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經咒頌念

 

《法華經》講座 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圓覺講座《妙法蓮華經》(七)

  時間:2012年04月14日

  地點:台灣師范大學教育大樓201演講廳

  主講:智崇上師

  紀錄:張春美

  整理:郭籐輝、梁玉明

  我們翻到第122頁,《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今天來講這一品。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暫捨,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希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惟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否?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這個自捨意思就是除了如來以外,都不能夠像祂那麼會辯論。只有如來比祂強啦!其他沒有比祂高明的。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谛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在祂修行的生命當中,祂所遇到的那些世間的人,都把祂看成是聲聞,都認為祂就是聲聞。

  「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祂就是以聲聞的那個形態來方便度化眾生;這個就是用聲聞乘的方便,用這個形態來方便度化、饒益很多眾生。

  「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諸比丘!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復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當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土就是娑婆世界。「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以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喔!祂的佛土就是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合起來作為祂的一個佛土。

  「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七寶台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所以在祂這個世界裡,人和天是相通的、是可以來往的。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沒有善惡道也沒有女人。沒有女人就是大家都是男生。大家都是一個樣子啦!意思就是中性的人。

  「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YIN欲」所以,他們就像天龍一樣,都是一化就生出來,不需要在胎中懷孕一段時間才生出來,他是化生出來的。

  「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悅食。」他們吃兩種東西:一種是法喜,一種就是禅悅。就這兩種食物,不像我們要吃飯又吃很多樣菜。他們沒有吃飯這件事。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它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滿其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谛聽 佛子所行道 善學方便故 不可得思議

  知眾樂小法 而畏於大智 是故諸菩薩 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 化諸眾生類

  就是這些佛子,祂因為知道這些大眾只樂小法,遇到那個大智大法他們就害怕了。因此,這些菩薩、這些佛子就變成了聲聞緣覺。以聲聞緣覺來度化這些樂小法的眾生。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

  自說是聲聞 去佛道甚遠 度脫無量眾 皆悉得成就

  雖小欲懈怠 漸當令作佛

  說他們是修行的那個欲求是小的,也不怎麼精進,但還是讓他們漸漸地能夠做佛。

  內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指的就是佛這樣子的情形。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示眾有三毒 又現邪見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眾生

  表現出自己不但是聲聞,而且還有很多邪見。為了接收這些眾生,我的這些弟子,他們就是用這樣子的方便來度眾生。

  若我具足說 種種現化事 眾生聞是者 心則懷疑惑

  這樣的事情多得不得了,如果我把它整個都說出來,你們就要懷疑了,就要疑惑,所以他只說富樓那。

  今此富樓那 於昔千億佛 勤修所行道 宣護諸佛法

  為求無上慧 而於諸佛所 現居弟子上 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 能令眾歡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無礙智 知諸根利鈍 常說清淨法

  演暢如是義 教諸千億眾 令住大乘法 而自淨佛土

  未來亦供養 無量無數佛 護助宣正法 亦自淨佛土

  常以諸方便 說法無所畏 度不可計眾 成就一切智

  供養諸如來 護持法寶藏 其後得成佛 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淨 七寶所合成 劫名為寶明 菩薩眾甚多

  其數無量億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滿其國土

  聲聞亦無數 三明八解脫 得四無礙智 以是等為僧

  其國諸眾生 YIN欲皆已斷 純一變化生 具相莊嚴身

  法喜禅悅食 更無余食想 無有諸女人 亦無諸惡道

  富樓那比丘 功德悉成滿 當得斯淨土 賢聖眾甚多

  如是無量事 我今但略說

  好,這一段,我們就念完了。內容並不深,所以,念完就懂了,就知道這一段在說什麼了。我們就再看下一段。

  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他們就在想,如果其余的還沒有授記的大弟子,都授記,不是很痛快嗎!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少/兔)樓馱、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這些大羅漢就一次,都授記了,名稱都一樣。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憍陳如比丘 當見無量佛 過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覺

  常放大光明 具足諸神通 名聞?十方 一切之所敬

  常說無上道 故號為普明 其國土清淨 菩薩皆勇猛

  鹹升妙樓閣 游諸十方國 以無上供具 奉獻於諸佛

  作是供養已 心懷大歡喜 須臾還本國 有如是神力

  佛壽六萬劫 正法住倍壽 像法復倍是 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 某甲當作佛 其所化世間 亦如我今日

  國土之嚴淨 及諸神通力 菩薩聲聞眾 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說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余諸聲聞眾 亦當復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為宣說

  這一段還說,他們是接力賽的,這個做了佛了,就輪到下一個。輪到下一個的時候,前面的佛就給他授記,這麼次第的做,這五百個就完成授記。當時可能還有,不是五百人全到齊,沒有來的,你給他交代宣說。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授記已,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系其衣裡,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游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某年月日,以無價寶珠系汝衣裡,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需,常可如意,無所乏短。」「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這一段是他們自己表達感想,說是身上帶了寶珠,它是無價之寶,但是自己不知道,做了很辛苦求生活的事情。原來自己根本是大富,但自己不知道。意思就是,辛苦都在修這些羅漢乘,現在才曉得,其實都是身懷無價之寶(佛乘)。所謂曉得,就是給他們授記,可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之後才曉得。這個就是佛乘的東西,他們就非常歡喜。

  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設諸肴膳 以無價寶珠 系著內衣裡

  默與而捨去 時臥不覺知 是人既已起 游行詣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裡 有無價寶珠 與珠之親友 後見此貧人

  苦切責之已 示以所系珠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

  富有諸財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於長夜

  常愍見教化 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 不覺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今佛覺悟我 言非實滅度

  得佛無上慧 爾乃為真滅 我今從佛聞 授記莊嚴事

  及轉次受決 身心?歡喜

  這一段,就是五百弟子的授記,都授記完了。所以,他們是阿羅漢,但是一樣給他授記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就是他們是佛乘,將來一定可以可以成佛的。

  我們再看《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阿難、羅?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他們也想如果可以得到授記的話,不是很好嗎。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亦應有分,」他們兩個一起說。我們應該也有授記的份。

  「惟有如來,我等所歸。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羅是佛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爾時,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難、羅?羅所願,住立一面。

  好,這裡的「學、無學」,「學」就是要學習才會的。另一種是「無學」,他不用學就會的,那種就叫無學。所以,我們不要以為,一定要有學才行,無學一樣也是可以修的。所以,這裡指的就是學和無學聲聞弟子。祂的聲聞弟子裡面有兩種,一種是好學不倦的,像阿難要學,還有一種是不學的。這樣兩種方式,總共有二千人,他們也想要得到授記。

  爾時,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佛先跟阿難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萬億恆河沙諸菩薩等,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國名常立勝旛,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劫名妙音?滿,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計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阿難!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贊歎,稱其功德。」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今僧中說 阿難持法者 當供養諸佛 然後成正覺

  號曰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其國土清淨 名常立勝旛

  教化諸菩薩 其數如恆沙 佛有大威德 名聞滿十方

  壽命無有量 以愍眾生故 正法倍壽命 像法復倍是

  如恆河沙等 無數諸眾生 於此佛法中 種佛道因緣

  於是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也授記完了。

  「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就是來參加這個會裡面,有剛發心的菩薩八千人,好多哦!「鹹作是念: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他們說,怎麼沒有聽到菩薩授記,怎麼會是一些聲聞先授記呢?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斯記。」

  所以,祂就說明了。在空王佛所時,阿難跟釋迦佛本來是同學,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是,阿難祂就喜歡多學多問,求知欲甚強。而釋迦佛喜歡常勤精進,他是求精進的,並不求多聞。所以,祂就精進的成佛了,阿難還沒有,還要慢慢來。

  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

  喔!祂這麼一下,就回到祂過去所通的這個法藏了,一下就把過去的那些智慧,統統都用出來了。

  爾時,阿難而說偈言:

  世尊甚希有 令我念過去 無量諸佛法 如今日所聞

  我今無復疑 安住於佛道 方便為侍者 護持諸佛法

  所以過去都是有來歷的,現在表現出來好像也不怎麼樣,只是做一個好學多聞者。實際上都有很大的淵源,只不過,現在方便的來扮演不同的角色罷了。

  爾時,佛告羅?羅:「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為太子時 羅?為長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為法子

  於未來世中 見無量億佛 皆為其長子

  喔!所有佛祂都做長子。

  一心求佛道 羅?羅密行 惟我能知之 現為我長子

  以示諸眾生 無量億千萬 功德不可數 安住於佛法

  以求無上道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寂然清淨,一心觀佛。佛告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否?」「唯然。已見。」「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二千聲聞 今於我前住 悉皆與授記 未來當成佛

  所供養諸佛 如上說塵數 護持其法藏 後當成正覺

  各於十方國 悉同一名號 俱時坐道場 以證無上慧

  皆名為寶相 國土及弟子 正法與像法 悉等無有異

  鹹以諸神通 度十方眾生 名聞普周? 漸入於涅槃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世尊慧燈明 我聞授記音 心歡喜充滿 如甘露見灌

  好,這一品也念完了。再看一下品。《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

  這個時候,世尊是因為藥王菩薩的關系,就對八萬大士祂們說,八萬大士就是菩薩。

  「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干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喔,祂就開始說,不管他們求什麼,求聲聞也好,不管他們是什麼,求什麼,他只要在佛前聽了法華經的一偈一句,或者一念就隨喜,就高興的,我就給他授記。那祂不全都授記光了嗎?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喔!我看到這裡,就想到日本的那個「日蓮正宗」,他們什麼都不念,只念那個經名「南無妙法蓮華經」,祂這裡說念一偈一句,隨喜就授記了,所以,他們這樣一念就授了記了。

  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世間。」

  喔,只要對這個經,有這麼一點點供養,多一點也可以;小一點也可以,都行。那他們都是因為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才有這個因緣的。那麼,祂們會在這裡,都是因為這樣子,悲憫眾生來生到這個世界的。當我看到這一段,再去看日蓮正宗,我就不得不敬佩了。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祂說祂滅度了以後,有能夠為一個人說一句法華經,這個人都是如來使。如來使,就是如來派出來的使者,那就像基督教他們講的派出來的天使。咦!那我就是如來使。你們也一樣,你們只要讀一讀講一講也是。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喔!只要一讀法華經的人,你就不能對他們亂講話了。罵佛,罪還比較輕;罵他們,罪還比較重耶!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肴馔、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並供養持者

  若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當知佛所使

  這個就是佛派來的

  愍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捨於清淨土

  愍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於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 及天寶衣服 天上妙寶聚

  供養說法者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馔眾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於如來事 若於一劫中 常懷不善心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復過彼 有人求佛道 而於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贊 由是贊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復過彼 於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诃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那麼,當時要說的時候,就有五千比丘退席,所以這個經不容易出現。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需復安捨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璎珞、缯蓋、幢旛、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這個經典放的地方就有七寶塔;就是七寶塔了。也不需要在那個塔裡面,好像還要放進佛捨利什麼,祂已經有了佛的全身。所以其他就不用了。你只要恭敬供養祂。有的人能夠看見,這個經在的地方的七寶塔,有的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人那更應該供養、禮拜了,因為這個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干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菩薩亦復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雲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藥王!我於余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干闼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若於此經忘失句讀,我還為說,令得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欲捨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需水 穿鑿於高原 猶見干燥土 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 決定知近水 藥王汝當知 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谛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於佛智慧

  若人說此經 應入如來室 著於如來衣 而坐如來座

  處眾無所畏 廣為分別說 大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處此為說法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 我千萬億土 現淨堅固身

  於無量億劫 為眾生說法 若我滅度後 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眾 比丘比丘尼 及清淨士女 供養於法師

  引導諸眾生 集之令聽法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 若說法之人 獨在空閒處

  寂寞無人聲 讀誦此經典 我爾時為現 清淨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為說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為四眾說

  空處讀誦經 皆得見我身 若人在空閒 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等 為作聽法眾 是人樂說法 分別無罣礙

  諸佛護念故 能令大眾喜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恆沙佛

  好!我們今天就到這裡,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好!如果大家沒有什麼問題,我就稍微補充一下。就是如果有人錯過了佛的授記,只要把這個《法華經》讀一下,就授記。所以,你們來聽,也都授記完了。

  【現場問答】

  問:佛壽結束了以後,佛到哪裡去?

  答:所謂佛壽結束了,就是在祂所化的這個世界、這個世間,祂的佛壽結束了。結束了祂去哪裡?祂就回到佛世界去了,就不在這個世間了,不在所謂的祂要度化的世間。就像釋迦佛,當時在印度成佛,轉*輪,然後,圓寂了。意思就是不在這個娑婆世界,不在這個世間了。那祂到哪裡了?祂回到佛世界去了。就是這樣子而已,就是回到佛世界去了。那麼,回到佛世界去了以後,祂會不會再來這個世間呢?所謂世間是很多的,除了娑婆世界,還有別的世界,那麼多世界,祂們也會到別的世界去;也可能不去,那也不一定。就像娑婆世界,我們說釋迦佛這一次祂來過,事實上,祂在經典裡面就已經說了,祂就算來娑婆世界,就已經來過八千次這麼多了。

  問:學和無學,那個無學,他不學就會了,就在修了,那麼,他的 logic 是什麼。他的方法是什麼?

  答:無學是沒有 logic,沒有邏輯的事,有邏輯的話,那個都是學來的,都是要學的東西。所以無學本身沒有邏輯。他的方法是什麼?他的方法就是直覺。他要學會的就是如來本身,菩提心本身,就是自己的智慧自然的流出,就學這個。也可以說,就是心性的流露;他只是心性的流露。他的方法就是這樣子而已,這就是無學。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以為要學才會,這裡特別告訴你,不學也會,不是說一定要學才會的。其實,展現這個特質,很明顯的就是六祖惠能。他的師兄,什麼事展現出來就是有學,那他連字都不識呀!但是,他就是會。所以,那就是所謂的開悟,他自己的智慧就流露出來了。所以,他還幫人家講經、解經,他自己不會讀,是不是。那個《涅槃經》他是不會念的,旁人就念《涅槃經》給他聽,念的人是不懂的,然後,他就解釋給念的人聽。念的人是有學問的,而他是不識字、沒學問的;可是他就是有智慧呀!所以,他就能解給別人聽。光解給他聽不稀奇呀!聽的人聽到以後,就肉身坐化了,這個都是書上面記載的。所以,六祖就是現出那個無學的特質,他是無學的。

  問:我們在140頁有說到,如果有人一讀這個《法華經》,就會驚疑布畏。那麼如果這個,「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這邊的問題是什麼意思?

  答:他前面就說,如果這個人是菩薩乘的,看到《法華經》就會驚疑布畏的話。那麼就知道,這樣子的菩薩是新發意的,就是剛剛才來的;剛剛才來做菩薩的。如果是聲聞乘的人,一看到這個《法華經》就驚疑怖畏的話,那麼,他是增上慢者。增上慢者就是貢高我慢的人;自以為是的人,是這個意思。他不是好像剛開始學菩薩乘的,他也不是剛開始才學聲聞乘的,他們一讀到《法華經》、一看到《法華經》或一聽《法華經》,心裡面就不舒服,就開始有一點好像驚嚇到的樣子,又疑東疑西,那麼,這樣子都是增上慢者,就是貢高我慢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法華經》就特別說,你們聲聞乘是不行的,你們的涅槃,也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像上一次也說,聲聞乘、辟支佛乘都只是化城,因為把大的法直接講給你們聽,你們會受不了,所以,就化一個中間階段的化城,讓你們在裡面可以安息。他們會產生的疑問是:我們這個才是真實,這是我們親自修來的涅槃,可證的,怎麼說我們這個是不行的?再怎麼說,我們這個可都是一步一腳印把它證出來的耶!涅槃是他們都可以證到的,那證到了以後,你又說他們證到的都不行,他們就不高興了,什麼嘛!說我們不行。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因為他認為自己很好,怎麼是不行呢!而且,佛開始教他們的時候也說,要努力修這個很好,那他們已經修到了,卻說他們不行,所以就不能接受了。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貢高我慢啦!

  問:《妙法蓮華經》中說到,有佛土中如女人,我記得《地藏經》中也說,修好以後,女身可轉為男身。請問佛經中為何對女人有這些特別的看法?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大家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在想,是不是佛對女人有偏見;或者這個女人在佛的世界裡面是屬於不好的,會這麼推測。不是這樣子,佛經都是見男人說男人話,見女人說女人話;就是見鬼說鬼話,見人說人話。因為祂講這部經的那個時候,這個經典出現的那個時候,我們的世界,是男人主導的社會,祂才這麼說的;不是祂自己要說什麼的。如果祂到一個世界,那個世界都是女人當家的、掌權的,祂一定說,女人好,男人不好。

  所以,祂自己沒有特別的主見、特別的看法,祂會這麼說,都是相應於那個時候的世界、包括相應的社會、相應的這些眾生的觀念。是因為在當時這個世界,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不是說只有男人才重男輕女,最重男輕女的就是女人。你想想看,在我們這個世界,做母親的就是女人啊,她怎麼樣就是要生個男兒,她要保護她的兒子,她不會去保護、重視她的女兒。當這個世界是這個樣子的時候,男人、女人都重視男人,都重男輕女。

  那麼,祂到一個重男輕女的世界,如果自己是女人,好痛苦,大家都希望下輩子最好要轉成男生。你就是有這個願望嘛,你有這個願望,祂就會這樣講。還有呢,祂知道你們這邊的人,重視清淨的願望,YIN欲是很龌龊的呀!祂就會變出來,這個世界都沒有女人,都沒有YIN欲。那人怎麼生出來呢?喔!可以化生出來呀!所以,我會覺得祂就是見什麼樣的人,需要聽什麼樣子的話,祂就說甚麼樣子的話給你聽。祂根本是回應給你的,祂只不過是你的鏡子,你自己長成這個樣子嘛,那個鏡子裡面就顯出這個樣子來。佛經只不過是鏡子而已,不要以為佛是重男輕女的,祂根本都不是,祂什麼都不是。因為你重男輕女,所以祂就現出重男輕女的說法來。如果你是重女輕男,祂會現出重女輕男女的說法給你。

  這一點,譬如有的經典裡面就出現這個狀況,就像《華嚴經》。《華嚴經》裡面,喔!女生地位都是好高的,像是童女的地位就很高的。並沒有說一定要童男才比較好,童女就不行。甚至有一段有一個妓女,也是一個善知識,就是那個善財童子要去參拜的,她就是個妓女呀!妓女也可以做善知識呀!像《法華經》裡面也有,有一段是龍女成佛。為什麼不現出龍子成佛,而要變成龍女成佛呢?這是因應各種不同的世界裡面的東西。所以,佛經裡面有些地方,也透露出祂的豐富性和復雜度。當然,如果你要把整個都拿來對照、比較的話,彼此也有很多矛盾處。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

 

上一篇:珍惜難得的人身
下一篇:大安法師:極樂依正莊嚴即佛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