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人先學會對家人修忍辱和慈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佛法,每天來皈依的人也很多,大家學佛的熱情都非常高,我也非常歡喜。但是,我發現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這種現象常常出現在剛剛開始學佛人的身上。

  這就是:有很多人在接觸佛法後,會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佛上,然後就希望立即到寺院常住或是出家。其實這一點挺好的,這也是有善根、對佛法很有信心的表現。但是如果自己已經成家,就要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不要因為把精力投入到對佛法的渴望上,而放松了對家人的照顧,若因為自己形式上的學佛或是修法而引起家人的煩惱或是家庭的不和睦,這不是佛教的行為,也不是正確學佛的方式,這樣就不好了!

  學佛,是按照佛的說教去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和行為,斷除煩惱,斬斷輪回。佛生於人間,成佛於人間,如果心裡沒有慈悲利他心和出離心,沒有捨棄貪念,即使天天常住在寺院或是出家,做著修行的表面功夫,也仍是俗人一個。

  我們學佛後,不僅需要進行佛法具體的修行,還要思維佛法的義理和精髓,進而改變自己的內心,然後自己的整個人才會發生變化。

  當你變得很慈悲、很願意付出,幫助別人也不需要得到回報;以前一些不順心的小事就讓自己很生氣、很計較,現在能夠寬容、不再計較;會與周圍的人相處的更融洽,別人也會很喜歡你,這樣自己也會很快樂,這樣你學佛也會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大家看到你現在變得這麼好了,每天都非常快樂,慢慢的,你周圍的人也會對佛法有信心,你在無形當中就在弘揚佛法、幫助別人!

  想想看,要是我們僅僅為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更好的條件學習佛法而懈怠對家人照顧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呢?首先會引起家人的反感,覺得你沒有因為學佛變好,反而變得不可理喻。要是引起家庭矛盾呢?這個後果更嚴重!家人會反對你、障礙你,同你發生爭吵甚至誹謗佛法;其他人知道了這個情況,也不會理解你。這個時候你苦惱、有壓力,或許還會很矛盾,會覺得學佛本是件好事,怎麼會變成這樣?也許還會對佛法失去信心。其實問題是出現在自己的身上。

  我們學佛後,一定要修忍辱和慈悲的。先要修忍辱,我們在淨化自己內心的過程中,要去掉自己的貪心、嗔心,這些都需要忍辱。在什麼時候修忍辱,在對境現前的時候,如某個你特別喜歡的人或是東西出現、貪心不自覺地生起時,這個時候我們要提醒自己,克制、忍耐;如果我們特別喜歡的人或是東西被別人奪走了,或是發生一些對我們不利的事情、嗔恨心出現時,這個時候更需要忍辱。

  其實只要境遇出現的當下就提起修忍,慢慢的我們的貪心和嗔心就會減輕、變淡,然後慈悲心就會生起,這樣自己才會自在。

  忍辱和慈悲從哪裡開始修?從對待自己的家人開始,從對待自己最親近的人開始向外修。

  生活中,有時候我們對外人還能忍受一點,對自己親近的人卻很容易去傷害。因為通常的時候,對陌生的人,自己會禮貌、或是偽裝,但在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時,卻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習氣、顯示出自私的本性。可能會希望家人多理解自己一點,多為自己付出一些,多照顧自己一下;而當自己多付出一點、多奉獻一些的時候,心裡就會覺得不情願、很委屈。

  學佛後,我們要學佛菩薩的慈悲,要修忍辱和布施,那麼照顧家人就是布施。當家人對我們不理解、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要修忍辱。這樣慢慢修下來,我們不但每天將家人照顧得非常好,還會在佛法的甘露滋潤下,變得安祥、寧靜、快樂,過個一年半載,家人一定會改變他們原來的觀點,會在你的影響下對佛法產生好奇心,會支持、幫助你學佛,甚至加入進來。

  而當我們出去給別人講佛法的益處時,別人也會相信你,會歡喜地分享,大家會說:“他學佛真好,你看他的家庭多和睦啊!”要不然,當你自己的家庭一團糟的話,你出去給別人講,別人可能會說:“你看,他自己的家裡都不和睦,還給我們講呢!”這個時候,我們真要臉紅啊!

  我們對家人修忍辱和慈悲了,家庭很和睦後,我們再向外修,再進一步對我們的同事、朋友等等修忍辱和慈悲,然後再擴大到對陌生的人、曾經傷害我們的人及和我們有過怨結的人,這樣才是正確的學佛方式啊!

  附:

  修行應該從做人做起

  孝順父母親,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恭敬長輩們,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恩人記心中,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家庭要和睦,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夫妻常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教育好子女,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善於對待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人群中低調,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少欲而知足,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心地存善良,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奉獻於社會,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保護好環境,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幫助貧窮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照顧生病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關懷所有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戒煙少飲酒,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愛護眾生命,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修行。

 

上一篇:“少兒不宜”的粗糧,孩子千萬不能多吃
下一篇:妙祥法師:缺少福報的原因之一就是供養父母不到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