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目的主要是開發智慧,進而精進修行直至解脫。有許多學佛人,都在追求開悟,但開悟是需要一些前提的。如機緣殊勝,能遇見有悲心的過來人,善於點化引入,這乃是藉緣悟入,不管根機如何,均有其可能性。
一般人的開悟,需要以下十個條件:
1、根機:能相信自心是佛,因迷故而不見;知佛性本來無物,清淨本然。有廣大的心量,不計較眼前身心諸境的小事,能放下五欲,淨思人生。有智慧抉擇真理,尋求生命的究竟。有不落空談、真實行持的動機。其心平直,善辨正邪,親近明師,注重法誼。
2、發心:常發大心,欲成佛道,普度眾生,能廣被一切,不計怨親。真心入法,如實體道,不受制於名利,能遍觀諸法,不局一端,層層透視,了然明白。願捨己一切,利樂有情,誠心處眾,靜默安然。其心能超三界,越三乘,消諸礙,了身心,去有得。
3、正解:善解佛一代言教的大意,了知祖師一期之方便,善知生命之本源,了達人生價值之真義。觀法而知緣起,入修而知要旨。能會一切法行而歸於心地,知照無照,離文字,絕對待,一超直入,更無旁顧。,
4、專注:能專注以觀察事理,能專注地思維法義,能專注地參學知識,能專注於法行而深體之,能專注於自心而返照之,乃至專注至極而達無住、無為,又超其專注。
5、放下:知萬有虛妄,故放下世界,知過去不可得,而不憶持,知未來不可得,而不圖度,知現在不可得,而不攀緣,知身空故無身可持,知心空故無心可得,知情空故大情無情,知覺空故超覺入寂,知法空而修而無修,知性空而了性非性,知道空而平常天然。
6、不偏:不偏執於心與境,不偏著於空與有,不偏修於寂與惺,不偏立於能與所,不偏見於真與妄,不偏局於次第與圓融,不偏依於師承與本位,不偏悟於道與非道。
7、回照:迥脫根塵之際,一念回光之時,更不起任何一念,再不生分別之心,當下明白,全體現成。於是惺惺寂寂,照體獨立,孤朗虛豁,內外無滯。只怕向外尋求,惟恐起心動念,錯者自錯,入者無入。
8、恆心:開悟在於因緣時節,不可有預期心,不可操之過急,不可依賴師父與某段的修持,一心直行,更無他心,如此持之以恆,必能徹悟自心,深體本性。
9、不分別:離分別之心,心心無住,不抉擇於是非,不對比於人我,不跳躍於法門,不住著於經驗,不拘泥於境界,不限制於感覺,不依賴於文字。無分別,是整個修持過程的正法眼,是悟入的關鍵契機,一落分別之心,即錯失目前,徘徊歧路。