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經咒頌念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二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二卷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辯業品第四之十

  今應思擇成業道相。謂齊何量名自殺生。乃至齊何名為邪見。且先分別殺生相者。頌曰

  殺生由故思他想不誤殺

  論曰。要由先發欲殺故思。於他有情他有情想作殺加行不誤而殺。謂唯殺彼不漫殺余。齊此名為殺生業道。有懷猶豫為杌為人。設復是人為彼非彼因起決志。若是若非我定當殺。由心無顧。若殺有情亦成業道。如是業道若定若疑。但具殺緣皆有成理。於剎那滅行殺罪。如何成如何不成。無殺義故。謂眾生命過去已滅現在自滅未來未至。是故必無殺生命理。如何說滅。燈焰鈴聲准彼亦應通殺生義。謂障當命應生不生。以起惡心行殺加行。令所殺者現命滅時。不能為因引同類命。障應生命令永不生。故名殺生。由斯獲罪。此所斷命為屬於誰。謂命若無彼名死者。即是此命所依附身。標第六聲顯相屬義。如伽他說壽暖等言。故有命身名有命者。非實有我其理決然。已分別殺生。當辯不與取。頌曰

  不與取他物力竊取屬己

  論曰。前不誤等言如應流至後。謂要先發欲盜故思。於他物中起他物想。或力或竊起盜加行。不誤而取令屬己身。齊此名為不與取罪。若有盜取窣堵波物於佛得罪。佛將涅槃總受世間所施物故。有說。此罪於能護人。則彼自恣應無有罪。是故前說於理為勝。盜亡僧物已作羯磨。於界內僧得偷盜罪。羯磨未了。於一切僧。若盜他人及象馬等。出所住處業道方成。已辯不與取。當辯欲邪行。頌曰

  欲邪行四種行所不應行

  論曰。總有四種行不應行。皆得名為欲邪行罪。一於非境。謂他所護。或母或父或父母親。乃至或夫所守護境。二於非道。謂設己妻口及余道。三於非處。謂於制多寺中逈處。四於非時。謂懷胎時。飲兒乳時。受齋戒時。有說。若夫許受齋戒而有所犯。方謂非時。既不誤言亦流至此。若於他婦謂是己妻。或於己妻謂為他婦。道非道等但有誤心。雖有所行而非業道。若於此他婦作余他婦想行非梵行。有說。亦成加行受用時並於他境故。有說。如殺業道不成加行。究竟時前境各別故。苾刍尼等如有戒妻。若有侵[夌*欠]亦成業道。有說。此罪於所住王。以能護持及不許故。若王自犯業道亦成。故前所說於理為勝。已辯欲邪行。當辯虛诳語。頌曰

  染異想發言解義虛诳語

  論曰。說聽力故成虛诳語謂於所說異想發言。及所诳者解所說義。染心不誤方成業道。所诳未解雜穢語收。語多字成要最後念表無表業方成業道。或隨所诳解義即成。前字俱行皆此加行。此中解義據所诳者能解名解非正解義。齊何名為能解正解。前謂解者住耳識時。後謂正能分別其義。若正解義義意識知。語表耳識俱時滅故。應此業道唯無表成。是故理應善義言者住耳識位業道即成。能诳具足表無表故。有言。所诳隨解不解。但異想說業道即成。不爾此同離間語故。隨忍不忍要解方成。經說諸言略有十六。謂於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事中言實見等。所見等中言不見等。如是八種名非聖言。不見等中言不見等。所見等中言實見等。如是八種名為聖言。何等名為所見等相。頌曰

  由眼耳意識並余三所證

  如次第名為所見聞知覺

  論曰。若境由眼耳意余識所證。如次名所見等。鼻舌身根取至境故總名為覺余。經定說三根所取為所覺故。經言。大母。汝意雲何。諸所有色非汝眼見。非汝曾見非汝當見非希求見汝。為因此起欲起貪起親起愛起阿賴耶起尼延底起耽著不。不爾大德。諸所有聲非汝耳聞。廣說乃至。諸所有法非汝意知。廣說乃至。不爾大德。復告大母汝於此中應知所見唯有所見。應知所聞所覺所知。唯有所聞所覺所知。此經既於色聲法境說為所見所聞所知。准此於余定立所覺。若不許爾。所覺是何又香等三。在所見等外。於彼三境應不起言說。經主撥言。此不成證。經義別故。非此經中佛欲決判四所言相然見此經所說義者。謂佛勸彼於六境中。及於見等四所言事。應知但有所見等言。不應增益愛非愛相。若爾何相名所見等。有余師說。若是五根現所證境名為所見。若他傳說名為所聞。若運自心以種種理比度所許名為所覺。若意現證名為所知。於五境中皆容起四。於第六境除見有三。由此覺名非無所目。香等三境言說非無。復引古師別釋此四。今謂經主唯申自執非我許此。經判所言相故但言經證。三根所取名為所覺。起所覺言故。我師宗隨此經立所見等相。於理無違。雖說為遮於彼增益愛非愛相。非不應理言六四別於理不然。前經後經義相似故。我見此經所說義者謂教大母如於三時色等境中。若不見等不希求故。欲等不生如是。若知所見等境唯有所見等。欲等亦不生欲等。但由自分別故。我隨經義解此經文。非如經主隨自分別。故後大母領佛教言。我解世尊所說義者

  見色已失念妄增愛相者

  心便受愛染及住於耽著

  彼由起此受眾多相現前

  故彼心恆時為諸貪害惱

  如是集眾苦便遠於涅槃

  愛盡故涅槃日親之所說

  見色已正念不增愛相者

  心不受愛染及不住耽著

  彼由不起受眾多相現前

  故彼心恆時離諸貪害惱

  如是滅眾苦便近於涅槃

  愛盡故涅槃日親之所說

  如是於聲香味觸法一一廣說。世尊亦贊能如是解。善哉善哉。故經主言經義別者。誠如所說以經義別。經主於中異分別故。又何意趣朋彼二師違理教釋。而偏憎背毗婆沙者順理教言。且彼二師所釋違教。所見等相佛於經中於色等境分明別說。而彼棄捨異建立故。亦與隨教正理相違。說五境中各具有四。第六境上唯有三等。然法最可立所見名。非聲等中可名所見。如言佛見去來世等。此皆意識不共境故。曾無聖教言耳見聲鼻見香等。如何五境皆名所見唯非第六。又彼自說若意現證名為所知。法既所知應名所見。現所證故猶如色等。此有何理唯五所證。立所見名。又後師釋。自內所受及自所證。名為所知。若爾見何緣非自內所受。是則所見應即所知。又所覺知應無差別。俱是意識自所證故。又諸比量現量為先達正理人皆所共許。若比量境方名所覺。不應所覺在所知先。故彼二師義無端緒。今謂經主僻執居心。背此正宗黨彼邪說。頗有由身表異想義成妄語不。有。故論言頗有不動身殺生罪觸耶。曰有。謂發語。頗有不發語妄語罪觸耶。曰有。謂動身。頗有不動身不發語二罪所觸耶。曰有。謂仙人意憤。及長養業時。經主於此作如是難。若不動身亦不發語。欲無無表離表而生。此二如何得成業道。於如是難應設劬勞。彼謂實無表無表業。豈容不立此二業道。彼亦應辯觸二罪因。非但起惡思有太過失故。若要依身語二門轉思。起欲殺诳心即應成逆。彼不成者仙等應同。既不動身亦不發語。如何成業道。及依身語門應設劬勞。釋如是難。然我且釋布灑他時。如由動身能表語義生語業道。若身不動能表語義業道亦生。然說戒時彼有所犯。默然表淨令眾鹹知。如何不生妄語業道。仙人意憤義等教他。彼於有情心無所顧。非人敬彼知有惡心。動身為殺彼生業道。仙以何表令鬼知心。彼由意憤身語必變。或由咒詛必動身語。有余師說。非於欲界一切無表悉依表生。如得果時五苾刍等得別解脫戒。不善亦應然然彼先時決定有表。余亦應爾。仙如前說。布灑他時得妄語者。謂不清淨詐入僧中坐現威儀。或有所說。此謂先表。余例應思。已辯虛诳語。當辯余三語。頌曰

 

上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三卷
下一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第四十一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