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五倫之外無大道”,五倫八德是做人的綱領,也是一個人道德的基礎。《大學》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個人的本份,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立身行道,進一步才能家和、國治、天下太平,從而實現中華的復興。現今社會之所以出現一些亂相,就是因為人們忽視了傳統倫理道德的緣故,所以弘揚傳統道德教育是當務之急,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所肩負的光榮使命。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災難了。
姑娘道
1、姑娘(閨女)是世界的源頭。古時有孟母,才有孟子。現今重男輕女,女子不讀書,怎能明理?不明理怎能當賢妻良母?生些糊塗子女,世界才不清平。婦德女道,早已失傳。人們早已不懂得胎教、嬰兒教、家庭教。若想改種留良,重立人根,生孝子賢孫,必須先有良母。要想有賢妻良母,就要正本清源,從女教入手,辦女學是治本的辦法。
2、欲當好姑娘,可得明白姑娘道。
3、講婦德女道,就是想救婦女們出苦,享得人生的幸福。種什麼因,結什麼果。現在大同開幕,應該女子出來救世界的時候,必須提倡婦德女道,才能救正人心,挽回劫運。婦德女道,是家庭倫理要道,家庭教育之根本,救世之大本源也。
4、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欲世界好,國家好,社會好,家庭好,必從姑娘身上好。
女子為國民之母,世界的源頭。要想兒女好、家庭好、社會好、國家世界都好,非由婦德女道實行不可。婦女道有個根,本立而道自生。婦女道不講,好比水的源頭不清,老是渾濁的。想濁水變為清流,總得先清水源。婦女到了老年,稱為老太太。老太太的根在哪裡?是從多年的媳婦熬成的。媳婦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在家當姑娘來的。所以姑娘是世界的源頭,要提倡婦德女道,必先講姑娘道。
婦德女道,分三段來研究,是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女子是世界的源頭,姑娘是女子第一步道,所以要想齊家,必先明白姑娘道。
5、姑娘是一家之貴星,以志為根,性如棉,提滿家。
以志為根,就是立志不爭不貪,立志孝雙親,敬哥嫂,愛護侄男侄女。
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潔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軟,性子不許暴躁;如棉花之溫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綿長,不要退志。任何事皆可做,沒有挑選,沒有分別心,這就是性如棉的道理。
姑娘性如棉,因為棉花又白又軟又暖,雖然用水浸濕了,它也永遠不起來,這正是不爭的表現。姑娘果然這樣,也真就合乎道了。
志為根是不貪,性如棉是不爭,棉用水濕後永遠不起發了,這正是不增不減,用棉紡線,線可極長,姑娘的志也要這樣長。姑娘性如水,曲曲流去,終歸大海,說不上能流多少千裡,媳婦的意也要這樣長。
姑娘性如棉,真能如棉就是神,真能志為根就是佛。成佛容易,你打我我就立志去挨,你罵我,我就安坐靜受,你打罵完了,挨我也完了。你能打煩了我,罵煩了我,算你有能耐,這樣做還能動嗎?
姑娘提滿家是天命,性如棉是天性,身有補助力是天理。
6、當姑娘的對於家庭,身有補助力。性如棉是意氣發動,是成神的根。志為根是志向堅定,成佛的根。心知眾人的好處,能提起全家的和樂精神,是結緣的,是成佛的路徑。
7、姑娘在家是半賓半主,要心知眾人的好處,能提起全家人的和樂精神,結一家的緣。
8、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一定能當好媳婦,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樂,真正是喜星臨門。後來有了兒女,自然會教子成名,能為良母。老了一定會當老太太,也能兜滿家,為一家的福星。
9、姑娘道明白了,會做了,則本正源清。
10、姑娘在家時陰命,因為前生和這一家有因,所以才生到這家來,但是得由陰命轉為陽命才是。怎轉呢?就是要找一家的好處,存一家的道,就轉過來了。
11、姑娘是有補助力是消因果的,是與佛國接氣的;心知眾人的好處是結緣的,是屬意界的,是成神的路;性如棉是義氣發動,是成神的根;志為根是成佛的根。
12、為姑娘的好自餒而不肯講姑娘道的,那就像有燈而無光。
13、做姑娘時,預先把做媳婦的道理練習明白,才能把握將來婚姻的幸福美滿。
父母對於女兒,是至親骨肉,大多十分融洽,所以女兒的言語行為,十分自由,而不受拘束,加上女子的天性,弱於自制,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免恃愛撒嬌,做父母的不忍拂逆其意,遇到事情總是順從她,免不了養成嬌惰的習性,有所要求,一不從意,便負氣使性,不達目的不止。若成家後,仍執嬌惰習性,必然導致家庭矛盾產生,自己也痛苦萬分。因而女兒在父母跟前時,先要學會侍奉翁姑的道。
姑娘在娘家,對於經濟方面,不負責任,若崇拜享受,養成奢侈的習慣,到自己組建家庭,對於家庭經濟,是負絕對或相對的責任。但由於自己奢侈浪費的習性不改,必定引起家庭矛盾,自己也受苦。所以在姑娘時期,養成簡樸的生活習慣,培養勤儉的美德,是構建未來幸福美滿家庭的基石。
當姑娘時,就應練習家政。如經濟的支配,家務的操持,子女的教育指導等等,都是將來成家後必須面對和承擔的,也是自己本分內的責任。若自己一味嬌惰回避,父母也放任偏袒,將來吃苦受罪的還是自己(姑娘)本身。
14、姑娘是世界的源頭,女兒是齊家之本。為什麼這樣講?我們大家想,所有人都是母親生的,除了孫悟空是從石頭蹦出來,不是父母生的,其他都是父母生的。所以王鳳儀老先生說世界就兩個人,一個男的一個女的。因為有了兩個人才有了後面的子孫,有倫理關系。
15、王鳳儀老先生在一百年以前辦女子學校,為人類和社會生下好的孩子,給我們的社會留下好的人根。所以他說女人是齊家之本,清國之源。源頭水不清,後面的河流自然是污水。女人一定要自強自愛,自尊還要自重。
王元五老師在廈門時,遇到一個女人看著很好,她也很有能力。她自己的疾病是子宮肌瘤,沒有結婚。王元五老師告訴她,雖然沒結婚,但此疾病反應是夫妻問題。她哭了,講她跟這個男的是怎麼回事。她說這個男人騙了她,後來懷孕了,男的說你做流產,流產以後咱們結婚。流產了以後又不跟她結婚,所以她非常生氣。王老師就問她這件事情誰錯了?你跟他好的時候你不知道別人有妻子?你知道了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別人愛你嗎?這個不是愛,而是拿你取樂、開心,然後不要你。現在自己苦惱,你說你都已經不是孩子,你有這麼強的工作能力,難道這些事情你不知道嗎?一個自己不愛自己的人沒有人愛你!她就哭了。大家想一想,為什麼古人叫我們要自尊自愛、自強自立,要保持女孩子的潔身如玉。那樣不自愛的女孩子絕對不能做媳婦,在外面混可以,做媳婦不可以。我們大家想想,女孩子不愛自己就沒有人愛你。你的家人都不愛你,因為你不自愛嘛!
16、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緣。
17、如水一般隨圓就方,合五色調五味,原質總是不變。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處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認不是,是為女人的本分。
【夫唱婦隨】
漢朝鮑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春秋齊國鮑叔牙之後。年少時,家境清寒,求學於桓氏,老師看重他清苦而有節氣,就將自己的女兒少君許配給他,並送了豐盛的妝飾為嫁妝,鮑宣心感不悅,就說自己家貧,未敢高攀。少君即將女婢及貴重服飾,全部歸還娘家,更換了布衣,與丈夫共挽鹿車回鮑宣故裡。
少君出嫁後克苦勞碌,奉事公婆至孝,同鄉人都稱贊她為賢婦。鮑宣後來做官至司隸校尉。她的兒子永,孫子昱皆位司隸,一家富貴,這都歸功於少君之婦德,善能相夫教子也。
【婦德可風】
明朝徐顯達之妻汪氏,潛山人,生性淑德,不苟訾笑。從小就接受儒家教育,喜歡讀《孝經》,孝親敬老,具備女德。當時徐堯莘聽說汪氏賢淑,就娶為長子顯達之妻。到婆家後,她奉侍翁姑(公婆)無微不至, 朝夕定省,服侍起居飲食,克盡婦媳之職。縫紉烹饋,從不使婢女,都是親自操勞。
其夫顯達,常讀書至天明,汪氏就隨侍一旁,奉茶易燭,幫助丈夫研讀詩書。她又善於教子,不因溺愛而忽視了教育,督促甚嚴,每至深夜,因此她的三個兒子皆成博學之士。汪氏具婦德,對宗親敦睦有禮,待奴婢仁慈有恩,內外鹹稱其賢惠,真是有德的女子。
【孝慈菩薩的故事】
孝慈菩薩,唐朝人。三十歲那年,她丈夫不幸去世了,家徒四壁,生活無法維持,為養活及照顧年老的婆婆,就帶著婆婆四處行乞為生。婆婆脾氣不好,經常無故發脾氣,打罵她,她默默忍耐,依然盡心孝敬、奉養婆婆。
因為她年輕時端莊美貌,有一個有錢的員外,給她一百兩白銀,勸她改嫁,與他共同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不用再過著流落街頭,餐風露宿的日子,她嚴辭拒絕。還有一些年輕小伙子,以手镯、黃金、玉器引誘她,心懷鬼胎,都被她將東西丟在地上,並大聲斥責。
就這樣含辛茹苦,不論有多艱難,對婆婆的孝心不減,盡力奉養。婆婆過世後,她盡人媳之職,埋葬之,然後入空門剃法為尼。一直活到八十八歲,念佛往生西方極樂。往生時,面相祥和、端正而坐,成為佛國菩薩。
王善人講道:
○王善人說:倫常中人,互愛互敬,各盡其道,全是屬於自動的,簡單地說:道是盡的,不是要的。父母盡慈,子女盡孝,兄弟姊妹盡悌,全是屬於自動的,才叫盡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錯啦!自動盡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變成惡啦!現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為要道的人多,盡道的人少,好象討債的人多,還債的人少一樣,哪能不爭吵?
○做事不可虧人,虧人就是虧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著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順天天就應,逆天就降災。若以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遠人,我天天講道也就是天天講人,若不講人,哪裡有道?學道不專,聽的次數多了反而覺得沒意思,沒把做人當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專看別人的不對,把自己忘了!從小當孫子、當兒子,自己有了兒子當爹,有了孫子當爺爺,一輩子連一個人也沒會當,連一條路也沒會行,鬧個空來白走!人是由這裡丟的,世界也是從這裡壞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著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現在的人只知求財,不知做德,那是捨本求末,等於開個謊花,沒扎下根,哪能結果呢?德是根、財是果。所以要想發財,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搖錢樹的種子。所以說:“大德者必得其祿”。
王善人簡介:
王善人名樹桐,字鳳儀,生於一八六四年,遼寧省朝陽縣人,幼時家貧失學,以牧牛做工為生,天性淳厚,頗知孝悌。三十五歲,聞大善士楊柏宣講善書,(當時一些有德行的知識分子用“說書”的形式給老百姓講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進過學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風。)因悟“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賢人自我反省,爭認不是;愚人不反省,總認為自己有理沒有過錯),遂痛悔己過,身患十二年的瘡痨,一夜之間,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賢淑,世風難挽,乃萌厭世之念,絕食五日,突生靈感,認為徒死無益,應先盡孝,然後立志勸世化人。同年十月楊善士,誤陷朝陽府獄,善人效法“羊角哀捨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營救。途中夜間忽現光明,宛如白晝,豁然徹悟,明心見性。三十八歲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人,頗著成效,創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跡。之後,全力倡辦男女義學,終其一生共創辦六百多所男女義學,遍及三分之一個中國。當時均以“王善人”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