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道源法師: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乙四、決定降住成證分(分三)

  丙一、降心離相(分二)

  丁一、略明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這一科在大科上是第四科,正宗分有四大科,前面已講了三大科,現在開始講第四科,叫做‘決定降住成證分’——決定降心離相,住心無住,才能成就你證到果位。這個正宗分所分的四大科,是按信、解、行、證,對著如來所說的四種法寶,叫做‘教、理、行、果。’這四法而分科的。‘信’什麼呢?第一信如來所說的教法,前面經文,開示我們要‘但應如所教住’,這是教我們要發起信心。第二深入‘解悟’。‘解悟’些什麼呢?‘解悟’如來所說的言教,裡面所含的義理,而得到了‘深解義趣’。第三叫起修,是講修行,要依著你所‘解悟’金剛經所講的道理來修,要‘遠離一切相’,把妄心降伏,要‘無所住’來安住真心;金剛經的‘行門’,就是‘六度萬行’,你能‘離一切相’在‘住心無住’上去修‘六度萬行’這就對了。第四叫證,證叫做‘果法’。

  現在講到證果之法上了,先講丁一、略明,從第二十五分這一分起,是講:略明降心離相的道理。金剛經一開頭,須菩提尊者就開口請示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雲何應住?第二個問題是:雲何降伏其心?如來針對這二個問題,都給予答覆,不過是先答覆‘降心’,後答覆‘住心’。信、解、行、證,這四大科都是演說這二個問題,相信這個‘降心離相’‘住心無住’的道理,如來慈悲開示,告訴我們,要降伏妄心,就要離一切相,要安住真心,就不要起‘執著’,必須要把心內心外的‘我執’‘法執’都空掉,而‘無所住著’,這樣真心就安住了。‘解悟’也就是‘解悟’這個‘降心離相’,‘住心無住’的道理。你要修行,還是要依著你所解悟的道理來修,你要降伏妄心要‘離一切相’,你要安住真心就要‘無所住著’。現在談到了果法,還是離不開這二個問題,你要‘降心’就要‘離一切相’而且要‘究竟’的‘離一切相’,你要安住真心,就要把心內心外的‘我執’‘法執’都空得干干淨淨,才能成就‘住心無住’,這樣真心就能究竟安住了。到了證果了,還是這二個問題。全部金剛經的脈絡,就像人的血管,從前面通到後面,都是‘略明降心離相’的道理。現在你證果了,沒有另外什麼果好證,這個果法,就是指你‘降心離相’、‘住心無住’的功夫已成就了。這一分講的道理,只是推廣前面講過的道理,就是‘降心離相’,‘離度眾生的相’。現在消文釋義:‘須菩提!於意雲何?’須菩提!在你的心意之下,以為怎樣呢?‘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你們不要這麼講,說世尊有這個心念,有什麼心念呢?說他要度眾生。因為成了佛,就要度眾生,如來天天在說法,為了什麼呢?為了度眾生。可是你們不要這麼樣的說,以為我如來有度眾生的念頭。‘須菩提!莫作是念。’你們心裡不要存有這個念頭,以為我如來有‘度眾生’的‘我執’存在,你們可不要動這個念頭。‘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為什麼呢?如來已證佛果了,難道如來還不曉得眾生性空嗎?不曉得因緣和合、緣生相生、緣滅相滅,當體即空,本來不可得這個道理嗎?所以實實在在沒有眾生可度呀!‘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假若有個眾生是為我如來所度的,那不是有了所度的‘眾生相’,也有了能度的‘我相’生起了嗎?這樣如來就有了‘我、人、眾生、壽者’之‘相’。那我這個如來不是變成了凡夫了嗎?凡夫有‘我等四相’,所以才在凡夫位呀!這裡總結前文第三分釋迦如來,答覆‘降心離相’的問題說你要發心普度一切眾生,就一定要離相,要以‘實無有眾生得滅度者’的‘智慧’去‘度眾生’。第三分的文,釋迦如來是開導‘發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教他們用這樣的方法,去降伏妄心,安住真心,釋迦如來他自己也是這樣成佛的;他過去就是這樣發心,這樣修行,這樣證果的。前面的經文,一再的說,你心中存有‘我等四相’,你就不叫做‘菩薩’。你有‘我等四相’的執著,成得了佛嗎?你‘我等四相’未空掉,連菩薩都當不成,又怎麼能當佛呢?所以如來才說,我成了佛,我心中絕對沒有‘我等四相’在,既然沒有‘我等四相’,我又怎麼會‘生心動念’,執著我是個‘能度’眾生的‘佛’,眾生是為我‘所度’的‘眾生’呢!我怎麼會有‘能’‘所’的分別呢!這是絕對沒有的。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釋迦佛,教我們要如是信,如是解,如是行,如是證。你發心要去度眾生,但是你要遠離度眾生的相,不生執著,這就對了。‘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釋迦如來最初誕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聲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第一次開口說話,就是驚天動地的獅子吼了,但是,卻提出了一個‘我’字出來。他成了佛,就跟大家說:‘我是一切智人,你們一定要相信我說的法。’佛處處說法,他都說‘我’;你要曉得,如來說‘有我’,是依著世間法,對著‘執著’‘有我’的眾生說的,如來說‘我’是‘假名’字的‘我’。實際上如來並沒有執著有個‘我相’在心裡。雖說‘有我’,他並沒有執著有個‘我’。所以如來說‘有我’,是為了方便度眾生而說的,因為順著世間法,不能不說‘有我’,如果如來不這樣子說,對著眾生他要怎麼樣來稱呼自己呢?所以實實在在這只是一個假名字的‘我’。如來心裡面並沒有這個‘我執’,所以說‘即非有我。’可是凡夫總是以為有一個‘我’。因為凡夫他著相著習慣了,他順著他著相的習慣,就認為如來也一定在那裡‘度一切眾生’。釋迦佛常常說他是度眾生的佛,那佛一定有個‘我’。這是凡夫心中錯解的觀念,這都是凡夫著相著習慣的原故,就是因為凡夫‘我執’深重,所以才叫做凡夫。‘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這個‘凡夫’就是眾生,為什麼叫做‘眾生’呢?因為他有眾多的生死,才叫做‘眾生’。為什麼會叫做‘凡夫’呢?因為他是一個凡常之夫,只是一個平常的一個眾生,在生死輪回之中,不得了脫,又沒有高尚志願,所以叫做‘凡夫’。但是依著佛法上講,他‘即非凡夫。’這是什麼道理呢?在‘世俗谛’上講,他名字叫‘凡夫’,凡夫當體即是空的‘即名凡夫’。站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觀點上講,他凡夫的佛性被無明煩惱所覆蓋,如果有一天他發心修行,斷除無明煩惱妄想執著,他也有成佛的一天。所以叫‘即非凡夫。’如果他了解‘即非凡夫’,他馬上發大菩提心,修行佛道,這時他就不再是普通的凡夫了——‘即非凡夫’,因為他已發了大菩提心,至少已有‘菩薩心’,這跟凡夫是不同的,他不再只是停留在著相的凡夫裡面,這時他只是一個假名的凡夫了,‘是名凡夫’,只是一個假名凡夫而已。佛對著大家說,佛沒有著‘我相’,也沒有著‘度眾生相’。因為你執著有所度的對象,一定會有能度者的執著。我既然不執著能度之念,所以也不會執著有眾生為我所度;如來也沒有執著被我所度的凡夫。這是佛以佛的立場跟這些在法會上的菩薩講的,不是站在凡夫的立場上講的。下面第二十六分所講的,就是要來詳細說明,這個‘降心離相’的道理。

 

上一篇:道源法師: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下一篇:道源法師: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