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菩薩行論》講記(90)[智慧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丁五(智慧)分三:一、連接文教誡生起智慧;二、生智慧之方法;三、以智慧所得之事。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一、認識智慧之自性;二、深入對境無我;三、破除所斷實執。

  己一(認識智慧之自性)分二:一、抉擇對境二谛;二、修行有境正道。

  庚一(抉擇對境二谛)分二:一、安立二谛之自性;二、遣除爭論。

  我們現在用的教材是陀美仁波切的《入行論釋•善說海》,這裡的科判非常合理,非常殊勝。

  前面首先講了智慧的重要性。無論是解脫還是成佛,都不能沒有智慧。若沒有證悟無我、空性的智慧,就不能獲得三菩提的果位。

  接下來講智慧的對境。什麼叫智慧?就是要通達內外一切法的真相、真理。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這些法都由世俗谛和勝義谛二谛攝持。通達諸法的真相、真理,也就是要通達二谛的真相和真理。

  接下來講補特伽羅。補特伽羅是有情眾生。此處指修智慧的補特伽羅,應該具有智慧的有情眾生。補特伽羅有情眾生分分平凡世間和瑜伽世間。瑜伽世間可以超勝平凡世間,通過一些理證可以遮破平凡世間所持的觀點。

  瑜伽世間此處指內道,主要分有部、經部、唯識和中觀四個宗派。他們也是層層超勝,上上超勝下下。

  如經部和有部有很多共同的觀點,但是二者也有些不共同的觀點。對於有部不共同的一些觀點,經部可以通過一些理證,一些正確的觀察方式去觀察,最後都能遮破,所以是“超勝”。唯識宗通過理證可以遮破經部的觀點,所以唯識宗可以超勝經部。

  唯識宗和中觀的觀點也有不同的地方。唯識宗認為,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沒有錯,中觀也這樣講。但是,中觀在講名言上的法時,不一定是這樣,有時候也按有部的觀點去抉擇,也有以經部的觀點去抉擇的,但是主要是以唯識的觀點抉擇。我們的傳承上師麥彭仁波切認為,講名言谛、世俗谛時,唯識宗的觀點太殊勝了,應該按唯識宗的觀點去講。

  唯識宗認為,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但是,存在一個實有的自證自明的心識。他們把這個心視為實有了,這是在勝義谛上實有,所以就是實成法了,過失很大。中觀就是要遮破這個觀點。唯識宗為什麼安立這個觀點?因為智慧還不究竟,沒有明白“一切法都是空性”。若不是空性,就不能顯現;因為是空性,才可以顯現。若允許空性,生滅、來去、好壞等等一切都是允許的;若不允許空性,都是不允許的。否則他們也沒有必要安立這樣一個法,這是唯識宗和中觀主要不共同的地方,也是主要辯論之處。

  有部、經部、唯識宗、中觀四個宗派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此處講的主要是各宗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所出現的不同的見解、爭論。

  雖然唯識宗也擅長辨論,但肯定辨不過中觀。因為四種宗派之間進行辯論的時候,主要依靠理證,教證雖然也能起到作用,但他們對教證都有自己的解釋方法,怎麼解釋都可以。而內道跟外道辯論時,教證就無法派上用場了。內道辯論時,教證也重要,但是主要是靠理證推翻他宗、安立自宗的觀點。這時,中觀有理,唯識宗辨不過。

  這時,中觀就講補特伽羅——有情眾生,即應該誰來修這個智慧,誰具有這個智慧。補特伽羅眾生分平凡世間、瑜伽世間。這裡主要指瑜伽世間,瑜伽世間又有有部、經部、唯識和中觀,這裡主要指中觀。學修中觀的人,才是學修智慧的人,才是具有智慧的人。

  爾後,就講“因”,即理由。中觀抉擇大空性的時候,要有因,也就是要有正確的理由。昨天講的,主要是通過雙方都承認的比喻來說明真理,如夢、如幻、如影等這些比喻是雙方都承認的。比如,鏡子裡面的影子不是實有的,但可以無礙地顯現在鏡子裡。拿鏡子照月亮,月亮就可以顯現在鏡子裡,但這裡面有沒有真正的月亮呢?沒有。即使鏡子碎為微塵,你去尋找,也找不到真實的月亮。這裡沒有真實的月亮,卻可以顯現月亮。這是人所共知、都承認的比喻,就以這些比喻來說明顯而無自性的真理。內外一切法、輪涅一切法都是顯而無自性的。

  對方認為,既然有顯現,就應該是實有的。其實,這些雖然是無礙的顯現,但是通過觀察量去觀察,都沒有實質性,都不是實有的。不是實有的卻可以顯現。這些比喻主要說明,一切法顯而無實有。肯定有顯現,但顯現不一定是實有的。就如鏡中的影像,確實是顯現了,但它不是實有的;再如幻相、夢境等也都一樣,通過這些比喻都可以進行說明。

  中觀自續派、應成派共同有五種因,即五種理由——離一多因、金剛屑因、破有無生因、破四句生因、緣起因。五種因都可以遮破對方所持的觀點,都能抉擇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你只要掌握了其中之一,就OK了。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因(理由)呢?因為眾生的根基不同,所用的理由就不同。

  我們簡單地講其中之一——離一多因。

  靜命論師在《中觀莊嚴論》裡講:“自他所說法,此等真實中,離一及多故,無性如影像。”自宗與他派所承許的真實存在的內外一切法,均無真實自性,遠離一多之故,猶如鏡中影像。這叫離一多因。

  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邏輯。因明裡主要講邏輯和邏輯的規則,邏輯是有規則的。我們剛才講的這個內容也是一種邏輯,必須要按這個規則。“自宗他派所承許的真實存在的內外一切法”,這是有法;“均無真實自性”,這是立宗;“遠離一多之故”;這是因,也就是理由;“猶如鏡中影像”,這是比喻。

  “自宗”指有部、經部等這些有實宗。“他派”指外道。

  假設自宗所說的“五蘊”等法、他宗所謂的“主物”等法真實存在的話,必然是以一體或多體的方式存在。或者以一體的方式存在,或者以多體的方式存在。不可能以第三種方式存在,因為“一”和“多”二者是互絕相違的,中間不會有其它法。所以,假設一個法存在的話,要麼是以“一”的方式存在,要麼是以“多”的方式存在,不會有其他的方式。

  但是,以“一“的方式存在不合理,以“多”的方式存在也不合理,這就是離一多因。

  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若以“一”的方式存在,就是成實法,這是不合理的。成實法和緣起法是相違的。緣起法有三個特點:一是觀待而產生,二是觀待而安立,三是觀待而假立。

  第一,觀待而產生。比如說柱子、寶瓶等,都是觀待它自己的因緣而產生的,有因緣才可以產生,因緣和合了才有這樣的顯現。

  第二,觀待而安立。比如說上下、左右、前後等,這些法都是觀待而安立的。若沒有左的概念,就不可能產生右的概念;若沒有右的概念,不可能產生左的概念。這就是觀待而安立的。觀待上而安立下,觀待下而安立上;觀待左而安立右,觀待右而安立左。

  第三,觀待而假立。如虛空等無為法就是觀待而假立的。觀待某些有為法而假立這些無為法。

  這就叫緣起。大家若想明白什麼叫緣起法,就要明白這三個特點。我們經常說: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緣生緣滅,這就是緣起。若是籠統地這樣說也可以,若仔細說就不是這樣,它沒有包括觀待而安立的左右等法,以及一些無為法。

  緣起法和成實法是相違的。若是緣起法,就不是成實法;若是成實法,就不是緣起法。實成是什麼意思?實成是在勝義谛上存在的實有的法。實有的法也叫成實法,成實法就是實有法。

  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你若安立某法是實有的,它就變成了成實法。比如,唯識宗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安立了自證自明的心識,這就變成了成實法,是在勝義谛上存在的。各宗的爭論、矛盾都是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產生的。

  我們在世俗谛上可以安立,可以存在這些法。若是在世俗谛上存在,這些法就叫緣起法。它是以觀待的方式存在的法。比如說“淨”和“不淨”,你覺得這個干淨,他覺得這個不干淨。無論干淨與否,如果在外境上事實存在,應該誰看都是干淨或者不干淨,誰看都應該是這樣。但並非如此,張三看覺得干淨,李三看覺得不干淨;我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干淨,但別人看覺得不干淨。“好”和“壞”也是如此。今天覺得這人是好人,一段時間以後鬧翻了,就覺得她是壞人了。這都是自己的觀點嘛。再如,同樣一杯水,餓鬼道眾生看是膿血,人看是淨水。究竟是膿血還是淨水?不好說。對餓鬼道眾生來說是膿血,對人來說是淨水。一個凡夫和一個聖者看同一個人,聖者看這個人是很清淨的佛、菩薩,凡夫看這個人就覺得很丑、很老、不清淨。究竟這個人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的?這也是觀待的。對聖者來說是清淨的,對凡夫來說是不清淨的。一切都是如此。若明白了這些,叫證悟空性。證悟空性不是什麼都沒有,那叫斷滅。

  剛才我們講: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若以“一”的方式存在,就是成實法,這是不合理的。

  假設,外道認為:“神我”是究竟的,也是存在的;內道說:李四是存在的。如果問:“以什麼方式存在?”他們都回答:“以‘一’的方式存在。”

  中觀對此這樣進行遮破:第一,“神我”或“李四”肯定不是觀待而假立的,因為假立的實際也是不存在的。第二,他們也都不是觀待而產生的。若是觀待而產生的,那就要靠因緣,這樣就要有他法了,他法就是別的法,有他法就不是“一”而是“多”了。若是“一”,就是獨立存在的。有他法就不是獨立存在的。第三,他們也都不是觀待而安立的。若是觀待,就有自法和他法,觀待他法而成立自法。“一”如果在究竟上實有,就不能有“他”,如果有“他”,怎麼是“一”呢?

  若對方認為,既然不是以“一”的方式存在,那麼就是以“多”的方式存在。

  這也有很多遮破的方法,今天只是簡單來講。既然“一”不存在了,那哪有“多”啊?有一才有二,有一、二才有三、四等,若是沒有“一”做基礎,怎麼會有“多”啊?

  可見,以“一”的方式存在不合理,以“多”的方式存在也不合理。若一個法實有存在,除了這兩種方式外,不會有其他的存在方式。這就是以離一多因來遮破諸法是自性實有的。

  這裡主要先明白緣起和實成的定義,然後你就很容易了知這個道理,否則是不會明白的。先明白緣起的定義,因為緣起和實成是相違的,然後明白實成的定義,最後再去研究這些,這樣就一通一切精通了。

  既然諸法都不存在、不是實有的,為什麼能夠無礙地顯現呢?在眼耳鼻舌身意面前,這些法的都是無欺地顯現的,這是為什麼啊?這就如鏡子裡的影像、幻相、夢境等,通過這些比喻可以讓對方明白顯而無自性的真理。

  這就是用離一多因這個邏輯,來抉擇諸法顯而無自性這樣一個真理。自宗與他派所承許的真實存在的內外一切法,均無真實自性,遠離一多之故,猶如鏡中影像。“自宗與他派所承許的真實存在的內外一切法”,這是有法,就是我們要抉擇為空性的法。“無真實自性”,都不是實有的,這是立宗。理由是“離一多故”。若是這些法實有存在,要麼以“一”的方式存在,要麼以“多”的方式存在。經過觀察,這些都不成立,都不合理。這是因——理由,以此說明這些法不存在、不是實有的。“猶如鏡中影像”,這是比喻。就是這樣抉擇,以這種方式讓大家明白空性的真理。

  此外,還有金剛屑因、破有無生因、破四句生因和緣起因。比喻中,除了鏡中影像外,還可以用幻相、夢境等。

  辛二(遣除爭論)分二:一、遣除世俗之爭論;二、遣除勝義之爭論。

  壬一(遣除世俗之爭論)分五:一、遣除不行道之诤辯;二、遣除於境無诤之辯;三、遣除以量有害之诤;四、遣除與教相違之诤;五、遣除太過。

  剛才是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抉擇的,現在開始遣除爭論,這樣更進一步地說明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的真理。

  因為中觀這樣一講,就會產生很多應該產生的疑惑,所以通過遣除這些疑惑,能夠更深入地抉擇空性。此外,外道或有實宗也會跟中觀也辯論,“你們若這樣說,就怎麼怎麼不合理……”肯定會提很多疑問,所以中觀宗要推翻對方的這些觀點,同時也在說明空性真理。

  壬一(遣除世俗之爭論)分五:一、遣除不行道之诤辯;二、遣除於境無诤之辯;三、遣除以量有害之诤;四、遣除與教相違之诤;五、遣除太過。

  癸一、遣除不行道之诤辯:

  為果不觀察。

  這時也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或者對方會這樣進行辯論:你說內外一切法、輪涅一切法統統都是無實有的,那麼,菩提果和菩提果的因也都是無實有的。若是這樣,修持菩提道——做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等也就沒有意義了,最後也不能獲得菩提果,不會有任何成就。既然這樣,佛為什麼讓眾生修持菩提道,還說最終能獲得菩提果?很多信佛人精進修持布施、戒律等法,也就沒有意義了。這也不合理啊!況且很多人通過修持這些法,最終獲得了成就,這都是佛親自說的,你們也是相信佛的人吧,對此你們如何解釋啊?

  對方有這樣的疑惑很正常。若有人真的跟中觀這樣辯論,這些中觀論師們首先會哈哈大笑,然後說:“為果不觀察”。

  若是以勝義谛的觀察量去觀察,確實如此,無論是輪回的法還是涅槃的法,統統都是不存在的。對方說,“若都不存在,那涅槃、佛也都不存在了?”中觀論師說:是啊,都不存在,那有什麼!

  佛在《般若二萬頌》中講:“善現,一切法如夢如幻,涅槃亦如夢如幻,較涅槃有勝法者,此亦如夢如幻。”“善現”是一個人。一切法如夢如幻,包括涅槃也是如夢如幻。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比涅槃更殊勝的法,即使有,也是如夢如幻的。

  通過勝義谛的觀察量去觀察時,萬法皆空。那是不是就沒有佛了?不是沒有佛,這就是佛。佛在《金剛經》裡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講因果,尤其講菩提因、菩提果的時候,都是在名言上安立的,不用觀察。不觀察的時候,在名言上都是存在的。我們說在勝義谛上不存在,但是沒有說在名言谛上不存在。為什麼說“萬法皆空”,接著又說“因果不空”?這個看似矛盾,實際上不矛盾。二者站的角度不同:“萬法皆空”是站在勝義谛的角度講的,“因果不空”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講的。

  不觀察的時候,在世俗谛上都是無欺存在的,有因有果,有菩提之因,也有菩提之果。誰能精進修持菩提之因,誰就能獲得菩提之果。誰吃飯了,誰就能飽,這是不虛的。若是學修了中觀以後,你說吃飯不飽,就不正常了。同樣,你修持了菩提道,一定能獲得菩提果。

  癸二、遣除於境不诤之辯:

  世人見實法,分別為真實,

  而非如幻化,故诤瑜伽師。

  對方說:如果說在世俗谛上都存在,這樣顯現就都有了。那麼,我們就沒有可诤論、爭辯的了,我們之間沒有诤論。

  中觀反駁:並非如此。世間人“分別為真實”,即把這些顯現執著為真實,認為在究竟上是存在的、實有的,沒有了知它們是如幻如夢般的存在。而這些瑜伽士(中觀的這些論師們)了知了這些顯現在究竟上是不存在的,是如幻如夢般的存在。因此,平凡世間和瑜伽世間就產生爭辯了。我們之間不同。我說顯現也是存在,但那是如幻如夢般的存在;你說的存在卻是以真實、實有的方式存在的。你執著這些顯現;我不執著。你執著了就生煩惱,就會造業;我不執著就不煩惱,不造業。這就是二者的差別。

  癸三、遣除以量有害之诤:

  色等現量境,共稱非智量,

  彼等誠虛妄,如垢謂淨等。

  對方說(或者有這樣的疑惑):色等現量成立,因此與虛妄相違。“色等”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境。這些法是“現量境”,即這些是六種根識現量所見的。因為現量所見,所以應該是實有的。既然是親耳聽見,親眼所見,都是現量見,所以這些境應該是如實存在的。

  中觀反駁:六根識所見是 “非智量”,這些都不是真實的正量。抉擇勝義谛的時候,眼耳鼻色身識都不好用,它們的所見統統都是虛妄。這時,聖者們的所證才是真實的正量。

  你們說在眼耳鼻舌身識這些根識前是現量所見,事實存在,但這是世俗谛。在世俗谛上,可以通過根識安立這些法。但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這些都是非正量,不是正量。

  佛在《三摩地王經》中雲:“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諸根為量,聖道復益誰?”眼耳鼻不是正量,舌身意也不是正量。“若諸根為量,聖道復益誰?”在抉擇究竟實相——空性時,若眼耳鼻舌身這些根識成為了正量,那聖者的境界怎麼辦?那就成為非正量了。這是不可能的!這時,那些聖者的所證才是真實的正量,其他都是非正量。

  “彼等誠虛妄,如垢謂淨等”,這是舉例來說明。

  這裡主要是跟有實宗辯論。世間人將自己的身體視為清淨,其實這個身體是由三十二種不淨物組成,這是有實宗(有部、經部、唯識宗)都承認的。這是事實啊,哪有清淨的啊?不管是肉、骨頭,還是內髒,沒有一個是清淨的。我們把不清淨的視為清淨,還說“這個不干淨、那個不清淨”,捂著鼻子。兩個不清淨的東西放在一起,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盡管有的人了知這是不清淨的,但是很多人都把它視為清淨了。聖者的所證才是正量,所以視為清淨的這些人無法能夠推翻“視為不清淨”的這種觀點或見解。

  同樣,你覺得眼耳鼻舌身識所見是實有的,但那些聖者們通過智慧量去觀察的時候,這些法都不是事實存在的。他們無法推翻聖者們的境界。可見,眼耳鼻舌身識的所見統統都是虛妄的,不是正量。

  在此處,我們要明白什麼?大家不要總相信自己的見聞覺知,應該相信佛的智慧,應該相信真理。我們為什麼要學修這些內容?最主要是你要明白,要做到不自以為是、不自作主張。當你真正成為聖者了,這個時候可以,之前不行。

  癸四、遣除與教相違之诤:

  為導世間人,佛說無常法,

  真實非剎那,豈不違世俗?

  瑜伽量無過,待世謂見真,

  否則觀不淨,將違世間見。

  對方進行辯論:佛說“諸行無常”,即一切法都是無常的。但是,你們中觀卻說“一切法都不存在”。若是不存在,那怎麼能說都是無常呢?佛說一切法無常,你說一切法不存在,你這是違背教言,跟教法、跟佛所說的相違了。

  其實,有疑問是好事,就怕沒有疑問。所以這裡要遣除這樣的疑惑。

  中觀反駁:佛是為了引導這些世間人。世間人把一切法都視為恆常了,視為恆常就是常見。比如,人都認為昨天和今天的柱子是一個,其實今天的柱子不是昨天的柱子,早就變化了。世間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把一切法都視為常有,這是常見。世間人連無常的正見都沒有,為了引導這樣的眾生,佛講“一切法是無常的,都在剎那剎那中變化”,這也是在名言谛上講的。

  在勝義谛上,諸法既不是剎那不變的恆常,也不是剎那變化的無常,都不存在。的確如此,所謂“剎那生滅”,第一剎那的時候就滅了,那究竟是生還是滅啊?說“生就是滅”,僅這樣說而已,其實真正進行觀察,是不成立的。緣起不可思議啊!到底是什麼,這誰也說不清楚。本來就弄不明白的事情,你能弄明白嗎?你把“生滅”這個事情說給我聽聽,能說明白嗎?所以,大家不要總說:“我要弄個明白,查個清楚。”還是相信佛的智慧吧,依佛的教言,這是沒有錯的。

  “豈不違世俗”:這是對方的疑惑:你在勝義谛上,說剎那也不存在。那麼,佛說的“無常”,既不是世俗谛也不是勝義谛,那它是什麼?若說是世俗谛,這也不對啊。世俗谛都是世間的觀點,而世間的眾生對“無常”也沒有了知啊,這個見解在他們的境界中也不成立啊。所以,也不能說是世俗谛。

  中觀解釋:這是世俗谛的一個真理。在名言谛、世俗谛上講諸法無常,這就是真相、真理。在世俗谛上,無常是一切法的實相和真理。只是有些世間眾生沒有了知、沒有見到這樣的真相,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瑜伽量無過,待世謂見真”:了知無常也好,了知無我也好,瑜伽士的證量是沒有過失的。世間人沒有見到真相,沒有明白這樣的真理,這是他們的問題。否則,如果認為世間人的所見是正量,這樣就存在過患。

  “否則觀不淨,將違世間見”:若是因為很多世間人沒有明白,不了知這樣的真理、真相,就能推翻聖者的所證。那麼,有實宗在修不淨觀的時候,通過觀骨骼等,最後能現量見到不淨。但是很多世間人或眾生對此卻不了知,也沒有見到,那麼他們就應該能推翻這些瑜伽士的所見、所證了。這是有實宗你們也不能承認的。

  今天講到這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為什麼把自己關起來,跟誰都不聯系、不接觸呢?
下一篇:淨空法師:阿難遭摩登伽女之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