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學佛網決定於臘八節向社會大眾施粥2000份,詳情見:http://www.xuefo.tw/nr/article32/322739.html 南無阿彌陀佛!
今年1月17日是臘八,我國的傳統是要喝臘八粥,說起臘八粥,就不得不說起臘八與釋迦牟尼佛祖甚深的淵源。
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生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國春秋時期。本是一國的王太子,後因分別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頓時覺得人命無常,想到人縱然活到高壽八、九十歲,榮華富貴也是如同過眼煙雲,轉瞬即逝。於是,出家修行,經歷了雪山修習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餓得不成人形,最終認為這種苦行並不是究竟解脫的辦法,於是接受了一個牧羊女用雜米和著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復了體力,這就是我們後世臘八粥的由來。
恢復體力後,太子便找到一顆菩提樹座下來結草打坐,並發誓願,如果我不成正覺決不起此坐。果然他在幾天內陸續證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六種神通。這也惹得魔王波旬極大的不安,他先用魔軍威嚇,看到不成,又來軟的派出他的三個妖艷的女兒前去誘惑佛但也不奏效。最終,太子在第七天的早晨看到初升的太陽而大徹大悟成就覺行圓滿的佛陀。釋迦成佛後,講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在他八十一歲那年,於娑羅樹下示寂入滅。
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農歷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所以說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臘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在我國最早提倡吃臘八粥的人據載可能是朱元璋,朱元璋小時曾做過和尚,並且在他沒出家前給地主放牛時,因為肚子餓,挖過鼠洞裡的雜糧充饑,所以當皇帝後,每逢臘八都會熬臘八粥,一方面是為了敬佛,一方面表示不忘昔日的貧窮而有所奮發。
不過到了清朝,滿族皇帝過臘八節完全只是為了喜悅祥和了,所以每年到了臘月初八北京雍和宮內都會十分熱鬧,寺中的喇嘛要從臘月初一這一天就開始張羅搭棚壘灶,要事先在後面的萬福樓前及其他地點支好六口大鍋,等到臘月初七黎明時,就要往大鍋裡放好各色作料,對上泉水,一直熬,並且在熬粥時,寺中喇嘛還要同時念經祈福,據說這個臘八粥要一直熬24個小時,直到臘月初八拂曉時分方可以出鍋。
同時寺廟都會在這天舉行法會,稱為成道會或臘八會來紀念佛祖悟道成佛,我國佛教徒在這一天用米和果物煮成粥來供佛,稱為臘八粥,後來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