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師父您好!一、能否請師父講講禅定的功夫,要怎樣去修?二、如何能做到如如不動,去除妄念?
恆 傳:阿彌陀佛,你問的這個問題有點大,仔細來講,一本書都講不完,現在簡略地給你講一下,最主要的還是平時下的功夫,不管是禅定的相關知識亦或是禅定的修習。
禅為梵語禅那的略稱,譯曰思惟修,新譯曰靜慮。思惟修者思惟所對之境,而研習之義,靜慮者心體寂靜,能審慮之義。略有二種:1、一、世間禅,如色界無色界之四禅八定;二、出世間禅,如三乘行人所修之禅定。2、禅與定。在外離一切相,叫做“禅”;在內心性不亂,叫做“定”。六祖壇經說:“外離相為禅,內不亂為定。”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雲何為禅?雲何為定?答:妄念不生為禅,坐見本性為定。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名八風。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
你問到禅定的功夫,我們常說“四禅八定”,所謂四禅就是禅修的功夫與層次,色界諸天分為四禅,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一、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禅”,即梵眾、梵輔、大梵等三天,此三天已不須斷食,故無鼻舌二識,惟有樂受,與眼耳身三受相應,喜受與意識相應。
二、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禅”,即少光、無量光、光音等三天,此三天無前五識,僅有意識,因之惟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
三、安穩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禅”,即少淨、無量淨、遍淨等三天,此三天識受皆與二禅略同,但意識怡悅之相,較為淨妙。
四、前五識俱無,亦無喜受,僅有捨受,與意識相應,名為“四禅”,即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九天。
你說到如何減少煩惱和如如不動,如果是能夠正規地來修習禅定,到一定程度,這些自然而然會減少,禅定十種利益:謂修菩薩行者,善能修習禅定,則萬緣俱息,定性現前,故獲此十種利益。其中就有無煩惱利益,謂菩薩習諸禅定,諸根寂靜,則貪嗔癡等,一切煩惱,自然不生,是為無煩惱。
修習禅定要先找到自己適合的修習對象,最好有系統地學習相關知識並有專業的禅修善士指導。首先,修習禅定者必須先通達佛教理,同時對佛教的基礎三皈五戒必須精進修持,忏悔業障,經上說:佛弟子須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若不持戒,即身心不得清淨;身心不清淨,極易為魔所擾。其次,如果是偶爾坐一次沒關系,如果是要精進來修行禅定法門,一定要有善知識在旁就近指導。若無人指導,自己又一知半解,很容易出問題,因為禅修過程中會遇到種種的問題和障礙。說到禅修功夫,如果在座上修法勤勤懇懇,下座後隨妄念轉,跟著境界跑,等於一曝十寒,功夫因之很難做上。所以,不僅僅是在你禅修的那一段時間,就是從坐上下來,也要時刻不放松心的專注,久而久之,禅修功夫會逐步加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