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不可”二字,不置“得生彼國”之上,置“少善根”之上,有何意也?
答:乃遮止雜善之意,因雜善不生報土故;非遮止雜善得生化土。
“善根”: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謂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謂之根。對於三毒而立三善根:一無貪,二無瞋,三無癡。此三者皆為生無量善法之根本,故名善根。如《增壹阿含經》雲:“比丘當知,有此三善根。雲何為三?不貪善根,不恚善根,不癡善根。”又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雲:“善根者,不貪、不恚、不癡,一切善法,從此三生故,名為善根。如一切惡法,皆從貪、恚、癡生,是故此三,名不善根。”
既然經言少善根不生彼國,必須多善根方生彼國,則何謂少善根、何謂多善根,淨業行人,不能不知。善導大師、法然上人、親鸾大師皆以雜善為少善根,以念佛為多善根。
法然上人《阿彌陀經釋》雲:“小善者,謂不足為往生因,諸小善根也。而大小義,異說紛纭。今依善導,即以雜善,名為小善;專念佛名,名為大善。”
善導大師《法事贊》雲:“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故知,隨緣雜善即是少善根。
親鸾大師《唯信鈔文意》解釋雲:“隨緣者,眾生各隨其緣,修種種之善,回向極樂也,即是八萬四千法門也;此皆是自力之善根故,不能往生實報土,而被嫌棄故,言恐難生也。”
依照此釋可知,自力之雜善,即是少善根,往生化土;他力之念佛,即是多善根,往生報土。經文言少善根不能得生彼國,即指不能得生報土。
“福德”:指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於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於聖道門義,福德指六度中之前五度。如蕅益大師《彌陀要解》雲:“種種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緣。”
於淨土門義,福德指念佛。如《十方千五百佛名經》雲:“阿彌陀佛:聞名,一心信樂,誦念歡喜,得無量福,離三惡道,臨終至念,佛自來迎。”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雲:“福中福者,亦有二義:一者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故;二者以持念力,自然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以之修福,福易集故。是則福中之福,名多福也。”
佛言祖語皆明示,持名即是多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