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書,知閣下宿根深厚,感得妻室兒女同皆笃信佛法,克敦孝道,欽佩無似。世人每每不修實行,專求好名。凡人在世,多多與常人無異,及其死,則稱述其平生心行,直是出格之賢人。閣下素務真修,諒不至粉飾其事。觀令夫人之臨終景相,則往生西方,可以無疑。至於扶乩所說,究不出理事判斷之外,可以無須疑豫。
唯亡後只念半小時佛,即舉哀,放倒揩身,尚覺太早。光《文鈔》中,順人情,令過二小時後再舉行,尚屬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實則宜四、五時方好。尚有經一日者,為尤好。閣下上有老母,當與兒女輩預講此義。
臨終聞佛聲,心清淨,亦可隨念。聞哭聲,心悲痛,正念便失。孝子事親,當在實際上致力,不當在世俗派調上襲行。又宜於佛教會中與同人講談,俾各各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之死時,成就其正念。彼有宿根,即可直下往生。縱有不生者,亦復承此功德生於善道。世人所行,悉是落井下石之事。如未斷氣,即洗澡、著衣、哭泣,弄得身心痛苦難忍受,說又說不出,心中必定生瞋恨及情愛。由瞋恨情愛心生,必致墮落。又用葷以祭及待賓客,為一死人,不知殺幾多活物,以撐窮架子,謂為盡孝敬客。喪禮用素,儒教自古皆然,彼尚不知三世因果輪回之道,蓋以人事而為法制。況今人悉知三世因果、人畜循環,何忍為親殺生,令親與己同於未來以身償此撐窮架子之惡報也?其人不謂之為癡,無可名矣。常如是提倡,則所救生命多多矣。
令夫人宿世大有栽培,故能一聞即信。其修持未能常時精進者,一以無人勸進,二以未實知其生死之苦及佛法之益。臨終所說之話,頗合《觀經》三種淨業正因之第一條。文雲:“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念二侄之未成立,屬十善業。無夫妻母子之情愛,亦屬十善業。有此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屬助念,何慮不生。所不生者,由情愛一起,正念即失,斷不能生。勿道工夫淺,即工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與佛聖氣分相隔故也。
世間事事可以偽為,唯臨終不能偽為。既能起坐觀西方三聖像,口念佛菩薩名,不生西方,將何生乎?況死後身有異香,面貌如生,頭發光潤,此皆系生西瑞相。若此事不實,則便難說決定往生。若一一是實,不須問乩,自可決定判其往生耳。至疑工夫淺,戒品未全,不知臨終一念之關系甚大。勿道向來做工夫,即向不做工夫之人,臨終果能聞善知識開導,及他人助念,己隨之念,其左右眷屬善巧將護,不使其起情愛及瞋恨心,皆可往生。善導和尚《臨終正念文》當亦看過,何須致疑?生西方邊地,已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何疑於不會寫,豈非笑話。不退轉者,謂其所修所證無有退墮,何得以臨壇說話而懷疑?將謂此即退轉乎?扶乩一事,非無實事,但假托者多。令夫人之事,據理了無疑義。豈須問乩,方始可決乎?
兒女為母念誦,其功德母亦具得,而兒女自己亦具得。如以香奉親,自己亦聞其香,比不奉親,唯為己聞者無異。反是則為親殺生,自己具得殺報,親亦得殺報,如一人殺人,則罪歸本人,受人所使,並二人同意共殺,則二人同得殺人之罪矣。惜世人不知此義,每每以行孝而陷親與己於惡道而不能出,可不哀哉?
病發不省人事,因至誠念《大悲咒》,未終即清醒見佛菩薩,乃閣下之誠心、夫人之宿善根所致,何得謂為是魔?又何得雲感佛菩薩,何不即逝世,此種語,竟成無謂之極。只因自己不識邪正真偽故也。其臨終既念菩薩名,所言接菩薩,便不可謂為接地方神。凡事皆有因果,若念菩薩令接神,則因果不相符矣。書此順候禅安。祈上勸令慈,下勸兒女,同得此益是幸。(四月十一)
印光大師:“復章緣淨居士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