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設法救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設法救民」,這是出自《皇明通紀》裡頭的一個故事,《皇明通紀》是記述明代歷史的一本編年體的史書。這個故事是講到明朝在宣宗年間有一位直隸巡撫,叫做周忱,他是被朝廷稱為文襄公。周忱他愛民如子,對於百姓都非常的愛護,而且常常都拿自己的錢財去救助百姓。剛剛上任他就馬上關心去詢問百姓有什麼疾苦,知道當地,就是在蘇松縣這個地方百姓的賦稅很重,他就很關心,他就想得很遠,今年的收成很不錯,大家還覺得能夠負擔,假如說到了荒年,收成不好,百姓就苦了。所以周忱他就在豐年用官府的資金收購這些糧食,收購了很多,就放在官倉裡面,准備來年假如說是欠收的時候用來救濟百姓。到了宣德八年這一年,他就跟蘇州的太守況鐘和松江的知府趙豫、常州知府莫愚等,一起共同齊心協力置辦糧倉(官倉),得到三十萬石的糧食,就儲存在蘇州、常州的各個縣。等到第二年,江南大旱,真的是谷粒不收,粒米不收,蘇松這個地方饑民很多,有三百多萬人。當時周忱他們就打開糧倉救濟災民,這些儲存的三十萬石米都不夠分。當時周忱就想到,各地這些糧食收購都是通過中介,中介往往收取很高的中介費,就是在收取這些百姓的糧食以後,他們往往都扣掉將近三分之一的稅收,就落到了中介的手裡,真正官府收到的也只有三分之二。所以他就想到不要經過這種中介,由官府直接收購民糧,於是就在各個口岸,在河邊都設置收購點,就是用平價直接從百姓那裡收購糧食,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中介的開支,為國家省了很多錢財。然後又發現,從北京往南京運的糧食有一百萬石將要運過來,運輸的費也很高,每石會收六斗這麼大的運輸費用,於是就跟幾位官員一起商議,干脆南京的米就由他們運過去,這樣就可以總共省掉六十萬石的米,就可以讓官府的糧食省掉很多的損失。他們就奏請皇帝,皇帝批准了,他們就這麼辦,所以為官府收購和節省很多很多的糧食。當這些運輸過程中,如果是有丟失的這些米,本來是要由運輸方來負責的,周忱他們都用官糧,等於給他們做借貸,先記著帳,等來年你們收成之後再來還官府,這樣也能幫助這些運輸的百姓。

  到了第二年又是大旱,結果蘇州、常州這些地方,周忱他管轄的范圍內的這些糧倉統統都打開,用這些糧食去救濟災民,全活了一百多萬人。就是這樣,周忱在自己的官位上很努力的去為國家、為人民著想,去經營、去籌畫,所以真的是成活了無數的這些百姓。因此當時有個說法,說蘇松這個地區,三百年來真正澤民的人,就是幫助百姓最好的,可以說周忱是數第一。他深得百姓的愛戴,而且他本人也是非常樂善好施,自己的官銀俸祿都常常拿出去布施。很多時候有一些出家人來向他化緣,請求他幫助建造寺院,他也慷慨樂助,往往所出的錢都大過所要求的數目。所以佛法裡講財布施得財富,周忱他自己不知不覺他就愈來愈富裕,他不為自己打算而一心為大眾,反而他福報愈來愈大,江南的人都把他看成是福星,因為他到哪裡自然就帶福,一般俗話講的,走到哪旺到哪。每個人對他都非常尊重,把他看為是福星,把他看成是財神,當時他在江南這地區當官當了二十多年,在他管轄底下的這些百姓真的是有福氣。所以一個良善的、正直的官員就是百姓的福報。

  摘自:《文昌帝君陰骘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十集

 

 

上一篇:劉素雲:學佛和生活
下一篇:鐘茂森:帝君示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