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每一段痛苦都藏著一份大智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 : 濑戶內寂聽

  摘自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人總是在不斷地渴望中煩惱和痛苦,殊不知每一段痛苦都藏著一份大智慧,不亂於心,不困於情,讓自己釋懷,唯有活在當下,不斷精進,方能無悔。

  世間一切煩惱,皆出渴愛

  佛教把愛劃分為兩種,一種是渴愛;一種是慈悲。

  渴愛者,諸如我等凡人男女之間的肉體的愛。而與此相對,慈悲則為佛門之愛。

  最澄言道:“我等人類盡力去忘己利他,難道不是一點一滴地努力靠近佛門之愛嗎?”

  渴愛二字,如其字面所示,意為“對愛之渴望”。若嗓子干渴時,自然渴望喝水。此時干渴的人會一個勁地喝,即使喝再多的水也覺得不夠。渴愛和喝水一樣,是期望獲得“更多更多”的愛。希望別人重視自己,希望別人關注自己……如此永無邊際的渴望,這便是我們人類的愛。

  但是,對渴望重視自己、渴望關注自己的人來說,因為渴望的對象也是普通人,自然他人也不會無限地去施捨愛。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和人生,自然也不可能只關注著你的一畝三分地。

  不過,人類並不會就此滿足,他們總是希望別人關注著自己,而不願看到關注的目光投向他人。我想人類自己就是以這樣的思路去愛別人,所以也渴望自己獲得與此相等的愛。

  此外,自己若愛別人十分,則希望得到別人回贈自己十五分乃至二十分的愛情。渴愛便是期望回贈的愛。

  這不僅局限於男女之愛,父母子女之間亦然。

  若為人父母,便會以渴愛的邏輯疼愛孩子。正因為愛,父母會給孩子做好吃的飯食,穿漂亮的衣服,讓孩子上學校,然而到後來孩子們絲毫未把父母之愛放在心上……起初若沒有任何期待尚且好說,但若期待“愛情回贈”,並且期待這種回贈能與日俱增就會平添幾許苦悶。

  無法分別,只因愛自己勝過愛他人

  人類之愛即為渴愛,而渴愛皆為愛自己。由於自己想被人重視,所以去愛他人。無論對戀人、丈夫、孩子多麼體貼溫柔,到頭來後還是視自己為珍寶。

  因為希望別人愛自己,所以自己去愛別人……大概這就是渴愛的真實含義吧。而“忘己利他”的佛門慈悲與渴愛正好相反。

  以前,曾有一位女演員到我的寂庵中尋求指點。這位女演員非常時尚、優秀,而且麗質脫俗。若說起她的名字,恐怕大家也早有耳聞。

  她有一個交往了七年的戀人,但是有一天她突然被告知那人要和她分手。她自然是不願分開,但是她面對戀人的決絕也不知如何是好。

  聽完她的傾訴,我這樣問道:“他既然已經決定和你分手,你就應該知道無法改變他的意念吧。那麼你為什麼還不果斷放棄呢?”

  隨後,她告訴我說,相戀七年卻不得不以這樣的方式分道揚镳,自己是多麼痛徹心扉。

  她的遭遇固然令人憐憫,但這只不過是渴愛的結局。

  她不願和戀人分手,其因不在於她對他愛得深沉。也許我的表達聽起來冷血無情,但這大概僅僅是因為她深感自己在七年間對愛情的執著付出付諸東流吧。“回想這七年歲月,記憶中不會都是不堪回首的憂傷,總會有快樂難忘的時光吧?你的心靈深處,也應該珍藏著他對你愛的回憶吧?”

  我安慰她說:“回憶中只要有幾段關於愛的浮光掠影,難道就不能稱為幸福嗎?”她說:“不,因為有回憶,反而更心酸。”

  這也是渴愛之故吧?

  我們的悲哀在於,將他人的付出拋之腦後,心裡想的全是自己的付出。諸如“那時我還給你買過東西”“我曾精心為你做過可口飯菜”之類,我們總是清楚地守著自己為別人做了什麼,而別人為自己做了什麼卻絲毫不記得了。

  此外,即便腦海中全是美好的回憶,我們也不會就此滿足。打開回憶的匣子,越回想就會越期待更多的幸福感,所以到後來反而會品嘗到種種酸苦。若真心愛對方,難道不該幫助對方實現其心中所想嗎?若對方執意分手,那麼即使心中有萬般辛酸苦楚你也應該毅然決然地答應。世間煩惱,皆出渴愛,然心若自由,則驚恐自消。人總是在不斷地渴望中煩惱和痛苦,殊不知每一段痛苦都藏著一份大智慧,不亂於心,不困於情,讓自己釋懷,唯有活在當下,不斷精進,方能無悔。

  摘自濑戶內寂聽《不亂於心,不困於情》,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北京紫圖圖書有限公司出品。為迷茫中等愛、錯愛、渴愛的人點亮心燈,積蓄內心寧靜的力量。

 

上一篇:南懷瑾:中陰身的神通
下一篇:親戚成情人釀命案弟媳死臥室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