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羅什像
鸠摩羅什,原籍天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善般若,並精通漢語文,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於是備受矚目和贊歎。公元383年前秦大將呂光攻破龜茲時被俘,次年被押往後涼。在東晉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興派人迎至長安(今陝西西安石井阿姑泉歡樂谷)從事譯經,成為我國一大譯經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譯出《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妙法蓮華經》、《維摩诘經》、《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和《大智度論》等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於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诠顯無礙,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於佛教的發展,有很大貢獻。所介紹之中觀宗學說,為後世三論宗之淵源。佛教成實師、天台宗,均由其所譯經論而創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稱“什門四聖”。道桓、昙影、慧觀、慧嚴、僧肇、竺道生、道融、僧叡,被稱為“什門八俊”。另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釋僧,釋昙影,釋慧嚴,釋慧觀,釋道常(恆),釋道標被稱為什門十哲。
中國之佛教由鸠摩羅什而面目一新
有鸠摩羅什而有良好之譯本,系統之教義,佛典漢譯之泰斗。關於鸠摩羅什的傳記,最主要的有三篇:南朝梁僧祐撰《出三藏記集》卷十四的《鸠摩羅什傳》;梁慧皎撰《高僧傳》卷二的《晉長安鸠摩羅什》和《晉書》卷九十五《藝術傳·鸠摩羅什》。此外,在佛教典籍中亦有部分摘要記載。以上三篇文獻,《出三藏記集》與《高僧傳》內容大部相同,少部分有差異。而《晉書》內容是以上兩篇的摘錄和縮編,但有很大的增添和刪減。
鸠摩羅什,其人真實生平,頗具傳奇:公元385年,姚苌殺掉苻堅,於長安確立後秦。不久姚興即位,橫掃前秦、西秦、後涼,雄霸北方,國勢大增。姚興推崇儒學和佛教。於是,後秦逐步發展成為十六國中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國家。公元401年,姚興打敗後涼呂隆,迎請鸠摩羅什到長安,尊奉為國師。
鸠摩羅什是天竺人,漢語譯作“童壽”。他七歲時就跟隨母親出家,每天誦一千偈,三萬多言。二十歲時,受戒,學習《十誦律》,後赴龜茲(現為新疆),習學大乘。其母曾告之,他將去往東土傳經說法,途中將歷盡坎坷磨難。
兩晉列國混亂,其中人才爭奪成為一大熱點。公元382年,苻堅派骁騎將軍呂光攻打龜茲,臨行前在宮中對呂光說:“帝王應天而治,以愛民如子為本,並不是貪愛人家的地盤就去攻打,實在是因為那裡有懷道之人。聽說西國有個鸠摩羅什,深解法相,善明陰陽,是後學的宗師,朕非常想念他。賢哲是國家的大寶,如果打下龜茲,立即用快馬把他送回來!”
呂光卻沒有法眼,俘虜了鸠摩羅什後,看不出他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其時,鸠摩羅什三十出頭,呂光見他如此年輕,就當作凡人戲耍,硬逼著鸠摩羅什與其表妹龜茲公主成親。鸠摩羅什怎麼也不肯答應。【光遂破龜茲,殺(白)純,立純弟震為主。光既獲什,未測其智量,見年齒尚少,乃凡人戲之,強妻以龜茲王女,什拒而不受,辭甚苦到。】習學大乘的鸠摩羅什,愧悔萬分,痛不欲生,求死不得,後為弘法,忍辱而生。
呂光又讓鸠摩羅什騎牛、騎烈馬,想把他摔下來。但鸠摩羅什忍辱負重,沒有一句怨言。呂光也覺得不好意思,只好罷手。回軍途中,呂光聽說苻堅兵敗淝水,就在姑藏(現甘肅涼州)建立後涼國。鸠摩羅什為他謀劃軍機,盡管無法傳授佛法,但志心不改,仍潛心學習漢語,直至精通圓熟,為以後弘法傳教做准備。
公元401年,後秦姚興為延請鸠摩羅什弘法傳教,而發兵後涼,大敗涼軍,迎鸠摩羅什入長安,並拜奉為國師。至此,鸠摩羅什到達東土傳經之路,長達十六年!時年五十八歲。 從此,鸠摩羅什在長安逍遙園和西明閣譯經說法,招收弟子,由國家出面,他組織、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經譯場。 鸠摩羅什為人仁厚,待人誠懇,空虛我見,善循循善誘,佛行事業,終日不倦。
國君姚興常常對鸠摩羅什歎說:“大師聰明超悟,天下無雙,可不能使法種無嗣啊!”總覺得鸠摩羅什如果不能留下後代,是極大遺憾。為能讓其留下"法種",姚興遂強逼鸠摩羅什接受伎女十名,不讓他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捨,殷勤款待。隨,鸠摩羅什“一媾而生二子”。【什為人神情朗澈,傲岸出群,應機領會,鮮有論匹者。笃性仁厚,泛愛為心,虛己善誘,終日無倦。姚主常謂什曰:大師聰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後世,何可使法種無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自爾以來,不住僧坊,別立廨捨,供給豐盈。】當時眾人對此議論紛紛,毀譽漸起,甚至有人以此效仿。為能弘法傳經,鸠摩羅什仍然忍辱負重,每到講學時,總先語重心長:“好比臭泥中開蓮花,只采蓮花,莫取臭泥。”
鸠摩羅什不僅培養了大量人才,最大偉績就是翻譯佛經
從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長安至公元413年圓寂,十二年中,他在弟子的幫助下譯經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譯筆忠於原文,圓通流暢,典雅質樸,並糾正了四百年來他人譯經之誤,成為後世流傳最廣的佛教經典。
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羅什,對眾人起誓:“假如我所傳的經典沒有錯誤,在我焚身之後,就讓這個舌頭不要燒壞,不要爛掉!”不久,鸠摩羅什圓寂,在逍遙宮依佛制焚身,火滅身碎後,惟有舌頭完好無損。三寸不爛之舌,證顯鸠摩羅什之誓。
鸠摩羅什大師圓寂後火化,有舌頭捨利。羅什大師的舌捨利,在甘肅祁連山腳下的武威,市中心有鸠摩羅什寺,還有他的舌捨利塔。 鸠摩羅什生平故事,依據《佛教的故事》一書(無礙編著)及新疆電視台《絲路的發現》欄目“鸠摩羅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