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重點,美國人也想走這個路線,老實說他沒有深厚文化基礎,是走不通的。這裡引用的幾句話,是說周代以後,就是這種做法。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是由宗法社會的基礎而來的,“興滅國,繼絕世。”過去已經滅掉的國家,萬一這個國家沒有後人,就要把他遠支的宗親找出來。所以周武王統一了中國以後,分封諸侯達兩三百個國家,而所封的並不全是周文王的兒子,如當時的宋國,就是殷商的後代,許多都是曾經一度滅亡的,周武王再封建,把這種國家重新建立起來。
這種思想一直影響到後世,如劉邦、項羽他們起來推翻秦始皇的暴政,當項家初起的時候,還不敢自己稱王,要找出楚國最後一個皇帝的孫子懷王出來,奉為義帝。在我們現在看來覺得奇怪,項家起來就起來了,為什麼要找個小孩子出來為帝?這就是宗法社會的思想,必須要找個帽子戴上。這固然是項家的權術,但從道德的觀點看,中國人始終有這種“興滅國,繼絕世”的精神。後來劉邦稱帝,卻封贈了項家和戰國時代好些後人,這便是漢代初興時的可愛可敬之處。
我對外國朋友說,這是他們辦不到的,拿美國來說,盡管他們沒有領土的野心,但是仍有經濟市場的野心,過去我們中國幫助一個國家,尤其幫助附庸國家,平了他的內亂,建立或穩定了他自己好的政權,就把兵撤回來,只有一個條件,歲歲來朝。如唐初“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時代,財物上我們實際貼很多,絕沒有領土或經濟的野心,這是中國文化與眾不同的“興滅國,繼絕世”的政治哲學思想。現在美國既非王道,霸道也沒有搞好,所以想走這個路子可走不通,結果許多的國家,像切西瓜一樣,被他切成了兩半。所以我說他們到底不過兩百年歷史,這一方面若要到中國來當學生,至少還要學一百年,以我們自己的文化,研究全世界歷史文化的精神,在這個對比下,就看得出來,人類應該走什麼路。而周朝走的是傳統的正確的路。
“舉逸民”,所謂“逸民”,就是纣王的時代,許多人不同意纣王的做法逃走了,避世於海外。到了周武王統一天下以後,把這些人都找回來,給他一個相當好的位置,盡量發揮他們的長處與思想,這樣人心就歸順了。
由這三點來講,我們看自己的歷史,過去講仁講義,現在講就很難了。過去某人的家庭出了問題,朋友就把這家庭的擔子挑起來,這就是義,也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以前我們疏忽了兩個東西:一個是特殊社會的組織,另一個是宗法社會的被破壞。這相當重要,中國人過去的祠堂,初一、十五,都召集族中的年輕人讀訓,那時讀的盡管是清朝的聖谕——康熙寫的廣訓,教人如何孝順父母、如何作好人好事,原來是作為政治的安定力量,後來變成宗法社會非常好的中心思想。我們當時疏忽了這些東西,只有愛好自己文化的人,感到非常嚴重。現在更加上思想的離析,這些東西破壞了。所以這些地方我們要了解,這些精神,在宗法社會中,為朋友賣命,替朋友挑擔子的這些事,普遍得很。為什麼這樣做?就是幾千年“興滅國,繼絕世”深厚文化教育的結果。
*****
我們中國文化政治哲學的思想,據我所了解的——為什麼說據“我”所了解的?這裡我有一個聲明:天下學問、事情,我所了解的很有限,有許多事情我不知道,所以我要說明是據我所了解的。全世界的文化、政治思想中,恐怕只有中國人有這個精神,中國民族文化的這個精神叫“興滅國,繼絕世”。孔子著《春秋》的歷史精神大義所在,就在這裡,這是我們幾千年來的民族文化精神。
所謂“興滅國”,在春秋戰國以前,“國”是個地方政治單位,諸侯分封為“國”。到了春秋戰國時代,還有上百個國。有些小國不算,大國也有幾十個。在過去中國這個制度,就是所謂的“封建”。“封建制度”,中西截然不同,而中國的封建,以宗法社會氏族為中心,就是血統為基礎,並不是西方的封建,以奴役、權勢為基礎。
封建這個名詞,幾十年來的學者,在他們的著作中,提到封建這個名詞的時候,也好像在基本上對中西封建之不同,沒有正確的認識。這不止是一個笑話,它甚至影響到國家這六十年來所遭受的巨變和痛苦。
過去歷史上的這些諸侯之國,當其中一個國家快要滅亡了,乃至已經滅亡絕後了,其他的國還要找到這國家的後人,扶助他起來復國,這就是所謂“興滅國”。“繼絕世”,是這個國家即使絕後,也要想辦法使他繼續存在,這就是中國文化對於國際政治的精神,也就是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精神內涵。
例如漢高祖劉邦,在他統一天下以後,又為秦始皇,以及楚、魏、齊等滅國無後的想辦法使他續絕,《史記·高祖本紀》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厘王、齊湣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家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以漢高祖的為人來講,素來具有豁達大度的胸襟,自然便合中國文化精神的大原則,所以劉邦後人,在中國歷史的政權上,能夠先後達四百年之久。凡我黃帝子孫,固當有此認識才是。
大家研究三民主義知道的,這種精神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中所沒有的。因此我經常跟外國朋友說,試看中國歷史,除了南北朝、五代這些邊疆民族稱王稱帝亂搞以外,正式的朝代,漢、唐、宋、明、清,中華民族從來沒有主動的發動過,欲圖滅亡鄰國的子孫、土地,以並入我們版圖的侵略戰爭。即使別的國家出了問題,如過去的附庸國家安南、暹邏、朝鮮等等,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派兵輔助他平定他國家的內亂,但是我們一定撤兵回來,另外替他們選擇一個好的皇帝,政權交回他們自己好好管理,任何條件都沒有,只要他們俯首稱臣,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我們當時要求這些附屬——外藩的國家——進貢,自己是要賠本的,而且賠得相當厲害。
還有些地方是重譯來朝的,就是過去有一些邊遠民族,如印度、波斯這些民族來朝,要經過兩三種文字的翻譯,才能譯成中文;中間經過許多國家,都還要到中國來。就如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中所說“萬國衣冠拜冕旒”。漢、唐的文化,就有這樣偉大的局面出現。因此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的華僑社會都稱“唐人街”,就是唐代文化精神的遺響,英文的China就是大秦帝國的譯音。當年外藩來朝,我們回送的禮物,比他們送來的多得太多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這種“興滅國,繼絕世”的思想,至少在我所看到的,世界上所有國家,除了我們中國,任何外國都沒有的。所以我們不但不想侵略別人的土地,也不想占有人家的土地。目前有一點,許多的強國想控制人家的經濟市場,而我們也從來沒有見過。
*****
我們常說,大家都是黃帝子孫,就是各家循家譜研究,追溯到最後,黃帝是每一家族的根源。發展下來,就表現了“興滅國,繼絕世”的民族觀念。
另一點,“興滅國,繼絕世”的觀念,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文的俠義道精神。俠義的義,是義氣的意思,也是從這個精神來的。我曾經提過,仁義的“仁”字,在世界各國的文字中,有同意義的“同義字”。但是俠義道的“義”字,在世界各國文字中,都沒有同義的字,只有我們中國文化講俠義、義氣。這是對朋友的一種精神,為了朋友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朋友死了,應該對他的孩子負責教養,培養教育到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甚而有的公私機構,對於員工的遺孤,都還照顧培植。當然,現在社會這種情形比較少了。過去我就看到好幾個朋友,這樣照顧亡友的孤兒寡婦,一直到孩子長大成家為止。這種俠義的精神,路見不平的,幫助人的,看見孤苦給予援助,就是根據“興滅國,繼絕世”的精神發展出來的。
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由“興滅國,繼絕世”的觀念再發揮起來,就構成了我們這個國家民族文化許多與眾不同的優點。盡管我們看見現在的這個社會,都感歎世風不古,好像特別勢利、講現實。但是據我所了解,凡是中國人,先天的在血統裡面,下意識中,還是保存了這種“興滅國,繼絕世”的精神。只是因時代不同,教育方法不同,知識范圍不同,而有衰微之征。一旦我們的國家民族,恢復到祥和安定,注意禮義教育的時候,我們的這種民族精神,是不會變的。
常常我們在接觸外國朋友時,就會反映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比如有一次一位美國朋友,在我家過中國的新年。談笑中他說,有人說美國人有優越感,其實很冤枉,他曾經到過世界各國,據他研究結果,優越感最強的是中國人。我說我承認,而且我說你也不必再說了,你認為我是中國人中民族優越感最強的一個。他聽了哈哈大笑,他又說,萬一有一天,我的國家和你的國家成了敵國,而我們兩個在戰場上相遇,你將怎麼辦?我說,我會開槍打你,萬一你死了,我也會抱了你的屍首大哭一場。打死你是因為你是我國家的敵人,大哭一場因為你是我的朋友。這雖然是說笑話,但我們自己研究我們的民族特色,有許多與世界各國文化所不同的特點,這些都是要特別注意的。
*****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都是世界大同的政治思想,所謂“興滅國,繼絕世”的主要精神,就是在國際間,碰到任何一個國家出了事,出兵幫忙,替別人消滅了禍亂,然後還是把政權交還給該國。我們只需要他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而事實上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是吃虧賠本的事。譬如過去歷史的記載,海外的屬國進貢了一頭長頸鹿,或者外邦進貢了一頭老虎,我們還要招待他的使者好幾個月,皇帝還要給他賞賜。我們絕對沒有土地侵略、經濟侵略的野心,中國人只有愛別人,不會侵略別人,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軍事思想,有時出兵打仗,只是為了正義,不是為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