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咒頌念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二十 第五十六章 識陰區宇十妄立因果之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卷第二十 第五十六章 識陰區宇十妄立因果之一 內容提要: 識陰區宇十妄立因果: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五、立妄求因成妄冀果,六、立虛無心成空亡果,七、立固妄因求長牢果,八、發邪思因立熾塵果,九、立精應心成趣寂果,十、立覺密心成湛明果。這十種禅定中的妄立、妄成,常使修行者中途成狂,因為依於迷惑,還未滿足便以為已經滿足證,都是自己心中識陰交互作用的結果。眾生愚癡迷亂,遇到這些問題,各憑自己的既得知識及思維定勢作出結論,都認為自己作出的結論是終極真理,說大妄語,自诩已滿足無上菩提。其結果,若不是受外道邪魔影響墮無間第獄,便是滿足於聲聞、緣覺二乘,不求增進。 原文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1,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溫陵曰:通敘行滅識現也。行為世間遷流之體性,擾動生機之綱紐,補特酬業之深脈。能隱晦性天,馳逸六根,汨擾內湛,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故行陰盡者,生機綱紐倏然隳裂,補特深脈感應懸絕,而性天將大明悟,六根無復馳逸。以不馳逸,故內外湛明。以無樞穴,故入無所入。反動而靜,深之又深,故曰內外也。涅槃性天為五陰所覆,昏如長夜前三陰盡,如雞初鳴,雖為曙兆,猶沉二陰,精色未分。此行陰盡,如雞後鳴,惟余一陰,故將大明悟也。受命元由,識陰也。以行滅識現故深達,無樞穴故可觀,無遷流故可執,無生機故不召,遂了十方依正皆識所變,故已獲其同。性天精色雖未明徹,而幽秘之相,已漸發現,此識陰之相也。) 【注】 1 雄雞後鳴之時 前三陰盡時,比喻作雄雞初鳴,預示將見曙光。到行陰盡,比喻作雄雞後鳴,曙光初現。 白話解 佛接著說:“阿難,修三摩提的善男子,行陰已盡的,世間微細煩惱所生的幻相,都不能擾,從而破除了一切妄想的生機。已徹底遠離我、人、眾生等一切有為相,趣向圓明了悟的大涅槃,像是雄雞後鳴之時,瞻望東方,已露曙光。這時,六根虛靜,不再向外馳逸;內外湛明,外塵無處可入。深深通達十方十二類眾生所依因緣,知其妄根,同是六根六塵與第七末那識所生。離了妄識,便不會再招各類妄想眾生。雖未得明徹,已初窺識陰奧秘。這便是處於識陰區宇的狀態。 原文 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 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2,以為其本。 (溫陵曰:群召同中,即十二類之命元識陰也。若於此中以定慧力消磨六門,使根合而不分,界開而不隔,則見聞圓通,六根互用。由是,外之世界,內之身心,無復留礙,此識陰盡之相也。性本一真,由塵隔越;性用之間,同異失准,名為命濁,故識盡則超之。識乃妄覺影,明元無自體。由顛倒起,故名網象虛無顛倒妄想。) 【注】 2 罔象虛無顛倒妄想 罔象,指因藏識作用引起的不思議變的景象。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最後都回到哲學高層次的抽象。在抽象的原理中,孰真孰妄,往往是失去之毫厘,謬之千裡。在識陰區宇中,如果是片面地、孤立地、用靜止的觀點分析問題,鑽牛角尖,必然是謬種流傳,作繭自縛。用常態思維分析不思議變的如幻境界,永遠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必然是顛倒妄想。 白話解 若明了十二類眾生都是諸識所生,消磨六門,能開能合,六根歸一,歸於妙如來藏。一根動時,六根互用,都得清淨。內照微細身心,外觀十方世界,明徹猶如琉璃,便說是識陰已盡。 若識陰已盡,這人則能超越命濁。引起識陰作用的因由,根源在於罔象虛無顛倒妄想。 一 立所得心 成所歸果 原文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曶,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谛1,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2。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注】 1 娑毗伽羅所歸冥谛 娑毗伽羅,外道師名。對如幻三昧中的現象,尋求其發生的初始原因,求之不得,卻又不懂如來藏的作用,便推想冥冥中有個不可知的主宰者。這種觀點,稱為冥谛。 2 立所得心成所歸果 《楞伽經》說,“如”離心,即是離想,有少許想都不是“如”。有立即有想,有果即有相。不管立的是什麼因心,求的是什麼果相,都是妄立因果。只有持無生滅的干慧地心,才能得如來正覺。 白話解 阿難,應當知道,行陰已盡的善男子,歸於識元,確立識界。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六根功用歸於一心,善觀十方眾生,融通無二,圓融歸於識元。本來可得圓明本心。但是,若把心中眾生的本因歸於真常,以此為勝解,便在因與所因的問題上鑽進了死胡同,娑毗伽羅的冥谛之類,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一種妄立因果,立所得心,成所歸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從而生外道種。 二 立能為心 成能事果 原文 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白話解 阿難,又應當知道,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若把所歸的識元都歸於自體,認為世界十二類所有眾生,全從自己心中流出,以此為勝解,這人便在能與非能的問題上鑽進死胡同。大自在天之類,化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二種妄立因果,立能為心,成能事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從而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三 立因依心 成妄計果 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鹹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沉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1。 【注】 1 生倒圓種 認為“我”能生“物”的觀點,生“我遍圓種”。倒過來,認為“物”能生“我”,便是生“倒圓種”。 白話解 又應當知道,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若自己找到神我、士夫等等作為歸依,以為自己身心眾生以及十方虛空,都從此流出,以此為真常,此處無生無滅。卻又計著顯現在眼前的眾生相是為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如此混亂不清,還認為這是勝解。這人便在常與非常的問題上鑽進死胡同,自在天之類,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三種妄立因果,立因依心,成妄計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從而生倒圓種。” 四 計圓知心 成虛謬果 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1。 【注】 1 生倒知種 以顛倒妄想為真知,稱為倒知種。 白話解 又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若認為能知與所知都圓遍十方界,稱十方草木同人一樣都是有情之類。草木可以成人,人死後回歸成草木;不論是人還是草木,都能遍知遍覺。以此為勝解,這人便在知無知的問題上鑽進死胡同,婆吒散尼計著的一切能覺的外道之類,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四種妄立因果,計圓知心,成虛謬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生倒知種。 五 立妄求因 成妄冀果 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並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1。 【注】 1 生顛化種 妄求顛倒變化,稱為顛化種。 白話解 又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如果在六根互用中,暫得隨順,便希冀能得圓融變化,希冀求得火中光明,水中清淨,隨風周流,隨塵成就。他們認為四大常住,而四大是造一切色之本,能生一切色。把地水火風等客塵計著是能生一切色的本因。以此為勝解,便在生無生的問題上鑽進死胡同,迦葉波拜火、婆羅門敬水,這些勞心役身、事火崇水之類,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五種妄立因果。計著所崇拜的偶像敏心認物,立妄求因,成妄冀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生顛化種。
|
|
|
|
|
|
上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二十 第五十六章 識陰區宇十妄立因果之二
下一篇: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十九 第五十五章 行陰區宇十外道論之二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