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喜法師:《佛說無量壽經》念佛之密鑰,善知識度化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蓮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無量壽經》主要是講“念佛”。

  為什麼佛陀後來對彌勒佛要講世間的“五痛五燒”的“苦”呢?《佛說無量壽經》裡,既講了極樂世界的因緣、美好,又講了這個世界的苦難,叫我們應當生起出離心,這些理論跟我們的實踐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大家一起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而每個人對佛法的理解程度不一樣,念阿彌陀佛得到的受用也會不同。同樣一句阿彌陀佛,深信切願念出來功德就很大,疑疑惑惑或出離心沒有生起,這樣念的力量就不夠。

  —— 梁武帝曾問寶志公禅師:“不持齋戒讀大乘經典、念佛、誦咒有沒有功德?” 寶志公禅師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直接回答:如果沒有齋戒,比如喝酒吃肉來讀經典,不單單沒有功反有罪,如吐血噴經!

  一個人雖表面在念,若內在不具足功德,“身、口、意”的惡未斷,“無量光無量壽”即便從你嘴裡念出來,你的“身口意”與阿彌陀佛也是不相應的,而我們佛法是要講相應的。

  那已相應者肯定不喜歡跟不相應的打交道,除非已發了菩提心,明知跟他講話煙酒味很重,一面捂著鼻子,一面掉頭再來勸他學佛,這要有菩薩心腸的。

  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有的修到後來喜歡閉關,把俗緣斷掉。我們佛教界叫“不破初參不閉關”,沒開悟去閉關,一個人在裡面自己打妄想,在外面還有人幫你,在裡面幫的人都沒有會更糟糕。修行自己要有信心、要很虔誠,師父才會帶;沒人帶,念佛想提高一步也是很難的。

  —— 不僅說要師父帶,還要有好的道友帶,他比你修得好,你要很恭敬、尊重他“師兄、師兄”,跟他一起修,交朋友要交好朋友,要到好朋友的那個隊伍裡去。

  修行要跟著這個了生死心切的人在一起,你修行越來越進步,學佛越來越進步,否則有的還沒有宗教情操,出賣三寶,這種情況很多,最後弄得一身病,要遇到善知識才能把他拉回來,真正聽經聞法,真正追求修行,了生脫死。

  修行,可以有不同的方式,關鍵是你要找到好的師父,我們念佛、學佛都靠接引,沒有接引,佛教都不存在了,不要說解脫。善知識沒有了,佛教還能有嗎?

  —— 念佛方法最好是去靈巖山學,靈巖山是印光大師即淨土十三祖大勢至菩薩在的時候親自建立的道風,明學老和尚還在,是我們江蘇省的佛教協會會長,這是最標准的。老和尚早就出家了,靈巖山一代一代沒有中斷過,這都是有加持的。

  明學老和尚德相

  好好學佛求解脫,最好不要標榜“是什麼宗”,我們學的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當你標榜是淨土宗時“禅”就不學啦?不學,捨正法;捨正法不得往生!五逆十惡都能往生,捨正法不得往生!

  這些都是學習的方便,並沒有一個鴻溝。

  我們都是佛教徒,都是追求解脫,哪個學佛的都要三皈五戒,這三皈五戒屬於哪宗哪派?沒有宗派的,都是佛的弟子,你說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是哪宗哪派?沒有的,只不過是個方便。

  —— 但凡夫總是有執著,一執著反而造罪了,分別心把沒有分別的教法割裂開,把沒有分別的善知識也割裂開。所謂禅、淨、律、密只不過是個名字而已,都是往生淨土這個目標,目的一致,實際上沒有兩樣。

  你想修行就不會去分別,不懂的才會去爭論。我們不要這樣來標榜,一標榜反把眾生引向一種危險境地。我們皈依時是對所有三寶普皆皈依,並不是說只皈依阿彌陀佛,其他佛不皈依?

  —— 佛菩薩、祖師都講“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為什麼我們自己要那麼狹隘呢? 這叫劣知劣見,是凡夫的邪知邪見。

  皈依了,就不要違背“三皈依”,接下來忏悔自己的業障,修福報,福報越大就會遇到越好的善知識。遇到善知識是根據福報來的,沒有福報是遇不到善知識的。這樣念佛的內涵會越來越充實,念一句佛的功德會越來越大,離阿彌陀佛會越來越近。

  —— 哪天,當你相信在你面前的善知識就是阿彌陀佛的時候,那你已經不退轉了。這句話你要去悟哦……

  為什麼往生就叫 “阿惟越致”即不退轉地? 你真把善知識當成阿彌陀佛了,那你已經往生了。

  —— 阿彌陀佛的心,就是我們的蓮花;善知識度化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蓮花,捨棄善知識度化我們的這顆蓮花心,我們自己沒辦法造出一朵蓮花來;這是屬於“給的”,這只手來拉我們,把蓮花給我們,所以我們看到的阿彌陀佛站立伸著手,表示接引眾生之法,是很難信的,叫難信之法、易行之道。

  阿彌陀佛!

 

上一篇:學佛的體會
下一篇:學誠法師:煩惱少,病就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