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婆媳道:婆媳怎樣相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古人雲:“五倫之外無大道”,五倫八德是做人的綱領,也是一個人道德的基礎。《大學》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個人的本份,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立身行道,進一步才能家和、國治、天下太平,從而實現中華的復興。現今社會之所以出現一些亂相,就是因為人們忽視了傳統倫理道德的緣故,所以弘揚傳統道德教育是當務之急,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所肩負的光榮使命。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災難了。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婆媳道

  1、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裡,如同母女。

  2、道在恩義並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

  3、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合分居另過,家庭分崩拆離,家道不興。

  4、婆婆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

  5、婆婆是早來的,一切事務全都明白;媳婦是晚來的,一切事務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婦領到道上,待媳婦如女兒,不知道的告訴她,指導她,不得作難。

  6、本來媳婦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揚短處,或以大壓小,用脾氣來管她,說話淨種惡因,婆媳哪能發生好感情?

  7、每個家庭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裡,家婆應疼愛兒媳婦如同疼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方式去對待她以後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

  8、說話常提兒媳長處,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兒媳如有過錯,婆婆趕快兜過來,先寬容,後在背後指教她,千萬不可與她吵鬧,媳婦自然會感恩、報恩。

  9、當媳婦的,愛自己的丈夫必須要愛自己的公婆。明白沒有公婆就沒有自已親愛的丈夫。體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勞碌,費盡心力,才把兒子養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對婆母言行產生怨煩。

  10、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雲:“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

  11、婆母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所愛之人,我當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歡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當媳婦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報。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對老人盡孝等於自己不要福報,也不會有福報。

  13、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後,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

  14、公婆如同一家之樹根,想要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樹根,往根上施肥、澆水、松土。

  15、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孝敬公婆,日子准能發達。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霜,皆不能長久。

  【孝順婆婆如生母】

  鄭小英,女,漢族,1964年11月生。1984年鄭小英從湖南遠嫁到海南東和農場,開始了新的人生。起初丈夫賴偉強對她也很好,為人也比較勤勞,小兩口在居住的連隊都當起了膠工,收入穩定,雖不富裕,但小日子過得還算踏實。但不料好景不長,丈夫染上了酗酒惡習,每次喝醉後,都會打罵她和孩子,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家人、鄰居的勸阻和小英一次次的哀求也沒能喚醒丈夫的良知。無奈的她只能選擇與丈夫離婚,結束了9年的婚姻。

  離婚後,她把兩個孩子帶回湖南老家,只身一人前往深圳打工。為了能夠多掙些錢,讓孩子生活過得更好些,她拼命地工作。光陰飛逝,十年過去了,她的孩子也長大了,前夫也有了新的家庭,不過沒過多久前夫因故去世。

  2008年傳來前夫母親傅祿梅病重的消息,鄭小英下決心帶著孩子回海南去探望。回到前夫家,屋裡只剩下一位臥病在床的老人,昔日健康的婆婆如今中風癱瘓,而老人子女間相互推脫贍養義務,讓鄭小英善良的內心十分難過。

  為了照顧曾經的婆婆,她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毅然辭去深圳的工作,拿出打工攢下來的積蓄,幫婆婆治病。每天按時給婆婆喂飯喂藥,抱老人上廁所。海南天氣炎熱,為防止老人長褥瘡,她每天都要為老人擦洗幾次身體、換洗衣服,翻身按摩後背。天氣好就推著老人出門呼吸新鮮空氣。

  每當人們在老人面前談起鄭小英,癱瘓在床的傅祿梅老人盡管言語不清,但可以從老人充滿淚花的眼眶中,感覺到老人對這個“孝媳”的無比感激。

  因照顧婆婆,鄭小英沒有收入,打工攢下的錢也花光了,她在周邊空地種起幾十株槟榔,飼養家禽出售,以補貼家用。幾年如一日精心照顧前夫的母親,自己卻省吃儉用,從來捨不得為自己添衣置物。當年丈夫那樣對待她,她沒有記在心上,而是用她的善良與勤儉,照亮了一個風燭老人的晚年。

  【婆媳世紀情緣】

  一位81歲高齡的老人,28年來對癱瘓在床的婆婆事親至孝。江蘇省沛縣大屯鎮大屯村張公蘭老人,以瘦弱的身軀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1979年,張公蘭的丈夫唐金成患胃癌不幸去世;1981年6月,婆婆接受高位截肢手術,從此失去右腿……年過五十的張公蘭強忍悲痛,對婆婆說“娘,只要兒媳婦我有一口氣,就會把這個家撐起來……”

  張公蘭白天忙一整天地裡的活兒,傍晚回到家,就在家門口擺攤賣茶水瓜果;夜晚侍奉婆婆睡下後,又點盞油燈紡紗織布,時常熬到深夜時分。“為了養家糊口,耕田插秧收稻子,捕魚挖藕割葦子,俺娘什麼活兒都干了!”張公蘭的大女兒唐如敏回憶往事時,泣不成聲。

  身累,張公蘭的心更累。婆婆的性情變得越來越冷漠孤僻。盡管想盡辦法照顧,張公蘭卻還是經常遭到婆婆的埋怨。張公蘭理解婆婆的心情,她總以極大的耐心化解婆婆心中的積郁。婆婆冷靜時也深感兒媳的苦:“老天爺咋不讓我死了呢,偏讓我這樣拖累著兒媳婦遭罪!”

  每當聽到婆婆這樣說,張公蘭總是馬上打斷婆婆的話:“娘,您可不能這樣想!您不是俺的拖累,您就是俺的親娘,有您和俺拉呱唠家常,俺才覺得有活頭,再苦再累也值。”一番話,說得婆婆破涕為笑。

  走進張公蘭和婆婆的房間,會看到張公蘭的床鋪緊挨著婆婆床頭。“挨在一起,伺候俺娘起夜方便。”張公蘭解釋說,婆婆年紀大了,有時一夜要起十幾次,因此她養成習慣,夜裡睡覺從不脫衣。婆婆每次大便都很困難,張公蘭就用手去摳。

  張公蘭對婆婆的生活體貼入微。每天再忙再累,她也要抽空陪婆婆拉呱說笑;婆婆愛吃糖,她就在婆婆手邊擺個裝滿冰糖的小罐兒;婆婆想吃水果,再貴她也要買回來……婆婆常對四鄰說:“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分,遇上這麼個好兒媳。”

  在張公蘭悉心照料下,百歲的婆婆吃得好、睡得香,精氣神也足,看上去像個七八十歲的人。鄰居們由衷地誇獎說:這都是張公蘭的功勞!附近一位老者更是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娶妻當如張公蘭。”

  王善人講道:

  ○王善人說:倫常中人,互愛互敬,各盡其道,全是屬於自動的,簡單地說:道是盡的,不是要的。父母盡慈,子女盡孝,兄弟姊妹盡悌,全是屬於自動的,才叫盡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錯啦!自動盡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變成惡啦!現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為要道的人多,盡道的人少,好象討債的人多,還債的人少一樣,哪能不爭吵?

  ○做事不可虧人,虧人就是虧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著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順天天就應,逆天就降災。若以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遠人,我天天講道也就是天天講人,若不講人,哪裡有道?學道不專,聽的次數多了反而覺得沒意思,沒把做人當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專看別人的不對,把自己忘了!從小當孫子、當兒子,自己有了兒子當爹,有了孫子當爺爺,一輩子連一個人也沒會當,連一條路也沒會行,鬧個空來白走!人是由這裡丟的,世界也是從這裡壞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著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現在的人只知求財,不知做德,那是捨本求末,等於開個謊花,沒扎下根,哪能結果呢?德是根、財是果。所以要想發財,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搖錢樹的種子。所以說:“大德者必得其祿”。

  王善人簡介:

  王善人名樹桐,字鳳儀,生於一八六四年,遼寧省朝陽縣人,幼時家貧失學,以牧牛做工為生,天性淳厚,頗知孝悌。三十五歲,聞大善士楊柏宣講善書,(當時一些有德行的知識分子用“說書”的形式給老百姓講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進過學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風。)因悟“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賢人自我反省,爭認不是;愚人不反省,總認為自己有理沒有過錯),遂痛悔己過,身患十二年的瘡痨,一夜之間,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賢淑,世風難挽,乃萌厭世之念,絕食五日,突生靈感,認為徒死無益,應先盡孝,然後立志勸世化人。同年十月楊善士,誤陷朝陽府獄,善人效法“羊角哀捨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營救。途中夜間忽現光明,宛如白晝,豁然徹悟,明心見性。三十八歲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人,頗著成效,創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跡。之後,全力倡辦男女義學,終其一生共創辦六百多所男女義學,遍及三分之一個中國。當時均以“王善人”稱之。

 

上一篇:品人生六種心境
下一篇:姑娘道:怎樣做姑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