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疑心種種善加破除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此種心,逢緣觸境,會以各種不同相狀出現,如:

  第一、我業障太重 不消業怎能往生?

  佛就絕對不會這樣。佛的心是父母心升華到究竟圓滿,所以佛是眾生的大慈悲父,因為在《妙法蓮華經》世尊說:“三界一切眾生,皆是我子,我即是父。”世尊將三界的眾生當作是他的孩兒。在《無量壽經》世尊也說:“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既然父母疼愛孩子都沒有條件,佛慈悲眾生怎麼會有條件呢?凡情叫做疼愛,法情叫做慈悲;凡情是污染,法情是清淨;凡情是墮落,法情是解脫;凡情是增加生死的,法情是解脫生死的。所以,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慈悲十方的眾生,就是只要眾生念佛,阿彌陀佛就絕對加以救度。用世俗話來說明就是,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疼愛十方眾生。

  諸位!在你念佛的心中,阿彌陀佛如何對待你,你了解嗎?在你的心中,可有將阿彌陀佛當作是你最慈悲的父親嗎?在你的心中,可有將阿彌陀佛當作為你犧牲、奉獻的大慈悲父嗎?在你的心中,與阿彌陀佛的距離是親或者是疏?是近或者是遠?問問自己就知道了。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心對阿彌陀佛的信任到什麼程度?對阿彌陀佛的信賴到什麼程度?如果你認為,“只有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已,這樣功德夠嗎?”那豈不是凸顯你對阿彌陀佛的信任、信賴不夠,也就是你對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信心。

  很多人念佛確實有這種心理,我業障那麼重,若不消業,怎麼可能會往生?如果這樣想,就是認為,阿彌陀佛用名號要救度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救度能力不太夠。因為認為自己的業障太重,就猶如懷疑說,這顆石頭太大,這艘船要載我這顆大石頭,怎麼可能?能載得動嗎?這種疑心豈不是懷疑對方的能力不夠嗎?我們念佛的人將來臨命終,是阿彌陀佛現前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認為自己業障很重,不消業無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豈不就是懷疑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能力不夠。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廣修六度萬行所成就的,怎麼會不夠?

  第二、我修行日淺,功德不足,恐難往生?

  這也是很多念佛人的共同心態。我修行,又不是很有功德,還很淺,還不是老修,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可能嗎?這就是疑心。

  任何人只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論他自己所修的功德多或少,阿彌陀佛都不嫌棄。若認為自己修行的功夫太淺,功德不夠,那麼《觀經》下品下生的眾生,平生造盡五逆十惡,臨命終才念十聲的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你看他的功德難道夠嗎?只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而已。如果說要眾生自己修行的功夫很深、功德很大,那麼《觀經》下品下生的人,他一生造盡五逆十惡,又沒有修行,臨命終才念十聲的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而已,他便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若論眾生自己要修行功夫、功德,他要憑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啊?

  所以,任何人只要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稱念六字果號,阿彌陀佛都慈悲平等救度。

  不是在這個念佛的方法上認為能不能往生,不是在這邊;是這句佛號,你念四字、念六字,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念,阿彌陀佛都對你慈悲憐憫救度。要在這句佛號阿彌陀佛要救度的願心用功夫才對。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對阿彌陀佛要救度你,到底了解多少?如果你一知半解,當然內心會不安念佛;你若了解了,當然就會安心稱念。

  第三、我念佛功夫不好,妄念紛飛,如何往生?

  這個疑心,幾乎可以說是念佛人的共同毛病。很多人念佛,因為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內心開始恐慌:我念佛的功夫又不好,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妄念紛飛,要如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其實這種懷疑也是多余,因為阿彌陀佛的光明,第三光明就是無礙光明。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普攝念佛的眾生無所障礙,不會因為凡夫的妄想、執著而有所障礙。因為阿彌陀佛發願要以名號救度的主要對象,是十方的六凡眾生。那麼,六凡的眾生就是有煩惱、有妄想,要如何沒有煩惱、沒有妄想?當然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清淨的西方佛國,才可以斷煩惱、證菩提。在娑婆人間想斷煩惱證菩提,對大多數的凡夫而言,確實是非常的困難。

  因此念南無阿彌陀佛,要求念到沒妄念、沒煩惱才能往生,這是很高的條件,這是千百萬億人當中一個、兩個能夠做得到,其他的人都做不到。阿彌陀佛要救度凡夫,難道會要求凡夫去做他做不到的修行,然後再加以救度?不會吧!佛是大慈大悲的人,怎麼會去苛求眾生呢?明知道這個凡夫會打妄想,還叫他念佛要念到沒有妄想,才加以救度,有這樣的佛嗎?絕對沒有!所以安心念佛,妄想紛飛就讓它妄想紛飛,只要認真念佛,因為念佛不斷煩惱證菩提。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普攝,使得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的凡夫眾生,照樣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站在佛這方面來說,眾生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阿彌陀佛照樣能救到這個眾生,這樣才是了不起的阿彌陀佛,這樣才是不可思議的佛恩。

  第四、我雖念佛,臨命終時,佛是否來迎?

  源信大師引用《稱揚諸佛功德經》的經文來說明,不信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而毀謗的人,在五劫之中墮落地獄,受盡苦楚。

  這個疑心,對部份念佛的人來說確實有,因為這是十多年來,信願看過很多念佛的人有這種疑心,因此才會這樣寫。“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將來臨命終,阿彌陀佛若沒現前來接引,那我不就一生白念了?”確實有人對信願講這種話。對這種懷疑阿彌陀佛現前接引的念佛行者,信願會將四十八條大願的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讀一遍給他聽,而且稍做解釋,讓他了解,佛明明就發願要在我們臨終現前來接引了,我們怎麼會對佛祖的誓願不相信呢?

  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法藏菩薩發願是從真心稱性發願。真心是佛菩薩的心,凡夫的心是假心;真心是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我們凡夫眾生雖然同樣有真如本性,可是被煩惱、無明、業障遮住,所以真心沒有透露,我們凡夫的起心動念是假心,假心就是虛假心。虛假之心就是以生滅心、分別心、意識心在看待一切人、事、地、物,所以起心動念若生滅心、煩惱心、意識心,就是虛假之心。佛的起心動念,都是從真如本性流露而出,所以佛的心是慈悲心、平等心、悲愍心,對一切眾生的救度是真實心。阿彌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薩,是古佛的真心發願,所以這願就是真願;以真心修行,這行就是真行。真實的願行所成就的功德,就是無為、無漏、無上,所以我們念這句真實、無為、無漏、無上的名號,當然所得到的功德,便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菩提。所以我們在臨命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決定現前接引。

  如果我們念佛的人,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不退,將來在臨命終,佛菩薩沒有現前,那麼法藏菩薩的第十九願就沒有成就。法藏菩薩的第十九願若沒有成就,法藏菩薩就不能成佛。可是法藏菩薩已經成佛了,《阿彌陀經》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既然法藏菩薩已經成佛,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十方眾生稱念,在臨終之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決定會現前接引。所以懷疑佛是不是會在我們臨終之時現前接引,實在是多疑的,沒有必要。

  第五、我臨命終時,萬一病苦太重,失卻正念,該怎麼辦?

  這一種也有很多人擔心。擔心在臨命終,因為身心受病苦的折磨,無法起念佛的正念。事實上,念佛行者在臨終,很多人確實因為身心病苦很重,無法有正念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十多年來,信願經常受四眾佛子的禮請,到各大醫院去關心生命遭受到危急、災難或是即將臨終的病者,去看他們、探望他們,希望能夠藉著念佛,幫助他消災免難,幫助他走完人生,幫助他起正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十幾年之中,信願確實看到很多人,身心受到病苦折磨,無法念佛。有的看到信願去探望他,就對我說:“師父啊,我很痛苦。”我就鼓勵他說:“你要念阿彌陀佛啊!”痛苦,在那裡哀哀叫,倒不如念阿彌陀佛的聖號,藉著阿彌陀佛的慈光照耀,消除業障,減輕病苦。多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轉心念在佛念、正念、淨念,自然就比較能忘記身心病苦,也比較能夠減輕苦受。可是很多人就說:“師父啊,我很痛苦,我佛號念不出來。”確實!

  所以,將來我們在臨命終,除非是橫禍而亡,要不然很多人的捨報,都是因為病苦而亡。在臨命終,身心受到病苦的折磨,失卻正念,阿彌陀佛就不現前接引嗎?不會!阿彌陀佛正會因為凡夫在臨終受到病苦的折磨,無有正念,趕緊現前威神加持,消除病苦,令生正念,往生西方。所以我們在臨命終,就是會因為病苦而醫藥罔效,捨去這個色身肉體,離開娑婆世界,往生西方。能夠無病而終、正念分明、自在解脫的,是念佛人當中很少數,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這份修行的本事。一般的人,無論出家在家,在臨命終都是病苦連連,罕有無病而終的。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對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要救度我們,一定要有正知正見。因為我們在臨終之時,有可能重病而失卻正念,所以阿彌陀佛為了要使我們有正念,使我們決定往生,在我們臨終之時現前接引。如果我們在臨終時,沒蒙受阿彌陀佛的現前接引,凡夫因為生死業力非常的深重,就有可能被冤親債主化作父母接往三途,有可能因為業障現前而墮落三途,有可能因為種種的障緣而墮落三途。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在平生好好用功,一心一意求往西方,將來在臨命終,阿彌陀佛絕對會現前,因為這是他的願力。

  阿彌陀佛會在你我臨終現前,並非是因為我們臨終一定有正念,才感召阿彌陀佛現前,不是!是在平生念佛修行這個因,感召我們在臨終時阿彌陀佛現前接引,這是淨土很重要的知見觀念。有的人就是一直執著,在我臨終,若沒有正念,就不能感召阿彌陀佛現前,而疏忽了其實是平生正念,便可以感召臨終之時阿彌陀佛現前。阿彌陀佛現前,對這個臨終之人威神加持,令心不亂,心不顛倒,意不凌亂,心不貪戀,正念往生。臨命終,只要有阿彌陀佛的現前,就千穩萬當。

  阿彌陀佛不是我們凡夫祈求拜托,才現前,實在是阿彌陀佛發了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誓言要護持每一個念佛修行的佛弟子,使他排除種種的臨終惡緣障緣,使他正念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心願確實就是如此。我們若體解阿彌陀佛有第十九願對我們臨終決定接引的心願,這種怕病苦太重失卻正念的疑心,當然就會消除。

  第六、我臨命終時,如果沒人助念,那就糟了?

  這是很多念佛人共同有的疑心。我現在多為人家助念,這樣將來我在臨命終,才有人為我助念。所以現在發心助念的目的,是為了祈求將來臨命終有人助念。其實助念對很多一生沒學佛的人來說,在臨終或是死後,是很好的菩提增上緣。所以在臨終,一個人遭受到生命的危急,即將要離開這個世間,我們放下萬緣,先為他念佛,幫他提起正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功德很大。所以,去為人助念、開示,實在就是做眾生的善知識,做彌陀的大使者。

  但是助念要無求、無私、付出,不要有所求:“我就是為了臨命終要有人助念,所以我才發心去為人助念。”這種心應該要修正:“我為人助念,就是要幫助一切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去為人助念,這個亡者已經死在他家,我們幫他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他當下可以接受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活人在這個亡者的身邊,為這個亡者念佛,怎麼會有不往生的道理?

  所以只要往這點去思惟淨土真實的道理,心中就不會祈求,將來臨命終,人家一定要幫我們助念,因為祈求的心是不安的心,是懷疑的心。將自己將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麼重大的事情,寄托在不可知的未來,這樣哪有智慧?當然沒有智慧啊!所以我們去為這個亡者念佛,這個亡者可以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那亡者已經往生了,我們活人在那裡,難道就沒受到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嗎?這個亡者是我們為他念佛,他才會往生,哪有可能說這個亡者往生,我們活人反而不往生。所以,這個亡者如果在當時就已經往生,那我們為他念佛的人,豈不是當下在為他念佛時就往生決定。所以不用期待將來我在臨命終的時候,一定要有人為我助念。當然將來在臨命終,有人為我助念,這是很好的福報,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這個福報,而且那種祈求的心,豈不是突顯出現在對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懷疑。

  所以這“第六、我臨命終時,如果沒人助念,那就糟了”,正是疑心的流露。透過聽聞南無阿彌陀佛本願的道理,便可以將這個疑惑之心消除。

  第七、光念一句佛號,就夠了嗎?

  這種疑心,十幾年來信願也經常聽到。很多人遇到信願,知道信願是鼓勵人專門念佛,所以他就問:“光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夠了嗎?”若遇到有人問我這種問題,通常我會以較輕松的口氣跟他說:“你認為光念這句佛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夠,我認為有余。我認為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真實無上功德,要回向給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余;回向給張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余;回向給李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余;回向給王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余;回向給毛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余;回向給十方每一個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句佛號的功德都還有余。”

  為什麼?因為佛號是萬德洪名。萬德的意思就是,佛號的六度萬行功德,究竟圓滿無上。我們要了解這句佛號的功德為什麼究竟圓滿無上?因為佛號的功德,是法藏古佛所修成的。法藏古佛用真實心、慈悲心、清淨心、平等心修成的。以真如修行,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修的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都相應真如本性,沒分別、沒執著。以布施來說,法藏菩薩在修布施行。布施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施。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的布施行,捨身捨命、犧牲奉獻,不只是捨金錢,捨國家、捨妻兒、捨身軀,所有一切,只要能夠利益眾生的布施,菩薩無不盡心盡力去做。

  以財施來做譬喻,凡夫要透過財施證悟三輪體空,這是非常的困難。財施就要沒有布施的我,要沒有受施的對方,要沒有布施的金錢,三輪要體空,布施才有波羅蜜。波羅蜜就是究竟圓滿。如果有執著布施的金錢,有執著布施的我,有執著受施的對方,就沒有三輪體空,這是凡夫的財施。法藏菩薩的財施,就做到三輪體空,所以阿彌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薩,是以古佛的真心修行,所修的六度萬行,每一行都是無為、無漏、無上、真實。點點滴滴無為、無漏、真實、無上的功德究竟圓滿了,法藏菩薩才成就佛道,佛號叫做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有萬善萬行無為無漏的總功德。

  剛才信願所講的這番道理,是就名號的功德由來來作說明。現在信願要再將這句佛號,法藏菩薩發願修行,是為十方一切眾生發願修行這個立場來分析,讓大家了解,為什麼佛號的功德回向給每一個眾生還有余?——還究竟圓滿,不要說有余。因為法藏菩薩發願修行,是為十方每一個眾生而作,不是為他自己而已。

  法藏菩薩不是一般的凡夫修到菩薩的身份地位,不是!法藏菩薩是古佛,因為在《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說,法藏菩薩原來就是古佛。這段經文世尊說:

  彼法藏比丘,為度十方世界一切有情,雖起超世願,修無量大行,是本久遠實成,本有法身常住。

  在《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說,法藏比丘,為了要度十方一切有情,起了超世大願,修無量的大行,也就是發四十八條大願、廣修六度萬行的意思。“是本久遠實成,本有法身常住”,法藏菩薩久遠劫之前,原本就成就佛陀了。成佛後,當然法身常住,不生不滅。為了憐憫生死的凡夫眾生,而倒駕慈航,示現國王。遇到師佛世自在王佛,因此“捨家棄欲,行作沙門”,捨棄家庭、王位,作一個出家人,發了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願願要以本願名號廣度十方眾生,願願要建立清淨莊嚴的西方佛國。這就是法藏菩薩的心。發願,如果沒修行便不能滿願,因此五劫思惟,發了四十八願之後,兆載永劫修諸六度萬行,願行功德究竟圓滿了,法藏菩薩成佛,叫做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法藏菩薩的修行,為十方有情眾生啊!這是《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世尊所開示的。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念佛,對阿彌陀佛沒有信心,認為光念這句佛號阿彌陀佛,這樣功德夠嗎?不但夠,還有余,因為法藏菩薩為十方每一個眾生,發願修行所成就萬善萬行總功德的名號,要給我們信受、稱念、往生、得救、成佛,怎麼會不夠?若不夠,就是法藏菩薩在不可思議兆載永劫所修的六度萬行沒修成啊!

  如果你將《無量壽經》好好的讀幾遍,心中絕對不會再懷疑,說“光念一句佛號,這樣夠嗎?”不會這樣懷疑,疑心就消失了。光念佛,不聞法、不讀經,當然淨土的教理非常的薄弱,就會有這樣懷疑。阿彌陀佛已經救度千千萬萬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功德怎麼會不夠?在《無量壽經》世尊也說明,十方國土很多人會往生到西方佛國。《無量壽經》到了經文的最後,世尊確實有如此的開示。我們看到那麼多的人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凡夫眾生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在擔心光念佛功德不夠。

  在《無量壽經》世尊跟彌勒菩薩開示說:“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不但娑婆世界有很多眾生往生到西方佛國,在十方佛土也有很多眾生往生到西方佛國。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多少人往生西方佛國呢?世尊跟彌勒菩薩說:“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在我們娑婆世界,有六十七億的不退菩薩往生到西方佛國。現在我們這個地球,也還不到六十七億的人口。不但我們娑婆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的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經文還說出很多世界,“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遠照如來的國土,有一百八十億的菩薩,都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寶藏如來的國土,也有九十億的菩薩,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無量音如來國土,也有二百二十億的菩薩,皆當往生,很多啦!後面經文說到“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在無畏如來的國土,有七百九十億的大菩薩,以及諸小菩薩跟比丘等,無法計算的數目,通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世尊跟彌勒菩薩說:“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不但這十四個佛國中菩薩,有很多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佛國,往生者也非常之多。“甚多無數”,無法去計算啊!所以,我們從《無量壽經》的經文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非常之多。不是對淨土教理沒有深入了解的人認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很少。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這種的話,我們也經常可以聽到。其實《無量壽量》世尊的開示,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很多,無法計算啊!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夠嗎?絕對夠!因為佛號是法藏菩薩為十方每一個眾生所成就的,怎麼會不夠呢?

  第八、念佛是很好,但修一點功德輔助,豈不更穩?

  有這種想法,對念佛也是信心不夠。當然,念佛以外修諸六度萬行,這很好。但是信願經常強調,我們念佛以外的修諸功德,不要把它當作是在積功累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我們把它當作是感恩圖報的修行,更加放下,不執著修行的功德相,這是真實的淨土教法。

  因為很多人就是認為,光是念佛,這樣功德不夠,所以修諸六度萬行的功德來作輔助、作往生的資糧。就像要去登山、要去旅行、要去遠足,身上帶一些糧食,怕半路上肚子餓沒得吃。其實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為十方每一個眾生修諸六度萬行,已經圓滿了,名號具足如恆河沙萬善萬行的總功德,我們信受、稱念,就將名號功德納為己有。“佛功德海,言佛便足”,佛的功德海,只要說到這句佛號,就圓滿具足了。稱名即是稱德,念佛即是念德,所以將佛的名號功德領納為自己所有,所以我們念佛,是阿彌陀佛將功德回向給我們。

  我們一念“南無”,阿彌陀佛萬善萬行的功德,回向給南無之機,所以南無一念歸命,阿彌陀佛萬善萬行功德回向而來。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機,“阿彌陀佛”是法;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法回向給南無,這就是機法一體的道理。

  所以,念佛的人將修諸功德,當作感恩阿彌陀佛為你我修諸功德的苦心,感恩阿彌陀佛發願、修行、犧牲、奉獻、付出。不執著修行的功德相,這豈不是相應放下、相應本性、相應不執著嗎?我們的本性是一法不立,修行若執功德相,當然修行自然就落入福德,不是真實功德。功德不在修福,“功德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這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師在《法寶壇經》所開示的。我們的真如本性一法不立,所以修諸六度萬行,不要執著那個功德相,當然是相應菩提!

  所以,我們淨業行者,一心念佛,將所修的萬善萬行都當作是感恩阿彌陀佛名號絕對救度的大恩大德,這樣才是淨土與禅法一如,禅淨一體啊!

  了解我們念佛的人心中的疑心,將有助於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因為我們若知道我們內心有什麼樣的疑惑,我們將這個疑惑消除。破疑便能生信,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了解到,心中到底有哪種想法,會對念佛產生懷疑,我們自然從那個地方去加強,將這個錯誤的知見糾正過來,將不對的想法糾正過來,將疑心消除,便對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救度有信心。當疑心消除,內心就會產生信心。黑暗與光明不能並存,將黑暗消除,光明自然顯現,明來暗去。室內如果在晚上沒有日光、沒有月光、沒有電燈的光,當然就會黑黑暗暗的,但是電燈開關一打開,電流通過燈絲產生燈光,便將黑暗消滅,明來暗去。

  我們懷疑阿彌陀佛救度的心,就是黑暗的心;阿彌陀佛的智慧救度,阿彌陀佛的慈悲接引,就是光明。光明能破除黑暗,所以我們中國淨土宗的祖師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說:“名號有兩個功能,第一破暗,第二滿願。”破除眾生的疑惑煩惱。疑的煩惱對眾生來說實在很重,貪、瞋、癡、慢、疑、惡見,是凡夫生死的六大根本煩惱,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疑心很重的凡夫眾生,要如何念佛,過著安心快樂的修行呢?將疑心破除掉。透過淨土三部經,透過歷代祖師的祖論,深入了解之後,當然明白淨土的教理,了解阿彌陀佛的佛心,體會六字洪名的真義,這個疑心自然就消除掉。所以,我們來了解凡夫念佛內心懷疑的相狀,這當然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有所幫助。

  第九、念任何佛菩薩的名號,不都是一樣嗎?

  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念南無大勢至菩薩,念南無藥師佛,念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念南無一切諸佛菩薩的聖號,若要消災免難就一樣,要增福延壽就一樣,因為這是現前的利益。當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利益,就不一定一樣了,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有發願要以果地的名號救度十方稱念的人,回歸西方淨土。

  十方諸佛如來果地上的智能、神通同樣,慈悲、智慧、道力都是同樣,但在因地的菩薩別願不同。別願就是諸佛菩薩在因地發願要利益眾生,心願各個不同,叫做別願。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的別願,觀世音菩薩有觀世音菩薩的別願,藥師佛有藥師佛的別願,地藏王菩薩有地藏王菩薩的別願,釋迦牟尼佛有釋迦牟尼佛的別願。通願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諸佛如來在因地發願同樣,叫做通願。別願不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藥師佛十二大願,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每一位諸佛如來在因地,上求下化所發的心願不同,叫做別願。

  所以,在十方諸佛菩薩的聖號之中,你若將目的放在要往生西方報土成佛,一定要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因與果才能相契相應。什麼樣的因,便感召什麼樣的果,這是一定的。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瓠瓜不會生絲瓜,種蕃薯也不會生芋頭。

  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為了消現前的災難而已,那麼念觀世音菩薩也可以,念藥師佛也可以,念十方任何佛菩薩的聖號都可以;誦經也可以,誦任何一部經也可以消災;持任何的咒語也可以消災。如果消現前的小災小難,這很簡單、很容易,任何一位佛菩薩的聖號,都可以達成這個目的,誦任何一部經、持任何的咒語,都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但是,如果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成就與阿彌陀佛一樣光壽無量,一定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信受阿彌陀佛萬善萬行總功德回向,也就是接受這句佛號絕對的救度,信與行要圓滿具足。如果念佛,雖然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但內心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充滿了諸多的懷疑,也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在眾生的心中,念佛確實有信與疑兩種心理狀態,如果信的念佛與疑的念佛,一樣都是往生西方報土,這在因果定律就說不通。真因真果、假因假果,這是一定的道理。

  那麼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呢?善導大師在《法事贊》說得非常的清楚明白: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無為涅槃的境界,就是沒有生滅高低之別。“無為”是法藏菩薩以古佛真心,稱性發願、稱性起修所圓滿成就的,所以在佛沒有執著的內心修成建造的淨土世界,就叫做無為世界。我們凡夫在這個娑婆人間所作所為都是有為,因為是意識心、生滅心、煩惱心所流露而出。無為就是沒有執著所為,法藏菩薩發願修行,是沒有執著的心。

  在《無量壽經》說到法藏菩薩發願的心,有兩句經文:“其心寂靜,志無所著。”法藏菩薩思惟、發願是用了五劫的時間。這五劫的時間他思惟要如何以名號來救度十方眾生,那個心是寂靜的。恢復真如本性的佛,心才會安住在寂靜之中,不像我們凡夫,心心念念,妄念紛飛。

  “志無所著”,就是法藏菩薩志願要發願度眾生,是沒有那個執著的心。我們凡夫修行有執著之心,因為是從生滅心流露而出,執著修行的行為,執著修行的功德。以布施來說,會執著行施的我,執著受施的對方,執著布施的東西、金錢。所以凡夫這種修行的心,處處是相應福德,不是相應功德,因為功德要從法身流露。

  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可曾去體會法藏菩薩五劫思惟要度我們的心嗎?如果不曾,你對阿彌陀佛的了解不夠,當然會對名號產生懷疑之心,當然會一邊念佛一邊懷疑往生: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可能?只有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夠嗎?這種疑心就會在心中生起。

  法藏菩薩是用真心稱性發願,所以“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人比者”,一切世間沒有人能夠像法藏菩薩那麼的慈悲,以真心發願,要用名號廣度十方一切眾生。五劫是非常久遠的時間。我們如果從佛號去體會,佛在因地的菩薩階位,為了想出救度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思惟五大劫。這五劫是五大劫,五大劫是千千萬萬億億年,無法計算的時間。

  諸位四眾佛子!我們若從名號當中體會阿彌陀佛為了要救我們,想了五大劫,我們怎麼會不生出感恩的心?內心怎麼會不感動?可是我們若看到這六

  字南無阿彌陀佛的文字相,我們會生出感恩的心嗎?我們會生出感動的心嗎?我們會生出感念的心嗎?看到南無阿彌陀佛,你會將你的身心生命交給阿彌陀佛做主嗎?

  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稱念很簡單,大人、小孩每個人都會,可是每個人對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體會,各有不同,理解也各有不同。你每天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與阿彌陀佛的距離,是親近還是疏遠?這個距離不是有形有相的距離,是內心無形無相的距離,你與阿彌陀佛是很親近還是很疏遠?

  以世間法來講,親戚之間如果整年都不曾互相往來,或者是好幾年乃至幾十年連一通電話也不曾聯絡,雖然是親戚,也會覺得很疏遠;親戚住在兩個地方,雖然距離很遙遠,但是經常電話聯絡或者是互相拜訪,感覺就很親近了。諸位四眾佛子!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內心與阿彌陀佛是親近或者是疏遠呢?

  往生真實報土 非仗彌陀願力不可

  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十方諸佛菩薩的名號,不是都一樣嗎?看你的目的放在哪裡。如果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非念南無阿彌陀佛,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不可。非是自己凡夫之力所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因為“極樂無為涅槃界”,佛的心是無為的心,有修行、有發願,但是沒有執著修行、發願的心。所以,極樂世界既然是阿彌陀佛無為之心所莊嚴而成,凡夫用有為、有漏的修行,怎能相應無為無漏的果土呢?因與果不相契、不相應,所以要捨掉自力心,就是這個道理。你如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化土,九品——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當然你帶著疑心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同樣慈悲憐憫接引。

  所以,疑心念佛有疑心念佛的因果,信心念佛有信心念佛的因果。如果疑心念佛、信心念佛,果報都一樣,這樣就不符合因果定律了。所以在《無量壽經》到了正宗分後面,世尊鼓勵我們淨業的行者,要明信佛智,不要疑惑佛智。佛智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因為佛的智慧選取用名號要救度十方眾生,所以佛智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對六字洪名要明信,不可疑惑。等一下我們再來引用這一段信疑得失之文。

  阿彌陀佛的西方佛國是無為涅槃界,凡夫用有為、有漏、生滅的心修行,怎麼能夠感召無為涅槃不生不滅的西方果土?不可能啊!所以,信受六字洪名無為、無漏的真實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才會感召往生西方果土。念南無阿彌陀佛,用他力心來念,就是可以與阿彌陀佛的願心相契相應。如果沒有與阿彌陀佛的願心相契相應,以凡夫生滅心、意識心、煩惱心、分別心,這是有為有漏的心,要如何相應往生無為無漏的西方果土呢?

  “涅槃”這兩個字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不生不滅,涅者不生,槃者不滅。阿彌陀佛真心發願修行所成就的西方果土是不生不滅,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報土是沒有生滅相。

  西方極樂世界的化土才有生滅相,因為有品位高低的差別。《觀經》十四觀說上輩,就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修什麼樣的因感召什麼樣的果,上品輩在十四觀講得很詳盡;十五觀叫做中輩觀,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修什麼因可以感召什麼果,在中品輩十五觀也講得很詳盡;下品輩是十六觀,在下品輩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修什麼因感召什麼果,在十六觀世尊講得非常詳盡。那麼《觀經》的十四觀、十五觀、十六觀,三輩九品往生的因果,諸位將《觀經》多讀幾遍,便可以明了,西方極樂世界方便化土有品位高低的差別。

  阿彌陀佛的心是已經斷煩惱證菩提的佛心,就已經是平等心了,怎會有救這個眾生來上品上生,救這個眾生來下品下生的差別呢?絕對不會!在佛這一方面絕對是慈悲平等救度任何十方的眾生,因為佛是已經斷除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業盡情空、福慧圓滿的人,佛在因地菩薩道的修行,已經是轉識成智的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所以法藏菩薩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成就佛道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的心是平等心。既然是平等心,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有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這個品位的差別呢?有品位的差別,如果下品下生到了下品中生,就是下品下生滅、下品中生生,這樣就是生滅相。可見有九品之別,非是阿彌陀佛的本意,是因為眾生的修因所感。

  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是心所變現,西方極樂世界方便化土也是如此。不是阿彌陀佛有分別心,你修行比較好,所以給你的品位比較高,你修行比較差,所以給你的品位比較低,不是!在佛這方面來說,都沒有這樣的分別,如果有,就不會成就究竟圓滿的佛陀。實在這是眾生根性千差萬別,修因不同,所以感果不同。

  因如果是多因,果就是多果,因的修行是千差萬別,果的感召就千差萬別。因若是一,果就是一。所有十方眾生都放下自力心,完全依靠阿彌陀佛他力的救度,這個因就一樣,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無為涅槃界,果就一樣。眾生如果執自力心修行,各人修行的用功不同,千差萬別,所以執自力心修行感召得到的果報就千差萬別,各各不同。這就是因果定律啊。

  所以,諸位四眾佛子!你修行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是用自力心還是用他力心,都可以滿足你要成就菩提的心願。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有報土、有化土,根據《無量壽經》世尊開示的經義,確實就是有兩土之別。

  那麼,你要得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九品當中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根據《觀經》十四觀、十五觀、十六觀,三輩九品的修因去起行,自然就會感召你所要得到的果報。

  如果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報土,往生之後身體、貌相、威神、功德——《無量壽經》說,“身相光明,威神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身相、光明、威神、功德,也就是本性的如來智慧德能,就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一樣,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的果報,很不可思議的利益。淨土法門難信之法就是難信在這裡,不斷煩惱證菩提。佛的智慧確實是連二乘人、連菩薩都沒辦法了知的,何況是凡夫呢?

  所以,難信之法,我們要去了解難信的道理在哪裡,才能夠將我們的疑心破除。

  第十、我現在誦經、持咒、拜忏、放生、布施等,這樣修應該可以往生了吧?

  凡夫的疑心確實就是這樣認為:“我很認真在誦經,應該會往生啊。我很認真在持咒,應該會往生啊。我很認真在拜忏,應該會往生啊。我很認真在放生,應該會往生啊。我很認真在布施,應該會往生啊。”這種心還有疑心,還沒有完全了解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救度。

  這種心,信願來講一個譬喻,讓大家更了解。小孩兒如果沒有完全了解父母無私的付出,沒有了解父母絕對的愛心,小孩兒在心中就會認為:我要好好的讀書,爸爸媽媽才會疼我;我要好好幫爸爸媽媽做家事,這樣爸爸媽媽才會愛我。其實在父母的心中,對這個小孩兒有沒有好好讀書,同樣都很疼愛;有沒有幫父母做家事,同樣都很疼愛。父母心確實是如此,不會說這個小孩兒很愛讀書,就很疼愛,這個小孩兒不愛讀書,就不疼愛他了,我相信沒有這種父母。當然,若有這種父母,也是少數。

  佛就絕對不會這樣。佛的心是父母心升華到究竟圓滿,所以佛是眾生的大慈悲父,因為在《妙法蓮華經》世尊說:“三界一切眾生,皆是我子,我即是父。”世尊將三界的眾生當作是他的孩兒。在《無量壽經》世尊也說:“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既然父母疼愛孩子都沒有條件,佛慈悲眾生怎麼會有條件呢?凡情叫做疼愛,法情叫做慈悲;凡情是污染,法情是清淨;凡情是墮落,法情是解脫;凡情是增加生死的,法情是解脫生死的。所以,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慈悲十方的眾生,就是只要眾生念佛,阿彌陀佛就絕對加以救度。用世俗話來說明就是,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疼愛十方眾生。

  諸位!在你念佛的心中,阿彌陀佛如何對待你,你了解嗎?在你的心中,可有將阿彌陀佛當作是你最慈悲的父親嗎?在你的心中,可有將阿彌陀佛當作為你犧牲、奉獻的大慈悲父嗎?在你的心中,與阿彌陀佛的距離是親或者是疏?是近或者是遠?問問自己就知道了。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心對阿彌陀佛的信任到什麼程度?對阿彌陀佛的信賴到什麼程度?如果你認為,“只有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已,這樣功德夠嗎?”那豈不是凸顯你對阿彌陀佛的信任、信賴不夠,也就是你對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信心。

  將凡夫內心懷疑的相狀說的這麼清楚,就是要幫助大家去除黑暗的心,現出光明,打開你的心窗,讓阿彌陀佛慈悲的光明照耀進來。若沒有將窗戶打開,外面的陽光就照不到室內。沒有將你懷疑的心打開、打破,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再怎麼樣的不可思議,也沒辦法進入到你的心中。沒有將這個茶杯的杯蓋掀開,茶水怎麼能倒入杯子裡面呢?將你心中的心蓋打開吧!讓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照耀進來,你就會歡喜念佛。這就是破疑生信。

  第十一、憑我念了這麼多的佛號,也做了不少的善事,往生應該沒有問題吧?

  同樣,這也是疑心的流露。“我做那麼多的善事了,這樣往生應該是沒問題。我修這麼多行了,這樣往生的資糧應該夠了。”信願在修學阿彌陀佛本願之前,確實我每天認真念佛六小時,那個念佛的心也是這樣:“我今天念佛念六小時,這樣往生西方的資糧應該夠了。”“應該”這兩個字,就是懷疑的口氣。我今天為人助念,這樣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應該夠了;我今天流通經教,這樣累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應該夠了。會認為自己做了不少的善事,這樣往生應該沒有問題。

  既然“應該”兩字是懷疑的口氣,就是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事,還沒有決定。就像是參加大學聯考,考試考完還沒有發榜,但是覺得自己就很認真讀書,准備聯考,也覺得考的不錯,可是就還沒有發榜,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考中?譬如說志願是要讀東吳法律系,但是沒有發榜,就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考上?“可能、應該”會考上才對,這種的心就是還在懷疑的階段。從發榜出來以後,才知道我考中了。東吳法律好比說五百分,我考五百分了,所以可以到東吳法律系讀書了,這就是已經決定了。若還沒有決定,那個心當然就還不安。

  第十二、會不會是念佛的方法不對?

  念南無阿彌陀佛,心中認為:我念南無阿彌陀佛,用這樣的方法來稱念,這樣對嗎?我念四字與念六字,要用什麼方法來念?在念佛的方法上用功夫。不知道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可以使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所以才會在念佛的方法上注重。

  一個小孩兒若體會到父母付出的愛心,這個小孩兒要叫父母,他會在叫父母的方法上想半天嗎?爸爸媽媽對我這麼好,為了我的三餐每天奔波勞碌,為了要照顧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應該要怎麼樣感恩爸爸呢?我是要叫他“爸爸”?或是要叫他“阿爸”?還是要叫他“爸啊”?還是要叫他“爹地”?會在這邊下功夫嗎?不會吧!那份感念父親付出的心,自然會叫出爸爸。叫“爸爸”的這個方法,和叫“阿爸”這個方法,和叫“爸啊”這個方法,只不過是代表這個小孩兒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任何的方法都無妨。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用唱的,唱六字兩音: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和念四字四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一樣都在念佛!

  不是在這個念佛的方法上認為能不能往生,不是在這邊;是這句佛號,你念四字、念六字,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念,阿彌陀佛都對你慈悲憐憫救度。要在這句佛號阿彌陀佛要救度的願心用功夫才對。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對阿彌陀佛要救度你,到底了解多少?如果你一知半解,當然內心會不安念佛;你若了解了,當然就會安心稱念。

  第十三、再怎麼念佛,都沒有往生的把握,這樣可以嗎?

  為什麼信願要將凡夫懷疑的心相講的這麼詳盡呢?就是要幫助大家去除疑心,歡喜安心念佛。因為懷疑阿彌陀佛名號救度的心會因疑生障,因為懷疑而不想念佛,退失道心,甚至有的連相信都不要。因為不相信,所以根本就不想念佛,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不信、懷疑的心,應該要將它去除掉。如果沒有聽經聞法,沒有研究淨土的經論,要如何去掉這種不信、懷疑的心呢

  源信大師在《往生要集》設一個問答,這個問答設的很好:

  問:不信之者,得何罪報?

  不相信念佛能往生,不相信淨土法門,不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這到底得什麼樣的罪報呢?

  答:《稱揚諸佛功德經》下卷雲:“若有不信贊歎稱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而謗毀者,五劫之中,當墮地獄,具受眾苦。”

  源信大師引用《稱揚諸佛功德經》的經文來說明,不信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而毀謗的人,在五劫之中墮落地獄,受盡苦楚。

  不信、不贊歎、不稱揚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就是煩惱很重的人。聽到念佛能往生,開始排斥、反感、懷疑:“哪有可能念佛就能往生?”這種的人不是沒有學佛的人。學佛的人也會這樣認為:“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有這麼簡單?”“吃不到三把空心菜,就想要上西天。”這種的佛弟子不是沒有,信願就曾經遇過。

  所以,不相信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他當然就不想念,不想求生西方淨土。不想念、不想求生西方淨土,果報當然是繼續六道輪回。要憑他自己修行的功夫,可以斷煩惱、可以證菩提嗎?誦經、持咒、朝山、拜忏,修諸六度萬行,可以將見思二惑斷除嗎?如果有這個本事,當然很值得贊歎,是很了不起。可是真正的用功起修,有這個本領嗎?

  如果見思二惑沒有斷盡,還不想仰靠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救度,那當然只有六道輪回而已,不然還有路可以走嗎?要斷見思二惑,說是很簡單,要做到是非常困難。印光大師在《文鈔》開示:“斷見惑猶如斷四十裡的瀑流。”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何況思惑呢?”斷見惑就這麼困難了,何況是斷思惑?見惑就是我執,要斷除就很困難。學佛修行的人,只要看個兩本經教,大家也會知道這個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和合,是因緣所生法。知道是知道,可是要將我執斷除,卻是非常的困難。哪一個佛弟子不知道自己內心的貪、瞋、癡三毒煩惱會毒害自己的法身慧命,可是什麼人將貪、瞋、癡的三毒煩惱伏斷?你我什麼人起心動念不會有貪、瞋、癡的三毒煩惱?唯有佛菩薩才沒有,凡夫什麼人沒有?

  那麼,念南無阿彌陀佛,正是要斷煩惱、證菩提,在娑婆因地,我們沒這個功夫本事沒關系,我們藉佛祖的力量,阿彌陀佛的蓮台來迎,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清淨、涅槃、無為的西方佛國,決定是斷煩惱、證菩提。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便罷,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成就菩薩乃至成佛。《阿彌陀經》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每一個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通通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三不退轉的菩薩,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

  凡愚不解如來意 切忌妄評彌陀教

  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對阿彌陀佛了解了嗎?不了解,不肯去了解,還毀謗,就在五劫之中墮入地獄,具受眾苦啊!——世尊在《稱揚諸佛功德經》悲愍的開示。所以有的人還不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教理,都還沒有深入去探討,就開始排斥、反感甚至毀謗,說阿彌陀佛的本願是邪法。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每天在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講阿彌陀佛的本願是邪法,結果造下墮落地獄之因,將來要具受眾苦,實在是很可憐啊!

  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那麼多,浩如煙海,什麼人可以將八萬四千法門的經教都融會貫通?如果是佛菩薩再來人,就另當別論,如果是凡夫眾生,愚癡無智,有限的精力,什麼人將《大藏經》讀到融會貫通?若將一宗、一派、一門、一法的經論讀的很深入,融會貫通了,就很不簡單很不簡單了,別說八萬四千法門融會貫通。《新修大正藏》一百巨冊,每一冊都這麼厚,經文的字很小,像螞蟻一樣,什麼人有那個本事將《大藏經》讀一遍?讀一遍也不一定能融會貫通,融會貫通也要做到才有用,不是讀了、懂了、貫通了就有用了。

  信、解、行、證,是修學佛法的歷程,相信接納是最初的第一步。阿彌陀佛的本願你都不信了,你怎麼會認真老實稱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報土!相信,了解了,起修,才能證果。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是相信阿彌陀佛為我們發願修行是真實的;相信了,進一步去了解淨土三部經世尊如何解釋淨土法門,如何介紹西方依正,如何說明法藏菩薩的發願,如何修行往生西方;了解以後,實地去行,照世尊的開示奉行;然後往生西方,證悟菩提。信、解、行、證,這是我們修學佛法一定的過程。

  所以,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嗎?問問自己便可以明了。

  “再怎麼樣念佛,都沒有往生的把握,這樣可以嗎?”這種心就是疑心,為什麼呢?無論如何念佛,都對往生沒有把握。如果前面的信與解做不好,後面的行當然會修不好。對阿彌陀佛的名號了解不夠,對阿彌陀佛的佛心了解不夠,對阿彌陀佛的救度了解不夠,信與解就出了問題,後面的行與證當然就有問題。

  第十四、念佛多年了,怎麼感覺索然無味,問題出在哪裡?

  這是有些念佛很多年的人,所起的疑心:“我念佛這麼多年了,怎麼感覺索然無味,到底問題出在哪裡?”自己也不知道。有的人念佛七年退道心了,不要念佛了;有的人念佛三、五年,覺得念佛也沒有什麼,不要念了。這都是因為信解淨土法門不夠,所以產生行因為種種的考驗而退失。

  第十五、總是莫名地覺得似乎念佛太少了,這樣能往生嗎?

  在他的心中覺得:念阿彌陀佛太少,這樣能往生嗎?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決定在念佛的數目。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念如果想:我念佛就要念多才能往生,念少就不能往生。那就是將這句佛號當作在積功累德,念越多功德越大,念越少功德越小。很多人的想法都是這樣。

  佛號的功德,早在法藏菩薩成佛的當下,就已經同時具足。完成了六度萬善萬行的總功德,法藏菩薩成佛,所以佛號的功德是滿分,念一句、念一百萬句,功德都一樣。若用他力心來念,每一句就都是滿分的念佛。信心的念佛,就是滿分的念佛;當然,疑心的念佛,就不一定是滿分的念佛。認為我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一分,念兩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兩分,念越多句,功德越大。將功德當作是自己念佛數目的多寡在累積,這種心豈不就是疑心?

  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懷疑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兩句也是一樣懷疑,念十句也是懷疑,念一百句也是懷疑,念一千句也是懷疑,念一萬句也是懷疑,念一百萬句也是懷疑,念一千萬句也是懷疑,念一億句也是懷疑。一句的念佛是疑心的念佛,句句的念佛都是疑心的念佛。

  那麼,一句的功德不夠,兩句的功德就夠了嗎?兩句的功德不夠,三句的功德就夠了嗎?三句的功德不夠,四句的功德就夠了嗎?十句的功德不夠,一百句的功德就夠了嗎?一百句的功德不夠,一千句的功德就夠了嗎?以此類推,信願要反問你:哪一句的功德才夠?哪一句佛號的稱念功德才夠?你認為一億句,那個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就夠了嗎?一億句的名號功德,也是從一句一句、一句一句一直累積到一億句的啊!

  如果說念佛功德,是要一天念一萬句,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夠,那麼法藏菩薩發願要救度我們,一定會在因願文講清楚說明白。可是法藏菩薩在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因願文當中,並沒有要求我們眾生一天佛號要念幾句,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才夠,並沒有啊!法藏菩薩發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既然法藏菩薩誓言乃至十念,“乃至”這兩字就是沒要求眾生一天一定要念佛多少,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才夠,並沒有這樣的要求啊!若法藏菩薩有對眾生一天念佛要念多少這樣往生的功德才夠,他一定會說清楚。“乃至”是不定之詞。法藏菩薩若有要求眾生一輩子念佛的功德要多少,才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定會在因願文說明白。可是法藏菩薩並沒有啊,他只有誓言說:“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每一個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得遇佛號的因緣也各有不同,要怎樣定數目呢?定數目,對十方眾生來說,就有很多人不能。譬如說一輩子一定要念佛號念到一萬句,這樣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說法藏菩薩這樣定條件,那麼很多人就沒有辦法一輩子念佛號念一萬句,因為有的人是在臨終要死了,才遇到善知識為他助念開示,那個時候,他的生命剩下念三、五句的佛號而已,或者是他的生命剩下念一、二十句的佛號而已,那個時候,他要怎麼念到一萬句呢?

  尊依法藏悲心 弘傳彌陀教法

  所以,我們要站在法藏菩薩發願用佛號要救我們的立場,來思惟淨土的教義,這樣我們的心中,才不會產生念佛的疑心,才不會產生念佛的盲點。本願就是站在阿彌陀佛要救度眾生的悲心立場,來顯揚淨土法門,實在是真實的淨土教法,是我們末法時代凡夫眾生安心念佛之道。同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疑心的念佛,內心很不安;信心的念佛,內心非常的安穩,你怎麼不要呢?

  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心到底是如何對待阿彌陀佛,如何對待你自己?當然,決定權在你。但是阿彌陀佛是如何的對待你,你不能不知。如果你不知道,當然你的內心就會恐惶不安。你疑心念佛、信心念佛,阿彌陀佛都一樣慈悲救度你。在你的心中,念佛是安穩與擔心的差別而已。你要怎麼樣對待你自己,那就在你了。

  第十六、現在死了怎麼辦,一定能往生嗎?

  這個疑心,一般的人比較沒有,因為無常觀比較重的人才有這種心念:我現在若死了,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佛弟子有的人生死心確實很殷重,但是有的人的生死心就很薄弱。有無常觀的人,會將每一天當作是臨終日,會將現在當下當作是臨終時,所以古德教我們無常觀的道理,日日是臨終日,時時是臨終時。

  如果信願請問諸位四眾佛子:現在若“九二一”大地震重現,房子因為大地震倒下來,將自己壓死,你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有這個把握嗎?“九二一”大地震是發生在半夜,一點多的時候,很多人是在睡眠之中,房子倒下來就壓死了,甚至還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如果希望在臨終有正念,可以感召佛菩薩現前,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這個躺在床上睡覺,突然大地震,房子倒下來壓死的,要怎麼有臨終正念呢?飛機如果在三萬公尺的高空,突然間解體爆炸,要怎麼有人助念呢?要怎麼起正念呢?念頭就還沒有准備要死就已經沒命了,人命這麼無常。

  世尊在《四十二章經》跟我們說:“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過了一生了。所以生死的大事,若不是在現在平生這口氣還在的時候就了辦,等待到不可知的未來,在臨終之時。那種等待的心、寄望的心,豈不就是不安?所以我們將生死大事,現在在平生之時,好好聽經聞法、精進念佛,將往生決定、生死了辦,將來臨命終,死緣來臨,我們捨了業報體,神識自然就業卸娑婆,神登極樂。一棵樹每天都向西邊傾倒,這棵樹將來無論什麼人用斧頭,從哪一個方向砍下,它一定倒向西邊,這是一定的道理。這是世尊在經典的譬喻。

  我們每天都是走向西方佛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就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救度有信心,現在當下就決定,那麼無論什麼時候,在什麼樣的死緣之下離開娑婆,都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諸位四眾佛子!在你的心中,有這份往生決定的信心嗎?現在若死緣來臨,捨報了,你有決定往生的把握嗎?如果你回答信願說:“有!我有決定往生的把握!”那麼你憑借的是什麼?這第二個問題,我問你,你可能就回答不出來了。你憑借的是什麼?是你自己念佛的功夫,使你有往生決定的把握呢?還是你願生西方不變的堅心,使你有往生決定的把握?或者是你認為說,我念佛這麼的精進用功,將來臨命終就算有任何病苦,我也一定有正念,使你有往生決定的把握?是什麼樣的道理使你認為你往生決定?你這種把握的心是根據什麼?

  如果根據你自己這方面,無論你念佛的功夫多好,無論你願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如何堅心,無論你一天佛號念多少,只要決定在你自己這一方面,是生生滅滅啊!你現在認為你將來臨命終絕對有正念,突然間“砰-”一聲——地震,房子倒下來壓死了,在睡眠中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要怎麼有正念啊?遇到很大的考驗,婚姻破裂、傾家蕩產、得到癌症、子孫不孝、家庭破碎、事業失敗,人生只要這些橫逆考驗一來,就可以看出對佛祖的信心是不是夠。很多在家居士,為了家庭、為了事業、為了三餐、為了妻子,是非常的勞碌——“念佛用功?賺錢比較好啊!”事實是這樣。這都是佛弟子修行的種種,我們把它拿出來講,也無非就是要來幫助大家。

  往生決定信心 仰賴阿彌陀佛

  在你的心中,念佛,到底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嗎?假使同樣的問題,換大家來問信願,我就會跟大家回答說:“我有往生決定的把握。”不是因為我自己是多麼的精進用功,不是因為我有絕對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決心,不是我念佛念的多麼勤勞,不是!是因為阿彌陀佛對我這種眾生,無論如何絕對的救度!阿彌陀佛要救度我的心不變,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在這句名號是始終如一;阿彌陀佛要救度我,他有大神通、有大慈悲、有大道力,我就是被火燒死,他也會救度我;我被水淹死,他也會救度我;我晚上在休息的時候大地震,房子倒下來壓死,他也會救度我。他的大慈悲、大神通、大道力,知道我什麼時候娑婆的死緣到了,極樂的往生法緣具足,阿彌陀佛知道啊!我不知道沒有關系,阿彌陀佛知道。所以我將我的身心生命交給阿彌陀佛,我依托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所以生死的大事我不用操心,阿彌陀佛會成就我。

  我能往生決定的信心,是建立在阿彌陀佛這裡,不是建立在我自己這裡。自力與他力,就是如此的分別而已。所以我安安心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內心對阿彌陀佛有無限的感激。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歡喜、自在、安心的念佛,本願念佛、信心念佛、他力念佛,信願的念佛是這樣。

  在我遇到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前,我也是很認真用功念佛。一天念佛六小時,難道不用功嗎?可是念的內心很不安。一邊拜佛一邊擔心:我這樣拜能夠忏除業障嗎?能夠往生西方嗎?一天念佛六小時,我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應該是夠了。如果不夠呢?每天為人助念、發心講經、流通經教,真心付出,累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但是不知道資糧要累積多少才夠?這樣的心不是疑心嗎?有時候比較沒空,佛號念不到六小時,晚上要休息,內心很不安,再爬起來,一邊打瞌睡一邊念佛,這種狀態信願以前都經歷過了。很多念佛的行者,現在還停留在信願以前不安的念佛狀態。

  諸位!要怎麼樣對待你自己,當然決定權在你。信願將安心念佛的彌陀教法講給大家明白,你若願意好好的善待自己,多用心去了解阿彌陀佛吧!阿彌陀佛是我們眾生生死解脫的救主,你對他不了解,你怎麼會安心念佛呢?西方佛國是我們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你沒有詳細的知道,你怎麼會真的想要去呢?當然還會貪戀這個世間的五欲。

  這段凡夫疑心的心相,我們已詳盡的探討完,也無非透過了這十六種凡夫疑心的相狀,來幫助大家看清自己念佛的心。如果你是一位對南無阿彌陀佛純真無我信仰的淨業行者,在你的心中沒有這十六種或者是其它的疑心相狀,信願贊歎你;如果有,信願這些開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將懷疑黑暗的心徹底消除,藉著阿彌陀佛慈悲的光明照耀,打破你內心黑暗的疑心。這樣明來暗去,心中有了佛的光明,當然歡喜踴躍,感恩念佛,這是一定的心理。

  以上種種皆是疑心之相,不勝枚舉。此類之心,皆是懷疑彌陀本願之心,若不掃除,難以往生彌陀真實報土,故親鸾大師言:“就是這一念,使人三世流轉。”這一念指的是疑心。

  親鸾大師所開示的這句話,實在講的太好了,因為世尊在《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開示說,懷疑阿彌陀佛的智慧,這樣的心會墮地獄受苦。經文世尊說:

  是故彼佛,號:無礙、無對、清淨、智慧、歡喜等,智慧無礙故,威神力也無礙;神力無礙故,大慈悲也無礙。是故濁惡世一切有情,若以有礙小智,有疑於佛無礙智、不可思議智、不可稱量智、大乘勝智、無等倫最上智,疑惑不信。以疑惑故,無數多劫中,墮曾婆羅獄,或入頻陀羅獄,受苦無窮,無有出期。

  這段《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的經文,是世尊苦勸我們眾生,要明信阿彌陀佛的智慧。

  阿彌陀佛的智慧,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因為名號是法藏古佛以智慧選取要救度眾生的方法。所以阿彌陀佛的智慧,我們如果懷疑,會受到什麼樣的苦報呢?在經文世尊說:“以疑惑故,無數多劫中,墮曾婆羅獄,或入頻陀羅獄。”曾婆羅獄、頻陀羅獄是地獄。因為懷疑佛智會墮地獄,受苦無窮,無有出期。如果沒有世尊在經上的開示,我們也不知道,懷疑佛的智慧,竟然罪過會這麼大。所以親鸾大師說:“就是這一念,使人三世流轉。”這一念就是疑心,疑心當然就會因為對阿彌陀佛名號懷疑,不想稱念,退失道心,所以繼續三世流轉生死。(選自《彌陀本願問答》)。

 

上一篇:拜了一輩子佛,還差了一炷香
下一篇:信願法師:念佛即蒙攝本願最為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