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經咒頌念

 

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76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十華嚴》第76講(2009年4月26日)A

  我們昨天跟各位談到吉祥雲比丘他的法門。法門從名字上來講是簡單,你可以了解。可這種境界,事實上就大腦的推理來講,那你是有困難的。

  普見法門,怎麼普見?在概念上好像一樣,比如我們看這麼一幅畫,那當然普見。所以你在看一幅畫,你是有時間感的,從這邊看到這邊,從這邊看到這邊,他是有一個次第性,這個不叫普見,這叫逐漸,慢慢的一步一步看的。普見是一次全部現前。

  那這種情況,你只有透過實修,真正的禅修以後,才有可能。一般的禅定它也有普見的情況,但是這個普見的范圍很小。入三昧以後的三昧境,我們叫生命觀境的展現,那要到十信位以後,才有可能產生這種境界,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時炳然齊現,全部現前。這個是要透過這一種訓練。

  那我們昨天把這個訓練的過程,大約跟你講一下,只能講,大約。你不要自己去摸索,這裡頭不是陷阱很多,因為你進去以後滿路荊棘,你會遍體鱗傷,不只滿頭包啊,遍體鱗傷。所以真要行法,你一定要有人指導,一定要有人指導。而且在行法的過程裡,你要經常小參。你現在修行不要小參,為什麼不要小參呢?因為什麼境界也沒有。但是這個法門一進去,它一再的出現,要告訴你,正定、邪定是什麼,你一定要能鑒別!當你不能鑒別正定、邪定之前,不能離開師父,這是一個基本的標准。

  你假如在這個修行的過程裡,你的師父往生了、圓寂了、入滅了,你搞不清楚,再來你不知道怎麼修了。這個時候,你只能很謹慎,你也沒有辦法再換一個師父。不過假如有這個因緣,到那個地方,師父指導你到一半,他不會走的,你放心。但問題是你根本沒進入狀況,那因緣到,他就走了。所以在修行你不用擔心,擔心的是你不進入狀況。

  所以我們第一個跟你講,是你無法破無明殼,第二個是進去以後你會迷路。所以你資糧道一定要具備!現在最重要的是資糧道的部分。

  這個境界是絕對殊勝,那種不可思議的,絕對不是你的腦筋所能想像的。前面的境界那麼寬廣,他已經講了。那麼這樣的境界叫普見法門。那麼他說:“我唯得此普見法門”。

  下面講“如諸菩薩摩訶薩。”他稱其他人叫菩薩摩诃薩,你要留意,他自己是比丘,吉祥雲比丘,那請問你,他是不是菩薩摩诃薩?他是現比丘相的菩薩摩诃薩。不一定說菩薩都要現出家相,但是出家相也有菩薩行者,這個就是菩薩。那麼他講像其他的菩薩摩诃薩,就是那大成就者。

  我們這裡跟各位做定義,菩薩再加摩诃薩,他的原文叫“菩提薩埵摩诃菩提薩埵”,也就是重復叫,重復,他的印度原文是這樣發音的。我們鸠摩羅什說的“秦人好簡”,中國人喜歡比較簡單,所以菩提薩埵就簡稱菩薩,摩诃菩提薩埵就簡稱為摩诃薩,那麼再加上摩诃菩提薩埵,意思就是大菩薩的意思。

  那菩薩、大菩薩,用印度文的原文稱呼是這樣稱呼。這個稱呼事實上是指入法身以後才有這種稱呼,才有這種稱呼法。所以一般講的大菩薩是果位比較高的菩薩,沒有錯。但是菩薩摩诃薩來講基本上,你要把它翻過來的話,就翻法身大士。

  像其他法身大士有“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淨行門。豈能了知所有邊際。”像其他的善知識,那些法身大士,他們有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淨行門,那我又豈能了知,我怎麼知道所有邊際啊。這句話就已經說明他在替你推薦的這個人,他修行的法。

  因為從這整個《華嚴經》的經文結構裡看,這一篇講的是佛寶的法門。有人把它稱為念佛的法門,但下一參他就講念法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嘛。念佛法門他又介紹,他講像其他具足圓滿清淨行門,他沒有辦法講,那是念法法門。念法法門要找下一位善知識,這個叫做伏筆,譯經家在翻譯的時候,就把要跟你介紹下一位善知識的部分,在這裡先講了。前面他也有佛法僧三寶,這個地方從佛寶上面准備要跟他推薦法寶修學的狀況,他已經講了,這個部分呢,我就不跟你講了,你這裡學好以後你到那邊去。

  各位想想看,你有沒有想過,你用大腦想的,善財童子在吉祥雲比丘這邊呆多久?各位想想看,呆多久?是不是只有一堂課時間?照這個經文才三十頁而已啊,對不對?是不是一堂課兩堂課就夠了?其實不止,最少他在這裡住半年以上,也就是上上根器者要來跟吉祥雲比丘修學這一個普見法門,最少要半年以上。而且,他是已經十信位以後喔,透過禅觀的行法,壁上觀,然後觀照,照住,照見,怎麼樣捨識,怎麼樣用根,怎樣轉識,怎麼樣成智,怎麼樣以智為先導,引導根性,照見五蘊皆空,然後進入法界,這整個過程訓練完了。以這樣的情況來講,這個叫做什麼?叫做資糧道,他已經破無明;已經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破我執無明;破法執無明;然後又回小向大以後;才開始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半年要的。

  這半年裡頭,我告訴各位,他不是只有坐禅堂裡,不是只有坐大殿裡,他還有一些工作要做。他要挑水、要劈材、要倒垃圾,倒垃圾聽懂嗎?垃圾。還要拿鋤頭,還要去造林、種樹、挑糞,都要做。現在我們都是格格、小王爺,修行坐大殿,最大,這種人跟你講,保證一定不會開悟。

  你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來!現在人流行的是運動。我告訴你,不要運動啊,你要的是工作,體力型的工作,體力負擔的工作。這個工作他有兩個要件,第一個曬太陽,第二個流汗。知道嗎?你要是不曬太陽又不流汗,你別想開悟。你什麼明心見性啦,告訴你,你只有一個叫門都沒。你別想明心見性,沒那回事。你想要修行,想要得成就,你一定有這兩件身體上一定要去接受磨練的,曬太陽,不是只有曬太陽再慢跑,那個不算,你一定體力要去負擔,挑水、劈材,一定要有。現在人,我看各位都是白嫩嫩的,沒有這種的啦。你看佛滿頭包你就知道了,他在修行的過程中吃了多少苦!我們都想養尊處優,就要開悟的?!我好像念過那麼多佛名,沒有念過“南無養尊處優菩薩摩诃薩”,沒有啦!我只看到滿頭包的佛而已,沒有那種養尊處優的。

  你一定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體力上一定要訓練,心智上一定要磨練!你修得再好,沒用。假如你修行的過程中一路都是人家歌頌你、贊歎你,那沒用的。我跟各位講,我講經已經算不錯啦,自己封的啦,照樣人家也是照罵,寫信來。

  網絡上,我本來不做博客,我寫一寫,我只是筆記本寫一寫啊,准備藏諸名山,束之高閣。

  有一天被小侍者看到:“師父這個寫得很好。”

  我說:“怎麼很好,你又看不懂。”

  “我看懂你這樣寫字很漂亮。”

  好啦。我說:“你要干什麼?”

  “我跟你打一打,上博客。”

  我想給你打一打也好,因為打一打他可以仔細看啊。好了,這一上去麻煩就來了,除了導彈還沒打過來以外,什麼蛋都打來了。什麼王八蛋、混蛋統統打來了。

  你一定要接受得起批評。你要有雅量,你不能沒有。從這個批評當中我們看到:“噢,我落筆是時候可能沒有注意到什麼”。寫,我們只是很順的嘛,你沒注意到什麼。看的人不一樣,他見縫插針啦。他到底看懂不懂是一回事情,但是他看得不滿意,這是事實。诶,那反應就出來。你才能夠周延,你就得感恩,對不對?假如沒有他來批判你,你還不會周延嘛。

  所以這些情況是一定有的,而這種情況是磨練你的心智,這是一種磨練,你自己的體力你要去做。你不要人家叫你去做,你“嗯……,我要進大殿,大殿偉大”。對不對?因為叫大殿嘛,你假如要進大殿偉大,進大寮也很偉大,都是大嘛,你怎麼不去大寮?為什麼一定要去大殿?不是。

  你一定要有勞力的工作,觸功德你才會真正的發展。觸是你色身的轉變,所以一定要去把你積壓在體內的那些什麼,造成你腦梗、心梗的那些雜質給除掉。所以修行人不怕生病就是這樣,你要朝這個方向走。

  這是告訴各位,你想要進行功課的話,那你就要好好訓練一個法門。這是第一個,時間很長,半年,第二個、第三個大概也都要半年,那以後就很快了。大概五、六個以後就很快了。那你假如沒有的話,你做不到,你越看後面好像越簡單,不是簡單,他是前面的基礎。

  好,那麼這一句裡頭,他講到是法門的問題,從哪裡看呢?我們看,他像其他法身大士一樣,他有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淨行門,這個就是講法的部分。從無量智慧來具足行門,具足行門的這個部分來看。

  那麼前面在講的他是念佛法門,所以他見佛,第一個是見佛。我們現在是見不到佛,那為什麼十方佛都見得到呢?也就是指人生的全方位。就是你生命覺醒不能夠死守這一個方向,從修法上來講是這樣,你人生上也是一樣。

  你留意到,你思考一個問題,當你遇到煩惱跟挫折的時候,你留意一下,煩惱跟挫折的時候,你馬上鎖定。你不是東南西北,沒有啦,你現在只有這一點,只有這個方向。

  生病的時候,你就很苦很苦,病很苦。病苦是事實,不否認。可是當你一想,當你腦筋一轉,其實我還蠻幸福的,除了這個病苦以外,算一算都不錯,家庭也幸福,子女也孝順,事業也不錯,我應該因此感到滿足。所以這病很痛苦,我看干脆死掉算了。你只要打定死的打算,你的病就好了。病魔看了看,這個家伙不能整啦,你看他已經要死了,他就撤軍了。因為你不打算死啊,所以你會苦在那裡。

  很多同修,社會上很不好的現象,常常另一半有外遇,他氣得要死。不要氣嘛,布施給他嘛,那妖精厲害,我布施給他,這老家伙我不要了,布施給她啦。就是告訴他一句話:“你要去你就去,你老了,中風了,沒人管你的時候,你再回來吧。”你這樣,我告訴你,當你心這麼一轉…為什麼你會這麼轉?因為我還很健康,家庭也幸福啊,子女也孝順啊,因為他有外遇,子女絕對站你這邊,你就把他fire掉嘛,干嘛那個破的東西一直要留著,把他布施出去,捨了。我告訴你,你就不痛苦了。你要是你會在那邊氣,是氣什麼?是因為他的那個妖精可惡,你干嘛要跟那個妖精吵架?她是妖精诶,你又不是狐狸精,你跟她吵什麼?要,就給她嘛!被妖精咬掉了,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啊。因為人生是多方面的嘛,你不要在這個方面上去跟他計較,這方向既然不行,我就轉個方向,十方,我還有九方。這個才一個點而已嘛,放了。尤其都已經學佛了,沒他干擾我,才好精進,是不是這樣?有了他干擾,你還不能精進呢。我想用功,等一下他說紅豆湯煮好了沒?你說沒紅豆,你還要跑出去買紅豆,不必了。

  所以人生當中有很多挫折是沒錯,那你會覺得說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是因為你死守著它。可是當你會轉的時候,沒有不如意的事。那不如意叫什麼?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嘛!要那麼啰嗦,干脆把心一轉,就全部煙消雲散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狀況。

  所以講到十方,你記得,生活中本來就是全方位的,你不要在一個方位把自己給卡住了。事業失敗了,有什麼好自殺的?失敗就失敗,我還有健康的身體啊,對不對?事業失敗是值得恭喜的,因為我不要再坐辦公室啦。我們到禅村去,找隆藏法師,到山上去住嘛,以大自然為伍,有什麼不好呢?有事業,你說有個殼,放下去,沒責任,要抗起來那麼辛苦。那失敗,失敗更好,不是我不做,是你不給我做。

  有一次老板說:“我們要倒閉了。”

  我說:“倒閉啦,那你就不發薪水了。”

  他說:“是啊,沒辦法發。”

  我說:“那就這麼決定吧。你不發薪水那一天開始,我就不為你服務了。”

  平等平等嘛,你發薪水,我要為你服務,你不發薪水,我就不為你服務,我去為別人服務了。

  “那你好找工作嘛?”

  我說:“我要找工作,很快。”

  大家都說不好找工作。你當然不好找工作。你一開始去就問老板一個月放假幾天。老板說你是來放假的還是來工作的?對不對?

  我們去我們就講了:“老板,你要找一個賺錢的人,還是幫你花錢的人?”

  “當然我要找賺錢的人。”

  “那找我就對了。我幫你賺錢。”

  “那假若不能賺呢?”

  “我陪著你忙。”

  他一想也對啊,我在忙都沒人理我。因為大家都說:“老板再見,我要下班了。”老板沒話說,那就陪你呀。你有沒有當個伙計的本事,所以老板用到最後只用我一個人,為什麼?因為找人做事只有我,我能做啊。我是他隨時可以找得到的。其他人不是啊,你想想看!

  所以你要懂得,你有本事,你不怕。而最重要的一件本事就是,你的人生是全方位的。你要留意到,全方位,不是單一的。這是告訴你前面的法門。

  那麼,這個地方,他講後面的法門,是法的部分,無量智慧。他行法上的部分,它才能具足無量的行門,而且每個法門他都能夠徹底的實踐到底。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在做的時候都不徹底,我們只會過分。

  過分知道嗎?以前的人叫劈柴。劈柴知道嗎?木頭不是要劈開嗎,劈開不是要下面有個杵,墊著,對不對?然後劈下去。過分的意思就是,這一劈下去,木柴是被你劈開,下面那一塊也被你劈破了。這個叫過分了。

  一個會劈的人是剛好到那個地方劈開了。那你這個不會劈的人一劈下去,該斷的不斷,不該斷的都斷了。這個就是你拿捏不好。而會拿捏不好,主要就是應對進退。你不會處事,然後又不會應對進退,所以你就常常發生過分的事。你盡力了,結果過分了,不是盡力,弄清楚啊。這個都要留意啊,這個就是法,法的部分。

  因此我們平常在生活上,我就常跟各位講,為人處事、應對進退你一定要訓練好。我尤其講年輕人,年輕的朋友,你出了社會不要怪,人家為什麼升官那麼快,你為什麼不能升?是你的應對進退的問題。我們都走過了各位這種年齡。我們看過世間生態百相,眾生相。

  凡是應對進退有家教的人,他會平步青雲;家教不好的人,其實在官場上、大事業體也一樣,他會很痛苦,因為他不能適應。他不能適應是他在進退中有困難,什麼時候該講什麼話,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站起來,什麼時候該離開,他都不知道。這就是問題了!所以人家看你總是怪怪的。這人怎麼老坐那邊?這個人怎麼老那個樣子?為什麼?該站起來你不會站起來,該坐下你不會坐下,該離開你不會離開。這就是應對進退啊!所以,你就經常有痛苦。

  人家為什麼多看你一眼?因為你不該在那裡,你為什麼在那裡?你該走了,為什麼不走?你該過來,怎麼不來?這個時候,領導同事就跟你有一種疏離感。那你就會常常在那邊抱怨,你不得重視。人家怎麼重視你,對不對?所以應對進退你一定要訓練!

  這是我們講的生命教育裡頭,人格養成教育是非常重要!假如你家裡沒有,你自己必須覺醒,必須要覺醒!然後怎麼去學。這個,我這裡沒有辦法教你,我只能告訴你,你要多歷練。你不知道怎麼歷練,你要參加華藏工程。尤其在家裡更要推動家庭華藏工程,你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家庭華藏工程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你的小孩子開始要接觸社會,有沒有?這個孩子,你的孩子,要把他送到幼稚園去讀書的時候,那叫接觸社會。那不是學校的事,那社會生活已經產生了。我們都不把他當社會,我們以為畢業出社會上班才叫出社會。因為你在家裡生活是一種模式,你到幼兒園去的時候,他很多同學在一起,是很多不同的家庭生活模式在一起的。他的適應性可能發生障礙。這個孩子的心性受到傷害。

  那他去回來以後,你就要進行華藏工程了。“怎麼樣?今天到學校遭遇什麼事?”比如他吃東西,在家裡要吃他自己拿來就吃啊,那到學校他看到東西也拿來吃,就被打了。“因為那是我的,你怎麼把我的拿了?”人家手一出來就打了你啊,他就受傷了,他會覺得,我的東西人家拿去都沒有問題,我拿他的,怎麼他打我?這就產生了,對不對?這個就是社會性。你假如不把他疏導好,他的人格會扭曲,“開始他打我,我不能吃,打別人就可以吃”,他也會打別人搶東西來吃。你養成這樣情況,出了社會要怎麼辦?所以你要疏導他,要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所以家庭華藏工程是家教的起步,你一定要趕快進行。假如你沒有,尤其年輕的朋友,你更需要留意華藏工程一定要參加,不然你的人格養成教育永遠是空白。

  好,這是從法門上。那這一法呢,他不知道,他不是不知道,不知道他怎麼會講?他是不講,所以他說,“豈能了知所有邊際”。那法門相當廣,他不講,他要介紹你去跟下一位善知識,所以他這個地方就不講了。那麼下面講就講他的法門,“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

  “所謂智光普照差別境界念佛門”。這是一個念佛法門,念佛門。這個智慧裡這個法門他有“無礙智慧普見法門”。那下個法門是“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淨行門”。所以,他不是沒智慧,他不是不懂,只是我現在跟你表演這一出戲,演這個角色我就演這個角色了,另外一個角色我不演了,所以他這一句話插在這個地方,是針對他這個法門來做的一個補充。也就是你在我這裡學好以後,還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學,他是做這個補充。然後後面才開始做正式介紹他法門的內容。

  那麼從這一個地方開始,一共有二十一個法門,有二十一個念佛門。

  各位你有沒有印象?你手上的念珠有一個叫提珠有沒有?這個不叫提珠,這個叫數珠。提珠就這麼大,幾顆?就是二十一顆,就是這二十一個念佛門。OK,知道嗎?二十一怎麼來,怎麼剛好二十一?不弄二十個就好?你說“我念五圈剛好一百,便把那一顆拿掉。”不要那麼小氣啦。念五遍一百零五顆,一百零五遍,多念一遍你福報不會減少,只會增加。有個同修,這個一百零八顆,他每次要念一萬遍,就把八顆拿掉,不要那麼小氣嘛。多念八聲又怎樣嘛。這個都有代表的意義的。二十一顆從這裡來的,二十一個念佛法門。

  為什麼叫二十一呢?我們包紅包的時候都包一千二百塊,台幣是一千二百塊。我們一般都是一百二十塊,人民幣一百二十塊。為什麼?為什麼要出頭啊?出頭討吉利,這是中國人的習慣。而且出頭不能包一百一,要包一百二,雙數才吉利,這是民間信仰,老百姓生活的習慣。這個一百二是雙雙對對啊,他為什麼不二百二?二百二包太多給你了。所以這個沒有為什麼,也不是對不對,因為民俗習慣嘛。但是他二十一是有意義的。

  這個印度人的這種數字,我們中國人不習慣,因為這是他的文化。他“二十”,“十”是圓滿窮盡的意思,“二”是正反兩邊、左右兩邊。我們習慣說右邊是對的,左邊是錯的,那不管了,左右兩邊就對了。正反兩面,兩面都具足,他不會有偏差。那既是二,就是兩面具足,又是十,又窮盡圓滿,那就是一種靜態了,圓滿就結束了。“一”呢就表示說你要突破,突破,繼續要前進,就是指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在行法中告訴各位說,“要無盡的超越”。就在這裡,我已經進步到這裡,這裡已經很圓滿了,我很滿意了,沒有錯。人生講欲望這個事應該要停止了,知足才會常樂啊。可是在修法上不是這樣的。我到了這個階段以後,我四平八穩圓滿以後,好,我要再超越他,那你才會到達止於至善啊。你要留意到這一點啊。

  所以,“二十一”的意思就是,告訴你朝著止於至善的方向前進,不能停止。這是印度文化上面所特有的,到底是印度的還是佛法中特有的?我們就搞不清楚了。因為古人是講這是佛教的特色,也可以啦,但是呢,事實上他是來源於印度的文明系統裡頭。所以我把他稱為印度文化裡面的一個習慣。到底是印度文化中的東西?還是佛教特有的呢?那就要各位發心去研究了,我沒有時間研究。僅供參考。

  好,把這一個總的講完以後,我們再回過頭來一句一句做介紹,“所謂智光普照”,這個智光,他不講佛光啊,他講智光。以智慧來照差別境界。這個華嚴跟天台是有不同的,他是講境界,差別境界。他不是以“智光普照差別知見念佛門”。

  天台的思想系統,他的核心就是“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對不對?沒錯吧。知見屬於義學的領域,那華嚴直接就講境界。就這個地方說明啦,所以他是要入佛境界,不是入佛知見。這是他們兩個差別的地方。大家在看判教的時候常說,“華嚴是一乘不共別圓”,這是華嚴判的。華嚴家判天台家是“一乘共同圓”。共同圓,因為他是會三歸一,所以是共同,他是圓教,他比三乘教更殊勝。

  那不共別圓比共同圓有什麼不同呢?那我跟你講,核心的問題就在天台宗《法華經》,《法華經》講佛知見,“開示悟入佛知見”;那華嚴假如要透過天台的語言模式來講的話,那是“開示悟入佛境界”。差別在這裡,直接就證得佛境界,而不是獲得佛知見。知見是知道,那你要證到才算啊,做到才算啊,知道不算。華嚴的標准在這裡!所以你要證入佛的境界。關鍵在這個地方。這是這兩家最主要的差別。

  但是這個不表示說,天台就沒有禅觀,不表示,不這樣講,天台還是有禅觀的。也不表示說華嚴沒義學。事實上你看到,天台的禅觀著作,有沒有?天台三大部比華嚴的禅觀著作要大很多。那華嚴的知見,華嚴的論比天台的論大很多。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反方向的反差呢?這就證明我講的話沒錯。因為《華嚴經》重境界,重禅觀,《華嚴經》本身就在講禅觀怎麼進行。那《法華經》沒有講禅觀怎麼進行,所以天台宗就要以天台三大部、山外三大部,來補充他的禅觀行法,知道嗎?因為華嚴直接就講入境界的禅觀,他就少了知見的陳述,所以華嚴宗人就在知見上面特別下功夫。所以他的知見建設就遠比天台的知見建設要來得大。有沒有?是不是剛好互補嘛。因為一個右腳比較長,一個左腳比較長。右腳長了當然左腳要墊高一點哪,所以,他的互補就產生對比現象。

  那我跟你談這個是從經典上面直接得到印證。後來在看他們的著作裡頭,你就恍然大悟:法華缺禅觀,所以天台補禅觀補得特別多;華嚴缺義學,所以賢首宗就在義學上特別強調。所以你打開大藏經你會發現,華嚴宗的義學是比法華天台宗來得強,然後你會看到,天台宗的禅觀著作等身比華嚴宗來得強。有沒有?你在這裡就看到了。

  因為經典有專長,那麼宗派的論著就在那個反方向做補強,因為這兩宗剛好產生這種現象。這不是比較誰高誰低的問題。是指他們的體制各有千秋,我希望各位知道這種情況不要去說批判的問題,不要批判,批判的話你會造業,那種口水戰無意義。我們很冷靜的觀察所有的信息裡頭可以發現這種特色,總特質。假如各位要研究啊,這是很好的一門學問,這種課題是很好研究的。

  好,我還沒有跟各位談到,“所謂智光普照差別境界念佛門”。是從器世間來講的,因為這裡頭,他主要的念佛門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器世間,)一個是依報,一個是正報。那麼這個地方講的是依報器世間的部分。他有差別境界,那講的就是我們一般的世間、淨土這個部分,各有差別。那假如講法界,法界沒差別。所以你留意到這第一個。

  第二個,“常見諸佛種種國土宮殿莊嚴悉現前故”。這個是說明這個差別境界裡頭的淨土,“諸佛種種國土宮殿莊嚴悉現前故”,這是講淨土。剛才講的世間跟淨土的這個部分。每一個佛的國土,他的淨土都很殊勝,但是各有特色,你要留意到啊。各有特色,不是每個淨土都一樣。我們現在蓋的房子大概都一樣,我看全國各地跑,每個機場都長得差不多。這個時代的機場蓋的通通是那一種,好像積木堆的。每個機場都差不多。三十年前的機場跟現在不一樣,那往後的機場也不會一樣,因為科技跟建築理念不同嘛。事實上我們在看淨土,每個佛所發的願跟他的性格跟他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他的淨土是不會一樣的。你不要以為通通一樣,都不一樣。甚至於佛身的光芒也不一樣,佛光也不一樣。這個只講器世間的部分,第一個念佛門。

  這個法門要怎麼修呢?我這二十一個就舉兩個例。這是第一個就講第一個例子。這是一個差別門,看到了,那你怎麼修呢?念佛就這樣講完就完了,從文字上來講這樣就講完了。

  那要怎麼修這樣一個法門?這樣一個法門是可以修的。從華嚴的立場,只要講到什麼門、什麼門,都可修。只要講到宗,華嚴宗的著作裡頭什麼章,章節的章,那都是行法。什麼章,圓音章、法身章,那是可以修行的。裡面講到什麼門,“入法界觀門”,那觀門不是關門就結束了。那觀是禅觀的觀,那個觀門都是修行法門。只要講到觀門都是大修行,講到什麼章,都是小法門,都是單一法門。所以,這裡頭既然是教的念佛門,有二十一個就有二十一個行法。

  現在你想要念佛,那你看看這個法門你怎麼修?這個法門講“差別境界”就講器世間,從國土來的,那很簡單。各位,國土建設你怎麼參與?這個問題就來了。

  今天這個世界溫室效應、氣候異常,好,這是一個法門啊。那你如何進行?你是一個菩薩,行法來進行啊。種樹是個方法,減少二氧化碳是個方法,不要浪費紙浪費水浪費電是一個方法啊。但是這些呢,小規模,是每個人的生活行為中進行的部分。但是你假如是個菩薩行的話,那就不是這樣。菩薩行要去構思一套制度,很完整的制度,來挽救這個世間。

  那你有沒有找到今天這個世間之所以淪落到這個地步,整個地球千瘡百孔,我們這個唯一的母親生病了,她發高燒了,對不對?現在氣候變化是不是發高燒了,有點水腫了,對不對,冰山冰河都一直溶化掉,南極北極也一直溶化掉,現在海水海平面一直上漲了,對不對,這不是水腫嗎?又發燒又水腫,那怎麼辦呢?

  我們就趕快念佛回向吧,念佛回向有沒有效?有效,跟你講有效,但是你這樣念,無效。念佛要怎麼念佛啊?大概要組織十萬個人,到那個山林去,大家向天空,大聲念佛,那大概要念個七天七夜,你能嗎?動員十萬人,我看你問題就大。念個七天七夜,我看你問題更大。十萬人聚在一起,當然不可能一起,那個一片山野就夠大了。七天七夜就算不睡覺好了,帳篷不要處理,睡覺問題,棉被都不要,但是廁所呢?我看你只有制造污染而已。這個就是要一套制度。但是我告訴各位,你不要去想這種純宗教的做法,因為那種效果很不可思議,但那種做法,世間人會更反彈。

  台灣有一次,有一個外國和尚來,他說要燒一百萬根一米長、一寸四方的木頭,一百萬根,叫做火供、煙供。這樣子可以祈求台灣、世界太平。台灣就台灣太平,還台灣祈求世界太平。一百萬根,一米長的木頭,一寸四方,你知道要燒掉幾個森林啊!他又登報紙全版的,那個也是糊塗、混賬!日本來的和尚,那個叫先進國家?有這種落伍的和尚,他報紙連登了一個禮拜,緊接著人家批評了一個月。然後他改為十公分長,他說,只要十萬片就好,不要一百萬。不是說不好,反其道而行嘛,你效果還沒有出來,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要搞這種愚蠢的活動。

  但是,以一個佛教徒的立場來講,以一個大乘菩薩的行者來講,那我請問你如何挽救這個世間?因為這是一個法門啊。我們都沒有人修這個法嗎?那修這個法你要如何進行呢?你做得好,你的淨土就那麼殊勝,就跟極樂世界一樣,比他更殊勝。因為他在因地裡修過這個法。那我們現在如何進行?所以我跟各位講,你要去思考。

  一個是理,事現在還先不講。你現在理先弄通,華嚴是講一個是理,一個是事嘛。我們現在想想看,我以造林來講。

  造林,要怎麼造林?不是請政府撥款,你來種樹,不是這樣子,那當然是一種思考了。不過我想,假如我們佛教徒普遍的應該每天都有佛教徒會死亡,尤其他的家裡有人會死,對不對?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現在大家的意思就是,只要有人死,就要誦經四十九天,幫他超度,對不對?那我們能不能改一下,只要家裡有死人,為他種樹五十三棵幫他超度,可以吧。那每天佛教徒都可以造林,每天都可以造林,自己去種五十三棵,看你是種在黃河裡面還是種在長江裡面,不管,反正你去種五十三棵。你不會去做那傻事嘛,你一定會找地方可以種的地方種啊,每天都有人可以做。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我們來發起一個運動,每個人在生日的時候不要光吃蛋糕,生日的時候種樹。假設你三十歲種三十棵,你五十歲種五十棵,對不對?把你今天消費掉的那些樹,把他給補種回去!當你全中國人都發起這樣的一個習慣跟行為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沙漠馬上就變成綠色。

  這是一個理念,這樣的理念要如何把他兌現出來,那就要理、事要圓融嘛、無礙嘛。這個“事”要如何去推動呢?那我們進一步去構思啊。你要先想一個問題,這樣的理念大概會分幾個步驟來進行,那就成立幾個部門嘛。幾個部門裡頭有哪些事要做,大家集思廣益嘛。我想弄個組織制度馬上會出來,你有這個構想提出來,這世界一定會有人跟你相應,企業家會出錢。政府也會贊同你,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那專業人員出專業。你不要把南方的樹種到我們北部來,北部種北部的樹,南方種南方的樹,那專家會出來評估嘛,告訴我們春天種什麼,夏天種什麼,種下去比較好活的。

  那我們就動員人力嘛,哪個人去,不要多,大概五家人的那個水,帶一兩桶去,那不一定拿自來水。雨水什麼水都可以,你帶來去澆水嘛,對不對,大家都盡力嘛。我想很快會進行綠化工作。

  但是這個東西,他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理跟事之間如何銜接起來的問題。那假如我跟各位講說,我一個人講只能講到這裡,那我們幾百人來動,我相信效果是不一樣的。那全中國十三億人口,共同動起來,我告訴你三年以後,我們氣候就恢復回來了。不要說三年啦,太誇口了,十年以後你就看到效果了,對不對?我們種下去,今年種下去的樹,十年後會怎麼樣?那這個習慣養成以後,不會有沙漠化的問題。沙漠很快會被綠化所覆蓋。而將來會隨著我們的提倡,這個運動會越來越密集,會更好。

  這是一個狀況,我們希望大家去思考這個問題,器世間的問題是這樣來的,不是叫你一直蓋廟、一直蓋廟,把全世界每個人的家裡都變成廟,會有這種事嗎?不可能。但是把沙漠給綠化了,我相信可以做得到,你要把每個人的家裡都變成廟,每個都變成和尚,那叫妄想。但是把綠化變成,把沙漠綠化變成森林,我相信一定可以做得到,我們就以螞蟻雄兵的這種浩然正氣來推動嘛。不是不行,只是我們沒有去思考他而已,相信這樣子,我們的所得不會減少,GNP、GDP不會減少,但是我們對大自然的掠奪會下降。這是一個對器世間的部分,講一個行法。

  另外一個就是眷屬世間的行法。眷屬世間大家知道,剛才我們提到,應對進退當中有很大的問題,這是大家尤其年輕人最大的苦悶,我們上車沒人會讓座的。那老人上車年輕人坐在那裡,他也不看你,就裝睡。老人要叫他,“嗯”頭就轉過去,這種狀況要怎麼辦呢?他沒有憐憫心,也沒有尊老敬賢的心,那就我們人格養成教育有問題。家教,家庭破碎了,沒人管。學校只知道教知識給你,教你競爭,教你要成功,教你要贏的策略,可是沒有教你要如何做人。那做人要怎麼辦?是我們要教育的,那各位有沒有想過,我們要怎麼樣來,大家大概都只會說:社會如此,共業如此。不是。今天你是大乘行者,你要去構思這種工作要怎麼進行,怎麼進行呢?

  我們休息幾分鐘,請待下回分解。

  《四十華嚴》第76講(2009年4月28日)B

  (我是說在很多著作裡頭,假如提到什麼觀門,觀就是禅觀的觀,那種文字出現的時候,他所修行的法門都比較大的,假如某一章的話就是比較小的法門。是這個樣子。要實際來看才知道。)

  好,我們剛才提到有關眷屬世間的部分,就在菩薩道行者來講也是一樣,他都是一個你很好進行的,他是一個行法。

  那麼眷屬世間我們現在來講,隨著新舊時代的交替,由農業轉到工業到商業到這信息時代來,原來的那一些制度已經都遭受破壞了,不管是來自於歷史因素還是時代的變革。這是一個必然現象。

  那麼你有沒有感覺到,現在人真正的問題是內心很空虛,族群之間非常對立,彼此之間不能尊重、不能包容,對立性非常強,競爭是一個社會的普世價值觀。講好聽叫做競爭,在自由經濟的時代他主張的是完全競爭,告訴你,這名字很美,完全競爭。完全競爭叫做絕對無常。聽懂嗎?

  完全競爭叫做絕對無常!你看今天是成功的人,明天可能就一塌糊塗,完全失敗,成與敗之間往往在一夜之間就會出現。所以像金融海嘯這種情況,跟各位講,不會一次啦,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因為是完全競爭,所以他就是絕對無常,隨時都會爆發。那這個是很可怕的時代狀態,很可怕!

  這個時候給大家就有個心理壓力,內心恐懼,會恐慌,所以我們有各種奇怪的病,憂郁症、躁抑症,恐懼症,還有害怕人家追殺症,不知道怕什麼?為什麼呢?因為這時代就是這個樣子,他就是競爭啊,你成功沒用啊,今天成功不表示你明天成功啊,今年成功不表示你明年成功啊。那我今年賺了很多錢,那要怎麼辦?有用嗎?明天一轉就不見了,那這個時候每個人內心裡頭很空虛,因為奮斗的成功不表示真的成功。那怎麼辦?

  這個時候產生了問題就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族群之間的眷屬世間問題,一個是智正覺世間,自己的靈性問題。

  那麼我們先從族群之間的這種和諧度來看。這要講和諧度啦,我們現在的現象叫做斷鏈化,族群與族群之間完全斷鏈,斷了鏈了。現在大家都住高樓大廈,以前是叫廣廈千萬間。你有真的住廣廈嗎?住幾樓?二十樓、三十樓住上去了,其實你是關在籠子裡面,對不對?對門是誰啊?最好不要來往,為什麼這種情況呢?這不是很恐怖嗎?大家拼命蓋籠子,然後把自己關在籠子裡。好了,人與人之間失去了相互來往的相互關系。

  你再去注意看看,我不是說你啊,你注意看看,進了電梯以後,大家都是頭往上看,人與人的距離非常近了,已經貼在一起了,但是眼睛通通往上看,誰跟誰也不打招呼,有沒有?這是人嗎?我跟你講這跟豬一樣啊,關在籠子裡面啊,電梯裡頭是一堆豬一樣。因為彼此都不講話,人際非常的冷漠,人與人之間非常的淡薄,沒有相互來往。

  尤其現在人帶著耳機,你看就在公園裡頭突然間一個神經病,“咿哩哇哇*****”一個人不知道講什麼,又講又指又比又劃又跳,不是突然間發神經一樣嗎?你再仔細一看,噢,原來他在講電話,像跟一只猩猩在一起,突然間他發作了,時代病啊,真的時代病啊!

  我來北京之前,在西安慈恩寺前面有個素食餐廳,相約在那邊吃飯,早一點到,半個鐘頭,看到幾只猩猩在那邊跳。那公園嘛,城市旁邊的公園,弄好了,看很美嘛,綠蔭,到那邊散個步,享受一下,當年慈恩宗祖玄奘大師也在那邊散步嘛。踏著他的足跡,看著慈恩寺啊。

  “嘞……”一抬頭一看神經突然發作一樣,他好好講話還好,他跟對方吵架的時候,你看像不像神經病發作,尤其在路上走,突然間“嘚……”。我們大陸人講話又大聲,奇怪啦,講電話有必要那麼大聲嗎?這個就是問題啦,內心的恐懼、苦悶全部這樣宣洩出來。

  好,那麼各位想想看,我們怎麼樣子來幫助這個社會、族群之間架構一個良好的和諧的完善的制度?誰來思考?

  以前我們有啊,文王、武王、周公,弄到孔子來。那我們現在呢?那完美的制度我們弄不弄下來?誰去想辦法把禮記、周禮,那個三禮,三綱五常,四維八德架構起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怎麼樣子把職場倫理、職業道德,從新架構起來,怎麼樣來運作?這個就是要進行的。我們現在講的人品、人格養成教育,誰來?一個大乘行者要進行這些工作,你才有那樣子滿山滿谷的眷屬。這個架構完成,饒益的是世代子孫、萬代子孫!這個才是大乘菩薩行者!成功不必在我,但是要去做啊!誰來做啊?大乘菩薩行者要做。這個是不講投資報酬率的,只有付出,沒有收入。

  各位,能發起這樣的心嗎?不要光鼓掌,要做啦,要做啦!鼓掌沒有用啦!

  理論上架構起來,你知道那樣一個方向,你要開始要投注。常常跟各位講,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我相信我們中國也相當多的這些慈善單位。這些慈善單位,我們國際通用語言叫NPO,非盈利事業單位,相當多。但是,事實上對整個社會有幫助嗎?不夠,而且力量非常小。為什麼呢?因為他太渙散。他需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組織。我常常這樣形容,這幾萬個單位像幾萬個醫生,他找不到病人。可是整個社會的病人那麼多,他找不到醫生。找到醫生也沒用,因為醫生怕給你藥太多了。大家都只給一點點,那這個病人就累死了,到處要找藥,沒辦法。那我們能不能成立一個綜合醫院,把這些醫生集和到這個醫院裡面來,來會診,所有的病人通通進醫院。那麼,一個完整的架構把他們分配出去,有病的都有歸屬,有醫院有醫生可以照顧,你要成為一個大型的綜合醫院。我的意思不是要你蓋醫院,我們不是讓你蓋醫院。是要有這樣一個完整的制度,對於這些社會上需要協助的心靈苦悶的、人格不全的如何給予人格養成教育?如何疏解他內心的壓力?

  為什麼社會這些精英他會常常自殺?這是經常報紙上會出現,經常新聞會報道,在我們周圍。為什麼常常有?他受不了那個壓力,因為他不會疏解那個壓力。他在應對進退之間,他產生了一種閉塞、一種堵塞,所以當他的憂郁到達某個程度的時候,他就爆發了。其實他的人格、人性已經扭曲了。這是這個世間的不幸。一個精英,不要說精英啦,各位讀到大學畢業,你想想看,國家社會投入多少資源來栽培你?不管你成功或失敗,你去自殺,可以嗎?你欠這個社會太多啦,太多啦。那為什麼走向自殺的路呢?就是因為你得不到宣洩,你的壓抑太重,你的責任感、你的榮譽感,你不能得到適當的疏解。但是這個不是個人的問題,是我們整個社會整個族群的問題,這是族群上面的,眷屬世間。

  各位菩薩們,您發心嗎?怎麼來進行?不要光鼓掌,向會長報名,器世間誰來做?眷屬世間誰來做,跟會長報名。會長在哪裡?站起來給大家看看啊,我們要進行的絕對不是你個人叫你去打前鋒,“死道友不死貧僧”,不是。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

  第三個是智正覺世間,也就一般法身成就的這個部分。所以我們現在心靈空虛,我們講要淨化心靈,我們靈性不行。

  所以我跟各位講,我們一個人有三種年齡。

  一種叫生理年齡。也就是人家常問的,你幾歲啊?那個年齡,生理年齡,身份證上登記的。

  一種叫心智年齡,又叫社會年齡。我們常常說這個人看起來四十歲,好像十來歲而已,這個就是心智年齡沒有成長起來。講話都像小孩子一樣,那個觀念、見解都像小孩子那麼單純,這個叫心智年齡不夠成熟。我們也常常講,這孩子看他年齡小小的,老成持重,這心智年齡早熟。心智年齡有人管他叫社會年齡,隨著你人生的歷練,所遭受的苦難挫折,那你的心智年齡成長會比較快。一個從來沒有遭受挫折的,那個在家裡掌上明珠,結婚以後金枝玉葉,什麼風霜都吃不到,那通常他的心智年齡是比較不成熟的,因為他是溫室裡的花朵。所以講命好的人通常都有這種傾向。

  第三個是心靈年齡。心靈年齡就沒有辦法這樣子來分析啦,這裡頭是牽涉到他對靈性的一種關懷,你自己的靈性到底有沒有成長,那麼這個看法就不一樣了。他沒有辦法從我們的生理年齡來看,也沒有辦法從心智年齡來看。我們看很多成就者,包括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等等,這個都是心智年齡相當成熟的,但是靈性的部分他未必成熟。

  我舉一個例子,有一位理財專員,我們這裡是不是這樣稱呼啊,就是金融界裡頭專門在幫助別人做理財的,搞基金、搞股票的那些代理人。他很厲害,每一個給他經手的,他的腦筋就像電腦一樣,幫人家賺了很多錢。每年過年、過節,台灣有三節,那他的那個禮物多得不得了,因為他幫助人家賺錢嘛,人家要感謝他,這不叫貪污,感謝他送個月餅、粽子,台灣出產的文旦柚子這些,他特別多。

  有一次,他的一個客戶死了,他到我們道場來,來替他做功德。诶,我覺得這孩子不錯啊,年紀輕輕的還會替人家做功德,我就想跟他講講話。

  他談了一句話:“你們佛教在干什麼?”

  我說:“我們佛教可以幫人家做功德。”

  “噢,那我幫他做,沒有錯哈。”

  我說:“是沒有錯。”

  他說:“佛教除了超度,還做什麼?”

  我說:“佛教是使人的心靈能夠成長,生命品質可以成長,他可以使你感覺更幸福。”

  你知道嗎?我才這樣講而已啊,那個眼淚,他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他的眼淚嘩嘩一直流。

  我說:“你在哭什麼?”

  “好感動啊!”

  這孩子靈性相當高,但是沒成長,就跟小孩子一樣。他不知道哪一點感動了他。我講話也沒有什麼磁性,我跟他講跟現在跟你們講話,是完全一樣的,他竟然哭得稀裡嘩啦的。這個就是他具備了那個靈性,但是沒有成長。他一直在電腦裡面判斷,那些數據,這個公司那個公司,哪些要買哪些不買,買了會賺多少,他這個算得很准。他這其實是一種神通,他對金錢數字特別敏感,對哪家公司怎麼樣也特別敏感。這個是賺錢的天女,他有這種本事。可是他的靈性成長不起來,因為他沒有辦法去思考這些。所以跟他坐下來跟他談這個部分的時候,他覺得很溫馨,因為他說這輩子從來沒有跟人家談過這些,所謂什麼叫心靈的這個東西他從來不知道。

  教他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有什麼好哭的,他一念就哭,他一念就哭,這叫心靈年齡都沒有成長。他不是不能成長,這種人其實修行不要三個月一定大徹大悟。因為他很能鑽,因為修行是完全投入。

  你必須完全投入,那個修修看沒有用的。師父說修修好,回家修修看嘛。修修看修到哪裡去?蒲團買兩個。為什麼買兩個?萬一破了不必再買。結果總共坐一次,買回家試坐那一次坐了,以後就沒坐啦。這個叫修修看。修修看沒用啊!

  修行要完全投入。他的性格是屬於完全投入的人,他的靈性的成長會像暴發型的一樣,爆炸,這樣的成長起來。但是因緣他就不夠成熟。我們很多同修有這種情況,其實你具備了相當好的修行條件,可是你沒有留意到,因為你的靈性還沒成長。即使要成長,你的心智年齡作主導地位,而不是你的心靈年齡為主導地位。

  那我們跟各位講說,生活中以修行為第一要務,以善根增長為第一要務,其實就是以心靈年齡的成長為第一要務。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修行啊?因為你以心智年齡的斗爭為第一要務,所以你沒辦法修行。因為你走不同的路啊,你具備那個條件,那個條件用來修行,你是人中人,法王尊啊,結果你拿去搞競爭。競爭,你完了。為什麼?因為你會消耗在那個地方,就算你有福報,你也不過世間才子而已。但是你用來修行是不一樣的。但是沒辦法,整個社會的教育通通把你引導到競爭這個路上去,那你現在就看你能不能放下競爭,回頭是岸。回頭就對啦!

  只要你回頭,你那個性格是改不了的,因為前輩子就是禅定很深的人,這輩子做事才會完全投入啊。

  一個沒有禅定的人,做事不會投入的。怎麼投入啊?要開始投入了,“嗯,這個水果好,放冰箱冰一冰等下來吃好了。”拿去冰箱關了以後,想一想又坐下去,“嗯,剛才忘了泡茶。”事情還沒做,你看看,我們台灣俗話就是“借故托辭說上廁所”,要做什麼事,要上廁所。然後一開始還沒開始,剛才只有小便還沒大便。借故托辭,你是不能成就的,他沒有辦法完全投入。

  但像剛才那種人,他會完全投入的,盡管是已經很急了要上廁所。不過看到這個了,不行這個要趕快,“啪”脫下去了。他什麼膀胱爆炸都不要緊啦,他不會去管那些。因為具備這種條件的人,就是你前輩子修行的禅定功夫已經很夠了,所以他很快會入定。但是你假如沒有的話,你這輩子根本進不了,做什麼事都沒辦法,你只有靠著前輩子修來的福報撐下去而已。

  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談的,幾個問題。

  那麼,禅定或者修行要如何達到成就的部分,那是修行人的本分事。所以我們通常在講大乘行法的時候,是跟你講聖解脫道的行門的這個部分,是有專業修行指導的。

  否則,講這個器世間的行法跟眷屬世間的行法,都是指圓融道。圓融道你要行的菩薩道是什麼?就是以器世間跟眷屬世間的部分。你對三寶具足信心,這兩個層面你去自己進去,完全投入,遇到任何的挫折與困難,一百零八拜。一天遇到幾次拜幾次。你說我太忙了,那每天至少要一百零八拜。你的業障很快會消過去、消掉,而且你的菩薩種性很快會成長,菩薩種性,你的願力會全面推動。這個時候是真正利己利人的工作,盡行壽,一定得生淨土。那個淨土我不知道,看你的願力,你就跟那個十方諸佛相應。決定是你的淨土,決定是你的,所以你盡管朝這個地方。

  圓融道進行,沒有講空性。但是你從靈性來進行,透過聖解脫道,一定先得空性,這個是兩個不同的行法。

  我們把這個部分跟你總說了。現在我們來念這二十一,二十一個當中所看到的部分,簡單的跟各位做說明。

  第一個,是器世間的部分。

  第二個,“令安住種種增上意樂念佛門”。這增上意樂,有沒有?這個就是智正覺世間的部分了。

  “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令見佛得清淨故”。這個是以眾生的緣來令自己的智正覺世間提升。就是你的人性跟靈性一定要透過跟眾生相處的,你能夠令眾生得清淨意樂,你自己也能得清淨意樂,這個叫做增上意樂法門。換句話說,你自己的靈性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你跟眷屬結了很好的緣,這是從人性上來看的。所以學佛絕對講人性,沒有不講人性的。人性跟人權不一樣,是從生命出發來講的。

  第三個,“令安住究竟佛力念佛門。令入如來十種力中隨順行故”。這個也是智正覺世間。

  詳細的這二十一個法門,每一個法門屬於這三個部分,眷屬世間、器世間跟智正覺世間的哪一個部門的部分,詳細的部分是以清涼國師的那個華嚴疏鈔裡面講的最清楚。那裡面的一個一個都詳細的講。因為那個術語太多啦,我就不照他的來跟各位作說明。這個也是從智正覺世間來的,而且這是講法身的部分。

  “令安住種種如來究竟正法念佛門。見一切佛。演說正法。鹹聽聞故”。這個也是法身佛的部分。

  “遍照十方無差別藏念佛門。普見一切諸世界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這個都是法身佛境界的部分。

  “入不可見極微細處念佛門。徹見一切微細境中如來神變自在事故”。這個叫做智身佛。十身佛當中的智身佛。

  “住種種劫念佛門”。這個就講時間啦,劫就講時間。

  “於一切劫。常見諸佛。施作佛事。鹹親近故”。你看這每一個法門他都有他的殊勝處。一切劫就是一切時間,隨時隨地,過去現在未來同時都可以,你會見到過去佛怎麼做佛事,你去親近;未來佛怎麼做佛事,你去親近;現在佛在十方怎麼做佛事,你怎麼親近。你知道這個有什麼意義沒有?這講時空不同,你都去親近,那有什麼意義呀?這個生命你就很活潑。這個比你現在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去見聞各種不同的民族風俗,那是更好的。

  因為你現在出去很奇怪啊,不管你到哪個地方去,你還是吃中國餐,尤其吃素的,你不管到哪裡去還是吃素,那你世界各國文明,你什麼也沒碰到,你只碰到素食。不管到哪裡,都吃中國料理,你還看到什麼?尤其很多人去潑水節,潑水節去參加,“不要潑我啊”。不要潑我參加什麼潑水節?你要去參加潑水節,你要准備去淋濕嘛。你要穿著西裝干嘛去,去參加什麼潑水節,打領帶去參加潑水節?要穿運動服去啊,帶好幾套去啊!那個你用意識形態帶的話,你自己一點都不活潑,不活潑!不要帶意識形態!

  這個就告訴你,你沒有辦法帶意識形態。過去現在未來,你要能夠適應,不然你去不了。我常跟各位講,各位都是乖兒子。看你瞪著我就知道,乖女兒,對於環境的變化你很難適應。不是叫你不要當乖兒子、乖女兒,那是社會穩定的力量。但是你要帶有一種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要不然環境一變化,你沒有辦法適應,這個法門是使你最好適應的方法。你現在自己本土在做什麼?這個你是絕對能夠承擔,但是你應該更活潑一點。這個法門是具有這種情況。

  “住一切時念佛門。於一切時。常得見佛。與佛同住。不相離故”。常得見佛。然後可以與佛同住,不相離。“一切時”任何時刻。前面講劫,包括他做佛事,“劫”是一段時間,“時”是隨時隨地,時間比較短。

  “住一切剎”,這是空間。

  “念佛門。一切剎土。鹹見佛身。超過世間。無等比故”。空間就跟色塵有關,時間是跟你的環境有關。你留意看看,這個每一個都不一樣的法門。

  “住一切世念佛門。隨於自心所有樂欲。普見三世諸如來故”。“一切世”,“世”是三世。“隨於自心所有樂欲。普見三世諸如來故”,這裡講所有樂欲,有沒有七情五欲,這個所有樂欲沒有七情五欲。前面我們講過,進入法界以後,五蘊六塵已經全部空了。五蘊六塵空啊,從世間俗話來講叫七情五欲、財色名食睡等等這些,可是從廣泛的四大分類來講,他叫四大現象,全部超越了。心理現象、生理現象、物理現象、社會現象全超越啦!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法門。全部是以與佛同住,與佛同在,全部都是這一類的。因為他只有一個如來種性跟菩薩種性,那麼跟眾生種性相應,他的目的就是令諸眾生永離苦難。這是他的目標。所以他的菩薩種性要跟度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他的目標。

  所以我們講,法界的思維跟世間的思維不一樣。世間的思維是透過記憶去做邏輯推理,知道嗎?所以他的“能”是識性,“所”是六塵緣影,他的目標就是他達到的競爭目標、他的結論。但是法界的思維不一樣,他是用菩薩願力為能,眾生業力為所,他的目標全部離苦得樂,證得如來種性。這個邏輯的運作方法不同。

  那麼,菩薩種性你假如沒有培養出來,你的菩薩願力不起作用,所以修行中菩薩種性的培養跟成長非常重要。這個就是我們常跟各位講的自性善根。自性善根到成熟的時候,你很自然,這個“能”,你就能用。“能”能用,你就可以跟眾生的業力相應,這個時候你自己的業力就完全消除了,完全消除了。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所以當你在幫助眾生的時候,他不會有那一種“你幫眾生消業力你自己要背業障”,沒有這回事。那是世間那些江湖郎中亂講的。算命先生的都跟你胡掰瞎掰的,不要相信那些。因為你要幫眾生消除業障、免除痛苦,所以運用菩薩種性的願力,那是在三昧境界中完成的任務,而不是你世間的事。知道嗎,這不是用大腦推理的,他不是推理的。

  所以,世間邏輯是識性跟六塵緣影達到他推理的目標;法界思維,他是以菩薩願力跟眾生業力相應。“能”是菩薩願力,“所”是眾生業力,他的目標是離苦得樂。有沒有?這很清楚了。所以古代這些是講不清楚,我們是跟你講很清楚啦。所以你現在在聽法的,是兩千五百年後的人在講的,我講在前面給你聽,你是人間第一品。你是最早聽到的。

  其實這個世間結構跟法界結構、世間思維跟法界思維這個名詞是最近才用的。因為二十年前我就用這個名詞,這一套理論,但是我還是講不清楚。花了二十年的時間!那個時候我用的是,有限式思維模式、無限式思維模式。想一想又不對,講了一兩年了,覺得不太好,又改為圓形式思維模式,圓形就是無盡嘛,直線式思維模式,覺得這個發明不錯,都沒人講過,只有我講的。講一講好像也不太對,我又把他改了,就叫做橫向思維模式跟縱向思維模式,結果聽說教育學有這種思維,我說那見鬼了,不用。就又換了,就改為大腦思維模式跟非大腦思維模式,那就很多人在問我,不用大腦要怎麼思維。又把他改為大腦思維模式跟生命思維模式。這個眾生就一聽就老是問啊,這個大腦跟生命思維怎麼思維?所以我就把他改為大腦取向的思維模式跟生命取向的思維模式,這又太長了。怎麼講也講不清楚,你看花了二十年啦,到這兩、三個月才定案。

  定案是因為我從世間結構跟法界結構上面取來的,那法界結構的思維模式是什麼,世間結構的思維模式是什麼。好,就這麼定案。

  你看一個名詞啊,這個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所以說如喪考妣!考了二十年啊,一直要把這個東西講清楚,就講不出來。所以我常講說,那個境界,你禅觀證得的境界要很清楚把他講出來,你看要二十年功夫啊,要把這一套理論跟各位講,世間結構跟法界結構!

  你一聽,“很簡單嘛,師父這樣講嘛。”我搞幾十年了。佛以一大事因緣示現於世,一大事因緣是什麼?都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是什麼?就佛之知見啊。下面是什麼?下面你問我,我抽簽啊。不然我怎麼知道,我不去問神,怎麼會知道?沒辦法。知道了是知道了。講不出來,所以為什麼未悟之前如何?如喪考妣。為什麼如喪考妣?急著要開悟啊。那已悟之後呢?如喪考妣。考妣什麼考?講不出來當然如喪考妣。一直要講也講不出來。人家問,你也知道啊。知道就講嘛。我告訴你,知道,講不到!那裡面的境界,知道,講不到!

  你不要以為我這樣跟你講那個入三昧境中的那個過程怎麼樣,那自己磨了幾十年。每天都要回來再走一遍啊。要不然怎麼跟你講?你以為現在講出來那麼容易!那裡面一步走、一步走啊。那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知道有幾個階段,有好像開車一樣,有幾個起伏,那起伏從那裡到那裡算一個階段,弄不清楚啦。所以一再的對行者的指導、指導。發現,噢,這裡面有什麼?這裡有什麼陷阱,像剛才講的要盡力不要過分。

  你以為這句話很好講啊,就是這盡力、完全投入啊!投入,叫你跳到游泳池去,你不跳,你就跳到旁邊的地上,那你就知道以後濺出來,跳到水裡濺出來水,跳到地上濺出來是血,是紅色的血,不是水。這個在指導上是很大的功夫。你要講、講,同修們就跟著你講,一下子沖啊,結果沖錯了,會出事情。所以急就急在這個地方。

  好,下面的法門。

  “住一切境念佛門。普見一切諸境界中。諸佛相續。鹹出興故”。這個清涼國師把他分成十身佛,佛身有十身,智身、威勢身、法身這些啊,他照這個一個一個分下來,有機會我們再看那個部分。

  “住一切性寂滅念佛門。於念念中。見一切剎一切諸佛示涅盤故”。這些法門我們講過啦,都是很好修的法門,其實很好修。但是他是在三昧中修。我們現在你沒有辦法修,你現在要修一定著文字相。

  跟各位講說,你這個經文為什麼要常念誦?也就是你入三昧以後,這個工程面他就推動你做,跟你的性格相應。這個法門你就都能修。修哪一個都無所謂。你一再反復來往,在那個三昧中一再反復來往。這些法門你就一個一個都修了,一個一個都修了。那你假如在這當中你鎖定某一個,可以。那個法門很快兌現,會兌現。

  這個只有在那個時候,你禅修完畢,我們一支香大概一個上午、一個下午、一個晚上。三支香。一天三支香,在那個過程裡,你把那個實際境界拿出來小參,告訴你,兩個答案,一個你選這個、一個你選這個,選這個什麼情況,選這個什麼情況。那這很清楚的。

  但是你不在三昧中沒辦法。說選哪一個?“我選這一個”。“這個是什麼?”這個你不知道。我選這個是什麼,你也不知道,那你怎麼選也沒用。你只有進三昧以後才有可能。

  那以你三昧的境界來做對照,這裡頭不能說謊話。你沒有辦法,因為你講出來是你那個境界,對不對?不對,重修。就這麼簡單。你要回去再誦什麼經你就誦什麼經,在做什麼功課你就做什麼功課。沒有辦法,這實修的東西說不得人情。義學有可能,“不過、但是。可是,我還有什麼還沒寫”,你還可以補充,禅修沒辦法,不行就是不行。你沒有進入狀況,你講出來三十大板拖出去。我們准備了,那棍子准備了。一寸直徑,圓的,不是方的。要不要試試看?晚上屁股翻給人家看,打了幾板啊,幾條幾條。你不要看我。到時候大家翻褲子起來看就知道啦。

  好,“住一切時處念佛門。於一日中。見一切佛。從其住處。而往化故”。“一切時處”跟前面“一切時”不一樣。

  “住一切境廣大念佛門。見一切佛結跏趺坐一一佛身滿法界故”。

  這幾個法門,這二十一個法門,各位要常念。你不知道哪個經文要背啊,這二十一個你背起來,我跟你講,背起來,他比大悲咒的威神力會更大,而且更強。而你假如要想賺錢,你就不要背,賺太多錢對你不好。但身體不好的人、或者脾氣不好的人、習性不好的人,你都背!都背,不是一天背一遍啦,一天背幾遍。像大悲咒這樣一天背二十一遍,背二十七遍,那個好處你自己會受用。受用,我不跟你分紅利。你放心,那個完全是你的,沒有說你受用要分一些給我,沒有必要,你完全自己受用。

  “住一切法微細念佛門。於一毛孔。見不可說諸佛出興。鹹至其所。而承事故”。這一切法微細念佛門,這個是要用的是甚微細智,這微細智來念,這個都是三昧境界中所運作的,

  “住剎那際莊嚴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皆有諸佛成等正覺現神變故”。剎那際,一剎那一剎那之間你能夠見一切剎所有的佛,他成佛的整個過程,各位想想看,一念一念之間你看一個人大概看清楚,那一切剎所有佛。成佛的過程你都看得到,所有這個都是三昧中的一個狀況。

  “住一切法念佛門。見一切佛出興於世以智慧光轉法輪故”。這個一切法念佛門,你住一法的念佛門跟一切法的念佛門是一樣的,那你住的法一定是正法,正法一定來自於正定聚,來自於正定。

  所以,你入三昧,入定以後,我們要檢驗的第一個就是你到底是入正定還是入邪定?有沒有入定?這是一個檢驗的標准,不是你自己入定就入定。世間法入定可以,那叫專注,那不是入定,專注。你以為入定了,師父不會跟你矯正,因為世間法嘛。你只是在形容說我入定了,那只是我能夠把心安住專注,只是這樣,那不會跟你講說對錯。你入定,我知道你已經很能專注了,就是這樣子,本來你定不下來,現在能定了。

  那個就跟小孩子讀書一樣,讀書教他“專,十分鐘以後再起來,” 十分以後起來,“爸爸,我可以去玩了”。去玩了。到底十分鐘在做什麼?上面都沒有,看椅子被挖兩個洞。為什麼?小孩子好動就是這樣子。你叫他坐在那裡,不坐要被打,那只好坐。坐著,可是他又靜不下來,沙發椅給你挖兩個洞。你不知道啊,這就是定嘛。他能定下來就好了嘛。可是你怎麼知道他定下來是沙發給你挖兩個洞。這個不是入定,但是你說他定了,可以啦,知道就好啦。

  但是你在禅修禅觀裡頭的入定,那就不能這樣模糊馬虎啦!這個就不能馬虎啦!那一定很檢驗得很詳細。因為是正定,所以才會教你。

  你已經能夠入正定了。好,那進去以後,你的工程面如何推動,能推動就入三昧了,不能推動只是入定。這個定有很多種,禅定當中一共分有八種。

  這八種,我前面跟各位講過。可能啦,我們只能夠說,來自於印度,因為印度也是相當大,南北方各地的語言不一樣,我看我們語言都不一樣啊。你假如說,你叫一個外國人把你所講的話翻成他的語言,那你就不知道。我跟各位講,姓張,張這個字,有人住澳洲,你去看看,香港人講的張、台灣人講的張、北京人講的張、江西人講的張,我聽一個澳洲的同修講,姓張的名片他收集了以後,翻成英文的,張那個字,弓長張那個字啊,翻成英文有十三種發音法。你看看嘛!

  那你知道禅這個字,從印度不知道多少個人來到中國,把他翻成禅,你看現在叫meditation,跟禅什麼關系呢?我們禅,不是叫禅那(nuó)嗎?可是禅那(nuó)這個字辭典裡確實沒有。dhyana有這個字。dhyana跟禅有什麼關系?我們禅是梵音啦,dhyana怎麼跑出來的,他怎麼跑出這些音來?是來自不同的人他的鄉音,那你把他翻過來,所以就不同的字嘛。

  同樣的,你現在持咒也一樣。有很多人專門堅持大悲咒一定要念什麼音,奇怪,你一定要堅持念江西音,還是堅持念東北音,還是堅持念傣族音,對不對?只是這樣的意思而已,那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有人會執著這個部分,為什麼?這叫標榜,無所謂。那你好好修,念到能心專一,沒有雜念,什麼音都不要緊。你假如念的話就說“我這個音這樣念才對,這樣念才有功德,這樣念觀世音菩薩才會聽得到。”那你完了,一點效果都沒!清淨心念到專一,那個叫梵音,那才是正確的音。你不能以清淨心念到專一,什麼音都沒用。你用北京語與長安語或者各地的方言來念都不要緊,清淨心念到專一。這個才是一個關鍵。

  當然有人有那種主張,那個你就跟他學就好,好再下面。

  “住自在心念佛門。隨其自心所有欲樂。一切如來。現其影像。鹹得見故。住一切業念佛門。能隨法界一切眾生所修行業。為現其身令覺悟故。住一切神變念佛門。見一切佛住於廣大香水海中。坐蓮華台。普現神變。滿十方故。住等虛空界念佛門。觀察如來所現身雲莊嚴法界虛空界故”。

  到這裡一共二十一個。這每一門、每一門都是很好修學的。最後一門是總說,總說前面二十個的總結,那麼總結以後就是入另外一個狀況。

  這二十一個,很抱歉,我沒辦法一個一個跟各位講,因為時間太長,我們沒那個時間。假如你是華嚴淨土班的同修啊,我們叫華嚴淨土班,那有這種指導,這個念佛法門,念的是十六洪名。在十六洪名念到入三昧的時候,因為要你進入這二十一個法門裡頭去,去進行工程面的推動,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有做這個指導。

  那我們現在講席中不做這個指導,因為他每年那個佛七的時候所做的一種開示,而他開示就是在念佛的過程裡,一個適時的指導。他每天,當然有他的,一大早起來,四點半起來就是先講一堂課,然後念十三個佛名號,吃過早餐,以後的念佛才十六洪名念佛。這個是不一樣的。所以淨土法門有淨土法門的修法指導。

  現在我們從經教上面來講,只是泛稱。就普遍的說明禅觀行法的部分,而不是專業淨土的行法指導,這是各有不同。因為我們因緣不一樣,我沒有辦法說每一個法門都在這個的地方跟你做指導,只是這樣一句話帶過去。有這樣的法門。當有那個因緣,那我們再做那種指導。

  這個光是念佛門,這個吉祥雲比丘就告訴我們有二十一種,都是念佛門。真的講念佛門就是指這個。但是你現在的念佛門跟這個不一樣,基本上念佛,口稱佛號的念佛在這個法門裡是不承認。但是作為一種接引眾生的方便法,那也可以。因為方便,他不是真實法。作為一種與外道互別高下的法門,那可以,這也是一個法門。但是這裡頭都沒有告訴你往生淨土的事,只要你這個法門,只要你能入三昧,只要你能入三昧,所有的淨土你通通有份。知道嗎?這叫國際通行證。你就得到法界通行證,哪裡都可以去啦。當你有所成就,那下面的殊勝那就更不可思議,這是一個過程。

  我簡單的把這個部分跟各位提一下,這個二十一個法門,雖然我沒有詳細跟你講,但是你必須要熟讀熟背。對各位有絕對的幫助。那麼這一個部分你熟讀啊,跟前面講東南西北方熟讀的不一樣,那個是你要賺錢的時候,要有很大的口袋,錢才裝得下去,那只是口袋很大而已啊,那根器呢,器量大。但是這個不是,這個是錢啊,用形容詞來比較是直接就是錢哦。他是真正的福德、善根、因緣。你常念常念,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就會一直增長。就會一直增長。而且這個法門本身就非常廣泛,因為十身窮盡,佛身有十身,十身都窮盡了。所以在智正覺世間上面、在器世間上面、在眷屬世間上面,你是一網打盡,全部被你攬光了!看你要不要進行。

  好吧。今天我們談到這個地方,那個明天後天我們休息兩天,應該已經進行五天了,五月一號開始,五一開始,我們還再講五天,我們把這五天的功德一起來回向劉碧老菩薩他已經往生,我們把這個功德回向給他,往生品味增上。另外張向雲同修的母親張蘭花,也把這個功德回向讓她能夠早日病好,要是緣盡了,也能夠善終。

 

上一篇:海雲繼夢: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77講
下一篇:海濤法師:開了智慧才知道,我們過去所追求的,全是自找麻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