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自立法師: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離吾數千裡,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上一章談到好幾種人生很難得的,尤其是‘值佛世難’和‘遇道者難’,我們能夠遇到佛出世、聽到佛親自為我們說法,或者能夠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善知識,常常親近他,都是很難的。佛恐怕會引起大家的誤會,認為一定要能親近佛身,才算有福報,才能夠悟道,其實不然,所以佛在本章,告誡弟子們,應當以是不是遵守佛所制定的戒律,有沒有遵照佛所講的法去做,來作為親近佛的准則,絕對不是以外表的形跡,作為見佛的標准。因此,本章名為〈念戒近道〉,講的就是我們必須念念不忘戒律,堅守持戒,這樣,我們就可以接近於佛道。

  ‘佛言’,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佛子離吾數千裡’,有的佛弟子,他雖然離開我有好幾千裡之遠,很難跟隨著我。但是‘憶念吾戒’,他能夠時時刻刻回憶、記得我所制定的戒法,並且切實地身體力行,‘必得道果’,他將來一定能夠證果、得道。反過來說:‘在吾左右,雖常見我’,假如每天從早至晚,同我生活在一起,終日在我的左右,雖然經常見到我的面,但是,‘不順吾戒’,對我所制定的戒律,不能夠依順、照著去做,‘終不得道’,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證得道果的。

  以下,我再引《大寶積經》和《佛遺教經》的經文,證明本經和它們所說的道理是一樣的。

  《大寶積經》說:‘若有眾生,見我色身,而不護其戒,有何所得!如提婆達多,雖遇於我,猶墮地獄。’

  假如有一個眾生(包括出家的弟子,在家的信徒),雖然看見我這個肉體(色身),但是不能保護戒律,照著戒法去實行,到最後有何所得呢?不會得到什麼的。舉個例子,好像提婆達多,他是佛的堂兄弟,可以說他常常見到我,但是他並沒有遵守戒律,總是跟我搗蛋,破壞僧團,反而造了許多的罪惡,所以他最後墮到地獄去了。自作自受,佛也沒有辦法救他的!

  《佛遺教經》,一開始就說:‘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你們這些比丘(包括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的四眾弟子),在我滅度(圓寂)以後,應當要尊重珍惜波羅提木叉。波羅提木叉是印度話,翻譯成中國話是‘戒’。也就是要慎重地尊敬戒律。說一個譬喻,好像我們在黑暗當中,遇到了光明;也好像一個窮人,得到了財寶,這是非常了不起,令人難以形容的法喜。你們不要以為我才是你們的大師,要是我不在世的話,‘戒律’就是你們的大師了,好像我住在世間一樣的。

  大家看看,在我們大雄寶殿木雕的‘釋迦傳’,最後一幅佛右脅而臥,就是涅槃像。釋迦牟尼佛要離開人間了,四周圍著他的弟子,在那兒守著他,聽他最後的教誨。當時,這許多弟子雖然出了家,但是見到師父將要離開這個世界,非常的悲哀,尤其是最接近他,當他侍者的阿難尊者,更是悲哀得不得了,不斷地飲泣。

  後來有位師兄弟提醒大家:‘現在不是我們哭的時候,世尊快要離開世間了,我們還有好多重要的問題,必須趕快請教世尊,才是對的。’

  經過大家商量以後,向佛提出了四個最重要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佛住世的時候,大家都以他為師父,佛涅槃以後,大家失去了依怙,該依誰為師父呢?’

  佛說:‘我雖然不在了,但是我講的佛法,我制定的戒律,還保存在世間,所以,我走了以後,你們應當“以戒為師”,依著戒律而修行,這樣,跟我住在世間,沒有兩樣的。’

  所以,我們常常見到弘一大師的墨寶,寫著「以戒為師’,這也就是我今天所講的第三十七章的中心思想。

  講到這兒,我再告訴大家一個和本章中心思想有關的故事。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叫波羅奈國,離開佛居住的捨衛城(又稱為捨衛國)很遠。那裡有兩個比丘,有一天互相商量:

  ‘我們出家這麼久了,也沒有機會親近世尊,實在很遺憾。要是我們結伴去見佛、拜佛,請佛當面給我們開示,那是最好的。’

  說走就走,兩人帶了隨身用具,向著捨衛城出發。誰知在途中,水壺裡面的水已經喝光了,在附近又沒有水,到處尋找了好久,才看到一座古井,裡面有一點點水。這兩個比丘早已渴得要命,一見到水,好像看到甘露一樣的,其中一個就迫不及待地拿水壺盛來喝了,而另外一個比丘卻詳細地看,發現水裡面有好多好多的小蟲,就不喝了。

  喝水的比丘感到很奇怪,問他:‘你為什麼不喝呢?為了要見佛陀,你不要這樣執著嘛!’

  ‘我寧死也不要喝!’

  我們知道,印度是很熱的地方,報紙上經常報導好多地方熱死人的。這位沒有喝水的比丘,為了堅持不殺生戒,就這樣渴死了。他的同伴看到這情形,也是無可奈何,只好懷著悲傷的心情,繼續向佛居住的地方走去,經過了兩天兩夜,總算來到捨衛城了。

  話說回來,再說那個守持戒律而渴死的比丘,死後神識就生到忉利天去,得到天身,是有神通的,他當天晚上就到佛的住處--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頂禮。佛看到他,非常歡喜地給他開示,他當下獲得清涼自在,證果了。

  可是沒有死的比丘,遲了兩天才見到釋迦牟尼佛。

  ‘你從什麼地方來呢?’佛明知故問,‘你是一個人來?或是有同伴一起來呢?’

  這比丘一聽到佛問,馬上嚎啕大哭:

  ‘佛啊!我們本來是兩個人來的,但是他沒有喝水,在途中渴死了,所以我今天才一個人來。’

  於是,他把經過從頭到尾向佛說了一遍。

  佛說:‘你這個癡人啊!今天親自不遠千裡而來,在你的想法,你是見到我了,其實,你並沒有見到我。相反的,那個你以為早已死了的同伴,卻在兩天前已經真正來見到我了。’

  這故事出自律部的《僧毗律》,你們假使要了解故事的詳細情形,在[大藏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可以查看。

 

上一篇:傳喜法師:佛光裡感受到媽媽的愛
下一篇:自立法師:第三十六章 展轉獲勝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