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本站通知 :經咒頌念

 

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四十五章 菩薩禅定智慧一切功德不可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十五章 菩薩禅定智慧一切功德不可量

  原文

  阿難,有此四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

  (肇曰:三毒等分此四煩惱之根也。因一根生二萬四千煩惱,合八萬四千。因八萬四千,出無量塵垢,故名門也。)

  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

  (肇曰:眾生皆以煩惱為病,而諸佛即以之為藥。而YIN女以欲為患,更極其情欲,然後悟道。毒龍以嗔為患,更增其忿恚,然後受化。此一欲除欲,以嗔除嗔猶良醫以毒除毒,斯佛事之無方也。)

  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

  (肇曰:若能應會無方,美惡斯順,無事不為,為之無非佛事,乃名入諸佛法門也。。)

  白話解

  阿難,由於娑婆世界有四鐘魔,便有八萬四千種煩惱門。

  眾生因此被困擾而格外疲勞,所以這世界的佛為了滅除魔障、滅除煩惱障,便用這種種法門作佛事,

  這叫做入一切諸佛法門。

  原文

  菩薩入此門者,

  (肇曰:七豬以上豫入此門。)

  若見一切淨好佛土,不以為喜,不貪不高。若見一切不淨佛土,不以為憂,不閡不沒。但於諸佛生清淨心,歡喜恭敬,未曾有也。

  諸佛如來功德平等,為化眾生故,而現佛土不同。

  (肇曰:佛無定所,應物二現。在淨而淨,在穢而穢。美惡自彼,於佛無二。曷為自生憂喜於其間哉!是以深入此門者,見淨不貪,已分不高。睹穢不閡,乖情不沒。故能生真淨心。知佛平等而應跡不同,此瞡觎之徒非平等信也,自不入佛事門者,孰能不以淨穢為心哉!)

  阿難,汝見諸佛國土地有若干,而虛空無若干也。

  如是,見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無閡慧無若干也。

  (肇曰:佛慧如空,應形猶地,不以地異而異空,不以空一而釋地也。)

  白話解

  入這法門的菩薩,

  會見到種種形形式式的淨好的或不淨好的佛土,當見到一切淨好的佛土時,不以為喜,不貪樂,不自高;當見到一切不淨好的佛土時,不以為憂,不起隔閡心,不即隱沒。對所有的佛都生清淨心,歡喜恭敬,歎未曾有。

  諸佛如來的功德都是平等一如的,只是為了教化眾生,才示現不同的佛土。

  阿難,你見諸佛國土有不同的形式的土地,可以指點出有若干種形式,但虛空卻是沒有若干種形式的。

  同樣,你見諸佛的色身不完全相同,可以指點出有若干種形式,而諸佛的無礙智慧卻是沒有若干種形式的。

  原文

  阿難,諸佛色身、威相、種性,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力無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儀所行,及其壽命、說法教化,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具諸佛法,悉皆同等。

  是故,名為三藐三佛陀。名為多陀阿伽度。名為佛陀。

  (肇曰:三藐三佛陀,秦言正遍知。見法無差謂之正,智無不周謂之遍,決定法相謂之知。多陀阿伽度,秦言如來,亦雲如去。如法而來,如法而取。古今不改,千聖同轍。佛陀,秦言覺。生死長寢,莫能自覺。自覺覺彼者,其為佛也。)

  阿難,若我廣說此三句義,汝以劫壽不能盡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眾生,皆如阿難多聞第一、得念總持,此諸人等以劫之壽,亦不能受。

  如是,阿難,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限量,智慧辯才不可思議。

  白話解

  阿難,所有的佛,他們的色身、威嚴相、種性,他們的戒德、禅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十力無所畏,與聲聞及外道的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儀所行,及其壽命、說法教化,成就眾生,淨佛國土,所具有的種種佛法,無論表現形式有何差異,而其實質全都同等。

  所以,稱為三藐三佛陀(正遍知的大覺者),稱為多陀阿伽度(如來,如實際),稱為佛陀。

  阿難,如果我把這三個名詞的意義詳盡演說,即使你用一劫壽命來領受,也領受不了。即使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眾生一齊來受,他們都同阿難你一樣多聞第一、得念總持,這些人都以一劫的壽命來領受,也領受不了。

  由此可知,阿難,這些佛國土的佛,他們的無上正等正覺無有限量,他們的智慧辯才不可思議。

  原文

  阿難白佛言:我從今已往,不敢自謂以為多聞。

  (肇曰:阿難於五百弟子中多聞強記第一,今聞佛事,乃自審寡聞也。)

  佛告阿難: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說汝於聲聞中為最多聞,非謂菩薩。且止,阿難,其有智者,不應限度諸菩薩也。

  一切海淵尚可測量,菩薩禅定、智慧、總持、辯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

  (肇曰:物有於上不足,於下有余,不可以於下有余而量於上也。)

  阿難,汝等捨置菩薩所行,是維摩诘一時所現神通之力,一切聲聞、辟支佛,於百千劫盡力變化所不能作。

  (肇曰:一時,即向來所現。一時若此,況盡其事!)

  白話解

  阿難對佛說:從今以後,我再不敢稱自己是多聞第一了。

  佛告訴阿難:不要生出退轉之心。為什麼呢?我說在聲聞中你是多聞第一,不說你在菩薩中多聞第一,在菩薩中沒有第幾的問題。你先不要說,聽我說。阿難,有智的人,不應以有限量的心來衡量菩薩的智慧。

  再深的海都可以測量,菩薩的禅定、智慧、總持、辯才,一切功德,是無法測量的。

  阿難,你們還未修學菩薩所行,這維摩诘在一剎那間所示現的種種神通變化之力,一切聲聞僧、辟支佛,即使在百千劫的時間內,盡其所有的功力作變化,都無法達到他的境界。

 

上一篇: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四十六章 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下一篇: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四十四章 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