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裡的訪客中,經濟狀況不好的人,會說,很苦,因為沒有錢,賺錢很難,欠債很不好過,被逼迫,有壓力。
好像債務問題挺嚴重挺普遍的,很多人的生活就是還債。
經濟狀況好的,乃至於大富大貴的老板們,也竟然跟我說,很苦,壓力大。
曾經有一個老板悄悄對我說,對未來充滿恐懼怎麼辦?
很感激這些信眾對一個比丘發自內心的信任,因為我相信這些話,輕易不會跟別人講,人們大多都生活在面具之下,貌似堅強,貌似無所畏懼,貌似快樂和充滿自信。但內心深處都有著種種的憂慮和不安。
有一個富人跟我講,他每天鍛煉身體,鍛煉身體,鍛煉身體。以前喜歡花幾萬塊錢買件衣服什麼的,後來也覺得沒意思了,然後只好再鍛煉身體。吃喝玩樂也覺得沒什麼意思,所以就只能鍛煉身體。身體很好,能一口氣做很多運動項目。
就這樣,他每天堅持鍛煉身體。他問我,可不可以作他的朋友。
我說,可以。我知道最後他想表達的是,他很無聊,很無聊。盡管,很久很久我再也沒有見到他。我想,他可能還在某處努力地鍛煉他的肉體。感恩他的示現,讓我深深地懂得了如下這個真理。
金錢並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比丘戒裡有一條手不能碰金錢的戒律。學習時,我們討論過這條戒。信用卡算不算?有價證券乃至超市的購物卡算不算?出車時加油怎麼辦?出差時買車船票飛機票怎麼辦?吃飯怎麼辦?等等。
佛世的時候指金銀,包括一些高價值的寶物等等。比丘都不可以碰,碰了就犯戒。
現代社會已不是農業社會。經濟社會中,手不碰金錢確實很難做到,但是,在僧團裡就可以做到,如果不承擔職務的話。但是這條戒律到底能給一個比丘帶來什麼覺悟呢?
有一次,佛堂的供桌上不知誰放了一塊石頭,那塊石頭真的很漂亮,太漂亮了,真的是讓人感慨大自然竟然可以創造出這麼漂亮的物質來。那個,應該就是所謂的寶石。
我經常想起那塊寶石,因為它作為一種美麗的物質給我帶來的震撼真的很大。之前,我一直都是——所謂的寶石嗎,不過是礦石而已。當真正的寶石在我面前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
我就理解了過去為什麼歷史上會有人為了一塊寶石而發動戰爭。
寶石沒有過錯,錯在我們內心的貪欲。那塊供奉在供桌上的寶石有著很好的紋理,很好的質感和色彩,很巧妙的光澤。我們可以一眼就確認它不是人造的,而是天然的,它的美麗讓我忍不住就想把玩一下。
我不是想否定寶石的美麗,問題是,它的美麗激發了我內心的貪欲。我內心的貪欲怎麼能夠滿足得了呢?如果我想把玩它,就會想擁有它,然後......
不捉金錢寶物這條戒拯救了我的心,在我牽掛那塊寶石的時候,戒律像偉大的戰神一樣干淨利索地斬斷了我內心的貪欲煩惱。
因為,我連碰都不能碰它,何況去擁有它。
這世界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為我們擁有的。當我們喜歡什麼並想占有什麼的時候,痛苦就已經如繩索一樣牢牢地套在了我們的心頭。讓我們無法解脫。
金錢就是這樣一根繩索,如果我們不能搞定它,它就搞定我們。但是,我們的生活以及整個社會運作秩序又不能沒有金錢。
在僧團裡,僧眾都很惜福,襪子補了又補,鞋子不穿到爛得沒法見人了,不敢輕易丟掉。外面的大褂是新的,內衣基本都是破舊的。我見過當家師的內衣,跟叫花子沒什麼區別,大洞套小洞。
僧襪本來就厚,補丁摞補丁,就更厚了,再穿上鞋,不透氣,一上午,腳就捂得不行。
我觀察我師父的襪子就沒補丁,雖然他也穿舊衣服,只是在丈室的時候,內衣有一件是參加公益活動時人家發的廣告衫。他常穿。
師父的母親說師父有一件衣服穿了二十多年,她說她認得出來。
不過,我觀察師父很注意衣服的整潔,不穿有補丁的衣服。而且,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師兄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襪子,就問,你的襪子怎麼有這麼多補丁?
師父沒有肯定穿成這個樣子,但也沒有否定。他沒表態。
這個細節,在後來畫見行堂語的時候,找到了答案。師父的那句話是:真正的精神強者,並不排斥物質享用,但是也不執著於此,而是超越了對物質的好惡。
這個結論真的是很光明,很溫暖,因為它解決了我內心一直以來的一個盲點,要麼左,要麼右,要麼是,要麼非。
原來,我們是可以超越的。佛教不是排斥金錢,不是否定經濟發展,而是讓我們在努力創造和享用物質財富的時候,不要執著它。從而不被它系縛住,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更能夠獲得生命真正的自由和解脫。
但是,似乎是有一個次第的問題,先要能夠通過嚴格的持戒,能夠讓內心不去貪著它,再去駕馭它。
社會對佛教有誤解,就認為佛教讓人消極,學佛了就不積極了沒有進取心了。從我師父這裡學習到的恰恰相反,佛法的實踐者,更有進取心,更有創意,更有創造力,更有執行力,更慈悲,而且不執著。
重要的是不執著。
一執著就完蛋了。有錢的,錢丟了就痛苦得不行;沒錢的,就人窮志短。大家全都贏得起,輸不起。只能賺,不能賠,只能索取,不能回報。付出有回報能接受,沒回報就不干,怨天尤人,吃不起虧。
我見過的沒錢的年輕人,被幾張信用卡倒來倒去,做做頭發,換個手機,買件新衣服,吃幾頓快餐和美國咖啡,欠下了很多債務,寶貴的時光和青春被金融工作者把玩在股掌之間;僧團裡也有過金融工作者來給我們講過課,一個操作過上億資金的老師跟我們講述他是如何被自己的職業把玩在股掌之間而痛苦不堪,難以解脫。包括回憶起出家前親眼目睹並身歷的金錢摧枯拉朽般地掃蕩蹂躏倫理、親情、友誼、理智的往事,都讓我清晰地體認到,有錢人和沒有錢的人面對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自己內心的煩惱。
我們都是在追逐財富的時候迷路的孩子。
寺院是社會的一部分,生存發展以及弘揚佛法,自然會有一些事業,有一次,師父讓我辦些事情,把一些有形和無形的名利落在我的名下。當時正在學戒律,就有了困惑,因為戒律裡有不捉金錢戒,還有不許蓄錢寶的戒。
這樣我不是犯戒了嗎。好在出家後訓練得都比較聽師父的話。就老老實實地照辦了。後來還要簽合同什麼的,也用的我的名字。
這和我出家前想象的不太一樣,出家前我就覺得出家就是關起來打坐。現在覺得這些想法很可笑。
好像就是書上說的,不離世間覺吧,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出家人要服務社會,就要融入世俗社會,但又不同於世俗社會。
誰知道呢,慢慢經歷吧。師父說過,想不通的都要放下。所以,我確定這一切都是為了覺悟而做的施設和安排。
不管怎麼樣,持戒也好,承擔也好,開也好,遮也好,還是要靠老老實實地看住自己的心,在內心上下功夫。而不是外在。
讓金錢服務我們的世界,卻不為之所累,不為之系縛。無論貧窮和富貴都能夠超越它。
希望來自比丘的淺淺的感悟能夠幫助到那些飽受金錢系縛之苦的人們得到些許的喘息乃至深刻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