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這裡交流,從佛教層面講,是一種因緣。結上因緣的,是“智慧與慈悲”。
智慧可以分世間智慧和出世間智慧。
世間智慧,是從專業技術到為人處世等,我們從小到老一直希求的知識。
現在的教育課程,或者父母所教的,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發展、自我開拓、自我宣傳……這方面非常多。
自我維護的確重要,但如果是過分的自我認識、自我執著,就會給生活帶來痛苦。比如,人與人之間吵架、國家之間的戰爭,都是由自我保護和執著而引發。這一點,很多人沒有發現。
出世間的智慧,是通過觀察剖析自我,最後達到無我的境界。
藏傳佛教中有很多修無我空性的人,修了很長時間後,到達很高的境界。雖然他的生活中也會發生不開心的事,但不會那麼痛苦、傷心,會樂觀面對。
用智慧來觀察“我”到底存不存在,最終認識到“我”只是虛假的概念,到那時,你看到的這個世界會更加美好。
慈悲心可以分世間的慈愛和出世間的大慈悲。
人們一般對親朋好友和周圍的人有一種特殊的愛,這種愛很重要。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像古人那麼好,很多人焦慮、浮躁,得各種自閉症、抑郁症。這樣的現象在東西方的城市裡都越來越多,因為缺少愛。
有些人希望大家關心他,但是得不到。有些人特別討厭跟人說話。很多的孤獨症患者,是因為看不慣周圍的人,逐漸自己也發生各種問題。
這些不健康的心靈,通過修習禅定或者幫助別人的利他心,包容、放松,自然而然會變得健康。
但在佛教中講,一般的慈愛,僅限於人類,或者有限的動物。而最高的出世間的大悲心,不管對什麼眾生,人類也好,動物也好,只要他能感受痛苦和快樂,都要去幫助。
而且在時間上,並不是今天幫,明天不幫。時間是無限的,范圍也是無限的,這樣的愛可以稱之為大愛。
世間的愛是有條件的。你對我好,我對你也好;如果你不愛我,我就會恨你。這是世間的愛。
出世間的愛是,你愛我,我也愛你;你不愛我,我照樣愛你。這個一般人很難做到。
佛教裡面最偉大的,不是自己展現什麼,自我成就什麼,而是幫助眾生,包括動物在內,這是最重要的。對眾生有一種悲憫心,維護它們的自由權和生存權,是人類重要的責任。
要把智慧和慈悲,經常用在生活中。有一種方式,是學習,通過學習愛和智慧來充實自己;還有一種方式,是祈禱。
有一位聖尊叫文殊菩薩,他是智慧的象征。通過祈禱他、觀想他,可以開智慧。關於這個我有很多的經驗,但是不告訴你們,這是秘密。(眾笑)
想增長自己的愛,則要經常祈禱觀世音菩薩。他是一切大悲的主尊,讓我們的慈悲心得以增長。
藏傳佛教中,經常念誦觀音心咒:嗡瑪尼貝美吽;還有文殊心咒:嗡阿熱巴匝納得。
不管你有沒有信仰,它們的作用都沒有差別。就像藥,不管你信不信,都能治身體的病。這些智慧的總集丸,如果能享用,愚癡、嗔恨等很多不良的情緒,都可以遣除。
總之,不管人類能在世間生存多久,智慧和慈悲都是新鮮的,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