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 而》篇講,“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所以找好的下屬、員工,找好的對象,一定要以孝悌為本。
古人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要懂得從這裡看。“男怕入錯行”,老板怕選錯下屬,但是只要懂得從孝悌去看,就不會偏差太多。大家看一看,現在女孩子找對象,有沒有去調查他孝不孝順?有沒有去看他會不會跟兄弟打架?都沒有,那恐怕在劫難逃。要決定這些人生大事,都要用理智判斷,不能憑一時的感覺。告訴大家,最重視感覺的地方,就是離婚率最高的地方。情愈深,智愈不見,這叫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情生智隔,情感一出來都是好惡,都看不准。人一喜歡這個人,他有什麼缺點 就看不到了;人一討厭那個人,他有什麼好處也看不到了。所以要學理智,還得從經典當中學。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
所以從這裡我們看到,經典裡談的都是根本,都是人性很自然的發展。因為他在家裡對兄弟這麼恭敬,內化了,就變成自然了,他到學校、到社會,看到年齡比他長的,自然也是這個態度。假如我們現在會跟人吵架,想一想,小時候是不是都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吵架?先要把這個根扎好。不管我們現在年齡多大,沒把孝悌的根扎穩,德行就很難上去,因為它是本。沒有這個根本,我們學再多的經典,都是沒根的花,就是花瓶裡的花。花瓶裡的花好不好看?好看。能看多久?看不了幾天就謝了,因為它沒有根,沒有生命力。
所以《孝經》這一段話,確實很有人生的判斷力。這一段共三句,“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他對父母孝順,這種孝心就可以延伸為忠於國家、忠於領導者;第二句是“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下一句是“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以前都是大家庭,在大家庭中成長,他就懂得怎麼去幫忙做家務,管理家裡的事情,甚至家裡人情上的不愉快、沖突,他也懂得體恤,去幫忙化解,這都是做人做事的能力。
恭摘自蔡禮旭老師《孝悌忠信凝聚中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