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三隨」,就是人斷氣之後,投胎轉世所依隨的現象。「三隨」就是「隨重」、「隨習」、「隨念」。
「隨重」就是「隨重業」──一個人生前所做的,若是重的惡業,一斷氣,就實時墮入地獄,甚至還沒有斷氣,神識已經到地獄受刑罰。看起來他是躺在病床上,受病苦折磨而哀叫,其實神識已經在地獄接受刑罰了!如果這個人生時做很多善事,應該升天或再出世做人,享受富貴,一斷氣就上天或出生在人間,不經過中陰身。
「隨習」,就是「隨習慣」──一個人平生沒有做特別重的善事或惡業,但是他平常有某種習慣,死後自然就隨著這種習慣去投胎轉世。
「隨念」──就是生時沒什麼重的善惡業,也沒有固定的習慣,但臨終之時特別想念著某種境界,那麼,他就會去那種境界投胎轉世。比如臨終時非常專一思惟善的道理,那麼他斷氣當下,就生天或繼續做人,來享受善的福報;若斷氣的時候,突然生起非常瞋恨的念頭,往往都會墮入三惡道,或是做毒蛇猛獸。
如果一個人生時沒有學佛、修行,但臨終時有人為他助念,引起他念佛的心念,這樣他命終就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阿彌陀佛也會率領著觀音、勢至等清淨海眾,來迎接他。
《觀經疏》釋言: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妙好人、上上人、最勝人。
又言:
自余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觀經》以「芬陀利華」比喻念佛。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解釋:「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妙好人、上上人、最勝人」。一個念佛人,就是人中的「妙好人」,不管他在家或出家,是男眾、女眾,是善人或惡人。總之,一個人只要念佛,就是人群中、世界上的好人。不但是好人,更是妙好人。
所謂「妙」,就是難以想象、不可思議。所以,念佛人不但是好人,更是難以想象的好人;不但是上人,更是上上人;不但是上上人,而且是最勝人。
因此,念佛的功德真的是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沒辦法以文字來形容、來稱說、來比較。所以《觀經疏》又說,其它修行法門雖然都是善,都具有功德,但和念佛相比,就不能比較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念佛這麼殊勝、簡單,就悠悠泛泛的,想到才念幾句,然後說自己是一個念佛人。如果以心的深、淺來說,這樣的心是很膚淺的。
一個真正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人,心是很懇切的,全身心投靠阿彌陀佛,把他的身心、性命,都歸投在阿彌陀佛的救度。
他的生命是阿彌陀佛的生命,阿彌陀佛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念佛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就是念佛。他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是一體的,是機法一體不離的,這樣才是個念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