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帝君示敕」,這是講到跟文昌帝君有關的。說太倉有一個叫黃建安的人,他的名字也叫黃立德,他也是在蘇松這個地區,見到人民賦稅很重,他就非常的擔憂。這個人是個普通的老百姓,可是他卻是憂國憂民,看見百姓賦稅很重,他就天天的拜佛,他是佛教徒,來祈求三寶加持,祈求天神保佑,讓這個地區的人民都能夠過上安樂的日子,讓稅收都能得到豁免。而且他自己雖然是普通老百姓,常常都上書給當地的官員,希望官員免除稅收。當然他這一介平民寫的信可能都沒有得到理會,甚至很多人還笑他,你做這些事情有什麼用?可是黃立德卻是非常真誠的去這麼做,真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結果有一年冬天,到秋天得了病,冬天之後愈來愈重,到了十一月的月底連水都喝不進去,已經奄奄一息。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文昌帝君把他召到文昌宮裡面,到了宮殿裡面,然後就對他說,說你其實早就要死的,你的陽壽已盡,但是因為你有一個良善的願,就是希望為百姓減糧、減稅,感動了天神,你的壽命也隨之延長,而且給他口授了一個旨意,讓他念三次,他能夠背誦下來。等到黃立德夢醒之後,他記起這個夢境,夢境好像很真實,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他一下子精神就健旺起來,就是好起來,立即起來,提起筆把剛才文昌帝君給他的開示寫在紙上。當時照顧他的人以為他已經不行了,奄奄一息,忽然之間看他從床上跳起來,提起筆來就寫字,都覺得很驚奇。到了第二天早上,有幾個親戚來看他,本來是看看他的疾病怎麼樣,是不是最後要告別了,發現他突然之間精神頭這麼夠,身體的病已經基本沒有了,都很驚訝,當時一下子傳為美談,大家知道這個事情都非常的歡喜。這就是他真心的為百姓,雖然自己力量不足,但是他的心地真誠、慈悲,也是做到慈祥為國救民,感得這殊勝的福報,本來壽命要將盡了,延壽,最後活到七十七歲。因為他是學佛的、念佛的,到了七十七歲的時候,他可能已經預知時至,所以他閉門謝客,在家裡長齋念佛,過了幾年無疾而終,自在往生,這是黃立德。
帝君給他的口谕裡面有幾句話非常好,我們可以提出來學習一下。他說「矢願普億萬戶窮檐樂利,奚啻蜉蝣之撼泰華,精衛之塞溟滄?雖然,九仞一篑,進由吾往。天地之道,至誠無息,聖賢之功,有進無退。庶幾黾勉,無怠初心」,這是帝君給他的開示。意思是說什麼?說利益億萬戶的百姓,你真正發心,發心為百姓,利樂百姓,救國救民,雖然我現在能力不足,但是有這個發心,就好像蜉蝣它有這個發心,願震撼泰山。蜉蝣是在水面上生存的小生物,朝生暮死的那種小生命,可是它竟然有這個願要震撼泰山。「精衛之塞溟滄」,精衛是傳說裡面炎帝的女兒,炎皇炎帝的女兒,她的願是想要填海,可是力量不夠,傳說她死後化成一只鳥,每天銜著樹枝飛到大海裡去填,想把海填滿,這是出自《山海經》裡面的傳說。這樣的一種工作確實很不容易做成功,就好像九仞一篑,九仞,仞是千尺,九千尺高的大山,你用籮筐去把它鏟平很不容易,愚公移山,是這個精神。但是只要自己至誠,天地之道是至誠無息,沒有停息的。「聖賢之功,有進無退」,你能夠一直前進、精進,你不退步,那麼你所得到的功德最後還是圓滿的。就好像《無量壽經》裡講的,在世間自在王座下,法藏比丘發願,願意建造極樂世界,問行不行?世間自在王告訴他說,「譬如大海,深廣無邊,一人斗量」,你用斗去量海水,「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你真正求道,這個願不退,最後也能夠功德圓滿,這是慈祥為國救民。黃立德他就是用這種真誠心,沒有想到自己得到這麼大的福報。所以為人民即是為自己,因果不可思議。這當中如果我們有一點計較、有一點懷疑,說我這樣做到底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做到?或者是做這個事情不是我能力范圍之內的,我就退心了,那真誠心就不足,慈悲心就不圓滿,功德也就不圓滿,這個效果,就是福報,也不可能像黃立德那麼的殊勝,他最後預知時至往生。所以要求生極樂世界要學習像他那樣真正發起那個純善的心,這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雖然現在度不了,但是心要發出真誠的心來,始終有一天我們能夠圓成佛道,辦圓滿的。
摘自:《文昌帝君陰骘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