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圓覺經白話解六 為何凡聖有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六 為何凡聖有別 於是清淨慧菩薩⒈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⒉,本所不見,本所不聞⒊。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雲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注解] ⒈ 清淨慧菩薩 智慧不住不著,虛心忘相。不為行位差別之相所染,名為清淨慧。前面已明圓覺之性,凡聖無殊。但未分辨隨順圓覺之心,從凡至聖,所證所得有何差別。所以清淨慧菩薩請問世尊,從凡至聖,如何差別。 ⒉ 不思議事 於一味淨覺之中,說輪回本末、種性差別、雜染等法,而無乖違過失,真不思議。 ⒊ 本所不見本所不聞 立相之教,染淨迢然。破相之宗,染淨俱絕。今顯覺性染淨融通,於此之前未曾聞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⒈,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⒉,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⒊。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⒋,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⒌。 [注解] ⒈ 圓覺自性非性性有 非什麼性?非前五性,非貪愛等輪回差別之性。性有什麼?前面所說差別之性,皆有圓覺。 ⒉ 菩薩眾生皆是幻化 約有幻垢,名曰眾生。對離幻垢,名為菩薩。二者皆空。 ⒊ 性自平等無平等者 眼能見一切,卻不能自見眼根。眼光照矚物時,所見之境,千差萬別,能見之根,其性是一。所以說名性自平等。凡聖本無分別之心,本來平等,非誰所作。所以說亦無平等者。 ⒋ 妄功用中便顯差別 及至菩薩七地,仍是夢中修道。此後圓明證悟,始知煩惱本無。所謂能斷智慧,功用亦是虛妄。譬如夢中服藥治病,覺病痊愈。從夢醒來,則知本來無病無藥。所以說名妄功用中便顯差別。 ⒌ 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無寂滅之能,亦無所寂滅之相。心念不生,則能所雙泯。 (此下論位階差別。一、信位,凡夫隨順覺性;二、賢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三、聖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四、果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⒈,曾不自知念念生滅⒉,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⒊,即知此生,性自勞慮⒋。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⒌,即彼淨解為自障礙⒍,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注解] ⒈ 由妄想我及愛我者 我體本無,妄想為有。金剛經說九類眾生,無一不是妄想所生。愚夫執著有我,便起貪愛執著。 ⒉ 念念生滅 我體本無,唯心故有。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念念相續。前滅後生,生已還滅。念念相續,生滅輪回。 ⒊ 發明起滅 妄念執我,不能自見。慧照朗然,顯發心性。今既開悟,妄念非我。即以冥真之慧。照於起滅之念。起之與滅,皆知如真。 ⒋ 性自勞慮 迷性之時,性有生滅。妄念勞役自己心性。千營萬計念念不停。 ⒌ 勞慮永斷得法界淨 無求無作,勞慮永斷。何謂得法界淨?於理法界。法界體中,絕諸勞慮,塵境不生。名之為淨。於事法界,則分別念慮之心、差別塵境之法,十八界等,當體不生。名之為淨。法界淨穢,皆由自心。心穢則穢,心淨則淨。 ⒍ 即彼淨解為自障礙 粗念既盡,得少輕安。於彼淨時,心生愛著。於淨起解,名為淨解。系心在淨,故成障礙。非外塵礙,說名自礙。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⒈,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⒉,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⒊,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巳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⒋。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⒌。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注解] ⒈ 覺礙為礙 已覺淨礙,又生覺執。覺執之礙,還未登地。只能算是,地前菩薩。所覺是礙,能覺亦礙。將礙除礙,不得自在 ⒉ 有照有覺 照謂觀照。所謂覺者,即指尋伺。進入初禅,有尋有伺,二禅三禅,無尋有伺,此中照覺,仍是障礙。 ⒊ 常覺不住唯識見道偈說: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能明智無所得,則此常覺不住。常覺即是無分別智,不住即是不取妄相。能取所取,二者俱離。照與照者,俱時寂滅。智與真如,平等平等。此常覺者,已非賢位所說尋伺,而是聖位無尋無伺,我生已盡,證阿羅漢矣。 ⒋ 礙已斷滅,無滅礙者 以覺礙之心,滅所覺之礙。知礙本無,則已斷滅,更有阿誰為滅礙者? ⒌ 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凡言語相,在於得意。若無言語,難以解惑。執言語相,卻又迷真。標月之指,比喻言教。欲求見月,須藉指端。欲悟本心,須循佛教。因指見月,見月忘指。因教筌心,悟心忘教。存指則失真月,執教則失本心。為令學人,證實忘標,說所見月,畢竟非月。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⒈。得念失念,無非解脫⒉。成法破法,皆名涅槃⒊。智慧愚癡,通為般若⒋。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⒌無明真如,無異境界⒍。諸戒定慧及YIN怒癡,俱是梵行⒎。眾生國土,同一法性。⒏地獄天宮,皆為淨土⒐。有性無性,齊成佛道⒑。一切煩惱,畢竟解脫⒒。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注解] ⒈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 此後列十對法闡述障礙即究竟覺。佛證覺心,心無取捨,諸法普同,是謂圓覺。 ⒉ 得念失念無非解脫 第一、識與智對。覺則離念,念則不覺。無念則得正念。是智。有念則為失念,是識。念本自空,本來無念,無非解脫,即究竟覺。 ⒊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第二、成與破對。眾緣相會是成。緣離離散,是破。一切因緣,皆無自性,成法破法,都名涅槃 ⒋ 智慧愚癡通為般若 第三、愚與智對。大寶積經說:癡從分別生,分別亦非有。癡性與佛性,平等無差別。愚癡與智慧,只在一念差,一念識轉智,通為般若智。 ⒌ 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 第四、邪與正對。思益經說:。住正道者,不分別是邪是正。住正法而無執,入外道而不迷,二者都是菩提。 ⒍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 第五、真與妄對。涅槃經說:無明本際,性本解脫。迷時真如是妄想。悟時妄想即真如。 ⒎ 諸戒定慧及YIN怒癡俱是梵行 第六、染與淨對。夫戒定慧對治YIN怒癡,三毒本空,元是梵行。諸法無行經說:貪欲即是道,恚癡亦復然。如是三事中,有無量佛道。 ⒏ 眾生國土同一法性 第七、依與正對。涅槃經說:我以佛眼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所說究竟,即是法性。 ⒐ 地獄天宮皆為淨土 第八、苦與樂對。極惡業成,天宮即見地獄。極善業熟,地獄即是天宮。二業之念,全由心生。心既本空,一切清淨。地獄天宮,豈有異相? ⒑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第九、有性與無性對。有性即是三乘種性,無性即是闡提種性。如此四種種性,當下齊成佛道。 ⒒ 一切煩惱畢竟解脫 第十、縛與解對。佛頂經說: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一切煩惱,皆依識生。識性既空,煩惱何有?既無煩惱,何來縛者?縛者虛妄,當下解脫。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⒈,住妄想境不加了知⒉,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⒊。 ⒈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若求真捨妄,猶棄影勞形。若滅妄存真,似揚聲止響。即妄成真,便見如來。 ⒉ 不加了知 心體本自知覺。何必更加了知?若加了知,即迷現量。 ⒊ 一切種智 《大智度論》說:一切種智是佛智。是盡知一切諸法總相、別相,無所不知的智慧。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 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世間這麼多人,為什麼鬼偏偏找到你?
下一篇:圓覺經白話解五 何得永斷輪回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