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自立法師: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這一章說明人生充滿了煩惱與痛苦,舉出了憂愁和恐怖這兩種煩惱,是從愛欲而來的,假使人生沒有愛欲的話,也無所謂憂愁、恐怖了。

  ‘佛言’,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說。‘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人因為終日生活在愛欲當中,由於愛欲心重,自私自利,對一切貪戀不捨,於是產生憂愁。因為有了憂愁,就產生種種的恐懼怖畏。

  ‘若離於愛,何憂何怖’?要是我們能夠捨離愛欲、惡念,把愛的罪魁斬斷了,哪裡還有什麼憂愁恐怖呢?

  在佛經中,講到憂愁怖畏的很多很多,我先簡單地舉出七種憂愁:

  (一)身力:我們的身體有沒有力量。當我們年輕力壯,身體能夠承擔的時候,挑一百斤算不了什麼;年紀大了,體力差的時候,拿個十斤就感到吃不消了,所以體力不好,會使我們感到憂愁,你相信嗎?

  在二十四孝裡面,其中有一則故事是:漢朝有一個孝子名叫伯愈,他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媽媽對他的管教很嚴厲,只要他稍微一點不守規矩,就會打他,但他從來不流淚。有一天,他媽媽又拿了拐杖打他,他竟然嗚嗚地哭了。

  媽媽感到很奇怪,說:‘伯愈啊,你怎麼這樣沒有出息,一挨打就哭了。過去我每次打你,你從來沒有哭過,今天我只不過輕輕地打了你一下,你居然哭了。’

  他說:‘媽媽過去打我,我感覺得痛,現在你打我,不痛了,這表示你老人家體力差了,沒有力氣打我,使我這個做兒子的感到內心很痛苦!’

  這短短的故事,正是說明父母體力差,身體沒有力量了,使做兒女的感到憂愁。

  (二)壽命:每個人都希望長命百歲,但是我們的壽命畢竟有限的。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能夠活到七十歲已經了不得了。不過,現在醫學很進步,活到八、九十歲是沒有問題的,你看攝影家郎靜山教授,活到一百歲,身體還是很強壯的,但那是極少數。當一個人的生命,將要到盡頭的時候,能夠有把握到西方去當然很好,最怕的是不知所從,不曉得要到什麼地方去,才是讓我們憂愁的。

  (三)疾病:我們身強力壯的時候,往往不會想到健康的寶貴,當我們一旦病了,才知道人生是痛苦的。所以說:‘英雄只怕病來磨。’要是我們和病魔結下了不解之緣,受盡了病魔折磨的苦楚,這日子要挨到什麼時候呢?這是使我們感覺到憂慮的事。

  (四)罪惡: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你千萬別以為做了虧心事,人家不會知道,其實,天知道,地知道,佛菩薩也知道的。當我們犯了罪過,時時耽憂,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警察抓去,在內心深處,存在著一種罪惡感,這是很憂愁的。俗語又說:‘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意思就是,如果沒有犯罪,心安理得,要是犯了罪過的話,就會感到憂愁了。

  (五)殃禍:招了禍害,或者意外,也會使我們耽憂的。俗語說:‘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我們看到報紙上的新聞,怎麼無緣無故地,飛機從天空掉下來,把人壓死了,或者分明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卻被車撞死了。還有地震、水災、火山爆發,種種的自然災害,究竟什麼時候發生?都是常常使我們憂慮的事。

  (六)別離:所謂生離死別,是人生八苦之一,也是我們所憂愁的。活著的時候,恩恩愛愛的,一旦分離了,那一天才能夠再見面呢?這下子假使大限來時,死了,更不用說了,黃泉路上,還有見面的機會嗎?這是人生常常憂慮的事。

  (七)死亡:死亡是人生的定律,最後這一關,誰都免不了的。但是,究竟什麼時候會死?死了到什麼地方去?是大家所憂愁的。

  這七種憂慮,是佛經所記載的,另外,佛經中還講到五種恐怖,給我們感覺到害怕的事。

  (一)不活:譬如說刑事犯,要槍斃或者絞刑伏法;或者得了絕症,來日已經不多,那種恐怖真是不得了的。

  (二)惡名: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有好的名譽,但是有了臭名,將會遺臭萬年,也是讓人害怕的。平常我們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個人最怕的是出了名,一舉一動都受到大眾的注意。尤其是惡名昭彰,到處受到人家的指責,他難道還會心安嗎?而一般人家養豬,長得肥肥胖胖的,很快就要遭受被屠宰的命運了,到了屠宰場,同樣的,畜生也會感到害怕的。

  (三)大眾威德:我們在少數幾個人面前,是很大方的,可是,人多的時候就膽怯了。好像一個人在台下,叽叽呱呱地大發偉論,而站在講台上,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心中感到很慌亂,什麼原因,就是大眾的威德把他壓下來。當一個人做錯了事,受到輿論的抨擊,使他攝服於社會公論的威力之下,有道德心的人,就會感覺到害怕。因此,一個小人見不得君子,就是大眾威德的一種恐怖。佛經告訴我們,要有‘見眾不畏’的心,看到好多人也不感覺害怕,這大眾威德,你要自己能夠堅強,把膽量壯起來。

  (四)死亡: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當我們臨終的時候,是最害怕的,所以,死亡是我們最怕的一件事。

  (五)墮惡道:佛經講,一個人做了任何的壞事,或者做了罪大惡極的事,將來死了,會墮到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裡面,變牛變馬、變成餓鬼,甚至墮入地獄裡面去了,痛苦是受不完的,所以,實在是讓我們感到害怕的。

  以上是佛經裡面所講到的憂慮和恐怖的種類。

  儒家孔子也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有智慧的人不會感到迷惑;具有仁慈心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害怕。因為智者、仁者、勇者,他們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胸襟,不再存著愛欲的私心,才能夠達到不惑、不憂、不懼。可見消除愛欲,不論是世俗人,或是修學佛道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題目叫〈我空怖滅〉,說明為什麼我們會有種種憂愁苦惱?為什麼會生起恐怖的心理呢?這源自於‘我’,什麼都以‘我’為中心,什麼都是‘我的’,因此,患得患失,沒有的時候,我們希望得到它,擁有了以後,又怕丟失掉。人生就因為‘我欲’在作怪,才會有許多的憂愁怖畏,要是沒有貪愛、愛欲,就會自由自在了。

 

上一篇:三招教你遠離業力大爆炸
下一篇:自立法師: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