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淨宗十三祖蘇州靈巖印光大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生平

  印光大師(公元1861—1940年),諱聖量,別號常慚愧僧,陝西郃陽人。幼隨兄讀儒書,頗以傳承儒家聖學自任,應和韓歐辟佛之議。後來,病困數載,始悟前非,頓革先心,出世緣熟,即投終南山南台蓮華洞寺出家,禮道純和尚剃染。次年受具足戒於陝西興安雙溪寺。印祖一生自行化他之德業隆盛,茲略舉數端:

  (1).韬光斂跡,潛修淨業

  印祖出生六個月有眼疾,幾近失明,後來雖痊愈,而目力已損,稍發紅,即不能視物。出家後,於湖北蓮華寺充照客時,幫著晾曬經書,得讀殘本《龍舒淨土文》,而知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是即生了生脫死的要道。印祖於受戒時,因擅長書法,凡戒期中所有書寫事宜,悉令代作。寫字過多,眼睛發紅如血灌。由此眼疾,深悟身為苦本,即於閒時專念佛號,夜眾睡後,復起坐念佛;即寫字時,亦心不離佛,故雖力疾力書,仍然勉強支持。後眼疾竟得痊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議,而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為歸,便由此而始。

  印祖修淨土,久而彌笃。二十六歲時,到紅螺山資福寺淨土道場,入堂念佛,三載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讀大乘經典,妙契佛心,淨業大進。三十三歲時,應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請,護藏經南下,住法雨寺藏經樓閒寮,近二十載,勵志精修,深入經藏。間或受寺眾堅請,乃為講淨土經典,講畢,旋即閉關。齋房書“念佛待死”以自勉,學行倍進。印祖出家三十余年,始終韬晦,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字,長期晝夜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早證念佛三昧。(1919年,印祖答高鶴年居士信雲:“去歲妄企親證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仍是全體業力……誰知宿業,竟與真如法性,同一不生不滅”如此境界或乃悟道之語。印祖何時契證念佛三昧,時人多有異說,然印祖實證念佛三昧,當是不爭之實情。)晚年,大弘法化之余,於蘇州報國寺方便閉關,1937年,於蘇州靈巖山閉死關念佛,關中答一日本人的 “近來動靜”問題時,答雲:“自到靈巖,任何名勝,均不往游,以志期往生,不以名勝介意故。”足證印祖一生行化,以身弘法,但念無常,深心求生淨土。

  (2).中興淨宗,印送經書

  印祖德厚流光,終不可掩,機緣成熟,龍天推出。1911年,大師五十二歲,高鶴年居士绐大師文稿數篇,刊入上海佛學叢報,署名常慚。人雖不知為誰,而文字般若己足引發讀者善根。徐蔚如、周孟由諸居士見之,歎譽雲:“大法陵夷,於今為極,不圖當世,尚有具正知見如師者,續佛慧命,於是乎在。”於是,一再搜集印祖文稿,刊為《印光法師文鈔》,於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及佛學界內部廣為制流通,印祖德名由此而騰譽海內外。

  當初徐蔚如持書奉母,躬詣普陀,竭誠禮觐,懇求攝受,皈依座下。印祖猶堅持不許,指徐蔚如母子皈依谛閒法師。1919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再四懇求,必請收為弟子。印祖觀察時機,理難再卻,遂為各賜法名,此為印祖許人皈依之始。而《文鈔》實為印祖弘法之緣起。由讀《文鈔》而傾慕大師道德,渴望列於門牆的善男信女,日益增多。或航海梯山而請求攝受,或鴻來雁往而乞賜法名,二十余年,皈依印祖座下者,不計其數。即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淨業,得以往生西方淨土的士女,不勝枚舉。

  凡乘願再來的大菩薩,有應運與應劫之不同。值太平時代,是應運而生,亂世是應劫而生。淨宗祖師中,慧遠大師與印光大師是應劫而生。印祖降生於清鹹豐十一年,正值英法駐軍攻破北京。爾後,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等等,在此華夏板蕩,國人憂苦塗炭之際,大師高擎世法行善、出世法念佛求生淨土的法炬,撫慰國人破碎的心靈,力敦信眾明因慎果,急難苦厄時至誠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潛消厄難於未萌,以佛法挽狂瀾於既倒,減輕民眾的苦難,其難以言稱的無形至德,較之於可見可聞的功德,亦難以比量。

  印祖除了以文字般若與講經說法的形式弘揚念佛法門外,還建立靈巖山寺十方專修淨土道場,親自立定規約章程,誠為末法叢林之表范。印祖還將自己的香俸捐出(加之勸募),廣印經書流通,創辦弘化社,二十余年,所印各種佛書,不下四五百萬部,佛像亦在百萬余幀,法化之弘,滂溥中外。

  (3).儉以自奉,淡泊平常

  印祖一生刻苦儉僕,注重惜福。衣食住等,皆極簡單粗劣,力斥精美。食唯充饑,不求適口;衣取御寒,厭棄華麗。有供養珍美衣食,非卻而不受,即轉送他人。如果是普通物品,便令交庫房,與大家共享,決不自用。灑掃洗滌,事事躬自操作。受請外出講開示,雖為准備轎輿,亦不肯坐,以為折福故。

  印祖自奉節儉,待人卻甚為慈厚。凡善男信女供養的香敬,悉皆代人廣種福田。用於流通經籍,救濟饑貧,凡聞何方被災告急,必盡力提倡捐助。悲愍苦難眾生,無以復加。

  印祖一生淡泊名利,平實無奇,與人出入往來,不談玄言妙語與神通異奇,皆是平常話多,名聞利養不介於懷。茲列數例。其一,1922年,印祖六十二歲時,正當其任的徐總統題賜“悟徹圓明”匾額一方,赍送普陀山,香花供養,極盛一時。印祖淡然處之,有恭賀者,印祖答以虛空樓閣,自無實德,慚愧不已,榮從何來等語。日後更無一語談及賜匾事。其二,印祖臨往生前,致德森法師信札雲:“光無實德,若頌揚光,即是斂大糞向光頭上堆。祈與一切有緣者說之。”其三,上海女高中生楊信芳夢中經觀音菩薩點示:印光和尚是大勢至化身,即赴蘇州拜谒印祖,告以夢景。印祖斥曰:“莫瞎說,莫瞎說,以凡濫聖,招人毀謗。此夢更不許汝對人說,否則非我弟子。”上述三例只是印祖一生淡泊平常無數事例之少分,於中可證知印祖之德操非一般人所企及,一代祖師的風范,於平淡中顯出光彩。

  (4).預知時至,安詳往生

  1940 年冬,印祖略示微疾,促令辦理妙真法師升座儀式,預知時至,多諸跡證。初三日晚,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初四日早一時半,由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訖,即大聲念佛,二時十五分,印祖坐床邊呼水洗手畢,起立說:“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走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說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唇微動念佛。三時許,妙真和尚至。印祖吩咐:“你要維持道場,你要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自後即不復語,只唇動念佛而已,延至五時,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世壽八十,僧臘六十。

  次年二月十五日,印祖示寂一百日,舉行荼毗典禮,得五色捨利珠百余顆,精圓瑩澈,又有大小捨利花及血捨利等,共一千余粒。四眾弟子奉靈骨塔於靈巖山石鼓之東南。

  印祖一生精修淨業,最後一著,既現生西瑞相以垂范,復留捨利以彰法身不壞之相。足證印祖悲度眾生,弘願無盡。印祖著有《印光法師文鈔》正、續篇,丙子息災法會法語等流通於世。

  2.思想

  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上承古佛祖師之血脈,下契近代眾生之根機,言言歸宗,字字見谛,誠為一大光明藏所流現的誠谛法語,允為當代眾生亟須研討服膺之寶藏。印祖淹貫各宗,世出世間知識學問淵,念佛修持早臻三昧,故其文字攝受力極強。印祖淨土思想宏富,茲撷其要者,略示四點。

  (1).淨土法門是末法眾生出離生死的唯一要道

  細讀印祖文鈔,隨時可以感受到印祖為度我等眾生出離生死苦海之苦切婆心。從佛法與眾生根機的對應角度,印祖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抉擇。印祖雲: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當機則妙。在昔之世,人根殊勝,知識如林,隨修一法,則皆可證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識希少,若捨淨土,則莫由解脫。淨土法門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禅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淨土法門最妙最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全仗佛力。普被三根,不論富貴貧賤,老幼男女,智愚僧俗,士農工商,一切人等,皆能修習,鹹可往生。是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趨向。淨土法門誠乃如來普度眾生之要道,眾生即生出苦之妙法。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使達摩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時節因緣,實有根本。 印祖仰承永明大師禅淨四料簡的旨意,在現代詳為發揮。印祖切實觑破禅宗不適現代,難了生死之弊,詳陳禅宗在當代的弊端。印祖雲:參禅一法,非現今人所宜學,縱學亦只成文字知見,決不能頓明自心,親見自性,何以故?一則無善知識提持抉擇,二則學者不知禅之所以,名為參禅,實為誤會。以古人機語,執為實法,致使後輩徒效其輕佛陵祖,撥果排因而已。故知今人於宗教兩門,開眼尚難,何況實證?其有慈悲願深,生死心切者,宜隨遠公、智者、永明、蓮池,專致力於念佛求生淨土一門。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當今之人,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捨此一法,則絕無希望。此斬釘截鐵之苦切語,實乃慈悲之極的誠谛語。

  印祖揚淨排禅,並非門庭之見,實乃悲度末法眾生之婆心。大師於宗門消息亦甚熟谂,專弘淨宗,亦是密護禅宗。誠能一心持念彌陀,念念相應,念到極處,無佛可念,即是曹溪風月。印祖有言曰:以觀音反聞聞自性之功夫,修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淨業,即淨而禅,禅與淨土,理本無二。而禅宗靠自力、淨宗仰佛力出離生死之效用,則天壤之別。

  有介於淨宗簡易當機之法益,故印祖不願充善知識,支持禅宗門庭,而以平實家風,廣宣淨土。印祖之在家弟子多有曾受高等教育及留學歐美者,而印祖決不與彼等高談佛法之哲理,禅宗之玄妙,唯一一勸其專心念佛。彼弟子輩聞印祖言,亦皆一一信受奉行,決不敢輕視念佛法門而妄生疑議。於中足見印祖自行化他之盛德。

  (2).儒佛二教並弘,世出世間法並彰

  印祖生逢亂世,非孝非禮之說,甚囂塵上。為挽回劫運,印祖依據儒家教育,光大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父慈子孝、夫婦相敬之人倫,俾令民德歸於淳厚。在此基礎上,大倡淨土,宏興佛法,令眾生明本具之佛性,生極樂之蓮邦。

  印祖常雲: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已復禮、閒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盡性,以去其幻妄之煩惑,以復其本具之佛性。

  印祖在一代行化中,善巧方便地運用儒學,亦是古印度淨宗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之需要,中國淨業行人自小受儒家浸潤,孔子學說類似佛教中的人天乘,依據儒佛共同點而加以闡釋發揮,亦是淨土弘揚當機化的必要。印祖雖然多於儒佛共同處加以指贊,然對於儒佛界限,未嘗颟顸。印祖答復一居士雲:“儒佛工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何以言之?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誠即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覺有本覺、始覺,由本覺以起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法,儒佛了無二致。至於發揮其修證工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證所到大有不同。世人聞同,即謂儒教全攝佛教,聞異即謂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紛紛诤論,可不哀哉。”可見印祖融通儒學,自有其特別之睿識。

  有介於此,印祖在世間法的教化中,側重於儒教的發揮,出世間法的弘揚中,偏贊淨土法門。印祖的這個弘法特點,體現在他一生每常拈示的八句話中。以儒學為基礎的四句: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道以脫凡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則如無根之木,期其盛茂;無翼之鳥,冀其高飛。以淨土理念為核心的四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博地凡夫,欲於現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則成無因而欲得果,未種而思收獲,萬無得理。果能將此八句,通身荷擔,決定可以生入聖賢之域,殁登極樂之邦。這八句話充分體現出印祖儒佛二教並弘,世出世間法各彰的弘法特點,這種弘法特點是淨宗在近代的本土化與當機化。對症下藥,法爾自然。

  (3).提倡因果,潛挽劫運

  印祖生逢兵連禍結,外憂內困之際,而水旱天災,亦交迫迭至。印祖悲心淒恻,廣倡因果報應之說,嘗語人雲: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當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報應,雖佛菩薩聖賢俱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因果之法,為救國救民之急務,必令人人皆知,現在有如此因,將來即有如此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須於此入手。如是則提倡因果報應,乃仰承天地聖人之心,以成全世人仁義之道德。

  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世法亦然。《周易》、《尚書》發明因果之義,極其真切。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豈知果報貫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凡所作業,決無不報者。同時,因果(命運)亦可由心轉變。譬如有人所作惡業,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其人後來生大慚愧,發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淨土,由是之故,現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即便消滅,尚復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袁了凡一生兢惕修業,改變定業,重鑄命運,即充分體現出人對命運的主動性,所謂人定勝天,前因不足恃,以現因善力而消彌前因。禍福無門,惟人自招,真實不虛。

  印祖痛誡世人,畏於惡果,則預彌惡因;勤修善因,而共得善報。並勉勵眾人凡所修善,莫求後世福報,唯以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回苦海,方為究竟。印祖生前流通《安士全書》、《了凡四訓》數百萬冊,足見印祖力倡因果之悲心。

  (4).誠敬慚愧,以苦為師

  我國近代以來,歐風東漸,禮教陵夷,社會人士莫不以身心活潑為現代意識,遂致身口意三業,放蕩恣肆,漫無忌憚,絲毫不知莊敬日強,不誠無物之義。故印祖針砭時弊,力倡竭誠盡敬,慚愧自牧,以培淨業行人之福基。

  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誠者專心一志,敬者心不浮亂。竭誠盡敬,則定力日強,妄念日消,淨業日長。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亵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印祖與吳璧華書雲:有一秘訣,剀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竭誠恭敬念佛,當知此人非娑婆之久客,已是極樂之嘉賓。

  誠敬與慚愧具相互支持之效用,能自慚愧,生忏悔心,忏悔心生,誠敬隨之,苟能日日慚愧,時時忏悔,則誠敬之心,沛然莫御,活潑現前,而真信切願與勤行,必有不期而自集之勢。以慚愧心,破無明欲;以智慧光,求回頭路。慚愧一味,具救劫救世之宏願,寓旋乾轉坤之玄機。是誠世出世間,契機契理,治標治本之無上聖藥,妙用無窮,法力無邊。印祖對症投藥,一生以身作則,自稱常慚愧僧,悲心無極,允為末法眾生之良谟。

  印祖淨土思想亦多具欣厭心,願離娑婆,如囚徒之欲出牢獄,絕無系戀之心;願生西方,如過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全身心皈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生於濁世,居塵學道,應以般若慧照,長時生此厭離之心,庶長時長其欣樂之志,即病為藥,即塞成通。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淨觀,觀之久久,即可斷惑證真,成阿羅漢,則不淨又為清淨之本。北俱盧洲之人,了無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閻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窮數。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則人各醉生夢死於逸樂中,誰肯發出世心,以求出離生死險路呢 ?!

  (5)家庭教育,治平之本

  印祖以菩薩心腸,關注社會道德現狀,一針見血的指出: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極,一班無知之民,被外界邪說之所蠱惑,競倡廢經廢倫,直欲使舉世之人,與禽獸了無有異而後已。其禍之烈,可謂極矣。推其原故,皆由家庭失教,並不知因果報應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來,日受賢父賢母之善教,並知禍福吉凶,自為影響,不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下不治匹夫有責。天下治亂之本,在於匹夫匹婦之能盡倫盡分與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資於母者獨多。居胎間禀其氣,幼時則習其儀,其母果賢,所生兒女,斷不至不肖。譬如镕金鑄器,視其模子,即可知其器之良否,豈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國家人才,皆在家庭。倘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則不數十年,賢人蔚起,人心既轉,天心自順。時和年豐,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氣,庶可見於今日。是故,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半。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當致力於家庭教育。

  印祖的淨土思想博大宏富,上面僅從五點略示之,從中亦可窺知印祖教化的平實家風,精粹扼要,對症投藥,不尚玄虛,雖博通三藏及世間學術,而由博返約,一以念佛為歸。對近代淨宗的中興,厥功甚偉。印祖的皈依弟子周孟由評贊印祖雲:“法雨老人禀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料簡之微,中正似蓮池,善巧如雲谷。憲章靈峰(蕅益大師——注),步武資福(徹悟大師——注),弘揚淨土,密護諸宗,昌明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三百年來,一人而已。”表明印祖集往昔祖師德業於一身,出興於斯世,大弘法化,給劫難中的眾生高擎永不熄滅的法炬。半個世紀的今天,其文鈔法語、人格風范仍具深刻的教化攝受力。弘一上人曾贊周孟由居士之語為“誠不刊之定論也。”弘一上人,一瓣心香,供養印祖,三度陳情,乞為弟子,亦屬慧眼獨具。吾輩末法凡夫眾生,亦應服膺印祖教誨,念佛求生淨土,庶不負印祖乘願再來之悲心。

  印光法師文鈔

 

上一篇:慈法法師: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九集
下一篇:慈法法師:圓覺經講記(圓覺要義) 第十八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