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禅宗之宗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十宗,各有教典可據,依教奉行,可證果地。唯禅門一宗,既不據於教典,又無軌則可循,摒棄文字,壁立萬仞,如一個鐵饅頭,叫人無下嘴處。諸方浩浩,商榷宗旨者,終如寒潭月影,撈摝無蹤。雖然如此,而其文彩亦自然而彰,如旃檀刻佛,惟妙惟肖矣。宗旨之難言既若此,今欲強言之,亦若佛頭著糞,罪過無比。嘗言此事必至臻“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方有少分相應。否則,如在“冰凌上走,劍刃上行”,一有放浪,即喪身失命矣。

  宗門之始,即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滴髓一脈,永傳慧命。言其理則,佛說三藏十二分教,皆為所依。推其極致,則一字不立,揚眉瞬目,已是第二義事矣。故佛說一大藏教,如僧①畫龍,鱗甲爪角畢俱,栩栩注①:左缶右系欲動。宗門工夫,則如雙睛一點,立即破壁飛去。故靈山一會,世尊以不說而說,尊者以不聽而聽,無上甚深之旨,盡在默然中矣。

  今世學者,有言禅宗者,極盡幽默譏諷之能事,例如謂:“打即不打,不打即打。”是禅門之宗旨。噫!是何言欤!若認此為禅宗者,譬如有一盲人,問人曰:白色者何狀?答曰:如白雪之白。盲人又曰:白雪又是何狀?曰:如白馬之白。盲人復曰:白馬何狀?曰:如白鵝之白。盲人再曰:白鵝何狀?答者無奈,取盲人之手比畫之曰:白鵝者,其頭頸細長而能伸曲,有兩翼,其鳴也呷呷然。盲人乃曰:汝何不早說?如此,我已知乎所謂白者,頸細而長,有兩翼,其鳴呷呷。客之所謂禅宗者,亦猶是耳!安可相與論禅?昔聞某教授論禅曰:禅宗乃冥想之極則耳。因笑謂曰:公之論禅,猶村裡小兒,論廟堂中事,何能不作門外語哉!

  達摩東來,傳吾佛心宗以外,並付《楞伽經》以印心。但此經非禅宗獨據之內典,大乘各宗亦祖述之。理赅三藏,微妙幽深。《楞伽經》雲:“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然則,佛之心畢竟如何?恐雖析須彌以為筆,蘸四大海水以為墨,盡大地微塵以為舌,亦難以言語文字明之矣。既不可明,自然無門可入此心法之宗,只此千回萬轉,無路可通,無門可入,即可入得此門。一彈指間,開見彌勒樓閣,即有無數無量之彌勒,一一彌勒各坐寶閣中,重重無盡,放大寶光,轉妙法輪。故佛曰:“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又曰:“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既不可說,又不可妄想執著,皆是無門可入。即此無門,是為法門。無以明之,且畫其影曰:“滿地江湖難放棹,漁郎何得下金鉤?”茲簡禅宗古德之略言宗旨者如次:達摩祖師謂神光曰:“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三祖僧璨作《信心銘》有曰:“真如法界,無他無自。要急相應,惟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印宗法師問六祖惠能:“黃梅咐囑,如何指授?”祖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禅定解脫?”祖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又曰:“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又立無念為宗。復曰:“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且引經明無念之旨曰:“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黃檗禅師曰:“我此禅宗,從上相承以來,不會教人求知求解,只雲學道,早屬接引之辭。然道亦不可學,情存學解,卻是迷道。道無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內外中間,實無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說汝如今情量處,情量若盡,心無方所,此道天真,本無名字。”

  初期禅師之言宗旨者,大抵如此。有曰:靈山會上,佛告迦葉:“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法門。”此之數語,即為心宗禅門之宗旨。持此說者,約分二途。其一謂:“正法眼藏”一句,即為全提。而且著重在“眼藏”二字,若能將此雙眼,藏於無相實相之境,則涅槃妙心自然現前。並取密宗之“看光”、“觀空”,及習用之“回光反照”等用工之事相法門為證。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法執深固,如靈龜掃跡,愈掃而跡愈彰,於直指心性之門,不覺愈馳愈遠,終至向外馳求,不自知其落於窠臼。豈吾佛心宗之旨乎?玄沙禅師曰;“西天外道,入得八萬劫定,凝神寂靜,閉目藏睛,灰身滅智,劫數滿後,不免輪回。蓋為道眼不明,生死根源不破。”其二謂:此之數句,非關用工之相事,乃標至理而明宗。所謂“正法眼藏”者,乃稱佛之正法,只有此心法為正。眼者,如人有目之為至尊至貴。藏者,若如來藏性之無盡無際。質言之,如其雲此為無上第一正統,別無遺蘊。然而“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之說,豈純為言理?須知理極即事,事顯其理。只如此說,了無實義;豈吾佛亦說口頭禅,作門面語乎?誠然,此之數語,於心宗要旨,已開其門。悟之者,是則全是,非則全非。若不明見此心,洞達法性,皆為墮負之言耳。故後之禅門大德,捨此不言,唯以“麻三斤”、“庭前柏樹子”等句,全提正印,要君自肯。所謂“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誠為大機大用,無上慈悲;否則,終日說禅論道,論理則細析玄微,行證則妄心龐雜,烏足以語乎此。

  自馬祖以後,參宗之徒,皆以究問“祖師西來意”為尚。此之所稱祖師,即指達摩初祖而言。問“祖師西來意”,即與問“佛法大意”是同一目的。若明乎祖師西來意旨,宗門心法之要,可以釋然自得。而諸禅師之答此間者,鹹以一無義味語句,令彼自參。此非故弄玄虛,神秘莫測。如語人寶藏在彼,不指方向,僅示一鎖鑰之形,由當人自制自尋,必須歷盡萬苦千辛,一旦豁然覓得,方知原是自家故物。苟不歷盡此中艱苦,縱饒辯若懸河,義窮淵海,仍是承虛接響,終至流為口頭禅。故曰:“莫將閒學解,埋沒祖師心。”

  迨乎百丈臨濟以後,五家宗派興盛。如臨濟有三玄三要、四料簡、棒喝等機要,各標一門宗旨,稱為綱宗。學者透不得綱宗,終似“透網金鱗猶滯水”,“猿猴化去尾難逃”。不能透脫般若,法身難圓。有曰:綱宗之興,實為禅門病態,舉一赅萬,若佛之言教,祖師之開示,無一而非綱宗,何待別立綱宗,豈非頭上安頭之舉?殊不知禅宗至唐宋間,天下善知識如林,大匠處處皆是,“言前薦得,終是滯殼迷封,句後精通,猶復觸途成滯。”禅門活法,至此已成死語。故諸家宗祖,不得不別標心法,以勘驗學人,錘煉其知見。雲居戒禅師有言曰:五家宗法,各有門庭,各有阃奧。玄關金鎖,百匝千重。陷虎迷獅,當機縱奪。如陰符太公之書,不可窺也。如五花八門之陣,不可破也。不如是,不足以斷人命根,而絕人知解也。不知是,則學家情關未透,識鎖難開,法見不消,而通身窠臼也。豈佛祖正法眼藏也哉?或曰:所貴乎禅者,以不立文字,不涉名言,超然獨脫也。今綱宗一立,則名相紛繁。楷成格則,是增人情識,益人知見,而有實法可求也。聰明者,必穿鑿,愚魯者,益懵懂矣。真悟道者,何貴於此乎?曰:諸祖所以立綱宗者,正為此也。主人公禅,自謂無情識,而渾乎情識也。自謂絕知見,而純是知見也。自謂無實法,而認定一機一境,恰墮實法也。有臨濟七事,五宗宗旨,用妙密鉗錘以鉤錐之,料揀之,劃削之,而知見始消,情識始破,實法始忘矣。窮盡萬法,而不留一法,是真直捷。透盡諸門,而不滯一門是真孤峻。徹盡大法小法,一切綱宗而罷除綱宗,是真獨脫。而豈守系驢橛,倚斷貫索,弄無尾巴猢狲之謂哉?譬之行路者,歷九洲四海,遍名山大川而仍歸本處,忘盡途中影子,是真到家矣。又譬之廣學者,窮盡二酉,搜盡四庫,貫穿天祿石渠之藏,而胸不留一字,是謂博通矣。使足未離跬步,而眼空四海,毀天下之行遠者,目未涉經書,而空腹高心,呵天下之讀書者,雖三尺童子,亦知其背謬矣。但重根本而疑綱宗者,為葛籐,為知見,為實法者,何以異是哉!夫抹去綱宗者,不但自己宗眼不明,一當為人,動便犯鋒傷手。機境當前,而不知踞頭收尾。節角肴訛,而不知抽爻換象。掠虛弄滑,而不能勘辨。到對打還拳,而無法剪除。徒恃鑒覺,以為極則。法門窠臼,不可言矣。(《禅宗鍛煉說》第九)

  觀乎此,禅門之宗旨,與夫諸祖之所立綱宗者,知掣電吹毛,犯之即喪身失命。如漫天帝網,處處漏洞,處處條貫。若執一端實法以為無意義,以為是幽默,徒成其井蛙之見耳!禅宗為佛法畫龍點睛心髓之學,而所謂宗旨者,猶為畫龍而非點睛之事。如龍牙遁禅師頌曰:

  學道無端學畫龍,元來未得筆頭蹤;一朝體得真龍後,方覺從前枉用功。

  有謂禅宗者,以“無念為宗”。獨取六祖一語,標為極則。誠哉!“一句合頭語,千古系驢橛。”設以無念為吾佛心法宗旨,直教大地平沉,活埋無數蒼生矣。石頭瓦塊,棺內眠屍,皆無念也。豈皆已明心見性而成佛耶?永嘉不雲乎:“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曰:非謂此也。謂此心寂靜,對境無心耳。然則,寂靜與無心者,唯以我對待外境而言,但使外不入內,心不外馳,固能若是,境仍自境,心仍自心,人法二執,依然如故,雲何得謂無念哉?《楞嚴經》雲:“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此內守寂靜無心者,非即法塵緣影耶?昔在昆明,遇月溪僧,亦曰:“涅槃為究竟,證得涅槃即不再起生緣。”乃請問曰:《楞伽經》雲:“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古德復有言:“涅槃生死等空花。”乃至“不畏生死,不住涅槃”等法語,又何說耶?事隔十年,橛棒如故,自稱禅德,褒貶諸方,诤心未止,我見難除,抑何可歎!此所謂涅槃,所謂無念,如出一轍。有曰:初祖雲:“汝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此可證也。曰:初祖所謂,乃示神光入室之徑耳,非極則事也。依語論義,其末句曰:“可以入道。”謂苟能如此,可以入道矣。六祖亦自釋無念之意雲:無者,無妄想。念者,念真如。此解無念之說,為合二義於一的,猶未可執名著相也。百尺竿頭,希更進步,一翳著目,終至失明。執念,不起分別,無生之賢,尤當猛省。永嘉曰:“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然則,無念、無分別、無生者,皆非乎?曰:孰可雲非,第未達耳。茲錄同安察禅師二偈,以備參考:

  心印

  問君心印作何顏?心印誰人敢授傳。歷劫坦然無異色,呼為心印早虛言。須知本自靈空性,將喻紅爐焰裡蓮。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祖意

  祖意如空不是空,盡機爭墮有無功。三賢尚未明斯旨,十聖哪能達此宗。透網金鱗猶滯水,回塗石馬出紗籠。殷勤為說西來意,莫問西來及與東。

  -----------選自 南懷瑾《禅海蠡測》

 

上一篇:南懷瑾:禅宗之演變
下一篇:報父母養育恩德,是一切眾生本有的天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