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陀這樣解釋“菩薩”是什麼意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求大智慧而修行者名為菩薩

  【經典介紹】《優婆塞戒經》,七卷。北涼·昙無谶譯。又稱《善生經》、《優婆塞戒本》。系佛為善生說大乘優婆塞戒(在家戒),並圍繞此展開,說明布施等六度波羅蜜。全經內容分集會、發菩提心、悲、解脫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為本經的重心,現今居士所受的在家菩薩戒即出自此品。

  【經典原文】善男子!求大智慧,故名菩薩。欲知一切法真實故,大莊嚴故,心堅固故,多度眾生故,不惜身命故,是名菩薩修行大乘。——《優婆塞戒經》

  【經文解釋】為求大智慧而修行者名為菩薩,大智慧即大覺,亦即佛智。此為總明菩薩之義。別明菩薩之義為五:

  一、欲知宇宙一切法之究竟真實。此為菩薩求智的動機。

  世人求學問事業,都不外乎求安樂、免苦惱,及求知識得智慧之二種,世人的一切欲望不外此二。而菩薩對宇宙萬有、法界諸法的求知,此即最高無上的求知欲,因此可成一切智故。如《法華經》言:“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盡了知”。

  二、大莊嚴,即福、智兩足尊之謂。

  二、心堅固。發心修行,不免遭遇困難,要心志堅固,才能勝彼私欲,以志向絕對堅固,才能決定今後的趣向。

  四、多度眾生,種種菩薩,皆為度生。

  五、不惜身命,菩薩為度生而受身,眾生為煩惱牽引而受身。菩薩為度眾生入生死海,具足福智莊嚴,施捨資財,既為度生受身,則如手足頭目等皆可施捨,無悭惜心,乃至為度生而施捨生命。

  為什麼能夠做到如此的布施,因為菩薩真能照見五蘊皆空,即人我已盡,得生忍智,依摩诃般若而度生,以無我相布施自己的身命、資財等,不會有任何的吝惜之心。

  以上的次序為:菩薩為求智慧等而發心,既發心、更須修行,如此方為菩薩,能救度無邊的眾生。

 

上一篇:佛說所有如來入此塵世的真正原因
下一篇:大安法師:如何才能攝心念佛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