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經咒頌念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三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三卷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辯業品第四之十一

  如前所說果有五種。何等業有幾果。頌曰

  斷道有漏業具足有五果

  無漏業有四謂唯除異熟

  余有漏善惡亦四除離系

  余無漏無記三除前所除

  論曰。道能證斷及能斷惑得斷道名即無間道。此道有二種。謂有漏無漏。有漏道業具有五果。等流果者。謂自地中後等。若增諸相似法。異熟果者。謂自地中斷道所招可愛異熟。離系果者。謂此道力。斷惑所證擇滅無為。士用果者。謂道所牽俱有解脫所修及斷。言俱有者。謂俱生法。言解脫者。謂無間生。即解脫道。言所修者。謂未來修。斷謂擇滅。由道力故彼得方起。增上果者。有如是說。謂離自性余有為法。唯除前生。有作是言。斷亦應是道增上果。道增上力能證彼故。若爾何故毗婆沙中。唯說欲界十隨眠斷。為苦法智忍離系士用果。曾不說是增上果耶。非由不說便非彼果。以即彼文說苦法智。為苦法智忍等流士用果。曾不說是增上果故。然實苦法智是彼增上果。而不說者義極成故。此亦應然舉士用果。理則已舉增上果故。非唯可生是增上果。說非擇滅是心果故。離此更無余果義故。即斷道中無漏道業。唯有四果謂除異熟。余有漏善及不善業亦有四果謂除離系。異前斷道故說為余。次後余言例此應釋。謂余無漏及無記業。唯有三果除前所除。謂除前所除異熟及離系。已總分別諸業有果。次辯果門業有果相。於中先辯善等三業。頌曰

  善等於善等初有四二三

  中有二三四後二三三果

  論曰。最後所說皆如次言。顯隨所應遍前門義。且善不善無記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次第對善不善無記。三法辯有果數後例應知。謂初善業以善法為四果除異熟。以不善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無記為三果除等流及離系。中不善業以善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不善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系。以無記為四果除離系。等流果者。謂見苦所斷一切不善業及見集所斷遍行不善業。以欲界中身邊見品。諸無記法為等流故。後無記業以善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不善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系。等流果者。謂身邊見品。諸無記業以五部不善為等流故。以無記為三果如不善。已辯三性當辯三世。頌曰

  過於三各四現於未亦爾

  現於現二果未於未果三

  論曰。過去現在未來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所應以過去等為果。別者謂過去業以三世法各為四果除離系。現在世業以未來為四果如前說。以現在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未來世業以未來為三果。除等流及離系。不說後業有前果者。前法定非後業果故。已辯三世當辯諸地。頌曰

  同地有四果異地二或三

  論曰。於諸地中隨何地業。以同地法為四果除離系。若是有漏以異地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若是無漏以異地法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系不墮界故。不遮等流。已辯諸地當辯學等。頌曰

  學於三各三無學一三二

  非學非無學有二二五果

  論曰。學等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次第各以三法為果。別者謂學業以學法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系。以無學法為三亦爾。以非二為三果。除異熟及等流。無學業以學法為一果謂增上。理應言二謂加等流。以無學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系。以非二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非二業以學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無學法為二亦爾。以非二為五果已辯學等當辯見所斷等。頌曰

  見所斷業等一一各於三

  初有三四一中二四三果

  後有一二四皆如次應知

  論曰。見所斷等三業如次。一一為因各以三法為果。別者初見所斷業。以見所斷法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系。以修所斷法為四果除離系。以非所斷法為一果。謂增上。中修所斷業以見所斷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修所斷。法為四果除離系。以非所斷法為三果。除異熟及等流。後非所斷業以見所斷法為一果。謂增上。以修所斷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非所斷法為四果除異熟。皆如次者隨其所應遍上諸門。略法應爾因辯諸業應復問言。如本論中所說三業。謂應作業不應作業。及非應作非不應作業。其相雲何。頌曰

  染業不應作有說亦壞軌

  應作業翻此俱相違第三

  論曰。有說染污身語意業名不應作。以從非理作意生故。有余師言。諸壞軌則身語意業。設是不染亦不應作。由彼不合世軌則故。謂諸無覆無記身業。若住若行若飲食等。諸有不合世俗禮儀。皆說名為壞軌身業。諸有無覆無記語業。壞形言時及作者等。但有不合世俗禮儀皆說名為壞軌。語業等起前二思名壞軌。意業此及染業名不應作。應作業者與此相翻。俱違前二是第三業。若依世俗後亦可然。若就勝義前說為善。謂唯善業名為應作。唯諸染業名不應作。無覆無記身語意業。名非應作非不應作。然非一切不應作業皆惡行攝。唯有不善是惡性故得惡行名。以招愛果名為妙行。招非愛果名為惡行。有覆無記雖是不應作而非惡行攝。由此所行決定不能招愛非愛果故。今於此中復應思擇。為由一業但引一生。為引多生。又為一生但一業引。為多業引。頌曰

  一業引一生多業能圓滿

  論曰。若依正理應決定說。但由一業唯引一生。此一生言顯眾同分。以得同分方說名生。若說一生由多業引。或說一業能引多生。如是二言於理何失。且初有失。謂一生中前業果終後業果起。業果別故應有死生。或應多生無死生。理業果終起如一生故。二俱有過。一本有中應有眾多死生有故。或應乃至無余涅槃中間永無死及生故。何緣定限一趣處中。有異業果生便有生死。有異業果起而無死生。一業果終余業果起。理定應立有死有生。又許一生定為多種造作增長業所引故。則應決定無中夭者。或應不受果而永棄彼業。然先已說先說者何。謂理必無時分定業。所感異熟轉余時受。又理必無時分定業非造作增長必受異熟故。若謂有生由定不定多種業引。或復有生唯為多種。定業所引故有中夭。及有盡壽此亦不然。時分果業定不定受無決定故。若有一類中年老年時分果業決定應受嬰孩童子少年果業。不定受者彼復如何。理必無容離前有後。或應前位所有果業必是定受定受果故。然於此中無決定理。令前位業決定受果。令後位業受果不定。故無一生多業所引。後亦有失一業引多生時分定業應成雜亂故。此無雜亂如先已辯。故無一業能引多生。若爾何緣尊者無滅自言。我憶昔於一時於殊勝福田一施食異熟。從茲七返生三十三天。七生人中為轉輪聖帝。最後生在大釋迦家。豐足珍財多受快樂。毗婆沙者已釋此言。一施食為依起多勝思願。能引位別多異熟生。故作如是言。一施食異熟。不應異熟能復感生。但為顯依一施食境。起多思願所招異熟分位差別故作是言。或顯初基故作是說。彼由一業感一生中大貴多財及宿生智。乘斯更造感余生福。如是展轉至最後身。生富貴家得究竟果。如有緣一迦栗沙缽拏。方便勤求息利成千倍。言我本由一迦栗沙缽拏。遂至今時成大富貴。是故一業唯引一生。雖言一生由一業引。而許圓滿由多業成。譬如畫師先以一色圖其形狀後填眾彩。今於此中一色所喻為一類業。為一剎那。若喻一類違此宗理。以非一業引一生。言可約一類類必多故。多引一生不應理故。若言一色喻一剎那。非一剎那能圖形狀。即所立喻於證無能。今見此中喻一類業。如何引業約類得成引一趣業有眾多故。此言意顯一類業中唯一剎那引眾同分同類異類。多剎那業能為圓滿故。說為多故如一色先圖形狀。後填眾彩此言應理。是故雖有同禀人身。而於其中有具支體諸根形量色力莊嚴。或有於前多缺減者。為但由業能引滿生。不爾一切業一果法勢力強故。亦引滿生與此相違能滿非引。如是二類其體是何。頌曰

 

上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四卷
下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二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