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師是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每念佛一聲,便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聲聲佛號,聲聲光明;因此,唐朝之皇帝尊稱大師為「光明和尚」。

  當大師撰寫《觀經疏》之前夜,西方淨土境界現於夢中;自此以後,每夜夢中,常有聖僧而來,指授玄義科文;《觀經疏》完成之後,連續三夜,極樂依正,朗朗現前。因此,《觀經疏》等同彌陀親說,尊重如經。

  大師於二十幾歲即已親證三昧,往往能於定中進入極樂世界;每於佛前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其自行化他之盛德,難以形容,在整個中國佛教史上,可說超群拔萃,少出其右。

  唐朝文谂大師、少康大師共纂之《瑞應刪傳》高度贊言:

  佛法東行,未有禅師之盛德矣!

  明朝之淨土宗祖師蓮池大師深心感伏的贊言:

  善導和尚,世傳彌陀化身。觀其自行之精嚴,利生之廣博,萬代而下,猶能感發人之信心。設非彌陀,必觀音普賢之俦也;猗欤大哉!

  現代之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至誠崇仰的贊言:

  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又以梵呗唱贊而言:

  師當唐初,各宗盛行。

  提倡淨土惬群情,佛力誰與京!

  若肯投誠,西方定往生。

  又勸人應信「大師所說當作佛說」,而以偈贊言:

  世傳師是彌陀現 提倡念佛義周贍

  切誡學者須撝謙 兼使極力生欣厭

  解宜遍通一切法 行擇機理雙契干

  念佛出光勵會眾 所說當作佛說看

  大師深受歷代高僧大德之崇仰推重如此。

  大師依據淨土經論所闡明之淨宗宗旨及思想,一言蔽之,即是「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八字。亦即:

  善惡凡夫,得生報土,唯依本願,稱名念佛。

  「本願稱名」:本願即是四十八願中之根本願--第十八願,此願言: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此本願大意是:

  十方眾生,願生極樂,乃至十念,必定往生。

  「十方眾生」即是「一切善惡凡夫」。

  「乃至十念」即是「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之「稱名念佛」,長命之機則上盡一形之念佛,短命之機則十聲一聲一念之念佛。

  總之:不論何人,願生極樂,只要念佛,則乘佛願力,必得往生。簡言之,即是「念佛乘佛願,必生極樂國」。信者信此,行者行此。

  這是彌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平等普救的弘誓本願力。

  是故大師於《觀經疏》〈玄義分〉以第十八願之義判言: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又於《觀經疏》之結文說明「本願稱名」之「念佛」即是「乘佛願力」,並以此作為《觀經》一部之結論,其文言: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本願稱名」之義,龍樹菩薩於《易行品》釋言: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此之「本願」即是指第十八願,「稱名」即是第十八願所言之「乃至十念」,「自歸」即是第十八願所言之「欲生我國」,亦即「願生彼國」;如是之人,實時入必定(正定聚),故勸「常應憶念」。又說:

  若人欲疾至 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 執持稱名號

  「本願稱名」之義,昙鸾大師於《往生論注》繼承龍樹菩薩而標示於「易行道」言:

  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

  「佛因緣」是指第十八願,因為一切善惡凡夫,願生淨土,只要念佛,必得往生,這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之力故。

  「乘佛願力」即是「乃至十念」之念佛,念佛即自然乘佛願力故。是故昙鸾大師於《往生論注》之結論言:

  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以此明知:十念之念佛,即是乘佛願力,便得往生;信而行之,即是「信佛因緣」;不信不行,即非信佛因緣,亦非乘佛願力,不得往生。

  換言之,何以「十念念佛」之眾生,便得往生?因為「念佛」即是「緣佛願力」故,便得往生。信者信此,行者行此。故《往生論注》之結論總結而言:

  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攝護念佛人之「彌陀願力」)可乘,當生信心(念佛),勿自局分也。

  此彌陀第十八願之義—本願義,始由龍樹菩薩開闡,再由昙鸾大師繼承,後由善導大師大成之。祖祖一脈相承,了無異議。

  「凡夫入報」:善惡凡夫,依本願之念佛,所得生之土,即是極樂世界之報土,而非化土。大師於〈玄義分〉引經證明而言:

  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因此,本宗以「阿彌陀佛是報佛,極樂淨土是報土」,「報土」亦雲「受用土」,佛受用自得之法樂,或施與他人(菩薩)受用其法樂。

  此彌陀報土乃是為凡夫所施設公開之淨土,大師於〈玄義分〉設立「凡夫入報問答」之文以明「凡夫入彌陀報土」之義而言:

  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念佛為因,佛願為緣,因緣和合,致使五乘齊入報土。

  大師於《往生禮贊》亦言: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因),以佛願力(緣),易得往生(果)。

  又於《法事贊》言: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

  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日本高僧法然上人依大師之宗義建立淨土宗而言:

  我立淨土宗之元意,為顯示凡夫往生報土也。

  以通途教理而言,報土是菩薩往生的淨土,而凡夫也能夠往生,完全是依托彌陀之本願力,此即所謂「本願稱名,凡夫入報」。

  以上皆是彰顯「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之淨宗根本義。凡大師之論釋,皆為闡明此義。

  又,大師對第十八願(本願)有非常簡明扼要,立論堅確不移,語出警悟十方,句句顯佛悲心,字字皆放光明的解釋。即《觀念法門》三十二字「本願釋」言:

  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願生我國 稱我名字

  下至十聲 乘我願力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以及《往生禮贊》以四十八字解釋本願及成就文(四十八字願成釋)言:

  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 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此「四十八字願成釋」可謂淨宗宗憲,放之四海皆准,俟之百代不惑。依此,百即百生、千即千生;捨此,百中難得一二,千中難得三五。日本淨土宗之開祖,智慧第一、勢至應現之法然上人,極口贊仰此釋而言:

  此文應常稱於口、浮於心、寓於目。

  阿彌陀佛,成就本願,莊嚴極樂世界:

  以佛眼十方遍覽,有否念我名號之人;

  以佛耳晝夜傾聽,有否稱我名號之人。

  是故,一稱一念之人,阿彌陀佛,無有不知;

  攝取光明,不捨其身;臨終來迎,無有空過。

  此文者:四十八願之眼也、肝也、神也。結為四十八字者,此之故也。

 

上一篇:太上感應篇淺釋:例舉種種口惡(一)
下一篇:傳喜法師:佛陀的相好莊嚴從何而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