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元淨神僧九九歸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九月的一天,大師元淨說講究畢,如往常一樣來到禅房外聽歸山的群鳥與溪流的交響,他下意識地想起一個數字八十一。他今年八十一歲了。在他初生時,仍有一個八十一,神秘的數字:他一生下來左肩的肉便如袈裟一樣隆起,家裡人為此惶恐不已,擔驚受怕地過了整整八十一天,它才消去。父母後來醒悟,或許這孩子非塵網中人……

  他們猜的很對,到十歲時,他便出家了。此後的歲月他生活得很是清淨閒淡,十八歲時,隨慈雲學習,沒過幾年就很有造詣,常常在大悟了困繞多日的疑惑之後激動得泣下如雨,就這樣在清燈黃卷中摸索了十五年。他的名聲漸起,杭州太守呂溱請他住進大悲閣,並上奏本。皇帝賜他紫衣與“辨才”的名號。這一切他都微笑著接納,接納之後也就放下了。嘉祐年間(1056一1063年),中翰沈遘巡視杭州,見上竺寺闊大,適於宣講,便請他去居住。這樣一來,學徒大增,只得擴建僧捨。元淨說法不分晝夜,但有個規矩,他說:“凡鬼神,威德修煉不到家者,白天不許來,夜裡無人時,才能來聽。”元淨為了供奉佛陀,不止一次焚燒手指,到後來兩手加起來才剩五個,徒眾無不感佩。其中一個,想效法老師所為,元淨當即喝止:“修道豈能亦步亦趨,象我這樣的人才能這樣做。修行西方淨業,只在時時留意,須臾不得廢棄。”說得徒弟唯唯而退。有時他也向大士祈禱,要求自身放光,一求便應。熙仲與他對面而食,忽然見他眉目間靈光閃耀,熙仲一陣狂喜,猛然探身去抓。飯撒了一地,手裡是數枚捨利子。元淨見熙仲驚愕地望著他,只是笑一笑,仍低頭吃飯。此後徒眾們常常在他的臥榻上覓到閃閃發光的捨利子。

  然而也有出現麻煩的時候。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杭州太守祖無擇入獄,元淨因鑄鐘的緣故也受牽連,不過沒多久便被釋放了。剛安定下來,便又有人眼紅寺院所得財物豐厚,倚仗權勢強占了,徒眾紛紛作鳥獸散。元淨對所有這種紛亂不以為意。只過了一年,霸占佛寺者便敗露了,他又回寺中,徒眾也紛紛返回。趙清獻與他交游多年,見狀作贊道:“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歸,道場重輝。”不久便辭謝,隱居到南山的龍井,也間或出來一次,在南屏與靈山祖場講道,多是俯就僧俗大眾的赤誠而已,常是席不遐暖便告退。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文豪蘇東坡出鎮杭州,遍訪山僧野客。一次問元淨道:

  “北山中道行如法師這樣的有幾個人?”

  “僧人中多有密行,不能遍識。”巧妙地避開了與人爭短長。

  東坡有個兒子,到四歲還不能走,便捨他出家,元淨為小孩摩頂,沒幾天就歡蹦亂跳如同正常小兒,東坡連連稱善。

  秀州嘉興縣令陶彖的兒子被鬼魅所祟,恰好元淨來到,陶拿香前來恭請,便隨他到家。小兒正左搖右擺,口中念念有詞,兩眼迷離。元淨雙目灼灼,小兒一見渾身一激凌。元淨盤腿而坐,將小兒拉至跟前問道:

  “你住什麼地方?為何到這裡來了?”

  “會稽以東,卞山南面是我的宅院,那裡古木蒼蒼。”小兒怯怯地答道。

  “你姓什麼?”

  “吳王山上無人處,幾度臨風學舞腰。”小兒說起了謎語,他狡黠地打了一眼元淨。

  “你姓柳嗎?”元淨不假思索地問。

  小兒眉開眼笑,元淨默思不語。

  “哼!你自無始以來,迷失本性,追逐外物,反為外物所制。沉溺於淫邪穢污,漂流放浪,歷盡千劫,尚不能自行解脫,墜入魔趣之中,橫生災害,禍及無辜。你現在應當知道,魔便是非魔,魔便是法界。我當為你宣說《首楞嚴秘密神咒》,你要仔細聽講。痛自悔恨,述說以往的過失,返歸本來的清淨。”

  小兒聽元靜咒完,大聲哭號,不再答話,自此便恢復了常態。

  有位李生,有才辯而少操行,想隨元淨出家。東坡為他去說情,尚未說出姓名,元淨便擺手道:“不行,不行。”仿佛預先知道一樣。秀州有個狂僧號回頭,常以旁門左道迷惑眾人。一次忽然興起念頭,說要建大塔,為吳地人聚福。行施者絡繹不絕,回頭心中大喜。但入杭州前,卻犯了猶疑:元淨如何能欺瞞得過?左思右想,只得派人帶著十萬錢前來,說是供養僧人用。元淨不動聲色:“以建塔的淨財來給僧人買飯,教有明文,不許互用。”狂僧大慚而止。

  日子不知不覺地過去,轉眼間元淨便八十一歲了。他知道這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從生命的起點到生命的終點,從八十一天到八十一年,一個多麼完美的契合,他的時間到了。他告訴僧眾他們該另尋良師,便進入方圓庵中靜坐,不見客,不飲食,不言語,一連七天,窗外的清流與飛鳥依舊發著自然的聲音。

  第七天,他留下最後的偈子,便右脅著地,側臥而亡。

 

上一篇:一代高僧海山老和尚千辛萬苦的求戒學經路
下一篇:有恩不能用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