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儀軌 :經咒頌念

 

慧祥法師:《金剛經》講解第三十四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05月21日

  講別:第三十四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願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於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經文】“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釋經】須菩提!如果行菩薩道的修行人,能通曉“諸法無我”的道理,並能達到“令諸法無我”的境界,如來就會說,這個人真地可以被稱為是“菩薩”。

  【說明】這段經文,有很多觀念需要深入說明的。

  一、佛陀所說的“無我”一詞是指向什麼現象、道理?

  二、佛陀所說的“無我法”是指什麼樣的法?

  三、佛陀有時說“常、樂、我、淨”為涅槃四德,也有時教我們要觀“無常、苦、空、無我”,為什麼呢?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只能針對第一個問題來說明。現在就來說明:佛陀所說的“無我”一詞,是指向什麼現象、道理?”

  佛陀所說的“無我”一詞,是指“諸法無我”。何以知之呢?

  例如,在真谛法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這段經文他是如此翻譯的:“須菩提!若菩薩信見諸法無我,諸法無我,如來、應供、正遍覺說,是名菩薩,是名菩薩”(CBETA,T08,no.237,p.765,a19~20)。

  又,“無我”一詞,即是指“諸法無我”,也還可以從很多經典中去印證,所以,就不多引經文來證明,請眾佛友自行去查找更多經律資料。

  既然“無我”一詞是指“諸法無我”,那“諸法無我”一詞,又是指向什麼現象、道理呢?答:“諸法無我”,是指“五蘊無我”。

  問:如何得知“諸法無我”,是指“五蘊無我”呢?

  答:如《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於色法中應當了知,有三種義,諸法無我。何等為三?一、無性無我義;二、有性無性無我義;三、本性清淨無我義。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菩薩摩诃薩應當了知有三種義,諸法無我。”從這經文中,可以知道佛陀討論“諸法無我”,就是在討論“五蘊無我”。

  問:既然知道了“諸法無我”,是指“五蘊無我”,那麼,“五蘊無我”一詞,又是指向什麼現象、道理呢?

  答:“五蘊無我”一詞,是指“五蘊非我,五蘊不異我,五蘊與我不相在”。

  問:何以知之呢?

  答:如《雜阿含經》:“佛告比丘:若所有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如實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厭離,於受、想、行、識厭離。厭已不樂,不樂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因此,可知,“五蘊無我”,是指“五蘊非我、五蘊不異我、五蘊與我不相在”。

  但是,要提醒眾佛友的是……

  一般初學佛者,往往不深入經藏,所識淺少,而以自已的意思來解釋經義,所以,就會辜負了佛陀的教法,並冤枉了諸佛的教義。

  我現在更深入來說明,什麼是“五蘊非我、五蘊不異我、五蘊與我不相在”的現象、道理。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切外道觀照“什麼是我?”以後,所起的外道知見共有四大類:

  一、有外道認為“五蘊一定是我”。

  二、有外道認為“五蘊一定異我”。

  三、有外道認為“五蘊一定在我之中”。

  四、有外道認為“我一定在五蘊之中”。

  而這四類外道所說,都是對“我”的觀照不完全所引發的外道見。

  如果有人起外道見,認為“五蘊一定是我”時,佛陀就教他說:“五蘊非我”(真的“我”並沒有“五蘊一定是我”的現象)。

  如果有人起第二種外道見,認為“五蘊一定異我”時,佛陀就教他說:“五蘊不異我”(真的“我”並沒有“五蘊一定異我”的現象)。

  如果有人起第三、四種外道見,認為“五蘊一定在我之中”或“我一定在五蘊之中”時,佛陀就教他說:“五蘊與我不相在”(真的“我”並沒有“五蘊一定在我之中”或“我一定在五蘊之中”的現象)。

  換句話來說,五蘊與我的關系,是依當時所創造出來的因緣而定的。所創造的一切因緣中,有些因緣可以令“五蘊是我”,有些因緣可以令“五蘊異我”,有些因緣可以令“五蘊在我之中”,有些因緣可以令“我在五蘊之中”,而外道觀察“我”時,於部份的五蘊的因緣現象中,執著為“一定”,所以就錯了。我們在觀察一切現象與“我”的關系時,千萬別落入外道見。因此,如果有人將“無我”一詞,解釋“一定沒有我”,或以為“我一定不存在”,或以為“什麼東西一定不是我”,那都是外道見,而非正解佛陀所說的“無我”義。

  現在,我以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例如:

  一、如果有人認為【“我”一定“有感覺”】,而實際的“我”並無“一定有感覺”的現象,所以說:“認為我一定有感覺”是屬於外道見。

  二、如果有人認為【“我”一定“沒有感覺”】,而實際上“我”並無“一定沒有感覺”的現象,所以說:“認為我一定沒有感覺”是屬於外道見。

  三、如果有人認為【“我”一定“在感覺之中”(或說:有感覺才算有我)】,而實際上,“我”並無“一定在感覺之中”,也就是說實際的“我”,並不需要一定有感覺,“我”才能存在,所以說:“認為我一定在感覺之中”是屬於外道見。

  四、如果有人認為【“感覺”一定在“我”之中】,而實際上,“我”之中,並沒有“一定永遠存在著感覺”的現象,所以說:“認為感覺一定存在我之中”是屬於外道見。

  因此,我們要如實觀照,並將心中的外道見都去除。平時,觀察、思考、說話,別起外道知見。不論是對“色身、情緒、感覺、印象、決定、認識”都當如實觀照。

  好了!有人跟我有約,要心理輔導,我得下了。祝大家進步直向無上菩提。下課!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上一篇:慧祥法師:《金剛經》講解第三十五講
下一篇:慧祥法師:《金剛經》講解第三十三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