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丑二(廣說彼等特殊之果)分二:一、善業特殊之果;二、罪業特殊之果。
寅一、善業特殊之果:
因昔淨善業,生居大蓮藏,芬芳極清涼,聞食妙佛語,
心潤光澤生,光照白蓮啟,托出妙色身,喜成佛前子。
若是對善法有希求心,就會修持清淨的善業。所謂清淨的善業,是指有無我或空性智慧的攝持,或者有證悟無我的智慧,或者有證悟空性的智慧的攝持,也叫無漏的善根。若能修持清淨的善業,就可以解脫。
生處殊勝。來世可以往生在如西方極樂世界等清淨剎土,從大蓮花的花蕊中,散發妙香,非常清涼,非常殊勝。也可以說,從無邊無際、不可思議的蓮花花蕊中誕生。
飲食殊勝。當聽聞到佛的妙音,佛所宣講的是佛法的奧妙,自己也有能力可以立即進入狀態,享受禅悅的飲食,不用喝飲料、吃食品。因為自己心地清淨,一聽到佛的妙音,一講佛法的奧妙,立即就可以進入那種狀態,盡情地享用禅悅之食。若是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等清淨剎土,就不用吃糌粑、喝奶茶等,只一味地享受這種禅悅(禅食),多麼殊勝啊!身心被這種美妙的禅悅滋潤著,如綻放的蓮花,其樂無窮,妙不可言。
身體殊勝。蓮花是通過佛的光(佛的能量)誕生的,也是通過佛的光(佛的能量)綻開的,從中生出勝妙身體,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在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這樣。這些都是佛特有的功德,因此與佛相比,可能還有差別,但是也都是相似的,一般人看不出來其中的差別。人人都和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差不多,沒有什麼差別,所以說是勝妙身體,妙不可思,具有各種神通。所謂的“神通”,並非指能變小、變大的小神通,而是指廣大神通,那是不可思議的,盡虛空,遍法界,因此稱為“妙”,妙不可思。
我們現在的身體就是一個臭皮囊,有什麼好的?自己還分別“這個好看”“那個莊嚴”,其實哪有什麼“好看”“莊嚴”的?你看看,最外面就是一張皮而已,即使再美麗,也會像花一樣凋謝。七八月份的草原上到處是五彩缤紛的花朵,但是現在一個也看不到、找不到了。再過幾年,再美的容顏也會消失的。再繼續觀察,皮膚下面就是肉、血、骨骼、內髒,就更髒了、更不能想了,一想就惡心,甚至我這樣講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惡心了。哪裡有什麼好的啊?真的,這裡沒有什麼美麗、莊嚴可言,一點兒都不美麗,一點兒都不莊嚴。真正的美麗、莊嚴在西方極樂世界,若是你真正修出了金剛不壞身,那才是妙不可思。
生後殊勝。剛從蓮花裡誕生,就成為佛子,就可以與阿彌陀佛對話了,可能還會跟阿彌陀佛辯論呢!不像我們還要慢慢學語言、學走路,好多年後才能成熟。這樣多好啊!若是你真正修持善法、行持清淨的善業,就能從快樂走向勝樂。今生會快樂,來世也會到如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剎土,那不是一般的快樂,那是勝樂!
這些都是真理,都是佛說的真言啊!這都是佛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講的,佛是無欺的,佛講的都是真言。這些都是善業的功德,如果我們能修持清淨善業,今生來世、生生世世都會快樂無比,會獲得永恆的安樂!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觀察、思維,這樣才能生起真正的信心。
若要生起信解,具有對正法的強烈的希求心,就應該如是思維、觀察,越思維、觀察,就會越明白、越深信。只有產生了強烈的希求心,才能精進修行,才可以獲得成就,才可以證得菩提果。
寅二、罪業特殊之果:
因昔眾惡業,閻魔諸獄卒,剝皮令受苦,熱火熔鋼液,
淋灌無膚體,炙燃劍矛刺,身肉盡碎裂,紛墮燒鐵地。
若是你沒有信解,不去修持善法、積累善根,肯定就會以貪嗔癡去造無窮的罪業,今生來世都會煩惱、痛苦。
因為曾經失毀誓言、造五無間罪等罪業,有些人不用經過閻羅王審判,直接就會下無間地獄或金剛地獄。有些人要經過閻羅王的審判,遭受地獄的痛苦。閻羅獄卒都是因自己的業力而形成的。當你即將斷氣、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閻羅王的侍者——獄卒們就來了,然後把你帶到閻羅王面前。在地獄中,你將被殘忍地剝盡皮膚、苦不堪言,被極度熾熱的烈火熔化的沸騰銅汁澆在體無完膚的身上,又再度被燃燒的劍、矛刺入,肉碎百瓣,紛紛墜落在極其熾熱的鐵地上。這裡講的就是地獄的情景。地獄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等十八層地獄,其中的痛苦都是難以忍受、不可想象的。
若是造作惡業,終將從痛苦走進極大痛苦。不僅今生會感受痛苦,離開這個世界以後還要下地獄,遭受地獄的痛苦。今生來世、生生世世都要遭受難以忍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我們怎麼會一點兒畏懼感都沒有呢?
如果你今天突然死了,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暫且不說過去世所造的惡業,僅僅今生今世所造的惡業,就會令你墮入惡趣。眼前就是懸崖,你將直接要墮到無間地獄、金剛地獄啊!你在那裡將要遭受無窮無盡、難以忍受的痛苦,出脫無期,再也無法從中脫離或獲得解脫!在地獄裡還會繼續造業,會繼續以嗔恨心傷害眾生,這樣還能從中解脫嗎?不可能!大家要仔細想一想,不要一點兒都不在乎,天天好像很潇灑似的,那個時候看看自己還能否這樣潇灑?自己背著那樣一個重負,要去面對那麼嚴重的一個後果,還能如此安逸嗎?
既然自己曾經造作了很多嚴重的惡業,最後的下場就是下地獄。大家應當思維和觀察輪回的過患、地獄的痛苦,這樣才能生起希求解脫、希求正法的心。否則,若天天什麼也不想,糊裡糊塗;或在那兒打妄想,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又想那個,這樣能生起出離心嗎?能生起希求正法的心嗎?不可能的。
現在所講的這些都是方法。怎樣才能生起信解?怎樣才能精進?多想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就能生起信解,就能精進修行。若是你能修持善法、行持清淨善業,死後就能到清淨剎土中享受無比的安樂。若是你還繼續煩惱、造業,在臨終閉眼的同時,就要下地獄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些都是佛說的真言,都是事實真相,大家能否對此生起定解啊?如果能,你就行了。
大家不要在那兒坐等成就,出離心和菩提心都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生起來,解脫成佛的果位也不可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否則,都是癡心妄想、白日做夢。
子三、攝義:
故心應信解,恭敬修善法。
今生來世一切安樂的根本是什麼?就是善法,就是清淨的善業;今生來世一切痛苦的根本是什麼?就是罪業。自己應該下決心:斷一切惡,行一切善。這不是盲目地下決心,也不是隨便地發願。只有對惡業生起恐懼心,對善業有歡喜心和意樂,才會有希求正法的心。在具有這樣的信解的基礎上,下決心、發願:斷除一切惡業,行持一切善法;淨除一切罪業,圓滿一切善業。
壬二(自信)分二:一、宣說生起自信;二、宣說趨入自信。
癸一、宣說生起自信:
軌以金剛幢,行善修自信。
首當量己力,自忖應為否,
不宜暫莫為,為已勿稍退。
《華嚴金剛幢之六——回向品》中雲:“天子日輪升起不為天盲及不平之群山等所退,普照堪為對境之一切。”這是比喻。盲人無法見到陽光,群山高低不平而無法接受陽光,盡管如此,這些都不會影響太陽的升起。太陽依然會升起,普照一切它可以照耀之處。
同樣,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一個發菩提心的佛子,在行持菩提道的過程當中,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違緣或障礙。有的眾生根本看不到大乘行者的功德,如同見不到陽光的盲人一樣。對這樣的眾生,大乘行者暫時無法利益他們,因為佛度有緣人。對盲人來說,即使太陽升起來了,也不起什麼作用。同樣,有的眾生不具備善根和因緣,他們看不到大乘行者的功德,所以根本就無法利益他們。盡管如此,大乘行者也一樣會精進,也一樣會利眾。
雖然太陽升起來了,陽光照進來了,但是因為山巒高低不平,所以有的地方能照到陽光,有的地方照不到陽光,有時候能照到陽光,有時候照不到陽光……但這不是太陽的問題,而是山巒的問題,是因為它高低不平導致的。
同樣,在大乘行者利生的過程中,也許有的眾生會對他生起信心,而有的眾生會對他生起邪見,甚至會傷害他;也許有的眾生剛開始對他生起了信心,爾後又恩將仇報,違背他,甚至誹謗他、破壞他的事業。盡管如此,一位真正的發菩提心的大乘佛子是不會因為這些違緣而灰心、退步或放棄的。因為他知道眾生的根基是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各有各的緣分,各有各的福報。若眾生沒有信心,這很正常,說明他沒有這個緣分;若眾生生起邪見,這也很正常,因為他是凡夫,被煩惱控制著。若眾生有時候能理解他,這很正常;若眾生有時候不能理解他,這也是正常的,因為他有業力的牽引,都是不自主的。無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這種心態。
菩薩難當,行持菩提道不容易。作為一個大乘行者,你是有利他心的,也是在利益他人,但是他人看不到你的優點,也根本不理解你,然後就會誹謗你,甚至傷害你。我們偉大的佛陀在示現上,也曾遭受過很多這樣的違緣、障礙,也經歷了很多坎坷和磨難。不用說那些外道所制造的違緣、障礙,僅僅是內道中也有很多違緣、障礙。比如,提婆達多經常給佛制造違緣,經常跟佛斗,想殺害佛,甚至采取了傷害佛的措施,但是佛不僅沒有嗔恨心,反而還不斷地利益他。當提婆達多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抱著佛陀的腳,邊哭邊忏悔。所謂因果不虛,他死後墮入地獄;盡管他造作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無間罪,但是因為忏悔之力,他墮入地獄後,一瞬間就解脫了,並沒有遭受地獄的痛苦。可以說是佛救了他,也可以說是他自己生起了猛厲的忏悔心,所以業障消盡了。在顯宗、小乘裡,無間罪是定罪,所以提婆達多也墮入地獄了,但只經歷了一瞬間,還沒有感受到地獄的痛苦時,他就解脫了。
提婆達多出家進入僧團後,想自己成立僧團,於是就破和合僧,但是沒有得逞。他處處不如佛,無法跟佛比,因此就想殺害佛,但是也沒有得逞。提婆達多造作了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兩個無間罪,但是佛仍然沒有捨棄他,還是救度他。佛不是裝好人,而是有智慧。佛知道,雖然提婆達多做了很多對不起佛的事,做了很多傷害佛的事,但作為凡夫,提婆達多也是受業力牽引、被煩惱控制的,也是無能為力、不由自主、無可奈何的。佛真正明白了這個真理,所以佛更可憐他、更慈悲他,佛的內心是不動的。
作為大乘佛子,我們也應該這樣。盡管你是好心,但是他人不一定能理解;你是為了他好,但是對方不一定這麼認為。盡管會屢屢發生恩將仇報之類的事情,我們的內心也不能嗔恨,決心不能動搖。若是真正明白事實真相、具有智慧的話,我們不會動搖決心,也不會厭煩,誰也影響不到我們的內心,誰也無法阻礙我們利眾的事業,就要這樣去行持善法,利益眾生。
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叫自信。自己的煩惱、眾生的煩惱都一樣無量無邊,但是“我發誓不僅要斷自己的煩惱,還要斷一切眾生的煩惱”;雖然眾生無量無邊、剛強難化,但是“我發誓要把三界輪回都度空,一切眾生都度盡”。這就是自信。
此處的“自信”,也可以叫“我慢”,指“我能!我行!”但是,這與五毒煩惱裡的“我慢”,是完全不同的。
“眾生沒有功德,我有功德,對方不如我好。”這種看不起他人的心態,就是自傲,是由我執引起的煩惱,完全是無明的狀態。“雖然我現在沒有什麼功德,但是我要學,直到功德徹底圓滿;雖然我現在還有很多業障,但是我要忏悔,直至業障徹底清淨!雖然我等眾生煩惱無量,現在還沒有降伏,但是我要降伏一切煩惱!雖然眾生無邊,但是我能把一切眾生都度盡!雖然地獄非常可怕,但是我能到地獄裡,把那些鐵鍋都打翻,把整個地獄都攪亂,讓那些獄卒們都不知所措!”這種心態叫自信,也叫我慢。
一個智者、一個大乘行者,內心要穩重,不能因一點點外緣就動心。所謂風吹草動,風稍微一吹,草就動了。同樣,當稍微有一點點外緣時,很多人就動心了,不應該這樣。
一個智者、一個大乘行者,不可能盲目地接觸人,盲目地去做事。無論是依止上師,還是選擇法門,很多人都非常盲目。一會兒聽說這位上師好,就跑這兒接觸一下;一會兒聽說那位上師好,就跑那兒接觸一下。一會兒聽說這個法門好,就學學這個;一會兒又聽說那個法門好,就學學那個。就像一只無頭的蒼蠅一樣,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依止誰,到底要學哪個法門了。如果你現在沒有分辨、取捨的能力,就不要這樣,否則最後很難選擇,很難決定。現在很多人都是,該拿的拿不起,該放的放不下,自己給自己制造障礙,自己給自己增加煩惱,真可憐!
一個智者、一個真正的大乘行者發願和立誓,也都是通過慎重考慮才決定的,怎麼會那麼草率啊?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藥師佛有十二大願……這些都是通過慎重考慮決定的,是通過修行才發出的,哪有隨便發願的?哪有隨便立下誓言的?
我們現在動辄就立誓、發願,太草率、太隨便了!今天說:“我要受居士五戒”;明天又說:“我要受大戒”……根本就沒有經過考慮。但是,自己受了五戒之後,沒有過幾個小時就犯戒了。自己出家、受大戒之後,沒過幾個月就跑得無影無蹤了,連人影都找不到,杳無音訊。這種人真可憐啊!若是這樣,還不如暫時不受戒,還不如暫時不出家,等到你真正生起了信心、慎重考慮之後,再做決定,決定了以後就不能再動搖了。
“首當量己力,自忖應為否”:首先考慮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有沒有這個機緣。
“不宜暫莫為”:如果自己暫時沒有這個能力,還沒有放下,機緣還不成熟,那就先放一放。
受戒和出家固然好,但是這些都要暫時放一放,因為自己還沒有真正放下,機緣還不成熟。此外,無論是念誦,還是學修,都要考慮自己是不是這個根基,是不是這個法器。如果不是這個根基和法器,就要先放一放。
現在很多人都好高骛遠:“我要修心中心法,我要修大圓滿法……”聽著神秘,看著深奧,所以自己就感興趣。但是,你是不是這個根基?是不是這個法器?如果你還不是這個根基,還沒有成為這個法的法器,應該先放一放。
很多人自稱修淨土法,一心念佛……什麼叫“一心念佛”啊?首先你得把“一心”弄明白,一心就是真心。只有你再也不打妄想,不生妄念的時候,才有真心(一心),在此之前是不會有的。若是你真正能夠一心念佛,就OK了,你就不得了了,但實際上這是很難的啊!
很多人自稱修禅宗。若修禅宗,必須要明心見性。若是你真正明心見性了,行住坐臥都是打坐,吃喝玩樂都在禅定中,無論你參禅,還是不參禅,無論你打坐,還是不打坐,都行。但是,達到這種境界很難啊!如果還不到那個時候,就先放一放,先打基礎,把基本的佛理弄明白。
還有的人自稱修密法、修本尊。若真正修密法、修本尊,是要通過兩個次第來修的。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生起次第,什麼叫圓滿次第,怎麼修本尊、修密法啊?現在有些人就喜歡騙人:“我給你傳密法吧?”“好!”然後偷偷在對方耳邊說了幾句,對方一句也沒聽懂,還說:“我已經給你傳心法了,已經給你傳口訣了。”“好,是。”以為得到口訣了。真的,這些人就是活該,就要被騙!講真正的佛法他不聽,讓他一步一個腳印地修行,他不接受,只能這樣。就要搞神秘點,要搞這些才覺得好,才覺得行。
“為已勿稍退”:只有自己通過慎重考慮後決定了,通過仔細觀察後了知了,才可以立誓、發願,才可以著手去做,才可以去修持。這個時候,縱遇命難也不能放棄,不能捨棄誓言。
若剛才發誓了,現在又捨棄誓言了;剛才發願了,現在又動搖了。這叫破戒,也叫失毀誓言,顯宗裡稱“破戒”,密宗裡稱“失毀誓言”。破戒就是破壞戒體。你所立下的誓言、內心的這種決定就是戒體。如果你放棄誓言、違背誓言,或者動搖決心、影響決心,這就是破戒。僅在語言或行為上是沒有“破戒”的。
一個智者、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不會輕易立下誓言,不會輕易發願。他一旦發願、立誓了,縱遇命難,也不會放棄,也不會違背誓言。如同在堅硬的石頭上刻字一樣,在石頭上刻出來的字,即使刮風下雨、風吹日曬,也不會消失。而我們凡夫的立誓、發願,就如同在沙灘上、灰土上寫字一樣,風一刮就沒有了。
我經常對大家講,不要輕易立下誓言。來參加百日共修的同修們當時都曾經發過願:不能間斷共修,更不間斷傳承。可是,沒過幾天就變了,這就是失毀誓言、發空願。佛法裡,尤其是密宗裡講緣起。這都是有緣起的,破壞緣起很容易,但是要恢復緣起很難。若要破壞一個緣起,普通的凡夫也能做到;而要恢復一個緣起,至少要一地以上的菩薩、大成就者才有這個能力。大家想一想,破壞緣起誰都能,但是要恢復緣起,你是沒有這個能力的,這個後果很嚴重。若是斷傳承,也是如此。
退則於來生,串習增罪苦,
他業及彼果,卑劣復不成。
“退則於來生,串習增罪苦”:如果捨棄誓言,動搖決心,將以等流果感召後世中將屢屢退失誓言,以士用果增上罪業,以異熟果增加痛苦。
因等流果,你生生世世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都會遇到這種違緣,這不是小事兒,是大事啊!很多人今天想這樣,明天又想那樣;今天做這個,明天又做那個。猶如中陰界的眾生一般,總是漂浮不定的。再如,我們斷傳承,或者百日共修半途而廢,這些也都一樣會有這樣的後果。對一個真正渴望解脫、獲得究竟果位的人來說,這是最大的危害,而且是不可思議的危害。生生世世都會退失誓言,生生世世都會遇到這樣的違緣,無論做什麼善業、修什麼法,都不會達到圓滿,難以獲得究竟的果位。
無論斷傳承,還是退失誓言,都是罪業,因士用果而生生世世增長罪業。若輕易放棄此事,而做其他的事,這樣也會因異熟果而增加痛苦。若所作的是惡事,那就完了;即便所做的是善事,所修的是殊勝的法,也沒有太大意義。
“他業及彼果,卑劣復不成”:做時和果時的這兩件善業都會有頭無尾,都是不會圓滿、不會吉祥的,結果也很卑劣,最終將一事無成。
人要學會穩重,成就要靠堅定的信念。法門是平等的,所有的上師善知識都是具有功德的,但是各有各的緣分,各有各的福報,沒有必要去期盼別的,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別的。
有一則寓言故事:猴子出去找食物,遇到了桃子,就摘桃子;後又遇到了西瓜,就把桃子扔了,撿西瓜;最後看到了兔子,又扔了西瓜,去抓兔子。結果兔子跑了,什麼也沒有得到,兩手空空,哭著回來了。這樣撿一個,丟一個,就是不穩重。若是自己內心不夠堅定,最後將一事無成,不會有任何成就。
無論你所遇到的上師和你所選擇的法門殊勝,還是不殊勝,這就是你的緣分,是你自己的福報。因此,自己應當這樣想:這就是自己的福報,這就是自己的緣分。如果覺得不行、不好,這也是是自己業障重,自己沒有福報或福報淺薄。
比如,每一位上師都有他自己的修法道場,有他自己的所化眾生,因此無論是好是壞,都沒有辦法,認了就行了。不要想:“別的寺院那麼大,那麼莊嚴啊!我要是有那麼大的寺院、那麼莊嚴壯觀的經堂多好啊!”“哎喲,人家有成千上萬的弟子,有那麼多優秀的弟子。我也有多好啊!”想這些沒有用!各有各的緣分,各有各的福報。哪怕自己只有一座小寺廟,身邊只有幾個不爭氣的徒弟,也沒有辦法,應該“認命”,這樣就行了嘛。
此處主要強調這種漂浮不定的心態是成就最大的障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