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站通知
:經咒頌念
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四十六章 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第四十六章 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原文 爾時,眾香世界菩薩來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見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責,捨離是心。 (肇曰:初見穢土,生下劣想,謂諸佛菩薩亦有升降,聞此佛事,乃自悔責也。) 所以者何?諸佛方便不可思議。為度眾生故,隨其所應,現佛國異。唯然,世尊!願賜少法還於彼土,當念如來。 (肇曰:既知佛事之難議,故欲請法而反土。將宣揚如來不思議道,令本國眾生念佛功德也。) 佛告諸菩薩:有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 白話解 這時,眾香世界來這裡的菩薩,雙手合十對釋迦佛說:世尊!我們初到這裡時,曾以為這塊佛土下劣,現在悔悟了,再沒有這種錯誤的想法了。 為什麼呢?這裡諸佛的方便法門,真不可思議。為了度眾生,順應不同眾生的機緣,示現不同的的佛國。這太好了!世尊!請賜予我們少少法,待我們回上界去,亦當稱念這裡的如來。 佛告訴眾位菩薩:有一種法門,叫做有盡無盡解脫法門,你們應當修學。 原文 何謂為盡?謂有為法。何謂無盡?謂無為法。 (肇曰:有為法有三相,故有盡。無為法無三相,故無盡。) 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肇曰:有為雖偽,捨之則大業不成。無為雖實,住之則慧心不明。是以菩薩不盡有為,故德無不就。不住無為,故道無不覆。至能出生入死,遇物斯乘。在淨而淨,不以為欣。處穢而穢,不以為戚。應彼而動於我無為,此諸佛平等不思議之道也。夫不思議道,必出乎盡不盡門。彼此菩薩聞佛事不可思議,故佛開此二門,示其不思議無閡之道也。) 何謂不盡有為?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 (肇曰:慈悲乃入有之基,樹德之本。故發言有之。) 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 (肇曰:發心不忘,是眾行之中心者也。) 教化眾生終不厭惓。 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 種諸善根無有疲厭。 (肇曰:慈悲為根,發心為心,然後順四攝,化眾生,護正法,種善根,以此眾德,茂其枝條,道樹日蘊,不盡有偉為也。) 志常安住,方便回向。 (方便回向,進善之要行。故常安住焉。) 白話解 什麼是盡?指有為法有盡。什麼是無盡?指無為法無盡。 修菩薩行,卻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 什麼是不盡有為?不離大慈之心,不捨大悲之情。時刻不忘深發佛的一切智心,教化迷情眾生,終不厭惓。 常念四攝法,隨順攝受各類眾生,不惜身軀性命以護持正法。 種植種種善根而不知疲厭,志願經常安住於有為方便種種法門中,回向一切眾生。 原文 求法不懈,說法無吝。 勤供諸佛故,入生死而無所畏。 (肇曰:不以結生,曷為而畏?) 於諸榮辱心無憂喜。 未學,敬學如佛。 (肇曰:未學當學,所以不輕。) 墮煩惱者,令發正念。 於遠離樂,不以為貴。 (肇曰:獨善之道,何足貴乎?) 不著己樂,慶於彼樂。 在諸禅定,如地獄想。 (肇曰:禅定雖樂,安之則大道不成,菩薩不樂,故想之如地獄也。) 於生死中,如園觀想。 (肇曰:生死雖苦,大道之所因。菩薩好游,故想如園觀也。) 見來求者,為善師想。 (肇曰:乞者雖欲自益,而實益我,故想為善師也。) 白話解 上求佛法務求徹底,為眾生說法毫無保留。 因為勤供三世諸佛,所以出入生死而無所畏。 於榮譽不以為喜,於羞辱不以為憂。 不輕未學之人,敬之有如敬佛。 對那些墮煩惱網的人,令他們發正念以滅除煩惱。 樂於遠離妄想邪見,不以能樂於遠離為貴。 不執著自己的樂,能慶賀他人所得之樂。 不樂住禅定中禅悅之味,視禅悅之味如在地獄。 不畏懼出入生死,視生死之事如游園觀。 見來有學之人,視之如自己的善師。 原文 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 (肇曰:凡所施與,妙期有在,又審因果之不虛也。) 見毀戒人,起救護想。 (肇曰:戒為人護,毀戒則無護。菩薩自己有護,故欲護無護者也。) 諸波羅蜜,為父母想。 (余四度行轉深,法身之所有生。故想為父母也。) 道品之法,為眷屬想。 (肇曰:助成我者,三十七道品。猶人有眷屬相助成者也。) 發行善根,無有齊限。 (肇曰:上雲種種根,此雲無齊限,轉增廣也。) 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 (肇曰:為好飾者,淨土不得不盡淨土之美。) 行無限施,具足相好。 (肇曰:開四門,恣求者所取,無礙大施法也。) 除一切惡,淨身口意。 (肇曰:此明當大施時,諸惡悉除。三業悉淨,故致淨相之報也。) 白話解 立心捨離既得所有,務求佛的一切智慧。 見有毀戒之人,生起救護之心。 以六波羅蜜法,為一切功德之父母。 以三十七助道品之法,為修行之眷屬。 發信實行培植種種善根,永遠無有止境。 以諸佛國的嚴淨國土之事,作為自己修行的標准,成就自己的佛土。 財施法施,淨相具足,施心無限,大施無礙。 滅除一切惡業,身口意三業清淨。 原文 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 (肇曰:生死長久,苦毒無量。自非智勇,孰能處之?) 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 (肇曰:不以佛難及,倦而不修矣。) 以智慧劍,破煩惱賊。 (肇曰:煩惱之寇,密固難遣自非慧劍,無以斷除。) 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 (肇曰:法身超三界,陰界入所不攝,故言出。若取陰界入,身處情塵之內,則自聽羁瑣,安能濟彼?) 以大精進摧伏魔軍。 (肇曰:魔兵強盛,非怠者所能制也。) 常求無念實相智慧行。 (肇曰真智無緣,故無念為名。俗智有緣,故念想以生。) 行少欲知足。而不捨世法。 (肇曰:不以無欲而捨世法自異。) 不壞威儀法,而能隨俗。 (肇曰:同訴俯仰,不失道儀。天下皆為我同己,而我獨異人。) 白話解 於無數劫生死之中,意業清淨而有大勇。 聞佛無量功德,矢志大道不移。 揮起智慧劍,殺盡煩惱賊。 超出五陰十八界十二入,荷負苦海眾生,使他們永得解脫。 以精進不懈的精神摧伏菩提路上的魔軍。 常求不動心念見如來實相的智慧行。 於欲界色界無色界諸世間法,少欲知足。於超越三界打破時空之出世間法,求之無厭而不捨世間法。 不壞行住坐臥四威儀法,而能入流隨俗。 原文 起神通慧,引導眾生。 (肇曰:見形不及道者,非通變無以導焉!) 得念總持,所聞不忘。 善別諸根,斷眾生疑。 以樂說辯,演法無礙。 淨十善道,受天人福。 (肇曰:不為福報修善,名為善淨。然為物受報,報在人天也。) 修四無量,開梵天道。 勸請說法,隨喜贊善。 (修四等即開梵道也。現為梵王,請佛說法。隨喜贊善,以弘正教。如屍棄之流也。) 得佛音聲,身口意善。 (肇曰:經雲有八種音,亦雲有六十種音。密跡經雲:佛不思議音,應物無量也。) 得佛威儀,深修善法,所行轉勝。 (肇曰:善法誰不修?貴在深勝也。) 白話解 隨眾生希望心起神通智慧,以此引導眾生。 得眾念增長而成總持,持念持法,所聞不忘。 善分別眾生根智,隨緣斷除眾生疑惑。 知眾生根智,知時知機,樂說法義,辯才無礙。 持行十善淨業道,享受天人福田。 修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入四梵室,開啟梵天道。 現身為梵天王,勸請諸佛說法,得以弘揚正教,隨喜贊頌善法。 得佛的圓妙音聲,善護身口意三業。 得佛的殊勝威儀,深心修學善法,修行功德逐日轉勝。 原文 以大乘教,成菩薩僧。 (肇曰:僧徒雖眾,所貴大乘。) 心無放逸,不失眾善本。 (肇曰:放逸乃眾惡之門,喪道之根。心無放逸,則無善不集。善法無量,故略言本也。) 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為。 (肇曰:修如上法,自行化彼,功德日茂,不盡有為也。夫善有為法,變壞物耳。廢捨不修,則日耗日盡矣。) 何謂菩薩不住無為?謂修學空,不以空為證。 (肇曰:自此下,皆無為觀行也。觀無為,必睹恬泊之樂,而能不證涅槃,用處生死,名不住無為也。空無相無作,三乘共行,而造觀不同。二乘空觀,唯在無我,大乘空觀,無法不在。以無法不在,故空法亦空,空法既空,故能不證空。) 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為證。 (肇曰:二乘無相,唯在盡谛。大乘無相,在一切法。二乘無作,不造生死。答乘無作,萬法不造也。) 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為證。 (諸法緣會而有,緣散而無。何法先有待緣而起乎?此空觀之別門也。) 白話解 依於大乘教,修成菩薩僧。 無有放逸之心,不失眾善之根本。 照此法修行,就叫做菩薩不盡有為。 怎樣是菩薩不住無為?修學空觀,常處於恬靜狀態,不為世間欲望所動,但不以空為證。 修學無相、無作,不立無相之相,無作亦非無相,因此不以無相、無作為證。 修學無起,六識不起,卻非一切無起,因此不以無起為證。 原文 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滅。 (肇曰:二乘以無常為無常,故厭有為善法。以苦為苦,故厭生死苦。以無我為無我,故怠於誨人。以寂為寂,故欲永寂。菩薩不以無常為無常,故能不厭善本。不以苦為苦,故不厭生死苦。不以無我為無我,故誨人不倦。不以寂為寂,故不永寂也。) 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 (肇曰:遠離,無為之別稱耳。雖見無為原理之安,而身心不離有為善也。) 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 (肇曰:諸法始無所來,終無所歸。雖知無歸,而常歸善法也。) 觀於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 (肇曰:雖見無生,而處生荷彼也。) 觀於無漏而不斷諸漏。 (肇曰:凡諸無漏,與無為同。體自無相,皆無為行也。雖見無漏而與彼同漏。同漏有二:有為入生死,實未斷漏者。有已盡漏而現不斷者。) 觀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眾生。 (肇曰:法性無業,何所修行?雖知無行,而教必以行者也。) 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 (肇曰:諸法之相,唯空唯無。然不以空無捨於大悲也。) 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 (肇曰:真法位者,觀無為取證之地也。) 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禅定、智慧。 (肇曰:諸法因緣所成,虛假無本,以何為實?以何為主?雖知如此,染本願未滿,不以功德定慧虛假而弗修也。) 白話解 修無常觀而不離無常,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厭惡生死,不離生死。觀人無我和法無我而常誨人不倦。觀心行寂滅而不是一切永滅。不取永滅。 觀遠離二邊而修身心善法。 觀一切法無所歸而趣向一切善法。 觀諸法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濟度群生。 觀無漏智慧而不斷有漏諸法。 觀心不動的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有情眾生。 觀諸法空無而不捨大悲之心。 觀修行正法位而不隨於小乘之法。 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不以福德、禅定、智慧為虛假而不精勤修行。 原文 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為。 (肇曰:備修上法,則不證無為。證謂觀無為,自證道成,即住無為也。) 又,具福德故,不住無為。 (肇曰:上直明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未釋所以不盡,所以不住。夫大士之行,行各有以,妙期有在,故復對而明之。夫德之積也,必涉有津。若住無為,則功德不具也。) 具智慧故,不盡有為。 (肇曰:智之明也,必由廣博。若廢捨有為,則智慧不具。) 大慈悲故,不住無為。 (肇曰:慈悲入生死,豈住無為之所能者也?) 滿本願故,不盡有為。 (肇曰:滿願由積德,豈捨有為之所能?) 集法藥故,不住無為。 (肇曰:采良藥必在山險,非華堂之所出。集法藥必在險有,非無為法之所出焉!) 隨授藥故,不盡有為。 (肇曰:廢捨有為,則與群生隔絕。何能隨而授藥?) 白話解 照此法門修行,就叫做菩薩不住無為。 再說:因為要具有福德,所以不住無為。 因為要具有智慧,所以不盡有為。 因為要以大慈悲心入生死,所以不住無為。 因為要完滿本願,不計擠苦,所以不盡有為。 因為要采集法藥,不離艱險,所以不住無為。 因為要隨眾生病而授藥,所以不盡有為。 原文 知眾生病故,不住無為。 (肇曰:習知眾生病,必之病所,豈住無為之所為乎?) 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 (肇曰:滅眾生病,必造有治。豈有為之所能乎?) 諸正士菩薩以修此法,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肇曰:二法雖異,而行必相因。故對而辯之。明行各有以造,用不同也。) 是名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 (肇曰:不盡有為,故無閡德之累。不住無為,故無獨善之閡。此二無閡門,是菩薩弘道之要路,佛事無方之所由。勸彼令學,示其佛事不思議道,令必審諸佛無若干也。) 白話解 因為要知眾生病苦,所以不住無為。 因為要滅除眾生病苦,所以不盡有為。 所有的正覺的大士、菩薩,都修習這個法門,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這就叫做盡無盡解脫法門。你們應當修學。 原文 爾時,彼諸菩薩聞稱為法,皆大歡喜。以眾妙華,若干種色、若干種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此經法並諸菩薩已,稽首佛足,歎未曾有。 言:釋迦牟尼佛,乃能於此善行方便。 言已,忽然不現,還到彼國。 白話解 當時,這些眾香國的菩薩聽釋迦佛說了這個法門,皆大歡喜。以很多奇妙的五光十色的香花,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以這些香花供養於釋迦佛和這部經法以及娑婆世界的菩薩。跟著稽首佛足,贊歎一番。 贊歎說:釋迦牟尼佛能在這裡善行方便,確是前所未有。 話音剛落,忽然不見,回到眾香國去了。
|
|
|
|
|
|
上一篇: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第四十七章 以何等法觀如來
下一篇: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四十五章 菩薩禅定智慧一切功德不可量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