在忏悔不再造,不再造新業,你這十念能往生。如果還在造新業,對不起,你就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不想去。你想去,你還會想造業嗎?

  所以有人在問,極樂世界我怎麼去?我最簡單的,你肯去你就能去,講得最簡單就是這樣。他說「我肯,就是我放不下。」你說你放不下,你肯嗎?所以你真肯去,你就得放下,你不放下這個世界,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你造業都不肯放下,你怎麼能夠往生淨土?所以你肯就行,就這麼簡單,不再造新業,你就帶業往生。所以這個法門,所有法門是最容易的,叫易行道。但是說容易也不容易,不容易在哪兒?你放下不容易,你不肯放下。你要真肯放下,決定是萬修萬人去。凡是不能去的,就是因為放不下,就這麼簡單。

  所以法藏比丘在這裡也給我們示現,『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你所欲的是什麼?你要所欲的,你想往生極樂世界,那你就「一其心」,就把你的心念歸一,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那你就決定往生。你還想,我又想去極樂世界,這邊我又想賺錢,又想吃喝享受,想這想那,你就不是一其心。阿彌陀佛一看,你這善根福德還沒成熟,那就隨緣,等你成熟再來。什麼時候你明白了,你「思惟究竟」,你都懂了,明白了,你就一其心,你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那你就決定往生。所以這個一心很重要,不能二心、三心、四五六心,這麼多個心,那真是往生就不可靠。所以阿彌陀佛在這裡他是一心「選擇所欲」,他這個一心是真心,真心沒有妄念,這個一心標准就高,就是《彌陀經》講的「一心不亂」。這一心當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全用真心。真心來選擇,絕對不會有差錯。我們講他的心是純淨,所以他選擇決定正確,他建立的極樂世界真的是最美好的。

  所以下面講『結得大願』,他老人家的願望就圓滿了,就在此時他的四十八大願就成就了。成就之後,他底下還有『精勤求索』,「精」是精進,「勤」是勤奮不懈。法藏菩薩他精進求索,不是為自己,一切都是為眾生,建立極樂世界做為眾生成佛的最殊勝的增上緣。『恭慎保持』,「恭」是恭敬,「慎」是謹慎。能有恭慎之心,這個境界就不會失掉,就不會退轉。我們修行往往修行到一定程度,有了一點點小成就,開始覺得自己不錯了,稍微起了那麼一點傲慢心,覺得自己不錯,這恭慎的心就失掉了,立刻就退轉,快得很。

  你看看唐朝悟達國師,我們都知道悟達國師長了人面瘡,冤親債主找上門來,怎麼找的?皇上給他賜一個沉香寶座,拜他做國師,給他很高的榮譽,他就覺得自己真不錯了。這是高僧,還有那麼傲慢的習氣。一起這個念頭,覺得自己不錯,恭慎的心馬上就退,這一退,護法神也退了,不護你。結果冤親債主找上門來,悟達國師在漢朝的時候他是個官員,曾經上奏給皇上,奏請皇上把晁錯給殺了。晁錯是當時的大臣,晁錯要主張削藩,歷史上講的削藩,把附近那些少數民族的藩王的權力收回來,中央集權,引起了藩王的暴動、反叛,搞到漢朝當時岌岌可危,所以有大臣就奏請皇上把晁錯給殺了,平息藩王的動亂。

  結果晁錯懷恨在心,就跟著他。悟達國師後來做了十世的高僧,冤親債主追不上來,有護法神保護,晁錯就想要報仇,冤親債主報仇。結果到這一世,他成為悟達國師,傲慢心一起來,晁錯的鬼魂就能找上門來,在他腿上生了一個人面瘡。那人面瘡長出來就像個人頭一樣,有眼睛、有嘴巴、有耳朵,都有的,五官俱全,還要吃東西,還能講話,人面瘡,痛得悟達國師死去活來,差點喪了命。幸虧後來得到迦諾迦尊者的調解,化解了這個怨,悟達國師才能夠撿回一條性命。所以後來他做三昧水忏,佛門裡面一個忏儀,三昧水忏,就是這個由來。你就想想,恭慎的心多麼重要!我們念佛學佛,稍有了成就,最怕就是失掉這個恭慎的心,誠敬的心,一起傲慢,立刻退轉。所以法藏比丘在這兒「恭慎保持」,功夫不退。

  『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法藏比丘了解了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這些因果、性相、事理,他要按照這方面修,光明白不行,他得真干,所以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凡是諸佛剎土裡面不理想的、有缺陷的這些果,法藏比丘都要把因給斷了,那個果,果必有因,不理想的因、有缺陷的因,才會招至有缺陷的果,所以法藏比丘在這五劫當中修學,把這一切的惡因都斷了,所以成就極樂世界,這個果是圓滿的,沒有絲毫缺陷。這個時間「五劫」,真的不是短時間,法藏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你看人家修學,真叫锲而不捨。

  底下我們再看經文,『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俱胝」是古印度數字的單位,一般就是講千萬。在這裡講「二十一俱胝」,這個數字跟前面講的二百一十億,其實全都是表法,都是表圓滿。因為版本不同,原譯本有五種,夏蓮居老居士要會集起來,有的這一句從這個版本抽出來,那一句從那個版本抽出來,肯定會集起來它就有文字上有稍微一點點出入,但是都是指一個意思。夏蓮居老居士沒有改動原文,完全用原經文。所以前面講二百一十億佛土,這裡講二十一俱胝佛土,其實都是一樣。對這些佛國土「功德莊嚴之事」,這是國土裡頭的依正莊嚴,因緣果報。「明了通達」,他沒有一樁不明了,沒有一樁不清楚,他取人之長,捨人之短,建立了極樂世界。「如一佛剎」,這一個佛剎等於是所有諸佛剎土裡面的最好的版本。「所攝佛國」,這是他自己建立的極樂世界。「超過於彼」,超過,「彼」就是指剛才講的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統統超過。我們知道,肯定後後勝於前前,經過對前面的認真的學習總結之後,你所做的國土肯定是超過。

  這一段經文,等於是說阿彌陀佛他修學的歷史。我們在這裡學習他,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要學習,看到別人的善,我們就學習;看到別人的惡,我們就捨掉。在自己身上觀察、反省有沒有惡,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們雖然不能說莊嚴整個佛土,我們先莊嚴自身,不斷的積累善,積小善成大善,不斷的去除惡,使自己達到純淨純善。所以我們這個身等於也是所有善人的集大成,你修學就成功了。底下又說,我們看經文:

  【既攝受已。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

  我們先看到這一句。法藏比丘他建造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通過五劫的時間攝受而成的。成就了這個極樂世界,老師還在,老師壽命四十二劫,老師還在,怎麼辦?阿彌陀佛他就要向老師去匯報,這是尊師重道。自己成就了不能忘本,所以自己一有成就,馬上就到自己老師那裡去做匯報,交出自己修學的成績。所以『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就到了他的老師面前,這個極樂世界造好了,造好就好像我已經出了圖樣。你像建一個房子,你得先有一個圖樣,這個圖樣是經過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的參學之後總結,我們設計出來的,然後把這個圖樣交給老師,讓老師來鑒定。底下我們再看經文:

  【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

  他成就了。他成就了,他已經是所有諸佛所贊歎,這已經是可以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都要佩服他,可是你看他對老師還是這樣的恭敬。你看『稽首禮足』,「稽首」就是叩頭、頂禮,「禮足」是用自己的頭頂禮佛足。頭是我們人最高貴的,用我們最高貴的頭頂禮最卑下的足,這是最敬禮。對於尊長、老師沒有絲毫的傲慢,哪怕自己有大成就,還是這樣的謙虛,對老師感恩戴德,這給我們表演好樣子,師道。現在社會上的人自己稍有些成就,父母老師都沒看在眼裡,見到老師不可能說頂禮,點個頭就算不錯,這是什麼?這樣的人也不可能真有成就,他的所謂成就,都叫昙花一現,沒有根本,根本是什麼?孝親尊師。

  所以我們在社會上看到一些所謂掙了大錢的大富大貴的人,假如沒有德行,他只有兩條路,一條,他是下監獄。有,哪怕是首富,都到監獄裡去了。另外一條,他到醫院去了,重病,業障現前,掙的錢拿來做醫藥費。為什麼?人沒有福本,沒有福之本,他那個福不可能長久。就像一棵樹它沒有根,沒有本,根就是埋在地裡,本是地上的那個主干,什麼是根?孝道是根。什麼是本?師道是本。所以你要真有成就,這個成就是永久的,持久的,你必須要有這樣的一個根本,否則就是昙花一現。所以師父老人家讓我們扎根,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孝親尊師。『繞佛三匝,合掌而住』,這都是行禮,繞著佛三圈,然後合掌向老師匯報。我們底下看經文:

  【白言世尊。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對老師尊師重道,向老師做匯報,說我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已經成了。『莊嚴佛土』,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已經成了。『清淨之行』是講正報,莊嚴佛土是依報。成了以後,老師聽了非常贊歎。所以底下我們看經文:

  【佛言善哉。】

  老師看到學生這麼高的成就,由衷的歡喜。老師沒有嫉妒,沒有障礙。阿彌陀佛這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諸佛都贊歎,所以他的成就超過老師。老師壽命只有四十二劫,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所以這個都超過了,可是老師他沒有嫉妒,反而贊歎『善哉』,這樣的真正是善知識。如果心有嫉妒,心量小,那就不是真正善知識。

  在歷史上也有老師嫉妒學生的。你看東漢時期的鄭康成,大儒,他批注了《論語》,批注了「十三經」不少經典。他過去在馬融座下學習,馬融也是大儒,馬融看到鄭康成(鄭康成跟他學了三年,把他的所有的學問都學到了),而且知道這個學生將來了不起,一定超過自己,他就嫉妒,嫉妒怎麼樣?他就給(鄭康成畢業了,出山了)鄭康成送行,帶著學生十裡長亭送行。這個老師就想要暗算這個學生,所以叫所有的學生給他敬酒,一百多人,每人敬三杯酒,想把鄭康成灌醉,然後派了殺手在路上要把他暗殺掉。沒想到鄭康成酒量特別大,三百杯下肚,連一點微細的禮節都不缺。李白「將進酒」裡面講的「會須一飲三百杯」,就是講這個,鄭康成真的酒量大,心量大了什麼量都大。

  所以他也很有智慧,他知道他的老師嫉妒他,要暗算他,所以他跟他們講說我要走大路,結果走到半路他就偷偷的從小路就溜走了。這是什麼?老師嫉妒學生。所以馬融也是凡夫,不是什麼真正的大儒,他這樣的心量,怎麼能成就大儒?所以他的這個儒,充其量叫儒學,他沒有學儒。馬融當時也是很有名的,做了官也很大,也批注不少經典,到現在還流傳著他的批注。但是你說他這樣的心行,就不配稱為大儒,充其量你是搞儒學,儒學家,不是學儒,他沒學聖賢。所以我們師父常講,儒釋道三家傳統文化,我們要搞學佛、學儒、學道,不要倒過來,搞佛學、搞儒學、搞道學。搞學問研究,跟你真干,那是兩碼事。老師在這裡非常贊歎自己的學生的成就。下面經文說:

  【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

  老師聽到學生修學成就,立刻跟他講,『今正是時』,你快點說,快點匯報,不要等什麼其它時間,就是現在,「今正是時」。證明老師跟法藏比丘的願心是相同的,都是心心念念希望眾生快快成佛,要度眾生成佛不容易,法藏比丘在這裡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開出這樣的特別法門,度眾生就容易,就快速。所以老師非常高興,你做得太好了,我度眾生都度不了,你就幫我度!你看,老師都是這個心。所以佛佛願同,他們的心願都是一致的,互相他沒有說,你高過我我就不服氣,沒有那個心。

  現在有句俗話講同行相忌,你成就,好像你把我的地盤都占了,你講經講得好,你把我的信徒都拉走了,把我那邊供養全部都拿到你那兒去,心裡就不服。我們師父這麼多年講經弘法,遭受多少的挫折障礙,什麼障礙?就是嫉妒障礙,講經講得好,最後大家都不歡迎你,就是讓你走投無路,讓你停講,你別講了,不講,你不給我拉信徒。所以這個什麼?我們師父吃了這麼多的苦,盡管我們師父從來不拉信徒,從來不接受供養,但是別人還是不容易放過你。所以真不容易,我們今天能夠聽到師父的經教,要知道師父這幾十年風風雨雨走過來,多麼不容易,我們真的得感恩!

  所以世間自在王佛在這裡,他是鼓勵弟子,鼓勵他自己的信徒跟阿彌陀佛走。絕對不會說,你得聽我的,不要聽他的,這個心量太小。你比我好,我就希望我的學生都跟你學,絕對不會嫉妒你。所以講「今正是時」,這是眾生有福,你趕緊講,所以『汝應具說』。這個地方都是顯示,我們學佛的路上如果見到真正的有志氣、有善根、願意學的人,我們要趕緊栽培他。真正的高人,絕對不會阻礙別人,都是希望別人趕緊成就。如果障礙別人,這個罪業就很大。在這裡講,『令眾歡喜』,老師叫學生(叫法藏)趕緊把他的修學成就匯報出來,讓同學們聽了都歡喜。有這麼好的法門,這麼好的極樂世界,讓大家都要去,都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善根成熟的,讓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就一生不退成佛。善根沒成熟的,那是什麼人?感情很重的,情執深重,在世間自在王佛那裡不捨得離開,老師叫你們趕快去趕快去,他不捨得,這是情執很重的。這樣的人善根還沒成熟,那也行,那就讓他得大善利,阿彌陀佛也不會勉強,世間自在王佛也不會勉強。他不會拉信徒,你不來,行,你先慢慢成熟,等你什麼時候成熟了你再來,但是你聽到這個法門,你總是得利益。

  這裡講的「大善利」,真正的大善利就是令一切眾生回歸淨土,同入彌陀一乘願海,一生就能夠成佛,這是最大的善利。這個善利,說老實話是一切諸佛都希望,哪個佛不希望眾生趕緊成佛?但是沒找到好方法,沒想出一個好的構思,現在法藏比丘想出來,他想到這樣的絕妙的方法,能夠幫眾生很快的就成佛,所以一切諸佛趕緊都鼓勵自己的弟子到極樂世界去。所以這個法門叫「十方諸佛同贊,千經萬論共指」,所有的佛都勸化眾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阿彌陀佛聲聞十方,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世界都能聽聞,這是諸佛宣說。底下說,經文講:

  【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

  這個『佛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修習』,這是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也要像阿彌陀佛一樣,接引十方眾生往生。像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都是從咱們娑婆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他們是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左右手,他們都是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來。大眾聞法,聽到這個法門,都得到了善利,都像阿彌陀佛那樣來修學,發彌陀之願,學彌陀之行。『攝受』佛剎,這就是攝取佛剎。『滿足無量大願』,這就是滿足往生淨土這個大願。往生淨土是一個願,為什麼叫「無量大願」?我們看到昙鸾大師他在批注《往生論》的時候就講到,滿足往生淨土這一願,就等於滿足無量無邊一切大願。你能生一佛土,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生一切佛土,見一尊佛,就等於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華嚴經》裡頭講到的,昙鸾大師講得好。黃念祖老居士講他「和盤托出諸佛心髓」,諸佛的心髓,髓是精髓,這幾句話都講到了。我們仔細思惟,用什麼方法來度眾生最好?真的,就是用攝取眾生往生淨土的方法,來度一切眾生,所有的佛都用這個方法。

  所以佛雖然講無量無邊的法門,釋迦牟尼佛講八萬四千法門,十方諸法講的法門也是無量無邊,很多。所有法門都歸到這一個法門來,這一個法門就是教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根機,你是菩薩也好,你是六道眾生也好,你只要修這個法門,都能平等成佛。所以這個法門在《大藏經》裡找不到其它的第二個法門,像它這樣殊勝,像它這樣方便。這個經題裡面講的「大乘無量壽莊嚴」,這個大乘不是普通大乘,古德稱「大乘之中的大乘」,還說「一乘中的一乘」。大乘法是幫助眾生成菩薩,可是這個大乘是幫助眾生成佛。一乘法是讓所有眾生同成佛道,只有一佛乘。《法華經》講「無二亦無三」,沒有二乘,沒有三乘。二乘是大小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三乘。只有《法華》、《華嚴》才講到一乘法,還有《梵網經》也是講一乘法,《無量壽經》也是講一乘法,都是教你這一生平等成佛,而且圓滿的、快速的成佛。

  所以古德稱,「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圓是圓滿,一點欠缺都沒有,你這一生就能成佛。頓是快速,你看像我們這些博地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一往生到極樂世界,沒多久就成佛。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你哪怕是下下品往生,品位最低的,你要花開見佛,花開見佛是什麼?你就證法身了,證法身就是成佛。那要時間多長?十二大劫。十二大劫,我們這個世界聽起來好像很長的時間,十二大劫是從我們這世界算。但是《華嚴經》上講,在極樂世界一日一夜,等於我們這個世界一劫。十二劫的時間,等於極樂世界十二天,你這感受上你就等於過了十二天就開花見佛。感受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時間不是真的,是你感受當中的這些妄念。愛因斯坦他也證明,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學物理的知道,相對論證明,時間是由於物體運動速度,相對的速度不同產生時間變化,相對論講的。所以時間不是真的,是假的。在極樂世界它沒有時間,經上講的,沒有這些年月日時,沒有這些東西,一真法界。在我們這世界有時間,所以佛方便法說我們這世界十二劫,但是感受上他們就是十二天。你看這麼快速成佛,這不得了!頓法。所以昙鸾大師他在這裡講的這幾句話非常了不起,可以說把法藏比丘這個大願和盤托出,說這是諸佛的心髓。

  法藏在這裡學了億千歲,又用五劫的修行結得大願,造成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我們用最容易、用最快速的方法,最穩當的、最圓滿的來成佛,他真的實現了。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今天我們要做什麼?就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其它的還要不要學?不需要,學到拉拉雜雜這麼多,到時候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事耽誤了,那就麻煩。所以既然這個法門最快速、最容易、最穩當、最圓滿,那我們就一心一意修這個法門,一到極樂世界你就滿足無量大願。

  你看《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他也是這樣示現,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十大願王,十是代表圓滿,十大願王是十大類,這個也是無量大願,在哪裡能夠滿願?他自己說的,「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這《華嚴經》上講的,這是普賢菩薩自己說的。我一往生彼國,就是極樂世界,現前就成就此大願。所以你一往生這個願,就是滿足普賢十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沒有什麼欠缺,全部圓圓滿滿成就。利樂一切眾生,利益,這利益是真實利益,能讓一切眾生都能夠像普賢菩薩最後求生淨土,滿足無量大願。

  所以彭際清大居士,這是乾隆期間大居士,他就說過,這個法門我們遇到了,真叫「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這一生遇到《無量壽經》,這真是稀有。《無量壽經》最善本現在出來,出來時間不是很久,你看夏蓮居老居士到現在還沒到一百年,我們就得到了。黃念祖老居士是夏老的入室弟子,他給《無量壽經》做了這麼圓滿的批注。我們師父上人給《無量壽經》講解也講得這麼圓滿、這麼清楚。道理我們都明白了,剩下來就是自己干。這麼樣的因緣,你仔細想想,真的是無量劫來難遇,這生遇到了,你只要依教奉行,沒有不往生。怕就是怕我們不能老實聽話真干,那就是把這個法門,這麼殊勝的機緣當面錯過。

  讀《無量壽經》、聽《無量壽經》往生淨土的人很多,我就親自就送了一位。我在一九九八年,我那時還在美國讀書,在留學,常常親近達拉斯佛教會。老法師一年都會能來一、二次,給我們做佛七開示,參加佛七。那個地方春秋兩季是大佛七,參加的人數比較多,那個地方每次佛七收一百二十三個人,效法慧遠大師當年在廬山結社念佛一百二十三人。其中有一位老菩薩叫馬玉葉老菩薩,八十四歲,一位女眾,她當時她就一直聽師父講經,一直就是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我也認識她。她當時就發願,說我將來往生要在佛七當中往生,給大家做證明。結果她這位老菩薩很了不起,她是平時非常敦倫盡分,她養大幾個女兒,吃了不少苦,對別人都是關懷無私,很善良的一位菩薩。我每次去達拉斯佛教會,都看她很精進的念佛。

  結果一九九八年三月那次打佛七,悟道法師來主持,結果我也參加佛七。到了第四天,這個佛七的時候大家都是有經行,有打坐,它是統一的。經行之後,到了經行了幾圈,大家就得回到座位上歸位,坐下來念佛,那個是第一時,繞佛完了之後大家歸位。我是坐在第一排,這邊是男眾,對面是女眾,我坐在第一排,前面的情景我都能看到。我在那兒念佛的時候,就看到對面這位馬玉葉老菩薩就站起來,向佛三拜。當時我在念佛的時候我還覺得奇怪,老菩薩怎麼提早站起來?打坐,坐著念佛還沒有完,她就站起來,做什麼?是不是上洗手間?我就打這些妄想,不老實念佛。結果老菩薩三拜之後,就悄悄的離開座位跑到後面去,我也不管,我們繼續念佛。念完了之後又站起來,開始第二次,第二次香起香,然後又繞佛。

  結果當我們繞到外面,她是繞到佛像後面,佛像後面是個小的休息室,有這些沙發,有椅子,都可以讓你坐的,你累了你可以到那休息。結果一下發現這位馬玉葉老菩薩坐在那往生了。穿著海青,還戴著我們佛七的名牌,她就坐在那兒就往生了,這是我們親眼所見。結果一百二十三人真的就給她念佛,助念,悟道法師也很贊歎。後來我們就念,念了一天一夜,然後才請殡儀館把她帶走。把屍體帶走的時候,給她換衣服,發現全身柔軟,而且她的面色最後變成金黃色,非常的莊嚴。在場的人都親眼看到,歎為觀止。這是她自己滿了自己的願,滿足無量大願,她什麼願?她說她往生要在大佛七裡往生,真的,大佛七第四天她走了,走得這樣精彩,讓所有參加佛七的人無不生堅定的信願,這是給我們示現,往生淨土是真的。我是親眼看到她往生之前還好好的,還能拜佛,還能走著去,她就坐到那就走了。當時我還負責拍錄相,走了以後才拍,很可惜,她走之前在拍更好了,走了以後給她拍,拍了現場。

  這個事,就是送完她走了之後,我們把這個事,道場把這個事向老法師匯報。老法師當時在新加坡,聽到這個事情也非常歡喜。在講經裡面特別提到,說我們的達拉斯道場花了好像是幾百萬美金買下來的,這樣往生一個人,我們就回本了,要是再出一個,那就賺了!老人家特別高興。這是什麼?真的給我們做好榜樣。她能做到,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得到。只要你死心塌地,對這個世間一切放下,斷惡修善,老實念佛,那真的萬修萬人去,每個人都能做得到。

  對這個世間真的一切留戀都不要有,知道這世間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是你作夢。夢裡的東西你擁有的都是暫時擁有,你擁有的時候不是你的。譬如說你的財,你只是什麼?暫時過過手,過過手的你可以拿它來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積功累德,這可以,這是應該的。但是你可別把這些錢當作自己的,你要當作自己的,到時發現不是自己的,自己帶不走的,那你痛苦就來了。要知道你走的時候,連身體都帶不走,世間哪一樣你能帶得走?只有一樣帶得走,就是業,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就帶走業。所以你修什麼業,這個很重要,我們要修淨業,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修淨業。隨緣修善,這也是淨業,修善是善業,但是你不執著,你心清淨,這就是淨業,這能帶得走。帶得走的,我們要努力去修;帶不走的,趕緊放下,這樣愈早放下,你就愈自在。

  我媽媽就想發願自己將來自在往生,她跑去問師父,「師父老人家,我很想自在往生,請問怎麼能做得到?」師父就給她講了兩個字,說「你放下就行」,就這麼簡單。你放下你就能得自在,你要往生就跟馬玉葉老菩薩一樣,很潇灑的走,那是給大家做示現,這樣的度眾生最有說服力。我們在這兒講了老半天,你們還沒看到;她這一表演,你們全看到了,這叫作證轉。三轉法輪,示轉、勸轉、作證轉,我們這叫勸轉,勸你相信極樂世界,勸了老半天你還未必信。你一看到,真的,沒有假的,你就信了,作證轉最重要。這也給我們講經帶來一些教材,就是案例,我們需要這個。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第五品就學到這裡。下一次我們開始本經最重要的一品「發大誓願第六」。今天講得有不妥之處,請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一起來合掌恭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謝謝大家。

 

上一篇:昌義法師:看看人家聖僧是怎樣孝順母親的
下一篇:鐘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第十二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